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守护型婴幼儿保育(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的倡议和实践)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作者 (日)藤森平司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少子化社会,特别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中国的父母恨不得什么都代替孩子做,结果便是大多数年轻人自私/冷漠/没担当,还不快乐。《守护型婴幼儿保育(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的倡议和实践)》(作者藤森平司)的作者为男性,有30多年的婴幼儿保育经验。他认为孩子的各种能力与生俱来,父母和保育员的责任是“引发”和“培养”这些能力,而不是“替孩子做”;孩子的发育是孩子自己的事,发育具有连续性,父母不能拔苗助长,不能企图跨越发育阶段,否则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保育员必须相信和热爱孩子;婴幼儿也是有个性的,必须尊重他们的作息习惯,尽量满足他们的玩的欲求,从而培养孩子追求自由和对他人的责任感;允许孩子有困难时求助,在求助的同时学习自立,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并因此感到快乐。

内容推荐

藤森平司根据自己30多年的保育经验,2010年在日本召开的ECEC世界研讨会上,提出了“守护型婴幼儿保育”的理念,获得各国与会教育专家和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守护型婴幼儿保育(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的倡议和实践)》是他在日本倡导和实践的守护型婴幼儿保育课程。《守护型婴幼儿保育(一位日本幼儿园园长的倡议和实践)》(作者藤森平司)主要理念包括:1.婴儿并不是一张白纸,各种能力与生俱来。父母和保育员需要做的不是极力教授,或者给予孩子什么,而是要相信孩子本来就具备的能力,“引发”和“培育”这些能力。2.孩子是自己完成发育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加速孩子的发育,也不能改变孩子的发育顺序和超越孩子的发育过程。3.保育员是保育环境的设计者,本身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保育环境包括人、物和空间)。保育员需要具备永远相信孩子,以慈爱去接受孩子的精神,相信孩子自己发育的能力,观察每个孩子发育的状况,给孩子提供发育所必要的环境,保障每个孩子发育的连续性。4. 允许每个孩子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有差异,保证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发现、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实施玩的内容,并且可以玩个够。通过玩的选择,基本满足孩子“自己想要做”的欲望,既培养了判断能力,又懂得了自由和负责任,为将来接受认知性教育打基础。5.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世界上不存在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孩子。在培养婴幼儿主体性的同时,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自立,学会遇到困难时寻求他人帮助,帮助别人时感到快乐。

目录

守护型保育的理念

什么是守护型保育

为什么是守护

“守护“中的“守”

“守护”中的“护”

守护型保育的基础

守护型保育中“集体”的力量

守护型保育中的分班(混龄的意义)

守护型保育的目标

守护型保育一词

构筑守护型保育的环境

守护型保育的环境

保育人员设计的环境

守护型保育中“人”(person)的环境

吃饭

打架

帮忙

守护型保育中的”空间”环境

“玩”的空间

多种多样的区

户外“玩”的空间

“吃”的空间

“睡”的空间

其他空间

守护型保育的空间应该考虑些什么

守护型保育环境中的“物(object)”

手工制作的玩具和图画书

各个区的“物”

守护型保育的环境评价

对守护型保育环境的评价

守护型保育三省

以婴儿为中心的环境

保育室(包括户外活动场所)

环境

孩子的状态

接送孩子

环境

孩子的状态

吃饭

环境

孩子的状态

休息

环境

孩子的状态

以幼儿为中心的环境

保育室(包括户外活动场所)

环境

孩子的状态

接送孩子

环境

孩子的状态

吃饭

环境

孩子的状态

休息

环境

孩子的状态

守护型保育的保育课程

保育课程的思考方式

保育课程概要

守护型保育的目的和内容

资料保育课程

结束语

试读章节

在哺乳期结束后到自己可以吃饭前,为孩子准备和几个其他孩子一起吃饭的环境,这可以激发起孩子吃饭的欲望,看着其他孩子吃饭,可以学习吃饭的方法。最近发现,食欲和挑食都会受到孩子集体的影响。"吃"不是"摄取",而是"行为"。

3岁以上孩子的午饭为半自助方式。让孩子自己向值日生说出自己想要的量,由值日生盛给他。设定孩子与他人交流的场景,而不是自己随便挑选自己喜欢的饭菜,自己随便盛。这样,可以通过孩子之间的会话,使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理解对方的想法,以此提升交流的能力。通过这种学习,还可以培养今天自己能够吃多少的预见能力。

座位不固定,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坐下。开始吃饭,要等到所有孩子打好饭坐下来时一起吃,这样早早坐在位子上的孩子就要多等些时候。但是,早早坐下,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位置,可以和喜欢的小朋友坐在一起,在开始吃饭前,可以好好聊天。而不愿意等的孩子,只能选择剩下的空位,但是可以在吃饭前看书,等大家都坐齐了再去。保育人员的作用就是调整桌子的数量,保证不出空位,同时,给孩子们创造可以自然会话的环境。

