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但它同样也是一座小城市,如果你是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成长的话。远离那些皇家宫殿与市政公园,摩天大楼与博物馆,鸣笛冲过转角的红色巴士以及行人拥挤推撞的街道,在这些你所熟悉的地方之外,才是属于我们的地方。在那里,我们熟悉周围的邻居,而当你渐渐长大,你会发现那些你日日行走的街道依旧是你小时候走过的那些街道,不曾有任何变化。我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地方:豪恩斯洛区。伦敦的几个外围区域之一。有许多家庭世代居住在这里,还有一些人则是刚刚搬来不久,在这里,人们全都相互认识,彼此邻近,隔着花园栅栏聊天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你看到了,伦敦并不仅仅是由金碧辉煌的官邸以及印在明信片上的那些摩天大楼组成的。如果你稍稍远离市中心那么几英里,你就会发现这些你所期待的建筑几乎很难找到。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带有露台的房子,拼命争夺着有限的空间,有些房子装饰得很漂亮,但是大部分都是灰头土脸的。我所生活的豪恩斯洛区,不是那些第一流的地方,但也绝不是最糟糕的。我们居住在一栋建于1930年代的半独立住房里。而隔壁就住着我的爷爷乔治和奶奶多丽丝。我出生于1973年,正是流行喇叭裤、比吉斯和滑板运动的时代,就像最新的《王牌大贱谍》电影中的情形一样,只是更严肃一点。每当听到人们谈论这些属于那个年代的潮流时。我都很确定,我真的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们是一个六口之家:我的妈妈卡罗,她照顾我们所有人;我的爸爸科林,开一辆黑色的伦敦出租车维持全家生计;我的姐姐叫维多利亚;还有我们的弟弟,他们分别是柯林和安德鲁。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家都会用名字来称呼我们。维多利亚总是被叫作多尔,柯林是男孩儿,安德鲁是诺布(很怪异是不是,我真不知道这个昵称是怎么来的),而我则是茱。为什么不依照我们原本的名字来称呼我们呢?对此我们竟然从来没有过疑问。也许是因为我们从不质疑任何事情。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就像穿着一双旧拖鞋一样舒适安心。
在那个年代,孩子们的生活与今日真是大相径庭。在周末以及学校假日期间,我们会在早晨九点多就离开家,并且只在中午的时候,才回来吃一顿匆忙的午饭,或者是给受伤的膝盖涂点膏药。多尔、男孩儿、诺布还有我,我们会在附近的公园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不过总有人会在那里看护我们。最糟糕的事情大概就是因为打水仗而闹翻。而一天之中最美妙的声音则是雪糕车的叫卖。每逢节假日,爸爸就会把我们统统塞进他的出租车,一路疾驰把我们带进城,有时他会带我们经过购物中心。去观看白金汉宫的卫兵交接仪式,有时也会飞驰过长长的河堤。去看壮美的伦敦塔。而更多的则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时间,我们会去看望爷爷奶奶,或者去妈妈的配给地里,她在地方军营后面的一小块地里栽种了所有我们需要的蔬菜。
“我们要不要来一杯荼?”在数小时的不停挖掘之后,妈妈总是会这样问,并且用她总是随身携带的长颈瓶倒出满满的一杯茶来给我们。
如果说美国的孩子们最早爱上的是奶昔,法国孩子早早就迷恋上淡化酒,那么英国的孩子们,则是从爬出摇篮的那一刻,就把自己泡进了茶里。用我爸爸妈妈的话来说,茶可以回答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挫折。十六岁那一年,我离开学校,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在那样的时刻。一杯茶,如同小时候在配给地上一饮而尽的一杯荼,会再一次浇灌我曾经的梦想。我曾梦想像《野姑娘杰恩》里的女牛仔一样,为修补社会的阴暗面做些什么。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再继续上学了,因为我是一个白日梦患者,我的老师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我在读书上不可能有什么远大发展。但是就在我离开学校之前,我有了在一家花店打工的经验,就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很享受工作,并且擅长应对变化,每天获得十五英镑的报酬。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学校。
