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风徐来/尚雅丛书
分类
作者 马健培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沈德潜在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后,写道:“惊风雨泣鬼神意,写来怪怪奇奇,不顾俗眼。”

不顾俗眼,听起来似乎有点要脱离群众,跟时下提倡的“雅俗共赏”要背道而驰了。一时期以来,总不愿承认雅俗之分,总把雅俗拉到一块儿,用“雅俗共赏”来弥合,其结果是把高雅的拉下来就和低俗的。过去说“文人雅士”,或饱读诗书,或通古今之变,其擅长爱好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并以穷究文理、画理为职为荣。苏轼曾说“余尝攻画,以为人、禽、官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盗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矣。以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商人逸才不能辨。”苏东坡虽然有些自夸,说自己是高人逸才,但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从事的研究不是一般人、更不是一般大众所关注和能懂的,就连一般画画的,都有所不知。东坡所说“世之工人’,虽不在“高人逸才”之列,但也没有贬低劳动人民的意思。

雅俗怎能共赏呢?雅的能看上俗的吗?俗的能看懂雅的吗?“雅俗共赏”之雅俗,是把欣赏的人分为二部分,一为雅人,一为俗人。一般来说,雅人是小众的,俗人是大众的。俗,原本没有贬义,就是指大众的。这样的提法,不但没有消除分歧,反而混淆了各自的位置,也扼杀了进步繁荣的因素。想让雅俗齐聚一堂,共同赞美一样东西,似乎是“拉郎配”吧?如果说雅的是精英的,俗的是普通的,雅俗共赏不成了精英混迹于普通了吗?如果说俗人都能欣赏的东西,雅人也随大溜儿地说好,这不是文化的倒退吗?如果一幅画的作者说自己的作品是雅俗共赏,一定是谦虚。如果有人说他的画是雅俗共赏,他一定不以为是表扬。

雅俗也是可以共赏的。雅俗,不要指人,现如今说谁是俗人谁都不高兴。雅俗是指事、指物,雅的就是文化含量高的;俗的就是民间实用的。雅的就是经典的;俗的就是时下流行的。赏,是人赏,入什么都可以赏。这样,雅俗共赏的意思就成了一个人雅的能赏,俗的也能赏。例如老舍先生,公认的大作家,同时还是大鉴赏家,曾出题“蛙声十里出山泉”,请齐白石老人作画,由此产生了不朽的名作。白石老人的画是大写意的又一个高峰。老人曾冒着饿死京华的极大风险,衰年变法,一定不是为了随大溜儿的吧。能得到文化精英如陈师曾、如老舍、如徐悲鸿的赞赏,老人一定非常高兴。白石老人自视极高,曾说“恨古人不见我,不恨时人不知我耳。”老舍先生与“时贤”往还的同时,还喜欢去天桥听戏,结识了天桥的名角新凤霞。据舒乙讲,腊月二十三老舍先生生日,他曾到后台请新凤霞吃糖瓜,为原本不知道生辰的新凤霞过生日。老舍先生还曾为天桥的相声演员改编相声段子,像《菜单子》、《地理图》、《文章汇》等。老舍与侯宝林的关系也是相当地好啊。

京戏,被称之为国萃,现如今被称之为高雅艺术,其实早年间就是“大众艺术”。京戏的发展,一直有文人的介入帮忙。听戏的文化层次高,提的要求就高。戏迷的口味高,演戏的水平就高。戏迷是什么人都有,也有普通百姓。迷上京戏的,称之为有“雅好”,社会风气还是“尚雅”的!有雅好的普通人上戏园子听戏不是容易事儿,攒钱就为了雅赏,绝不是为了流俗。戏迷是有极高的鉴赏水平的,在品戏这件事上,也已经不俗了吧9也许有些赏雅的人把京戏当成俗的,而以昆曲为更雅观呢。相对京戏的场面热闹、节奏紧凑,昆曲更婉转,更细腻,唱词也更典雅。

明式家具也是国萃,据说其中有比例的美、空间分割的美,连外国人都佩服的不得了。王世襄先生是鉴赏研究明式家具的大专家。王老先生不但喜爱明式家具,也喜欢老百姓的玩意,养鸽子,熬鹰,喜欢养鸣虫,喜欢遛狗捉獾。这不是雅的、俗的共赏了吗?当然,也有赏俗的而不赏雅的,这也好,亲近生活,质朴。也有赏雅的而不赏俗的,这也好,阳春白雪,清高。能雅俗共赏,最好,虚怀若谷啊。

沈德潜说的“俗眼”似是指不懂诗的,不能理解老杜的。“不顾俗眼”是艺术的追求,“不顾俗眼”艺术才能进步。艺术进步,才能带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又: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自居易下注:“外问妪解之说,不可为据。”可见白香山的诗也不是征求老太太们的意见之后才定稿的。

