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青少年都会经历一个自我意识过分膨胀的时期,也就是叛逆期,但大多数家长面对自己叛逆期的孩子,常常显得措手不及、茫然无措。《我家儿子很叛逆:知名作家王毅20年教子手记》作者王毅的儿子的叛逆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作者将其如何调整心态,使自己充当儿子的朋友,帮助儿子趟过叛逆期的急流险滩,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的成长的经历分三个篇章详细记述,让我们洞见了其在家庭教育中所显露的独特智慧,具体很强的可借鉴性。
王毅编写的《我家儿子很叛逆:知名作家王毅20年教子手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家儿子很叛逆(知名作家王毅20年教子手记) |
分类 | |
作者 | 王毅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绝大多数青少年都会经历一个自我意识过分膨胀的时期,也就是叛逆期,但大多数家长面对自己叛逆期的孩子,常常显得措手不及、茫然无措。《我家儿子很叛逆:知名作家王毅20年教子手记》作者王毅的儿子的叛逆带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作者将其如何调整心态,使自己充当儿子的朋友,帮助儿子趟过叛逆期的急流险滩,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的成长的经历分三个篇章详细记述,让我们洞见了其在家庭教育中所显露的独特智慧,具体很强的可借鉴性。 王毅编写的《我家儿子很叛逆:知名作家王毅20年教子手记》 内容推荐 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不合理; 对父母的再三叮嘱会感到厌烦; 崇拜、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 一旦决定做某件事,无论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 …… 以上是处于叛逆期(或称“困难期”、“狂躁期”)的孩子的常见表现。 面对自己叛逆期提前到来的儿子,在《我家儿子很叛逆:知名作家王毅20年教子手记》中,著名作家王毅经过冷静的分析,采取“不全面打压,不放任自流”的“两不”战略,用“赞美、认可、理解、尊重”的“八字”态度,帮助儿子安全平稳地度过了这一特殊的时期,收获了累累的成长硕果:先是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本科毕业,再到被学校保送上北大读研三年,然后是顺利考入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你也可以做到更多…… 《我家儿子很叛逆:知名作家王毅20年教子手记》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目标,总在前面(再版序言)/1 上卷 小学 孕育优秀的生命/003 啼笑初生/005 两代人育儿方式的冲突/008 逼子成龙/012 八岁沧桑/015 勇敢的悲哀/018 送儿子上学/020 独立/023 儿子的权利意识/025 与儿子订合同/027 乔丹没走/029 生日party/030 小儿读史/032 我欠儿子故事债/035 词典的故事/037 参与/039 儿子教我教育他/042 儿子的道理/044 保护妈妈/046 成长的烦恼/048 动画片的战争/049 庆幸/052 为儿子骄傲/054 爱心治病/056 谁来接电话/058 精心呵护青苹果/060 电脑引出的故事/063 吃饭中培养竞争与平等意识/065 做儿子的朋友/069 成长的成本/070 培养绅士/075 培养一个男子汉/077 向谁看齐/079 错位/081 儿子不是天才/083 家有“维和部队”/086 保卫妈妈保卫家庭/088 中卷 初中 我是最优秀的/093 刷厕所/094 惩罚结束/096 打在心上/097 从老师的角度想/099 去省里比赛/100 接受不公平/102 第一次正确感悟师生关系/104 把我的理解给你/106 直面难题/109 拔草所意味的/111 爱心教育/112 不放弃责任/115 我要学/117 一言成箴/118 丢失了基因?