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化外贸之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伍全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伍全编著的《文化外贸之路》以回忆录和写实的方式,展现出大量有趣画面,那些生动的例子和栩栩如生的描写,给人以浓厚情趣和意犹未尽而持久的回忆,从中体会到: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会在各个行业里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创造奇迹;也能在应对复杂局面时,不惶恐、不紧张,在解决难题的方式方法方面,做到游刃有余。

内容推荐

《文化外贸之路》以回忆录和写实的方式,描述了作者(李伍全)近20年来以文化交往带动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赞扬了战友情、同志爱,以及同国际友人的友好情谊,具体包括沙特篇、伊朗篇、俄罗斯篇、菲律宾篇、委内瑞拉篇、附录篇等内容。

目录

0.引言

 沙特篇

第一章 1986年沙特“副朝”轶事

 1.北京民委的思路和动议

 2.到麦力口“副朝”

 3.访问吉达赛迪公司

 4.麦地那拜谒圣人墓

第二章 沙特奇遇

 5.夜闯牡丹餐厅

 6.马老板的身世

 7.为什么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生活那么苦

 8.中国地域差别只是一个历史现象

 9.西北少数民族大有希望

 10.“副朝”成果

 伊朗篇

第三章 伊朗机床订单的争夺

 11.迎接伊朗国家机床成交中心代表团来访

 12.拜见石昆宾大阿訇

 13.伊朗国家机床成交中心代表团深夜下订单

 14.繁忙的机床发货

 15.深思熟虑的机床收购签约

第四章 对伊朗机床成交中心的回访

 16.一次有意义的访问

 17.访问伊斯法罕

 18.访问伊朗机床成交中心

 19.游览里海

 20.在老朋友家做客

 21.电视剧《雪城》插曲的热烈辩论

第五章 参加德黑兰国际机械博览会

 22.北京机械公司在国外一次最大规模的展览

 23.关于展品销售

 24.考察阿拉克水电站

 25.解脱展品销售的纠缠

 26.代理欠款妥善处理

第六章 马哈茂德先生一行访问北京和湖南

 27.马哈茂德对中国穆斯林生活状况极感兴趣

 28.李润五市长助理在简陋办公室里接待伊朗客人

 29.在北京参观工厂

 30.湖南之行

 31.拉夫桑贾尼总统为电站剪彩

第七章 两种观念和两种命运

 32.巴哈郎穷困潦倒三年于伊朗致富

 33.萨黑迪腰缠万贯四年在欧洲沉沦

 俄罗斯篇

第八章 中俄易货贸易的开端

 34.中俄两国从记账贸易到易货贸易的转变

 35.光顾莫斯科北京饭店

 36.与朴先生畅谈——中国汉字改革

 37.游红场拜谒列宁墓

第九章 下塔吉尔之行

 38.参观下塔吉尔钢铁厂

 39.程天宝捷足先登——夜访基雅科夫

 40.合作协议顺利签署

第十章 瓦西里在北京

 41.双方正式签署车轮易货合同

 42.瓦西里在京游览

第十一章 为理赔而登门道歉

 43.决心理赔20万美元糖果及食品

 44.到下塔吉尔登门道歉

 45.俄罗斯文明习俗

第十二章 富明厂长和我的约定

 46.重轨采购的前期准备

 47.紧急飞抵新西伯利亚

 48.富明厂长谈身世

 49.钢轨签约与付诸实施

 菲律宾篇

第十三章 中国首次在菲律宾承包电站建设

 50.一个迟到的信息

 51.郑龙溪总裁访问北京

 52.郑先生爱好广泛思路敏捷

第十四章 中文排版之争议

 53.中文排版改革之浅见(给郑先生的一封信)

