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n P. Rehm的《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由心境障碍的多位专家通力合作,对双相障碍、抑郁症和自杀行为三个领域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介绍,内容非常丰富,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操性,同时还拥有丰富的诊断及治疗的工具和其他资源,对于此领域的心理咨询师非常有帮助。
《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详细解释了各种精神疾病最新的病理学、理论、诊断及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能平衡地涵盖各种不同模式的介入治疗。在不同取向介入治疗中,包括个人的理性情绪治疗、互动人际关系治疗、生物及医药治疗,家庭系统治疗。
《心境障碍的心理治疗》作者Lynn P. Rehm不会以特定一种取向看待精神疾患的治疗,而是列出各种取向的优势及弱点,以引导读者思考和判断。
第一部分 双相障碍的心理治疗
前 言
使用前提
第一章 双相障碍概述
1.1 术 语
1.2 定 义
1.3 流行病学
1.4 发病过程和预后
1.5 鉴别诊断
1.6 共 病
1.7 诊断程序和工具
第二章 双相障碍的理论和模型
2.1 生物基础疾病模型
2.2 一般心理教育和疾病管理策略
2.3 人际和社会节律假设:社会节律扰乱促发双相障碍
2.4 家庭基础治疗方法
2.5 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第三章 诊断和治疗指标
3.1使用决策树分析确定最理想的治疗
3.2 治疗选择
第四章 治 疗
4.1 治疗方法
4.2 作用机制
4.3 疗效和预后
4.4 治疗方法的变化和结合
4.5 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4.6 小结
附录 工具和资源
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第五章 抑郁症概述
5.1 术语
5.2 定义
5.3 流行病学
5.4 发病过程和预后
5.5 鉴别诊断
5.6 共病
5.7 诊断程序和工具
第六章 抑郁症的理论和模型
6.1 生物模型
6.2 心理动力学模型
6.3 行为模型
6.4 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模型
6.5 人际关系心理疗法
6.6 习得性无助
6.7 认知疗法模型
6.8 自我管理
6.9 小结
第七章 诊断和治疗指标
7.1 抑郁症的维度及亚型
7.2 作为治疗指标的人格因素
7.3 生活事件和压力
第八章治 疗
8.1 治疗方法
8.2 作用机制
8.3 疗效和预后
8.4 治疗的变化与结合
8.5 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8.6 跨文化问题
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自杀行为的心理治疗
第九章 自杀行为概述
9.1 术语
9.2 定义
9.3 鉴别诊断
9.4 流行病学
9.5 发病过程和预后
9.6 共病
9.7 评估程序
第十章 自杀行为理论和模型
10.1 神经精神病学理论
10.2 心理学理论
第十一章 危机评估及治疗计划
11.1 评估各种危险和保护性因素
11.2 判断自杀危险水平
11.3 清除矛盾的危险因素
11.4 了解自杀危险的时间维度
11.5 自杀风险的记录
第十二章治 疗
12.1 治疗方法
12.2 危机介入和紧急危机的管理
12.3 安全计划
12.4 治疗技巧
12.5 作用机制
12.6 疗效和预后
12.7 治疗的变化与结合
12.8 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2.9 跨文化问题
第十三章 临床案例
茱莉
第十四章 案例分析
接受评估及治疗计划
附录 工具和资源
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