/119 历史重演/122 飞的感觉/124 人生本味/126 学“酷”/128 离婚我跟谁/129 争吵是爱的形式/130 母爱温柔/132 请少爱我一点/134 永不出手/138 父爱是座山/139 对手/141 探索/143 开放的书架/144 家有考生/146 坐左边坐右边/147 同桌的她/149 把你的秘密告诉我/151 幼稚的报复/153 和解/154 下卷 高中 永远的问题孩子/159 不做“主席”做“总理”/161 我们来谈谈爱情好吗?/163 与“富哥”同学/165 金钱的位置/167 北大之梦/170 意外的胜利/172 诸葛亮是不识时务者/175 父子之间/177 勉为其难/179 离婚,我就出走/183 事业与婚姻/185 阅读/187 讨论/189 质变/191 走近漫画/194 拒绝名著/196 耕耘与收获/198 永远的师长/200 理想与现实/201 平安度过十六岁/204 我不出走/206 跨进重点班/208 跨过石头/210 高中恋爱是人生规律/213 我被淘汰了/215 我要退学/218 爱的挽救/221 青春的代价/223 自己走路?/225 服从家长/226 矫枉过正/228 此路不通/229 异性相吸/232 女孩的心思你别猜/234 雄辩/236 不用你做“一辩”/238 张扬个性/240 天才是可以培养的/242 理智/246 质疑/247 上帝的礼物/251 没有结果也要努力/253 “财富”/255 把握命运/260 直面人生/262 独自面对/263 为自己负责/265 捍卫权利/268 万众一心/270 落榜/272 复读/275 融入新生活/279 父子同学/280 做儿子心理咨询师/282 试读章节 孕育优秀的生命 大学毕业后,我和丈夫就急急忙忙张罗着结婚。其实,我是不愿意结婚的,对婚姻生活我有一种恐惧,对男人,也就是对我的丈夫也有一种恐惧,不知道他会给予我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女人结婚当然就应该生孩子,可我并不想生孩子,对外的理由是刚刚参加工作,事业刚开头,就急急忙忙生孩子,这不符合我的理想。事业第一、家庭第二,是八十年代青年人自觉的人生选择。其实,我心中的理由是,怀孕就会身材变粗,大腹便便,丑死了。还有,一想到伺候一个孩子的复杂和麻烦,我感到害怕,我对自己的耐心没有信心,我要尽量推迟那个时刻的到来。 结婚三年,我还没有怀孕,同事、亲戚开始有人关心我,询问我为什么没怀孕。我说不想过早生孩子,他们都直摇头,觉得不可思议。 一天,我对丈夫说:“我们生个孩子吧!”丈夫怪怪地看着我:“真想生?”我看着他,我知道他一直在等待我说话,他要让我自觉自愿地上他的圈套。“怎么,你不愿意?那我就不生了。”丈夫笑了,“那也不能我替你生啊,反正这件事情是要你来做的。我只能帮助不能取代。不过,要生,就要生一个最健康最优秀的孩子,生一个集中了我们俩的优点,避免了我们俩的缺点,比我们俩都聪明都漂亮的孩子。来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精心的准备中,我们孕育了爱情的结晶。我准确地知道儿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我们用爱盛情邀请他成为家庭的一员。 怀孕后,丈夫对我可谓是百般呵护。当我的腰围渐渐变粗、臀部变大的时候,每每站在镜子前,看着越来越丑的自己,我都很难受。丈夫却分外高兴,每天晚上陪着我到街上散步,还总是对我说:“你看,怀孕的女人是最像女人的,因为她身上有一种母性,有一种光辉。这种母性的光辉是最神圣的无与伦比的美。”我看着他,希望从他的脸上看出其中的真伪成分,我不得不承认,他是真心的,不是矫揉造作的。当然我明白,这种美更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心境,三十多岁的男人,就要有自己的后代了,能不高兴吗?在高兴、幸福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当然都是美的。 为了照顾我,他更是不遗余力,听说吃核桃对怀孕有好处,他买了一大堆核桃回来,每天晚上拿着小锤敲核桃仁,然后用手捧着拿给我吃。开始的时候还好,天天吃,就吃厌了,到最后,干脆一看到核桃就反胃,一直到现在对核桃也是离得远远的。他总是问我:“想吃点什么?”我告诉他:“什么也不想吃,只吃正常的饭就可以。”我没有吃的欲望,是我怀孕期间丈夫最大的遗憾,因为这使他无法表示对我的关心,当然更是对孩子的关心。 