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乱世达人(王忠孝大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林明辉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生当明清之交的乱世,王忠孝胆敢挑战阉党,留得清廉刚耿美名;重涉官场,而又“临流却步一;举旗抗清,又能知难而退;屡上抗清复明条陈,又能审时度势,固辞一顶顶桂冠,不为虚名所惑;再助郑成功跨海东去,为开台大业鞠躬尽瘁。既保全大明忠臣名节,恪守民族大义,又能全身而退,得以善终,堪称乱世达人。

朋友,在官场职场,你想纵横捭阖吗?面对人生沟坎,你想驰骋自如吗?请读林明辉的《乱世达人(王忠孝大传)》,你会得到有益的启迪!

内容推荐

王忠孝,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沙格村人。明末崇祯元年进士。明亡,誓不降清,历仕南明弘光、隆武、永历三朝。曾起兵抗清,后成为郑成功的重要谋臣,终老于台湾。

林明辉的《乱世达人(王忠孝大传)》叙述斯人一生的传奇故事,铺陈明清之交的乱世风云。《乱世达人(王忠孝大传)》再现闽南百姓的深重苦难一本书兼备历史深度、广度和可读性,值得一读。

目录

引言

乱世遭逢缘一经 冤狱编管皆耿成

举旗助郑复东渡 奈何桥头老明臣

第一章 笃志功名

笃志功名卅六秋 数历科闱竟未酬

一朝金阙题名讳 挥斥江山展风流

第二章 初登仕途

初登仕途志酬国 蓟州障门苦差随

憨凭廉能踏荆棘 浊世清官最难为

第三章 违忤奸阉

违忤奸阉再而三 职守恪尽使当然

坚拒恶玷频频索 末世宦海浊不堪

第四章 三载冤狱

三载冤狱遭谪迁 刚耿不阿屡上言

纵有臣僚频辩诉 天子刚愎难回天

第五章 谪戍返乡

谪戍返乡意阑珊 去时风发归时缓

功名已然成灰烬 故土故人乐其间

第六章 重涉官场

重涉官场一纸召 南明龌龊胜前朝

江东半壁瞬间覆 笑侃浪游苦自嘲

第七章 隆武臣子

隆武臣子光禄卿 疏陈六事济朝廷

虽是匡复最良策 无奈时艰徒叹吟

第八章 奉旨巡关

奉旨巡关辞剑佩仙霞二渡若等闲

老儒单骑立险隘 一如将军猎雄关

第九章 举旗抗清

举旗抗清众五千 莆惠两地战旗悬

无奈侪朋相挤逼 但悲同根竞相煎

第十章 避居鹭岛

避居鹭岛远硝烟 只惜兄嫂乏天年

藏敛书剑雄心在 曾厝垵里可渔佃

第十一章 移栖金门

移栖金门风浪侵 剑戟鹭岛趋浯岑

曾湾佃樵贤厝钓 故朋亲友最关情

第十二章 赞划军机

赞划军机谋当今 战守方略常指陈

延平高看儒生策 尊前偶语总相听

第十三章 沙格三剿

沙格三剿溅血腥 不屈王陈以村名

愧对父老今朝祸 只缘舍身匡大明

第十四章 郊饯东征

郊饯东征老臣心 干戈再起泊铜陵

石斋祠堂暂栖寄 扬帆渡海赴东宁

第十五章 身终孤岛

身终孤岛故明臣 犹赞开台喜不禁

若问忠翁最憾事 九州不见汉时裙

附录

附录一 王忠孝大事年表

附录二 王忠孝事迹考证

附录三 重要人物简介

附录四 关于本书的几点说明

参考文献

后跋

后记

试读章节

王忠孝的案子,犹如今人所谓的“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之类。此时大明天子崇祯皇帝,已处于内忧外患交织,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之际,皇上的性格也显得愈发怪戾。那些屡屡背他而去的内外臣僚,已使他有众叛亲离之感,愈发不相信任何人了。他即使明白王忠孝含冤受屈,也是宁可信其有而不信其无,他绝不会再去宽恕和重用曾有“污点”的户部主事王忠孝。即使于次年,邓希诏贪赃枉法结党营私案发,他把邓希诏砍了头,但仍不愿昭雪王忠孝的冤情。刑部公布邓希诏陷害忠良的罪行,把受害臣僚的名讳公之于众,王忠孝的名字赫然居首,可那崇祯皇上仍让王忠孝“谪戍建阳卫”,远远的流放戍边去,免得那帮大臣们为了王忠孝的案子在自己耳边聒噪。

