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荆楚现代史话/史传系列/荆楚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方城//张肇俊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荆楚文化丛书》由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省内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历时三年编撰而成。丛书分胜迹、史传、学术、艺文四个系列,每个系列由十卷组成,凡四十卷,约一千二百万字,首次对荆楚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堪称湖北历史文化研究与普及的鸿篇巨著。方城、张肇俊主编的《荆楚现代史话》就是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荆楚现代史话》: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的版图上拥有重要位置。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具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名人、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数不胜数,悠远厚重的历史底蕴为湖北文化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独特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方城、张肇俊主编的《荆楚现代史话》说的就是红色文化,如鄂豫边区革命史和中原突围等。

目录

第一章 开端

一、江城星火

二、自治激浪

三、工运狂潮

四、步履维艰

第二章 合作

一、国共携手

二、北伐铁流

三、革命中心

四、民运高潮

五、经网文昌

六、分道扬镳

第三章 内战

一、血溅荆楚

二、武装起义

三、山湖鏖兵

四、苏区新貌

五、白区状况

六、浴血悲歌

七、百折不挠

八、怒涛初起

第四章 御侮

一、抗战中心

二、正面御敌

三、敌后抗战

四、边区建设

五、后方营建

六、日伪统治

七、抗战胜利

第五章 决斗

一、针锋相对

二、中原突围

三、第二战线

四、千里跃进

五、内外交困

六、湖北解放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合作

一、国共携手

1923年6月,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4个月后,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半年以后的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革命口号,成为国共首次合作形成的标志。

如前所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以后,中共湖北地方组织就在组织以归还旅顺、大连为内容的国民运动,开始进行反帝反军阀的“民主的联合战线”工作。中共三大以后,这一工作进程明显加快。1923年lO月20日,以中共湖北地方组织和共青团湖北地方组织主要成员30余人为核心的湖北全省外交协会成立,成为湖北地区第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12月,根据中共三届一中全会关于必须帮助国民党扩大组织,在国民党有组织的地方改组其组织,在没有组织的地方为之创设的精神,刘伯垂、项英、廖乾五等共产党员在汉口建立国民党汉口市党部筹备处。

国民党一大以后,国民党中央设立汉口执行部,负责湖北、湖南、江西党务。3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派刘伯垂为筹备员,负责筹建国民党湖北临时省党部。4月,湖北临时省党部成立,董必武等共产党员为委员。5月13日,中共汉口地委和国民党汉口执行部机关遭严重破坏,刘伯垂等被捕,中共汉口地委委员长包惠僧调离,董必武接任包惠僧职务,并负责国民党湖北党务。5月21日,国民党汉口市临时党部成立。7月15日至20日,国民党湖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7月21日,由14名执行委员组成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正式成立。这14名执行委员中,董必武、陈潭秋、刘素良、蔡以忱、钱介磐、吴德峰、徐虔知、张培鑫、何彦彬、李子芬、刘昌绪等11人是共产党员,张国恩、张朗轩、郝绳祖等3人为国民党左派。省党部成立以后,即在全省各地发展组织。到1926年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全省国民党组织已发展到黄安、麻城、黄冈、黄陂、汉川、沔阳、天门、襄阳、沙市等30余县市,党员人数达到3000多人。统一战线在湖北的建立和发展,为开创湖北革命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由于以董必武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的共同努力,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成为湖北地区大革命的一面旗帜。一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狂飙在荆楚大地勃然兴起。

从1923年初到1924年初,由于接连发生日本洋行打死、逼死华人事件,蔑汉人民就在国民党省市党部领导下掀起大规模反帝抗暴运动。5月,又以武汉国民外交委员会、武汉学生联合会名义开展一系列反帝纪念活动。5月7日在汉口举行的近万人群众集会,还通电国内外一致进行反日斗争。9月,董必武主持成立武汉反帝大同盟,将国共两党以外的各团体群众联合在一起,使革命统一战线得以扩大。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开展以召开国民会议为斗争目标的革命运动。12月,国民会议湖北促成会成立,发表包括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在内的对于国民会议的10项主张。随后,黄冈、黄梅、大冶、应城等地也成立国民会议促进分会。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国民党湖北省临时党部在武汉召开全体党员追悼会,随后又组织数万群众连续三天举行盛大追悼会,通过悼念活动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新人民主义。由于反帝反封建斗争开展,湖北革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扩大,湖北革命运动面貌焕然一新。