但是,我仍然不知道我们孕育的生命是不是真的最好最优秀。我想起书上曾说过,如果婴儿不健康的话,就容易流产。于是,我在怀孕的时间里并不像有的孕妇小心翼翼的,相反,我经常跑经常跳,我想,如果他是个健康的生命,他就不会离开我;如果,他是不健康的,对于他对于我,生命将是无奈的、凄凉的,我愿意在这样的生命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与他分手。事实证明,我肚子里的生命真的是非常坚韧,无论我跑还是跳,我爬山,我游泳,他七个月的时候,我在海滩游泳,吸引了很多惊诧的目光。儿子更是安然地与我同在。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我和丈夫抱着刚出生的儿子从医院回来,妈妈将儿子抱在怀里,反反复复地看了一番后,满意地笑着对我说:“嗯,这个孩子长得比你们俩都好看,比你们俩都强。”我也笑了,心中说:“妈妈,你不知道,这个结果,我们早就知道了,是必然的呀!” 孩子是父母的未来,是你的生命在这个世界的延续,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美好而灿烂。铸就这份美好和灿烂,是要从孕育生命那一刻开始的。 啼笑初生 儿子是哭喊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是一个初冬的黎明,产房里只有值班的大夫和护士在陪伴我帮助我。当我耗尽最后一点力气意识几乎是空白的时候,突然听到了石破天惊般的声音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和寂静。我的意识立刻清晰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出生了!那声音是大啼而不太像哭,其中没有一点初生儿的纤细软弱、稚嫩无助的求告,却像是铿镪的号角在宣告着什么,高昂、嘹亮、清脆。声音碰到墙壁窗户上又反弹回来,与后继的声波合奏共鸣,使原本空荡荡的大房间里立即变得生气勃勃、充盈而丰满,屋子里的所有角落都被这人生的第一次呐喊填满,充满了生机和欣喜。我倾听着儿子的哭声,高兴得忘了刚才经历的一切痛苦。尽管如此,我还是默默地对儿子说,我的孩子,妈妈不希望你哭,妈妈更喜欢你笑啊。 儿子很快就会笑了。他一个人静静地躺着的时候,看见有人来俯视他,必定会报以一个甜甜的微笑。我把他抱在怀里任他随意玩耍的时候,他也会不出声地笑。特别令我有点不解的是,他在睡着的时候还会笑,他才有几天的阅历呀,这个世界在他的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没有颜色没有内容,那他有什么可梦可笑的呢?无论他笑的是什么,每一笑都笑到了我的心里,一切为他的辛劳都为之烟消云散了。 我生儿子的时候丈夫不在,因为他要做一个早就定好的报告无法陪在我身边,等他第二天来时,儿子已经出生了。回到家中,他守在儿子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的小脸。不管儿子睡着还是醒着,儿子脸上的任何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让他痴迷不已。母亲笑他,说真是当爸爸了,难道能在孩子的脸上看出花来吗?他不回答,背后悄悄对我说:“看儿子的脸可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那张脸太生动了,趣味无穷啊!” 儿子并不是总笑,他要哭起来也绝对不客气。因为生育,我得了乳腺炎,左乳房涨痛,奶水也很少。头几个夜晚,他起来吃奶的时候,稀少的奶水根本就不够吃,吮吸不到足够的奶水,他就放声地哭。他的哭声和刚出生一样,不像婴儿那样的纤细、柔弱,而是清脆、高昂,深更半夜的,这哭声就更加突兀,自然影响别人的睡眠。为了便于照顾我,我在母亲家坐月子,他这一叫,父母就别想睡觉了。我摇晃着他,给他牛奶喝,他不要,照样拼命哭。没有经验的我,只好对他说:“孩子,你知不知道,你在这个时间哭,很不讲道德的,影响别人的休息。”母亲笑我和一个婴儿讲道德,母亲将奶水兑稀,轻轻摇晃着他,他这才急忙地喝奶而止住哭泣。 后来,我按照书上的指点,定时给他喂奶粉。很快他便养成了到时间吃奶的习惯。有时时间到了,我没把奶水兑好,这时候,他便会哭起来。那哭声充满了委屈、抗议。是啊,吃饭的权利被忽视,当然应该不满了。到后来,儿子的生物钟竟与钟表一样准确。