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灵甫之谜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新蚕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庄稼人生活本就单一,经济上又不算富足,婚后速添两子,日子开始变得拮据。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老五两岁那年,二娘溘然病倒,时日不多便撒手人寰。

据考证,1900—1903年,陕西连续3年发生了大饥荒。1900年,即光绪二十六年,时逢庚子之变,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一年的8月15日(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清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京,一路被八国联军追杀,颠沛劳顿,最终选择关中大平原作为皇家的避难地。

皇室人马迁陕,驻扎西安1年有余,虽说是落荒而逃,但排场总是要讲的,而由此增加的这笔庞大的开销,自然要摊在陕西百姓身上。饥荒之年,官府为了筹集银两,除了加重各种赋税,别无他法。3年大饥荒,再加上庚子之变,对于陕农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时别说是吃菜油,点油灯都成了一种奢求。依据年景推断,滕叶肯定没有躲过这次天灾人祸,病逝时年仅30岁。

家有人亡,一般要停尸3天。3天后入棺,棺内放入少许细土和一层柏树叶子,死者手里放有面饼,身边撒些钱币,女儿、侄女们要到灵前呈上金童玉女、灵阁仙鹤、金山银山等祭品。家庭富裕的还要行大礼,设棚子唱戏,广待亲朋,以示寿终正寝。3年期满时,还要与3年前发殡一样,行大礼,唱大戏,吃大席。

青年人如果客死他乡,属非正常死亡,遗体不得进村,不得迁入祖坟,丧事须办于村外。若死者生前从事低贱职业,也不能迁入祖坟。女人若因生孩子而亡,下葬时还会掀走棺盖,用泥土添实尸体,为此常常引来纠纷和官司。

二娘既非“客死”,也非“寿终正寝”,园子爷有可能以普通的土葬来了结爱妻的后事。

且说二娘病故,给丈夫撇下了4岁的秀甫和2岁多的灵甫,不消数日,张鸿恩累得连饭都吃不上。村里有几位婶娘,平日威信蛮高,谁家摊上红白喜事,少不了要请婶娘们搭手帮忙出主意。听说张家老二日日手忙脚乱,常常吃不上饭,老四还好应对,那老五尚未彻底断奶,一天到晚,嗷嗷待哺哭个不停。婶娘们私下里一合计,便出面给园子爷支招:“实在不行只留老四,把老五送人吧!如若不然,一个大男人手牵两娃,吃不上喝不上,想续弦都难,归其了大人孩子都完!”

“姐姐为了自己,年少时体能透支,那些年倘若爹娘健在,苦命的姐姐何以年纪轻轻就送命归西?”滕益每每想起姐姐,心如刀绞,茶饭不思。这日上午忽有信使来报,说张家想把老五送人,赶紧过去看看吧!滕益跟着信使拔脚就走。南城寨离东大村相距10里,二人大步流星赶到东大村,滕益支走信使,扯着嗓门沿街大骂开来:“是哪个脏心烂肺的娘们乱出馊主意?你个厮养的王八蛋!往后再敢动娃儿的心思,休怪我翻脸不认人!到时候先抱走你家的娃儿,让你家当绝户!”

且说婶娘们在村里体面惯了,喝五嗔六的,谁见了都恭敬三分,单单为老五的事儿,被歪老汉骂了个狗血喷头,一个个顿时成了秃尾巴鹌鹑,在村人面前丢了脸面。几位婶娘凑到一块,觉得难咽这口气,便去找村里德高望重的王先生评理。老先生听了,长吁短叹道:“本出于好心,反弄巧成拙。唉!这也难怪,人家毕竟是娃儿的亲舅,不依不饶还不是因为站在了理上。处理儿女私情之事,且得慎之又慎,好在只是个意念,他舅凶又能凶到哪儿去?再说他骂街也没提名道姓,你怎好出面跟他掰扯?一旦公开亮相,反倒有失体面,就权当什么也没听见,事情一过,落个大家心里都干净。”

歪老汉沿街这么一骂,让园子爷顿时清醒过来。权衡轻重,园子爷把错全归于自己,沮丧道:“他舅,我这是让娃儿给累晕糊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该抛弃亲骨肉啊!他娘尸骨未寒,我真是这么做了,还不遭天打五雷轰啊!”