P3-5
译者序
为爱找一条路
姚瑶
其实每一次为翻译的作品写序,都非常小心翼翼。因为很怕不小心剧透遭记恨,又坚决不愿意写成无趣的评述,但还是要写,因为我可能是这部作品的第一个中国读者,或许是比所有人都深入、都认真、都漫长地阅读过,所以那种迫切的心情,让我必须与你分享。
本书是英国单身妈妈朱莉亚·罗普的生活纪实,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并且代入感极强,那些快乐的瞬间与悲伤的时刻都带着强烈的感染力,共同构建了这样一部内容丰富且情感丰沛的作品。
你很难说,这本书的主角究竟是年轻的单身妈妈朱莉亚。还是她患有重度自闭症的孩子乔治,亦或是那只名叫本的流浪猫。就是这样的三个个体,在各自的世界,用各自的语言,一直在寻找通往爱的途径。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妈妈爱孩子,人类爱宠物,这是天性,有什么道路可循?但是对于一个自闭症孩子来说,感受爱都是困难的,何况表达。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自闭症的认知非常浅显,也许我只能简单地理解成天生不快乐,天生恐惧外界。但是,真实的病征却远比我所能够想象的耍更复杂、更艰难。一年又一年,朱莉亚面对乔治,都仿佛是面对陌生人,她没有办法像普通的母亲一样,去抚摸他,拥吻他,教育他,责骂他。她是母亲,却做不了母亲,也没有任何人任何方法能够真正帮助她。直到本的出现。
本是一只有些神奇的流浪猫,有时候它甚至不像猫,它似乎明白朱莉亚需要什么,乔治又需要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似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索取乔治的爱,再教会乔治去爱。它的形象,同爱做梦的年轻妈妈朱莉亚,以及偏执、拒绝、自闭的乔治一样,有着独特而让人过目难忘的个性。它带给你笑声,也带给你泪水。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的情绪起伏会非常大,尤其是在后半部分,那种迫切想要看到结尾,想要寻找光明尾巴的心情,俗气,又美好。我相信,你们也会同我一样,被这个故事裹挟其中,与作者一起经历那些痛彻心扉的时刻,也一起分享生命里的美丽传说。
有时我会想,如果没有本呢?朱莉亚会怎样,后来的乔治又会怎样?可是生命的际遇总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而人的心,究竟为什么被损毁,又为什么被打开,都无法被解释。但至少,我们应该一直尝试下去,为你爱的人,为爱你的人,去行走迷宫,否定死胡同,寻找新路途。也许现实生活给予我们太多沮丧,但朱莉亚、乔治,还有本的真实故事。却告诉我们,在最深的绝望中,总还会有被爱点燃的希望。只要你不奢望。就会满足。
如果你愿意,就请把它当成圣诞夜的传奇故事,当成一份冬去春来,最温暖的礼物。
2013年冬,于北京
《像本这样的朋友》由朱莉亚·罗普著,讲述的是:九岁的乔治是一个迷失在自己世界里的重度自闭症患者,直到一只打着白色蝴蝶结的黑色猫咪出现在乔治家的花园里时,他的世界才被打开了一扇门。在这只名叫本的喵星人的陪伴下,乔治和妈妈一起度过了三年的幸福时光,乔治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然而,灾难却突如其来——本走失了,乔治被彻底摧毁。妈妈朱莉亚感觉到儿子将要从自己的指间再一次离去,便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绝望的寻猫之路。她发了4000多张传单,冒着危险穿梭于无数的乡镇间,还收到当地市政厅的警告。时间一天天过去,寻找本的行动已经持续了将近三个月。又一个圣诞节即将来临,朱莉亚却越来越绝望,情绪濒临崩溃,直到她接到了一个远从50英里之外的地方打来的电话……
《像本这样的朋友》并不是一个有关自闭症如何被治愈的故事,但这的确是个神奇的故事,是关于喵星人本如何把乔治内心的嬉闹、欢乐,尤其是爱给释放出来的真实故事。
孤独只是,没有和对的人在一起;当你路过我的世界,我便感觉到了温暖,哪怕你只是一只猫!
在本到来之初有,我不想爱任何人。我不知道什么是爱。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像本这样的朋友》由韩寒旗下《一个》作者姚瑶温暖相译!
谢娜、于建嵘、贵图子、夏小暖、宁远,感动推荐!
本书由朱莉亚·罗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