案子发展到这种地步,王忠孝深知自己已平反无望,也就静下心来,终究案子已结,不再搁在厂卫和刑部里,自己也得以跨出黑暗的大牢重见天日。谪戍就谪戍,终究谪戍的是自己的家乡,起码是离家乡近了,心里多少有了些安慰。他辞别了在京的同乡和同年好友,准备登上“谪戍”的行程。可以想见,寒窗三十年,好不容易才登上黄榜踏上仕途,尚未光宗耀祖,倒落了个“谪戍”的下场,一向以清廉自许的他,不明不白地顶了一顶贪渎的黑帽,他的心情只能是五味杂陈。他在《谪戍(遣戍远地的刑罚)》一诗中,倾吐了自己这时候的复杂心情。诗日:

几回就庭讯,当道存昭雪。

幽系虽经年,禁地稍宽阔。

不疑诬盗嫂,无兄谤未脱。

曾参告杀人,贤母杼为夺。

何况钱毂吏,阴翳岂易拨。

圣朝刑称平,解网畀我活。

编管置建州,稽首辞丹阙。

罪臣实当诛,北望悬日月。

致身心未死,其肯自陨越。

意思是说,经过多次庭审,我的“罪状”已清楚明白了,当权者理应为我昭雪。虽被幽禁多年,但在大牢里还不算受到太多的酷毒。这好比有人被别人诬告与寡嫂私通,已无兄长,怎能说得清呢。昔日孔门弟子曾参被人诬告,愤怒得要持刀杀人,好在贤惠的曾母扔下手中的机杼,夺下曾参手中的刀子,要不,更说不清了。何况我是管钱粮的小吏,更难让人相信我的清廉了,要拨开阴云见青天,谈何容易。圣朝的刑罚还不算苛刻,让我解开罗网活了下来,如今谪戍建州,我只好顿首拜别皇都。我的罪名按理该杀,如今已蒙不杀,我还抱有希望,希望京都能高悬日月,为我昭雪。我虽已是戴罪之身,但决不自轻白贱自暴自弃,我还要用有生之年,报效朝廷。王忠孝此时的情感和心态在诗中显露无遗。

就在王忠孝编管(官员获罪,编入谪戍地户籍,由该地方官员加以管束,称编管)“谪戍”建州即将离京之时,朝廷下了一道圣旨,要吏部将一应遭“谪戍”吏员的获罪缘由上报,视案情轻重加以录用。

吏部主管官员,考选郎吴羽文分别把有关人员的案情上奏,并上疏举荐了蒙冤受谪的官员十几名。由于圣旨来得急迫,也许因为吴羽文要为王忠孝伸冤的心情过于急切,没有多加考虑,就把王忠孝名列前头。

王忠孝刚刚让崇祯皇帝“谪戍建阳卫”,吴羽文如此举荐王忠孝,岂不是直接拂了皇帝的面子,直接指摘皇帝犯错了吗!尽管崇祯皇帝为了挽救明朝的危局,曾向全国发布过“罪己诏”,但多是列举先皇的过错,只是些表面文章,只想挽回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已,自诩为“圣明”的皇帝,是不肯承认自己的不明乃至罪错的!吴羽文的举荐,无疑在扇崇祯的耳光,这刚愎自用的皇上,顿时恼羞成怒了,他怒斥吴羽文为王忠孝喊冤叫屈是出卖人情(“市恩”),一怒之下,竟把吴羽文也下了大狱,然后“谪戍”边地去了。

王忠孝希望自己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的愿望彻底破灭了,同时也为吴羽文无端遭谪而吁嘘不已。他据此写下了《录废(从受废黜的官员中录用人才)》一诗:

使过轸时艰,怜才命所司。

只缘启事急,遂致赐环迟。

圣意岂中止,主恩不下居。

夙愆犹未湔,添入一爰书。

他在诗中道出了皇上举荐谪臣的原因,是因担忧时世的艰困,才从有过错的臣僚中举荐贤才。由于旨意急迫才使吴羽文没有详加考虑,结果因举荐王忠孝而遭受连累。皇上处置王忠孝的决心已定,哪能让下面的人随意指摘。王忠孝的罪名未能洗刷,反而又增加了另一冤案,致使吴羽文无故遭谪。

此时已是戴罪之身的王忠孝,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在自己的诗作中哀叹渲泄一通罢了。

不久,朝廷责成吏部举荐“清恬”之士,王忠孝的大名又赫然……

P73-75

序言

林明辉先生多年悉心研究忠孝公生平,成果颇丰,著成《乱世达人:王忠孝大传》。该作全面、系统、详尽地对忠孝公的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翔实的史料,流畅优美的语言,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忠孝公绚丽辉煌而又曲折坎坷的一生,高度赞扬了忠孝公刚耿清廉的高尚品格和恪守明臣大节,绝不降清的忠贞风范。尤其是南明政权即将瓦解之际,忠孝公高举“灭满兴汉,弃清复明”的旗帜,组织义军保卫家乡,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清斗争。后又追随襄助郑成功收复台湾,策励后起俊秀开发台湾,并对台湾的经济、政制、文教、睦群等方面的建设和有效治理,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忠孝公的殊世壮举,永载史册。