稍稍晚了一分钟,便会听到他愤怒的哭声,那哭声充满了抗议和不满,我一边道歉,一边赶紧为他喂奶,才能使他收住哭声,用拼命的吮吸对我表示谅解。 儿子稍稍长大,脸上的笑容更多了,这天真无邪的笑容为他赢得了许多好朋友。他小的时候,我们常常搬家。几乎平均一年就要搬一次。这样,他周围的小朋友就总是要换新的面孔。但是,儿子却从来不缺乏朋友。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人家在玩,儿子会笑嘻嘻地站在一边看,他的情绪随着玩耍的小朋友的情绪一起波动,人家赢了,他会笑着鼓掌。笑容成了儿子畅通无阻的通行证,一会儿,他就成为玩耍中的一员了。有一次,我们刚搬到一个新地方,等忙活完了,却不见了儿子。只好去敲并不熟悉的邻居的门,果不出所料,儿子正在人家家中玩得开心呢。 哭声是儿子的武器。常常因为不耐烦听他的哭声,或者怕委屈了他,在他哭着的时候,便满足了他的要求。所以,儿子是很知道利用这个武器的。一次,我们带他去朋友家玩,他喜欢上了人家孩子的一个玩具马。走的时候,他把那个玩具马紧紧地抱在怀中不肯松手。无论我怎么说都无济于事。朋友连连说送给儿子。我坚决不答应。于是,他动用了哭之武器。他悲哀地哭着,当我去夺的时候,他便大哭起来,不仅仅是哭,是嚎叫,是耍赖。我既难为情又生气。最后还是在他无比愤怒的哭声中夺下了玩具。以后,儿子不再为这样的事情哭泣。他知道,在这种事情上,是不能有通融的余地的。他懂得了节制地运用哭的武器。 儿子的笑容,像天使般纯净无邪,儿子的笑声成为我们家中最好的音乐。现在的世界,对于中年人来说,经常有太多太多的无奈和诱惑。因此,并非像歌中所唱的天天都是好心情。有的时候,心情不好,儿子的笑声笑容,如夏日的清风,把心中的阴霾吹得干干净净。 慢慢的,儿子也明白了自己的任何一点进步都会带给我们快乐的道理,他学会了卖关子,给我们意外的惊喜,意外的笑声。一次期末英语考试,他放学一进门,我就问他考得如何。他看看我,不回答。我有些紧张,考得怎么样呀。他张开双臂,欢呼着:啊,太简单了。我的心才落地。笑容一晚上都挂在全家人的脸上。 已经十二岁的儿子,可谓初喑世事。他的哭声和笑声中的理性成分也变得越来越多,而不像小时候只为一点口腹之欲一点物质的所得而哭而笑。我们一同出游,一个无所负担的周末,都会令他喜笑颜开。有一次,他向我讲述班级里一个女孩离异的母亲和她在学校门前重逢时哭泣的场面。说的时候,儿子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他开始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完整、温暖的家。他已经学会珍惜他所有的一切。有时,当我抱怨种种不如意时,他会很动情地劝我,妈妈,我们不是很好嘛,你不要总是不满意呀。望着他少年老成的样子,我不由得笑了。儿子,儿子,就为你的可爱,妈妈也应该笑的。 儿子有一个想笑则笑,想哭则哭,无所顾忌的童年。能够真实地哭真实地笑,是一种幸福。他能把这些随心所欲的哭和笑都留在记忆中吗?我祈祷,儿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在他的成人世界中能够尽量多地保持这种真实,这种幸福。 P3-7 序言 目标,总在前面 2011年6月8日,北京、美国驻中国大使馆门外,儿子与很多人一起在等待进入大使馆办签证。丈夫不放心,从大连乘夜车去北京,临进门前认真检查了他的准备材料,又重复叮咛一遍已经说过多次的叮咛。 儿子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前的诸多准备工作琐碎而复杂,这是最后一关。儿子并无多少忧虑,我们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如果不签,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看着儿子走进大使馆,丈夫和儿子的表哥一起在外面等待。不到两个小时,儿子轻松地走了出来。“签了?”“签了。”就这么简单。儿子说简单极了。签证官先问他能提供材料吗?儿子说当然。又问什么专业,儿子回答文化心理学。对方说,一个很有意思的专业。当儿子调动全身的精力准备回答后面提问时,却被告知通过了。简单,就这么简单,两句话,就签了!他表哥高兴地说:“你看,到北京这几年,想上北大就上了,想出国也出了。所有目标都实现了!” 是的,所有目标都实现了。实现梦想、理想。心想事成。这是如今每个年轻人所奢望的人生美好境界。可是,只有我们知道,为了这一天,他走过怎样的人生路程…… 幸好,所有这一切,都是有记录的。 