第十五章 菲律宾自备电站建设始末

 54.菲律宾自备电站总包合同的签署

 55.中国员工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可歌可泣

 56.工程收尾和结算

 委内瑞拉篇

第十六章 委内瑞拉的曙光

 57.从阿连德的社会主义说起

 58.委内瑞拉社会主义立足点

第十七章 中工国际适时进入委内瑞拉

 59.委内瑞拉的召唤

 60.难忘的旅程

 61.从加拉加斯到法肯州首府

 62.拜会王珍大使和委内瑞拉计划部副部长

 63.考察团工作小结及意外插曲

第十八章 法肯州供水项目的实施

 64.一波三折的供水工程项目

 65.各项协议和工程合同分期签订

 66.法肯州供水工程几点启示

 67.没有寄出的一封祝贺信

 附录篇

第十九章 公司办报及其他

 68.公司办报启示录

 69.小报办的有声有色备受欢迎

 70.关于我的工作变动

第二十章 一个别开生面的婚礼

 71.没有请柬的婚礼通知

 72.新郎坚持婚礼从简

 73.一对婚姻三家亲家

跋笔耕不辍启示后人

试读章节

北京民委的思路和动议

我自1984年从北京第四机床厂调到北京机械进出口公司任职以来,充分利用我是穆斯林的身份,与中东地区伊斯兰国家商人打交道,在谈判之余,和他们一起到清真寺礼拜、一起到穆斯林餐厅用餐,客人倍感亲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见客户拜访中国宗教人士和著名学者,更是外国穆斯林求之不得的迫切愿望。1985年初,我在一次市政府交流会期间认识了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沙之沅主任,他鼓励我说:“李经理你做得很好,我们很缺乏你这样的人才,虽然国家改革开放有五年的时间了,但是外界对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并不理解,甚至有不少曲解和敌意,你作为一位国营公司的总经理带领客户到清真寺去礼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比我们在国内、国外发表宣传稿件都管用,尤其拜见北京伊斯兰宗教人士——阿訇,使国际人文交流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于你公司的接待工作有创意,从而和伊斯兰国家已经做成了几笔大生意,这对外贸公司打开中东市场也是一种促进。我记得周总理在生前多次提到要重视民间外交,那是政府或国家外交工作的基础,中日1972年建交谈判,就基于民间外交的有力支持。今后在你们的商业谈判活动中如果需要民委和宗教处支持的话,请不要客气,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沙之沅主任方形脸庞,高鼻梁、薄嘴唇,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镶着黑框,给人一种威严感觉。但是说起话来又是慢条斯理,在一些交流和讲述中引经据典,有很强哲理性。他生长在北京牛街回民聚居区,从年轻时代就在市政府民委工作,从科员、处长到民委主任,为北京民族、宗教事业做了大量工作,不愧为民族、宗教事务专家。他多年来联系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是阿訇、方丈、道士、牧师们的良师益友。沙主任对我的帮助、爱护、教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建议下,我参加了以北京伊斯兰协会主任安士伟大阿訇带队的1985年北京穆斯林“朝觐”团,那次“朝觐”的费用是沙特王国费萨尔亲王执意资助的。民委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强调“朝觐”人员组成的代表性,一是老一辈宗教人士;二是民族宗教干部;三是对外贸易企业家。代表团由10人组成,安士伟大阿訇为团长。8月14日出发,参与8月27日古尔邦节“正朝”期间的一切宗教活动。同时受到沙特宗教事务部和世界伊斯兰执行委员会官员的接见,双方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在“辞朝”第二天,沙特国王召见各国“朝觐”团团长,安阿訇高兴地参加了会见。代表团圆满完成“朝觐”功课和一切交流任务,于9月5日回国。“朝觐”行程前和结束后我们都及时向费萨尔亲王作了书面通报,亲王对我们圆满完成“朝觐”功课和一切交流活动表示满意。

按照沙主任在总结会上所估计的,费萨尔亲王是沙特重要官员,他的义举一定会对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埋下伏笔。沙主任的推断是正确的,五年后中沙建立外交关系时(1990年7月23日中沙两国签署建交公报),正是费萨尔亲王担任沙特外交大臣之际。

当时为了打开中国、沙特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前的贸易往来,在外贸公司的推动下,沙主任提出以“副朝”的名义,组织北京进出口公司造访沙特,以解决进入沙特的签证难题。此时正好遇见有沙特王室背景的穆罕默德·巴巴拉先生访问东四清真寺,安士伟阿訇把北京组团“副朝”的动意告诉了他,巴巴拉答应给予协助。

