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代楷模朱彦夫(附光盘)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几代人都知道有一部书,书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保尔·柯察金。 但,你知道当代中国的保尔吗?

他为保卫共和国而失去双手双脚,一只眼失明,另一只眼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用残疾的身躯,拼搏一生,在和平岁月,再创辉煌,晚年又写出了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他就是朱彦夫。他使人相信,世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著的《时代楷模朱彦夫(附光盘)》精选朱彦夫的部分典型代表性事迹,整理中央和省里及媒体1996年以来学习朱彦夫的文件材料,是党员干部很好的学习材料。

内容推荐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著的《时代楷模朱彦夫(附光盘)》从中央和省里及媒体报道中体现出朱彦夫一心为百姓,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是党员干部很好的学习材料。

目录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开展向“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

永远的战士

父老乡亲们的贴心人

父亲:您是我心中的明灯

精神高地的坚守者

一位老兵的坚守——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上)

乡亲们怕并爱着他——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下)

永远坚守百姓这块阵地——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

从重残军人到村支书——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上)

永远的战士——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下)

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记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上)

“永远和老百姓连在一起”——记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下)

永远冲锋的战士——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

朱彦夫“他是俺们村的好党!”——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上)

“公家的东西绝不能沾”——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下)

“这个人,铁打的汉子”——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上)

村支书朱彦夫:这个人,心里有大爱——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下)

没手没脚的领路人——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上)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记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下)

各地村支书谈学习朱彦夫事迹

朱彦夫:一个老兵的三场战斗

残躯铁骨,铸就人生丰碑

保尔式的英雄朱彦夫:传奇人生彰显军人本色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脊梁

清正是赢得群众的基础

奉献是锤炼品格的熔炉

朱彦夫:理想信念高于天

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论朱彦夫事迹的时代价值

与其腐烂,不如燃烧——数字中的朱彦夫

朱彦夫,精神永不过时

别样苦乐别样情——朱彦夫和他的家人们

多看了你一眼

《永远的战士——朱彦夫》四集系列报道

信念撑起残躯 奉献点亮人生——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自强模范、模范伤残军人朱彦夫

试读章节

他虽然没有手没有脚,但俺们相信他

张家泉三面环山,周围都是荒山秃岭,村里多数人吃饭都是问题,是出了名的穷村、乱村,两年换了三任村支书。1957年,老支书辞职,八名党员一致推举朱彦夫接任村支书。大家说,朱彦夫是国家功臣,战场上出生人死,回乡后自办夜校,教我们读书识字,拿出残疾金救助困难群众,这样的人当书记,俺信得过。

在场的公社干部心疼地说,村支书可是个苦差事,好胳膊好腿都干不好,怎么能忍心让他受那个罪?

朱彦夫却说,大家伙信任我,我就干,俄不信张家泉就这么一直穷下去,一直乱下去!

老朱上任第一天,就拄着拐杖,拖着假肢,到田间地头查看生产,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身子骨好的村支书,顺手抓起一把泥土,就能看出土地的墒情,种子种得深和浅。老朱呢,就得扔掉拐杖,趴到地上,用残臂扒开土看。我们几个村干部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都劝他在家出出主意指指路子就行。老朱火了:“蹲在家里,指手画脚能干好吗?”

老朱当支部书记,整整25年。他带领村里人整出一片片良田,打下一口口水井,在山坡上种下几十万颗果树、花椒、松树,硬是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地肥水美的小平原,父老乡亲过上了好日子。之前俺村穷得多少年都娶不来一个媳妇,老朱干书记后,有一年娶进了10个。

现在看来,老朱虽然没手没脚,却是俺们村的领路人。他当支书,是老少爷们的福气!

山沟里几百年的风俗.让他带头给改了

村里人穷,老老少少识字的没几个。老朱决定在村里建个图书室。没有书架怎么办,他就找母亲商量,能不能用寿材板打个书架,老人一开始不答应,跟他说:“什么都依你,这个不依!”老朱跟娘动心眼,他憋在屋里,不吃不喝,谁叫也不理。娘心疼儿子,答应了他的要求。老朱弯腰低头,在床上给娘磕了一个响头。图书室开张之后,他又在村里办起了夜校。现在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凡是识字的,几乎都是在夜校里学出来的。治穷先治愚,他想得比俺们都长远啊。