打架孩子之间当然会出现打架的情况。打架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孩子通过打架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打架时,保育人员应该做的有三点。

1.判断有无伤害和生命危险如果出现伤害,想要用暴力解决,情绪很激动时,需要把孩子分开,让他们情绪稳定下来。

2.观察当事人能否自己结束打架如果当事人自己不能结束打架,则应该让其他孩子介入,寻找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的方法。

3.如果第二个方法还不能解决时,保育人员绝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来裁定,而是要给做仲裁的孩子做出榜样,把仲裁的方法示范给孩子们。

帮忙孩子的行为,会因在一起的大人的行为而变化。如果有比自己发育迟的孩子,自然地就会充当起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还有,孩子到了大约5岁的时候,就会在觉得自己对别人有用时感到高兴,就会感到自己是朋友中的一员。就会在帮助别的孩子,教给别的孩子的过程中,体验被别人感谢、受到表扬时的心情,孩子们会增加自信,就会更加积极地去与人接触。同时,通过请别人帮助,让别人教给自己,在自己会做后,还会去教给其他孩子。也就是说,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孩子已经成为自己行为的榜样。

这种情景不仅仅出现在混龄班,也会在同龄而发育程度不同的孩子中经常看到。

“空间”是通过孩子的活动内容及各种活动对孩子的发育有着巨大影响的环境之一。就像“哆啦A梦”中的野比大雄、静香、刚田武、胫夫等相会的场面,是“杂草丛生的空地”。给孩子们准备这种“杂草丛生的空地”是大人所应该做的。在这样的“杂草丛生的空地”上,孩子们会展开各种游戏。

为了让孩子自己与环境互动,不是告诉孩子“这里是做什么的场所”以及告诉他设置那个“场所”的意图,而是准备一个让孩子们能够自己选择,或者能够想象的灵活的空间。

一个好的“空间”就是接受孩子,守护孩子,给孩子以活动的动机,加深这种动机。因此,保育人员必须是一个能够接受孩子的意向,构成那个环境的空间的导演。P44-48

序言

守护这个词,我们耳熟能详,也常常用到,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这个词与“替孩子做”是相对的概念。我之所以在婴幼儿保育的现场使用这个词,是因为我感到,在婴幼儿保育中,应该将以往那种努力去接近于母亲的保育模式,或者说是将教授给孩子一些知识的认知性婴幼儿保育模式,转换为去营造一种孩子可以自己发育成长的环境的模式。

婴儿不可以不经过爬行就学会走路。如果因为没有一个让孩子能够充分爬行的环境,缩短了孩子的爬行期,使孩子早早地站立起来,或者超越爬行的过程而站立行走,可能会在孩子今后的发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是因为孩子发育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是对今后的发育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并且,学习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保育人员需要做的不是为了让婴儿早早站立而用手扶他,或者在后面托着他,而是在婴儿需要爬行的时期创造一个能够让婴儿充分爬行的环境。这就能与我们所说的更好地活好现在联系起来。

从爬行,到扶着东西站立,从扶着东西站立,到独自站立,然后到扶着东西走路,这是一个自然的发育过程。为了保障这样的发育过程,需要给孩子准备好能够完成这个过程的空间。不仅仅如此,为了满足孩子在各个发育过程的“心情”,还需要孩子自己产生欲求。如果孩子的爬行不是为了想去拿东西,想去摸东西,想去让人抱等这样的欲求,孩子就不会去爬行。正因为有了这些欲求,才会产生爬行的态度。这个流程就是“心情”“欲求”“态度”。

因此,保育人员不仅仅需要准备好宽敞的场所,还需要准备好能够使婴幼儿产生爬行欲求的环境。同时,准备这个环境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准备比这个孩子当时的能力稍微超前一点的环境,也就是说,当孩子需要取东西时,应该把东西放在比那个孩子能够爬到的地方稍远一点的地方等,如果想让保育人员抱时,保育人员就应该在稍微有些距离的地方等着孩子。应该注意那个孩子的发育情况,准备好比那个孩子的能力稍稍超前一点的课题。很好地理解孩子的发育过程,则是保育人员所谓的专业性之一。

对孩子来说,保育人员的作用本身也是一个环境。当孩子表现出希望与大人交流的某种迹象时,保育人员一定要感觉到,并给予回应。为此,保育人员不需要一直与婴幼儿贴在一起,而是要在稍稍离开一点距离的地方“守护”。在婴幼儿需要的时候,不是“替孩子做”,但也不只是“守”,而是负责任地“守”,负责任地“护”,同时,要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

这就是守护型婴幼儿保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