到沙特“副朝”访问的人员有:代表团团长北京伊斯兰协会副主任、牛街礼拜寺阿訇达乌德·石昆宾,成员由北京穆斯林集团公司马德成总经理,北京机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李伍全、部门经理刘绍才,北京轻工进出口公司部门经理方一宁组成,于1986年5月19日启程,途经巴基斯坦卡拉奇等待签证。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一秘老王同志亲自发照会给沙特王国驻卡拉奇大使馆,巴基斯坦宗教事务部部长也协助疏通关系,要求尽快为北京“副朝”代表团办理签证事宜。

在卡拉奇等待期间,北京机械公司老客户米安公司总经理——艾哈迈迪·米安先生来到住处看望代表团一行,第二天派车游览卡拉奇真纳墓地。

真纳墓位于卡拉奇市东南面,是一座高大圆顶的白色建筑,是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陵墓。整座陵墓全部用纯白大理石砌成,造型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陵墓主体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是莫卧儿式的拱顶,下半部是上小下大略呈锥形的立方体。建筑物四面各有一扇狭长的北非式样的拱门,每扇门都饰以优质红铜做成的镂花门栅,雕工十分精细。红铜的门饰闪闪发亮,给这座洁白的建筑物以鲜明有力的烘托。整座陵墓肃穆而不呆板,线条简单明快,风格浑厚凝重,朴实无华。大厅正上方,有一盏中国式水晶吊灯,玲珑剔透,金碧辉煌,为陵墓增色不少。这盏吊灯是周恩来总理赠送的。

石昆宾大阿訇领着我们四位凝重地走进大厅,自动站成一排,按照穆斯林礼仪,石阿訇默念赞主辞,大家伸出双手接“杜阿宜”。深切表示对真纳的崇敬。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为巴基斯坦国家的建立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在巴基斯坦人民中间享有崇高威望。早在20世纪初,正当英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南亚次大陆人民开始觉醒的时候,他就投身于政界,积极组织、从事民族独立活动。1936年他领导下的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提出了建立伊斯兰国家的最初设想,并把这个国家定名为“巴基斯坦”,意思是“纯洁的国土”。此后,在真纳的领导下,次大陆的穆斯林经过艰苦而顽强的斗争,终于在1947年8月14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巴基斯坦诞生一年后,真纳于1948年9月11日归真。P7-10

序言

“文化外贸”,顾名思义就是以文化为纽带发展对外贸易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文化产品的对外贸易。

我们大家知道文化的广义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的狭义是:除了人类在社会历史生活中的物质财富部分,专注于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技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可以加深理解“文化外贸”的意义。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商贸通道。它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联系了起来,对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古丝绸之路又是互通有无的桥梁,中国把丝绸、织锦、瓷器、漆器、铁器、铜镜等特产运到西域乃至欧洲,又把香料、珠宝、首饰、皮货、药材、宝石、骏马和大量中国没有的植物新品种运到中国。丝绸之路的功绩,第一是文化交流;第二是物质交流。以丝绸之路为载体的交流活动具有二者兼备之功能,从来不可偏废。“文化外贸”不是现在才有的,从丝绸之路时期就大量存在。

现代的对外贸易交往有政府间的,也有个体私人之间的,不管哪种交往都要解决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关系。各国的人们在文化上的沟通,以致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是促使物质交往的必要前提。有了信誉才能建立起物质交往的基础。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公理。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公司和实体单位在对外交往中以文化交往带动贸易发展,已收到很好效果。

我接触到一位身为穆斯林的外贸经理李伍全先生,他在工厂生产第一线工作二十多年,搞对外贸易也接近二十年,他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他如饥似渴地在文化、技术知识方面继续深人学习和钻研。他在国际贸易、项目融资、管理会计、工程项目策划方面,都有较深造诣。

多年来他下功夫学习伊斯兰教知识,拜阿訇为师,学以致用,充分利用宗教文化开展友好往来,在伊斯兰国家结交了很多知心朋友,甚至有些外国穷朋友在他的交往带动下,现在也成为富甲一方的有钱人,这一切铺垫,为长期稳定发展对外贸易,铺平道路。