还有一件事,记得是一九七几年,俺们那里开始推行火葬,但祖祖辈辈都是土葬,村民们谁都想不通,工作很难做。那年,老朱的母亲肝癌病重,我和几位村干部去他家中看望,亲眼看见他母亲拉着老朱的残臂,嘱咐他:“儿嗳!千万别把我烧了,咱祖祖辈辈都讲究个人土为安,我一听火化就头皮发咋。”老朱眼含热泪,点头答应了。

然而他母亲去世后,老朱安排我去办火化手续。当时我劝他,村里还没有人火化,老人家一辈子不容易,还是满足她最后一个要求吧。老朱跟我说,咱是村干部,又是党员,这个事咱不带头谁带头!

送葬的那一天,老朱用残臂捧着骨灰盒,哭了不知多少次:“娘嗳,儿不孝顺,你一辈子太不容易了,等儿子到了那边,再去伺候你吧!”

他母亲在全村第一个火化之后,火葬在俺们那里才推广开。从那以后,全村形成了一种新风俗,婚丧嫁娶,一切从简。

祖祖辈辈刨不出食来的穷山沟,让他带着我们给整平了

1964年秋天,老朱独自爬上了南山顶,村边的赶牛沟、腊条沟、舍地沟,把农田分得七零八落,能不能用石头把沟棚起来,土面填土,让农田连成片;下边淌水,洪水来了也冲不了地。老朱兴奋得连溜带滑下了山,召开党员干部会,提出要治理赶牛沟。大伙听了,有的议论,有的一声不吭。

我说,咱村不过百多号整劳力,这么大的工程,干得了吗?

老朱拄着双拐站起来,说:“不干,沟还会一年年荒下去,整起来,就是咱村的粮囤子。共产党当年豁出命来打天下,不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讲困难,我这个残废都不怕,你们还怕啥!”

话不多,却把大伙的心气鼓了起来。一镢一锨,一筐一车,一米一米,白天农业劳力干,夜里副业劳力加班干。

P14-16

序言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开展向“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学习话动的决定》

近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会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社会发布宣传。省委决定,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

朱彦夫同志是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人,1933年7月出生,194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一级伤残军人。1947年,朱彦夫同志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10次负伤,3次荣立战功。1956年,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毅然要求回乡自强自立,开拓新的人生之路。195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经过25年的艰苦奋斗,使全村群众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他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1982年,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历时7年,七易其稿,创作完成了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朱彦夫同志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被誉为“永远的战士”、“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96年11月,省委授予朱彦夫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朱彦夫同志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学习的好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当前,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学习朱彦夫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朱彦夫同志少年参军投身革命,战争年代,他保家卫国血洒疆场;和平建设时期,他身残志坚带领群众建设家园;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后,他发挥余热;挑战极限书写人生,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和人民。作为经历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朱彦夫同志在不同岗位上创造出了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向朱彦夫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不断强化精神之“钙”,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拼搏、不断奋斗。

要学习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朱彦夫同志对祖国满腔热血,对乡亲们一片真情。他是革命功臣,一级伤残军人,却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千就是25年。25年间,他自掏腰包办夜校、自当教员教群众识字,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他兴修水利、平坡造田、种植林果,修路架电、发展农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特殊家庭每个成员不搞“特殊”,常常倾己所有接济病困群众。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干部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是要一心为群众着想、为百姓谋福”的诺言。向朱彦夫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不图虚各,不辱使命。

要学习朱彦夫同志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18岁失去双手双脚和左眼,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却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面对群众的期望和家乡的落后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与群众同甘共苦,张家泉村山山水水间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滚行的“痕迹”。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张家泉村“山上松树戴帽、山下林果缠腰”的景象。他无手却练出了“无指翻书”的本领,翻烂了4本字典;用视力仅有0.3的右眼,阅读了100多本书籍;残肢抱笔,写出了两部长篇自传体小说。他说:“有生命,就要有所作为,有奋斗就有幸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苦为乐,使朱彦夫同志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向朱彦夫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胸怀远大理想抱负,不畏艰难,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书写精彩人生。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展开,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要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行动之中。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夯实基层基础。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妊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要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采取专题学习会、报告会、座谈会、组织生活会和大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迅速掀起学习朱彦夫同志的热潮,切实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向朱彦末同志学习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宗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4年4月1日 鲁委[2014]136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