……

P40-42

序言

尹汉宁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的版图上拥有重要位置。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具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名人、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数不胜数,悠远厚重的历史底蕴为湖北文化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独特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指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湖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关键是要将湖北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力量、转化为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系统研究荆楚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认同中提升文化自信,在文化传承中增强文化自觉,为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生产力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荆楚文化丛书》由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省内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历时三年编撰而成。丛书分胜迹、史传、学术、艺文四个系列,每个系列由十卷组成,凡四十卷,约一千二百万字,首次对荆楚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堪称湖北历史文化研究与普及的鸿篇巨著。期望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通过阅读和学习《荆楚文化丛书》,从湖北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奋力投身建设文化强省的伟大实践!是为序。

后记

两年多前,刘玉堂同志打来电话,说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计划编一套《荆楚文化丛书》,要我写其中一本——《荆楚现代史话》。当时我还在职,职务课题任务很重,精力十分疲惫,但玉堂同志盛情难却,又想不久就要退休,时间当可以自由支配,便欣然应允了。

不料,在我办理退休手续之日,正是我主持的“抗日战争时期湖北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结项之时。这一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的组成部分,全省数千人参与调研,历时4年,形成1000多万字成果,需要审查编纂出版,任务相当繁重。我所在单位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同志希望我继续做完,出于责任感,也出于良心,我都不能推辞。我和课题组的几位同志一起,整整一年才完成课题调研成果的审查编纂任务。这便是“中国抗战损失课题调研成果丛书”湖北卷《湖北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50多万字)、《荆天血案——日军侵鄂罪行录》(120多万字)和“湖北抗战损失课题调研成果丛书”18卷(近千万字)。

这样,《荆楚现代史话》便耽误了。眼看交稿时间将到,我只抽暇拟定纲目送丛书编辑组审定后写了几节,所以不得不请求玉堂同志宽限。玉堂同志和丛书编辑组的同志们高抬贵手,同意我推迟交稿。但即使按推迟的时间,凭我一人之力也无法完成。于是,我找到张肇俊同志。

肇俊同志长期从事新四军第五师战史、鄂豫边区革命史和中原突围史研究,对湖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很熟悉,而且年富力强。我便请他帮我写第四、五两章。他虽然很忙,仍慨然允诺,令我感动不已。肇俊同志很快拿出12万字的初稿。我提出修改意见后,他又很快拿出1O万字的修改稿。我在统稿的时候,从篇幅平衡和文体统一的角度进行处理,然后送他校正,形成这两章现在的8万多字。对于肇俊同志的雪中送炭,我要特别地感谢!

另外要感谢的,是我的老伴青娥!我打字慢,为了赶时间,便用手写。她本来不会打字,却硬是边学边打,在承担繁忙家务的同时,为我打出了10多万字的初稿。我还要感谢我的儿子方来、儿媳文雅!他们也从各方面给我以大力支持帮助。

可以说,没有玉堂同志及丛书编辑组同志们的体谅宽限,没有肇俊同志的鼎力相助,没有我家人的全力支持,我是无法按要求完成本书写作的。所以,我由衷地感谢他们!

还要说明一点的,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才写这篇《后记》。纸质书稿交付数月后,接到丛书编辑组通知,要交电子书稿并配图片。可这时正值筹备纪念建党90周年最繁忙的时候,我除承担大量的讲课和审稿任务外,还要主编一部书稿——《烟雨莽苍苍——中共五大全景录》,总撰一部8集电视片——《丰碑》,撰写一部单集电视片《八七会议:伟大的历史转折》,担任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纪念馆布展工程艺术监理等工作。直到7月底,这些任务先后圆满完成,但人已经精疲力竭了。可幸的是,就在这期间的7月23日23时22分,我的小孙女翩然降世,给了我莫大的慰藉。正是在这种精力极度疲惫而心情极度愉悦的状态里,伴随着中药和吊针,历时一个多月,我完成了本书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我也要由衷地感谢我可爱的小孙女冉冉——宇婷!

关于本书的体例风格,我原想既然是“史话”,不妨写得更活一点,曾想写成章回体。我就此请教玉堂同志,他意还是与全套丛书文体基本一致为好。其实,由于篇幅限制,故事情节不能展开,人物交代不能过长,是没法写成章回体的。于是,我便拟定现在的章节两个层次结构,叙述方式则以勾勒历史线索为主,适当交代背景、人物、事件,另于必要处稍加评点,而在行文上力求简洁顺畅,有点“话”的味道。

我和肇俊同志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批公开出版的著述资料,吸取了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在此,谨向这些著述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