“文化外贸之路”以回忆录和写实的方式,展现出大量有趣画面,那些生动的例子和栩栩如生的描写,给人以浓厚情趣和意犹未尽而持久的回忆,从中体会到: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会在各个行业里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创造奇迹;也能在应对复杂局面时,不惶恐、不紧张,‘在解决难题的方式方法方面,做到游刃有余。

文化是“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我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精湛的艺术、厚重的伦理道德、虔诚的宗教积淀,在近代又有强大的传媒手段,应该寻求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宣传和推广。注重在“文化外交”、“文化外贸”方面进行有益探讨,通过总结和反复实践,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预祝李伍全先生“文化外贸之路”的出版获得成功。

后记

伍全先生是我尊敬的长辈和老师。他于20世纪50年代搞技术工作,主攻电机设计、制造,曾担任过几家大型工业企业主要领导。80年代调到外贸系统.任北京机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90年代任北京对外经贸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外贸局职能)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经理。是工业和外贸战线上的优秀领导者和管理者,他转战祖国大江南北,遍访世界60多个国家,为我国的工业建设和外贸事业作出了贡献。

勤奋、谦逊、自省和追求完美是伍全先生多年养成的良好习惯。从当厂长秘书起,便笔耕不辍,边工作、边学习。直至后来走上领导岗位做了了厂长、经理.重要文件都是亲自起草,很少找秘书代笔。近20年的50多本工作笔记,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每天的工作计划、学习心得和讲话提纲。正是由于这份勤奋和钻研,使得他在繁忙的工作中运筹帷幄,时时求新、求变,也常常获得意外收获。赞扬、肯定别人和“吾日三省吾身”是他的为人之道和思路特点,“子路闻过则喜”的信条和责己严、责人宽的传统美德,更使得他常常反视、解剖自己,并乐于咀嚼和消化别人的意见。这本以写实手法记录的近20年对外贸易的风风雨雨,大部分笔墨是赞扬他的同事、好友和上级,字里行间浸透着战友情、同志爱。书中不时显露出非常幽默的句子,这是他乐观性格的充分体现。

伍全先生是一位儒商,一个有深厚中国文化修养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穆斯林,4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各方面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他秉持中华传统文化的“礼”“信”,坚守《古兰经》所有信条,在对外贸易交往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以情交人,以文会友,以信经商,使他在很多国家找到了知心朋友,也收获了除贸易之外的真挚友情和文化享受,他用自己的实践,诠释了“文化外贸”的真谛。

我是对外贸易的门外汉,更没听说过“文化外贸”之说,作为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我仔细阅读了书中每一个章节。在丰富有趣的情节、优美流畅的文字之外,使我初步领略了“文化外贸”的内涵。书中所描绘的大量故事,说明一个普遍道理:“文化外贸”的精髓就是首先要读懂外国人,再使外国人读懂自己,这样,不但使贸易过程变得和谐、顺畅、有趣,同时更加深化了双方的友谊和信任。

我们讲国际接轨已经讲了很多年,要真的把这种形象比喻付诸实施,应当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两根铁轨必须放置在同一个基础平台上,否则无法连接。在对外交往的工作中,要想做到有效连接,他选定的基础就是以文化为平台。而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宗教的、伦理的、教育的、艺术的、音乐的、习俗的,不一而足。

伍全先生对工作、对学习的座右铭是“求其在我”。他也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引导下属和子女们。此言的来历是孟子的一段话:“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意思是,求索就能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求索有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西就在我自身。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追求一个目标,能否达到目的,不要在客观上找原因,那样做是绝对不能成功的,只有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并加以克服,才有可能实现目标。这个座右铭将贯穿着伍全先生的一生,退休后的他仍十分忙碌,是北京老干部大学积极参与者。每天研墨习书,吟诗作赋,撰写回忆录,同时还每天上网查资料,不断丰富自己。他的勤奋和执着也时时激励着我,感动着我。

承蒙伍全先生看重,为本书作跋,忝列书后,贻笑大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