忠孝公在《遗嘱》中说:“所著四书语录,易经测略,诗经语录,孝经解,四居录及奏议诗文等若干卷,可详读,学究平实,语勿示人,诸孙能成立,刊刻传世,以教化子弟。,’或因朝代更迭,清代文网森严所致,或因子孙疏怠之故,公之墨宝多数散佚,实为憾事。幸有裔孙王添裕等乡贤珍藏其辑录手抄的奏疏诗文信札凡十二卷,近年由大陆及台湾出版机构,编印成《王忠孝公集》、《惠安王忠孝公全集》,使公之著作得以流传百世。

明辉君呕心沥血著成《乱世达人:王忠孝大传》外,还搜集整理了《王忠孝大事年表》、《王忠孝事迹考证》、《重要人物介绍》、《关于本书的几点说明》等附录,为王忠孝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弘扬和发掘历史文化做出一大贡献。《乱世达人:王忠孝大传》得以编成付梓,对于忠孝公的子孙后代,更是一件值得欣慰和庆贺的大事。

《乱世达人:王忠孝大传》即将付梓,承蒙明辉君赠送样书,嘱我为之作序,我才疏学浅,诚惶诚恐,但又盛情难却,义不容辞,只好勉为其难。大传面世,忠孝公英名得以广泛传扬,值得子孙后裔骄傲与自豪。作者才华横溢,为著成《乱世达人:王忠孝大传》做出了无私奉献,在此深表感谢!

絮絮数言,聊以为序!

王宗顺

2013年3月

(王宗顺,退休教师,年届耄耋,为王忠孝嫡传裔孙)

后记

记得我在2001年主持编辑《泉港历史人物》一书时,接触了众多泉港历史人物的资料,便发现泉港区域有史记载的千年历史中,人生最辉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莫如王忠孝了。于是便开始留意搜集有关王忠孝的历史资料,并加以研究。无奈彼时历史资料有限,仅凭于民间的道听途说,地方志书上几乎千篇一律的几行记载,形不成人物一生完整的轮廓。直到两年前,手头终于有了一本《惠安王忠孝公全集》,集里有王忠孝的《自状》,有王忠孝同时代人洪旭的《王忠孝传》,更辑有王忠孝给上司、同僚、亲朋故旧的近二百封往来书信,以及多通奏疏、众多诗文,材料之丰富翔实,让我眼前一亮,动了为王忠孝立传的念头。

研究历史人物,钻研历史典籍,要弄懂那些艰涩的古诗文,尤其要对纷杂的史料去伪存真,去粗求精,梳理出条理来;还必须忠实于史实,再把零星的史料串连成事件连贯,情节跌宕,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历史人物传记作品——非泛泛的所谓论文可比,其难度可想而知。几次提出笔来,都望而却步。于是四下寻访,想找一找对王忠孝有所研究的学人,看他们是否有撰写王忠孝传记的意愿,我再尽力从中协助,仅是协助自然轻松得多,可惜小地方潜心学问的人终究不多。想想自己已近耳顺之年,把“学问”胎死腹中,着实有点于心不忍,说堂皇一点,为泉港的文化事业奉献些余热吧。

动笔至今二年,在王玉良、林来泉、黄建聪、陈开登等几位挚友的帮忙下,四处搜集资料。撰稿后反复推敲修改,并到处征求意见,甚至前往厦门大学和闽台缘博物馆,征求厦大学者和朱定波馆长等专家的意见,生怕因自己的粗陋和疏漏造成遗憾,力求使作品臻于完善。在写作过程中,得林进辉、黄建聪和王振珪等先生审阅。本书撰写期间,得到区政协副主席庄一鸣先生一再支持鼓励,他以友人和民主党派负责人的身份,鼓励我要发挥民主党派的学术优势,为泉港的文化建设作贡献。如果没有他的支持鼓励,我可能就半途而废了。

作品初告成,我自喻犹如一位农夫,耕耘数载,终于得来了收获,那份喜悦自不待言。

成书后,得到泉港区委、区政府重视,洪书记题写书名,吴区长为本书撰写序言,以及萧惠中副区长、郑健龙、陈玉顺、庄赞清等领导的支持,本书终于付梓。王忠孝于生前希冀其著作“诸孙能成立,刊刻传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虽非王忠孝的“诸孙”,作为王忠孝的敬仰者,同样为本书的出版感到欣慰。

在此,对帮助撰写此书的王宗顺、黄世中、王振珪、林进辉、林荣宝、黄建聪、王玉良、林来泉、陈开登,政协南埔联络委林士章、连莜兰、刘荣清诸位先生表示感谢。

王忠孝裔孙、清水物产株式公社社长王明辉先生和沙格老协会慷慨赞助,使本书得以出版;泉州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朱定波先生对书稿详加审阅,提出大量修改意见,并提供彩页照片,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厦门大学出版社专家对本书的严谨审核和热情指导!

林明辉

于2013年春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9: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