明代的徐渭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P12-16

后记

在海洋兄办公室聊天,有薛晓源先生在座。说到老马的团扇要出个集子,起个什么名字呢?薛先生想了一会儿,说:“清风徐来,最好,”感谢薛晓源先生。

华艺出版社石永奇社长和杜长风主任,力倡“尚雅乐道”,把老马的作品列入其丛书,并亲临指导。感谢永奇先生、长风先生及出版社的诸位同志。

王孟奇老师对老马多有鼓励,今又冒着暑热题写书名。感谫}孟奇老师。

海洋兄是老朋友,为此书精心策划,当然要感谢。只是说出来,又怕海洋兄以为见外。

刘墨先生,熟识后简称刘博士,其实是博士后。刘博士的学问远不止山水画这点事儿。百忙之中,洋洋洒洒数千言。感谢刘墨先生。

还要感谢图版摄影邵康庄先生、徐楠女士和设计师苗洁女士。

古人题画山水扇云:“一搦山川掌握中,人间何处不清风。”老马消夏画扇,寄情山川。文、画仍学步,不免贻笑,望方家指教,以期进步。

马健培

2012年6月20日、记

目录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马健培的文与画/刘 墨  1

明月清风我  4

始知真放本精微  7

不顾俗眼  12

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  21

有我则失真  27

以学之力济其质之偏  28

云阵皆山月光皆水  32

迢递嵩高下  37

触目会心  38

畅神而已  42

直待凌云始道高  48

鸟倦飞而知还  52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55

叶张翠盖,枝盘赤龙  62

松之坚贞  65

松之姿无有不奇  71

山水有情  74

泉流峭壁虹蜕挂  78

东风何时82

医者意也  86

树头果与树下饭  90

暑热不出门  93

岭上多白云  96

反常合道  100

世外桃源  103

兼善天下  107

塘里无鱼虾也奇  11O

信手拈来自有神  113

郁郁涧底松  114

在水另—方  118

不侵浮云遮望眼  121

无事小神仙  124

新淦制笔  127

孤帆远影  130

松芝献寿  133

不许时人  135

如听万壑松  139

迎祥纳福  142

洪福齐天  146

勤而行之  150

鹊巢和尚  154

平沙落雁  157

文质彬彬  160

春风得意  165

登山有道  168

天国的钥匙  172

惊世工程  176

东华门的和谐  179

后记  183

序言

中国人之尚雅,由来已久,究其根源,实为历史之悠远,文化之厚重,礼仪之纷繁,名号之细微。尚雅更见诸于上古典章及先贤著述。

在中华古代经典中,《诗经》的内容被分为“风”、“雅”、“颂”,虽然历代对“风”、“雅”、“颂”的区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致可以类推:“风”是地域乡土之音,“雅”是朝廷乐正之音,“颂”是宗庙祭祀之音。奠定中国抒情美学基础的《毛诗序》进一步将其引伸为六种文艺手法:“古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其中对“雅”的解释是:“雅者,正也。”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苟子在《荣辱》一篇中提到“君子安雅”,后人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史记》里面所说的“文章尔雅”,也是“正”的意思;“风俗通-声音》更是在“正”的解释之外,加了一个字,成为“古正”,更见“古雅”之意。

以古文字学《说文解字》方式探究“雅”字,当从“隹”、从鸟,“牙二”为发音之形声。“雅”自然寓意鸟之鸣声,这是人类最先听到自然界生物的“音乐”,是始声、初声、正声。于是,我们尽可以在中国的典籍之中找出大量的词组:雅道、雅音、雅学、雅言、雅意、雅操、雅量、雅人深致等等。这些关乎“雅”的组词,就是要阐明中华文化之正、文艺之正、文学之正、人文之正。

显而易见,从《诗经》一直到晚清历朝历代的文艺家及其不朽之作,无不在“雅”的大旗下各逞文采,纵骋笔意,不论“周虽旧邦”,抑或“其命惟新”;不管是“江上清风”,还是“山问明月”,都浸濡着中国文化人骨子里的雅兴!也正是因为有这份雅兴,中华文艺才有了她的庄严美丽!

近代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张扬“民主、科学”,倡导白话文学,弘扬大众文艺,于是二千多年的“尚雅”风范与“封建主义”因启蒙运动的文化偏激,一道被弃之如敝履,“阳春白雪”的雅道几乎被“下里巴人”的通俗文艺取代。“经济至上”之风乍起后,通俗文艺迅速滑向庸俗文艺、媚俗文艺、低俗文艺。对时代决定的新文化运动所取得的成就无可厚非,但是将中华传统中最重要的“尚雅”之道视为腐朽没落,却未免轻率。“雅”之对面,是为“俗”,“俗”之大行于道,何有“雅”安身立命之所?全民皆俗之时,也正是有伤大雅之日,何谈民族文化复兴?

持续33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已过古称“一纪”的十二年,中国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正在昂扬向上,沛然莫之能御,现在是反思曾经被抛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时了!物质的极大丰富不应仅仅满足世俗的口腹之欲、食色之性,更应滋养、扶植、襄助、共创高尚典雅文化,提振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从《诗经》问世到现在已逾二千五百年,“雅”曾经是中华文艺里最崇高的理想,而今,“雅”仍然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生活巾文化、文明标识的重要构成部分。“尚雅”丛书之编辑,微言大义,用心良苦,冀望读者心有尚慕,同此雅好。是为序。

内容推荐

马健培编著的《清风徐来》是《尚雅丛书》系列之一。

《清风徐来》内容简介:如果说雅的是精英的,俗的是普通的,雅俗共赏不成了精英混迹于普通了吗?如果说俗人都能欣赏的东西,雅人也随大溜儿地说好,这不是文化的倒退吗,如果一幅画的作者说自己的作品是雅俗共赏,一定是谦虚。如果有人说他的画是雅俗共赏,他一定不以为是表扬。

编辑推荐

马健培编著的《清风徐来》内容介绍:马健培是中国新文画派的代表画家,对中国山水画有独到的见解,从传统文化及传统画法中汲取营养,其绘画风格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气息。知名水墨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田黎明到现场观展,他以“新意”来评价马健培此次展出的画作,“在传统山水画基础上,增加了山水的现代感,把崇高、趣味融合在一起,这是马建培山水画最大的特点”。他指出,马健培的画“层次多、空间多,把平远、深远、高远融合在一起,一看就是下了工夫的”。马健培在近几年的创作中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写生观点,以孔子提出的“绘事后素”为创作前提,以魏晋时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为创作方法,以宋代董逌提出的“积好在心”为写生方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8: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