滕益对姐夫素有好感,今天这火气实际上也不是冲着姐夫来的,遂安慰道:“姐夫,您不用多解释了,这事儿我清楚,我不糊涂……我已跟娃儿的妗子说好了,自家3个娃,姐留下2个,3个也是养,5个也是带,趁着身子骨硬朗,粮食也够吃,莫不如将老四老五接来代养,也好让姐夫腾出手来再续个屋里的,等娃儿们到了上学年龄,定当送还就是。”

P22-23

后记

此书即将付梓,在完成对结构、轮廓、人物塑造等一个个难点的突破之后,灵感告诉我,在张灵甫身上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尚待破解。

张灵甫一生都在追求美好的理想,包括对事业,对婚姻,对父亲、舅舅及家人的爱,对蒋介石、王耀武给予的知遇之恩,对副军长蔡仁杰等战友的手足之情……

当追求一度成为现实的时候,张灵甫曾是国之骄子,命运的宠儿,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然而,天底下最倒霉(因枪毙妻子吴海兰而入狱)、最残酷(抗战中左腿致残,两个儿子均幼年天折)、最无情(最小的儿子刚刚降生,父亲却饮弹自戕)的事实,张灵甫无一幸免。以上还不包括父亲、七弟悬梁白尽,女儿张蕙君服药自杀,发妻邢勤英双目失明,他娶的高家大院干金高艳玉晚年形单影只,绝望而死。

在带有残杀性质的连绵战火中,个人命运也在劫难逃。此书从始至终浸润着战争的苦难和忧伤,从头至尾讲述的是人生的沧桑和苦水,而张灵甫命运的最终结局,既是时代和个人的悲剧,冥冥之中也带有一种难以说清的命运的乖张。总之,张氏家族的悲惨命运,在20世纪的华夏中国实属罕见。

今将粗略的研究成果回馈社会,同时文飨读者和张灵甫的后人。

目录

写在前面:承受时间苦难第一人

第一章 儿童和青少年时代

 一、东大村由来

 二、“园子爷”张鸿恩

 三、滕文公与城寨阅兵台

 四、送衙婆,道出歪老汉滕益

 五、生母滕叶

 六、绛帐清风与头名状元

 七、白虎上床,八字犯忌

第二章 弃文从戎

 一、重大转机:会晤于右任

 二、走访黄埔军校旧址

 三、“园子爷”跪磕老雇工

 四、舅舅大闹张灵甫

 五、士兵违纪,送命归西

 六、铜匠之女吴海兰

 七、出嫁前夕

 八、全家团聚西安

 九、海兰毙命

 十、惊动了蒋介石和宋美龄

 十一、获保释,合家欢庆待宾朋

第三章 烽火硝烟

 一、胡宗南不睬,王耀武速求

 二、高家大院的干金

 三、一锤定音结良缘

 四、“天然珍珠”冉冉升起

 五、兵逼武汉,杀气腾腾

 六、“三口棺材”上战场

 七、叶挺: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

 八、田汉、张恨水撰写张灵甫和余程万

 九、那将生不如死!

 十、上高会战:咔嚓咔嚓地剪手指头

 十一、至情至义的大丈夫

第四章 军旅花絮

 一、胡宗南登门拜访,二堂兄拒收布料

 二、张排长下厨房当伙夫

 1.“崩一个弟兄如杀一只小鸡!”

 2.张、蔡并肩,力拔山,气盖世

 3.想起了张永旺和常德会战

 4.买柿子,找内应,官复原职

 三、胞兄借款,“依势压人”

 四、幼子老虎被烧死

 五、相视大笑,欣然道别

 六、高艳玉晚年生活点滴

 七、1946年春季的盛大婚礼

第五章 涟水之战与“街亭失守”

 1.镜中缘

 2.莫愁湖与沈复舶《浮生六记》

 3.襁褓中的张道宇

 一、战场各方位

 1.张灵甫并不傻,粟裕更不白给

 2.“皮驴”与镇水宝塔

 3.把脑袋瓜子提在手上!

 4.子弹像刮风似的扫向172团

 5.像猛虎一样扑上去!

 6.74师确实不是好捏的泥

 7.李天霞“巧支”罗文浪

 8.打不好这一仗,是要杀头的

 二、张民冬的述说

 1.40挺冲锋枪一起开射

 2.溜上主峰。见到血书

 3.副旅长明灿

 4.收容站被偷

 5.几个月未见,头发全白了

 三、亲历者的陈述

 1.张将军今晚“婆婆妈妈”

 2.自戕前砸毁了心爱的金笔

 3.剧队队员李朴

 4.卫士潘展翼和张清

 5.司令员张玉成和警卫员王锦富

第六章 兵败自杀

 一、连长高道和投降了74师

 二、高道和投敌前前后后

 三、围歼74师,越打越猛

 四、集体自杀于“八字形大岩洞”