婴儿时期的儿子,几乎总是能够给我和丈夫带来各种惊喜,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使我们感到生命成长过程的神秘和惊奇,都能让我们欢笑和畅想。还因为我们都成长在多子女的家庭,成长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成长在各种物质的精神的世界,情感却被社会被父母漠视还认为理所当然的年代,因此,与所有的独生子女父母一样,我们决心给儿子一份完整的爱,一个不留遗憾的童年和少年。尽管工作很忙,尽管养育孩子很琐碎、很累人,但我们坚持自己来做这一切。儿子一天天长大、一点点变化,对于我来说,那都是歌、是诗,都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回味。 把儿子的成长写下来,从儿子一出生那天起,我就有了这种欲望和冲动。开始的时候,我每天为儿子记日记,后来因工作关系便将儿子的趣事和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写成随笔,寄到报社,没想到,这些白描式的完全真实的叙述,竟然很受读者欢迎。 1992年,儿子上学了,成为一个小学生,用他稚嫩的步伐开始了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与之同时,我们的责任、烦恼和困惑也在增加。 而且,我发现,处于激烈变革中的我们的社会是个矛盾的社会。 一方面,社会媒体拼命鼓吹素质教育,提倡让孩子快乐成长、自由成长,不留作业、不用刻苦学习。让孩子尽情玩耍,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竞争失败就意味着退出社会舞台,意味着人生的失败。一个孩子教育的失败就是一个家庭的失败,就是父母的失败。 一方面,到处都在宣传让孩子自己学会走路,放手让孩子成长比如让低年级孩子自己上学、独自面对社会各种挑战,据说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曾经粗糙的社会使许多中国人习惯于粗糙生活并津津乐道。久而久之,竟然把粗糙生活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生活状态加以炫耀和弘扬。另一方面,是社会上到处都隐藏着突发的灾难,车祸猛于虎,越是大都市,车祸越成为掠夺人们生命尤其是儿童生活的主要杀手之一。还有很多校园都发生过的抢劫和伤害,更有丧失天良的拐卖人口现象的屡见不鲜。这些灾难在整个社会中可能只占所有孩子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发生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孩子和家庭中,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和不幸。 一方面,我们每天都在教育孩子爱祖国、爱人民、爱老师。如果说祖国和人民对于孩子来说暂时是抽象的,而教师对于孩子则是具体的。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应该是知识和做人的楷模,可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却经常地司空见惯地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精神的和肉体的。 一方面,我们天天在讲教育改革,尽管教育改革的形式不断翻新,但我们的教育的本质和内容其实不但没有发展,而是在退步。尤其是语文和政治,这种社会科学的教材几十年一贯制,变化微乎其微。而我们的孩子却是在全新的意识和多元化的思想熏陶下成长的,于是,孩子自信、叛逆、个性、怀疑一切甚至蔑视一切。 这一切的矛盾,都需要做家长的去解决。社会宣传和老师教导成为孩子手中的矛,他用这个矛来反对父母教育的盾。人的天性渴望自由、无拘无束,都希望做自己的主人。我们的宣传很会利用这一点,利用孩子的无知和天真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利用孩子的欢迎和拥护证明决策的无误。因此,如今的父母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格外艰巨、格外困难。你不能说信息是错的、宣传是错的、教师是错的,但还要孩子能接受你的观点,到大一点的时候,能同意你的观点。以父母手中的盾来克孩子手中的矛的过程很复杂很曲折很辛苦很漫长,需要我们的家长有足够的耐心、恒心,还有信心,对自己观点正确的信心。如果家长做不到这些,就很可能使孩子与社会与学校与教师发生尖锐的矛盾,可能发生悲剧和灾难,这样的事情我们听到的真是太多了。每发生一起,作为父母者,都会心惊肉跳,都会不由自主地祈祷,让我们的孩子平安!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孩子顺利、健康的成长是成龙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了夯实这份基础,我们用科学知识、人生经验引领着儿子在人生的路上循序渐进。我把每一次、每个阶段教育孩子的过程和结果写下来,当这些体会,也算经验在报纸、杂志刊出后,引起许多家长的共鸣和感慨。《孩子与教师发生矛盾,家长要做消防员》一文在《中国妇女》发表后,一位朋友找到我,激动地谈了他的女儿。他有一个很聪明很个性的女儿,读高一。因为个性,常常无端地受到老师的非议和不公正待遇,他几次欲找老师商谈,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能给女儿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却一直被女儿阻止。女儿认为结果不但阻止不了,反倒会使自己的日子更难过,甚至可能无法在这个班级继续求学。父女俩看了我的文章,他女儿对他说,阿姨说得真对,父母只能做消防员。家长是不能跟老师讲理的!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特点:温馨、忙碌的小学;操心、上火的初中;紧张、争论的高中。 小学的时候,看着孩子成长,他基本处于我们的保护和教育中,谈不上反抗。 初中就完全不一样。初中时分,可以说是一个孩子成长最关键时刻,尤其是男孩子。他们叛逆、自我,学校中问题不断,儿子也是如此。被老师找家长、与老师激烈冲撞、不准上课……这些矛盾一旦解决不好,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后果不堪设想…… 高中时刻,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他们会与家长争论是非、讨论对错,这个时候光有教育是不够的。要与孩子平等地讨论,尊重他们的选择。交流、沟通后取得一致…… 真实是记录的生命,没有真实,这本书的意义就不复存在。 2004年儿子考入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专业,这不是他的初衷,踏进大学校门开始,他的目标就盯在北大。我们知道,北大是高山之巅,那是一场艰难的攀登,我们鼓励他却又提醒他,作好不进北大的准备。我和他半个月互通一次信,学习心理学的儿子用专业知识首先剖析的是自己,分析自己性格、内心世界。我与他沟通、交流,心与心坦诚相见,166封母子通信(另行出版)记录了他大学四年的历程。2007年10月,儿子被学校保送北大。读研三年,我们继续通信。在这过程中,他也曾经感到负担,问我是否可以不写信。我告诉他,坚持是一种能水滴石穿的力量。两周写一封信并不难,难的是你一直这样做下去。 我们互相鼓励,一直坚持。如果说18岁以前是我做记录(其中有很少几篇是儿子所写,记录他自己的所作所想)。18岁以后则是我们共同来完成这种人生的记录。 如今儿子在美国读博,写信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他对我说:“妈妈,我发现写信有一个好处,可以任意妄为地练习自己的写作能力。现在,更有一个重要作用,只有在给父母写信的时候,我才又完全回到汉语状态。”到美国后他给我们的第一封来信,竟然写了七千字,将他到美国后不到半个月内的所见所感所想写给我们。在一本杂志上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 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成功,相信在你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本书的教育方法能给你一些借鉴、一些参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