 研析1:心气不和,影响决策

 研析2:魏振钺、魏启琛父子

 研析3:参谋次长设陷阱?郝柏村如是说

 研析4:上下百疏,掷74师孤军高悬

 研析5:蒋介石已有所觉悟

 研析6:蒋垒褒贬分明,历史绝无仅有

 五、宪来临终前不至于说谎

第七章 收尸、运尸,尸骸的归宿

 一、四面楚歌,王耀武接纳老部下

 二、望眼欲穿风陵渡,哭声四起淹话人

 三、文工团员:左眉上方有个洞眼

 四、目击覆灭与尸骸的归宿

 五、九将校跪泣,满清畦买棺

 六、冥冥之中,张灵甫魂归故土

 七、蔡仁杰、卢醒、明灿遗体的安置

 八、陌生男子甚为委婉

结语 结识王玉龄

 一、瞎眼的鸡婆天照应

 二、不怒自威,怦然心动

 三、邓颖超接见王玉龄

后记

序言

66年的光阴过去了,张灵甫这个名字依旧为人们所熟悉,而对于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始终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近10年来,作者和她的助手马燕新、闰春静穿梭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健在的知情者。实际上,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作古,有幸活到今天的,年龄也大都在80岁以上。

调研组曾叩响过多位老者的家门,有三五位在半年前溘然辞世,有一位华野老战士才刚刚去世1天,遗体放在屋内正待出殡。再者,纵然找到了知情者,出于社会及个人的种种原因,他们丢弃和焚毁了个人保存甚久的照片、信件、日记及物品,随之事情的真相也一同遭至焚毁。

 为猎获剩余不多的珍品,并防止像手接水流那样,很快珍品又从手指缝里流失,调研组煞费苦心,顺藤摸瓜,不言放弃,将采集到的信物一一分类归档。慢慢的,一个个老兵及知名将领的眷属进入了调研组的视野。那些看似零乱不堪的历史碎片,那些人类生存中极为宝贵的人性和情感,渐渐浮出水面,继而势如破竹,一发而不可收。

张灵甫乃抗日名将。抗战期间,他参与指挥的74军,携雷霆万钧之势,于兵刃血火之间,曾击毙过多名日军师团长;与友军协同作战,歼灭过一个又一个不可一世的、杀人如麻的日军师团,曾被国人誉为“铁军”。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在被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孟良崮战役中,却招致了“滑铁卢”。那么,对于整个战役,共产党是如何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国民党方面又是如何应对并招致了惨痛的失败?投降后的74师万余名官兵,他们后来的命运有着怎样的千差万别,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霜雨雪?

张灵甫的遗骸埋在哪里?是谁为他买了棺材并在其遗体上缠绕了多层的白布?多年后这口棺材为年轻乡民们发现,他们做了怎样的处理?张灵甫的亲娘是哪里人?其嫡脉来自何方?书中说:“尸体掩埋于鲁南,张灵甫得以魂归故里”,在这种说法的背后,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张灵甫的4位夫人各自又有着怎样的悲哀?

寻访中,作者触及了张灵甫的4次家庭婚姻生活,一桩接一桩的家庭悲剧撼人心脾,令人不寒而栗。时光流逝,岁月如织,作为女作家,能在厚厚的时光落叶之下触探、挖掘主人公的情感生活,难哉!幸哉!从女性特有的感悟出发,就承受世间的苦难而言,张灵甫堪称世间男人第一。

光阴似箭,60年为一个甲子,老人们在故去,新人们在成长,战争的硝烟渐渐远行。十年磨得一剑,剑锋自然犀利异常。本书作者试图刺破、穿越时光隧道,力争还原昨日晴空,相信10年的努力将使此书卓尔不群,从而打动众多的读者。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张新蚕经过10年的寻访,撰写了《张灵甫之谜》一书。《张灵甫之谜》记述了张灵甫的4次家庭婚姻生活和大半生的戎马生涯,多方位描写了国民党74师将士们的命运和归宿。通篇风生水起,波澜叠加,故事情节令人荡气回肠。

十年磨得一剑,本书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在国内外首次公开了大量珍贵的有关张灵甫军旅和家庭生活的照片。这些历史资料如大海捞针般获得,弥足珍贵。本书图文并茂,文笔生动,相信多年的努力将使此书卓尔不群,从而打动众多的读者。

编辑推荐

张新蚕编著的《张灵甫之谜》是作者经过长达10年的努力,将张灵甫人生路程的每一阶段做了扎扎实实的调研和考证。在数年跟踪寻访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具有心灵撼动力的作品。作品注重情节的细腻和细节的真实,着力挖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世界,侧重于捕捉、描写个体生命的感情波澜。有的故事情节让人内心风生水起,波澜叠加;有的则让人眼睛潮热,思之难眠;有的情节令人触目惊心,乃至一气呵成,抚卷长叹。由于张灵甫所处的年代为战争年代,故此书从始至终跳跃着战争的忧伤和苦难,从头至尾讲述的是人生的沧桑和苦水,生动而令人信服地展现了张灵甫44年(1903~1947年)的戎马生涯及4次婚姻家庭生活,再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火硝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