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地下渗滤技术/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丛书》是作者王成瑞针对城市独立社区、近郊地区、风景旅游区和村镇瑞区域的分散式生活污水需要低投入、低维护、高效率处理的技术,作者在对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分析优选的基础上,提出地下渗滤技术是一种适宜于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最优技术。通过各种地下渗滤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对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技术、人工土配比技术、腔式地下渗滤技术、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中试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地下渗滤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书中还给出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工程应用实例。
《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地下渗滤技术/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丛书》是作者王成瑞多年研究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科研成果。全书共分9章。首先在对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优选的基础上,提出地下渗滤技术是一种适宜于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低成本处理技术。然后重点介绍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技术、人工土配比技术、腔式地下渗滤技术、无砾石管式地下渗滤系统、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中试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最后给出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工程应用实例。
《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地下渗滤技术/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丛书》适合环境工程技术人员、运行管理人员、研究生、环境管理干部与职工、社会环保人士阅读参考。
前言
第l章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优选
1.1 分散式生活污水的来源及特点
1.2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与要求
1.3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选择
1.3.1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方案
1.3.2 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
参考文献
第2章 地下渗滤技术研究概论
2.1 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的机理
2.2 地下渗滤系统的类型
2.3 地下渗滤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2.4 地下渗滤系统的优点及运行的关键
2.4.1 地下渗滤系统的优点
2.4.2 地下渗滤系统运行的关键
2.5 地下渗滤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地下渗滤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2.5.2 地下渗滤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3章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技术
3.1 基质的选择
3.2 植物的选择
3.3 运行技术
3.3.1 预处理技术
3.3.2 曝气量
3.3.3 水力负荷周期
3.3.4 湿干比
3.3.5 碳氮比
3.3.6 过冬问题
3.3.7 堵塞问题
3.4 去除机理的研究
3.4.1 有机物的去除
3.4.2 氮的去除
3.4.3 磷的去除
参考文献
第4章 地下渗滤系统的人工土配比技术
4.1 试验材料及土壤理化性质
4.1.1 试验材料
4.1.2 土壤理化性质
4.2 试验装置及进水水质
4.2.1 试验装置
4.2.2 试验进水水质
4.3 人工土质量配比的正交试验设计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污染物质去除率的正交试验分析
4.4.2 渗透系数的正交试验分析
4.4.3 最佳质量配比试验结果分析
4.5 人工土与天然土去除效果的对比分析
4.6 人工土与天然土渗透速率下降幅度的对比分析
4.7 人工土与天然土堵塞程度的对比分析
4.8 不同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效果的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腔式地下渗滤技术
5.1 试验设计
5.1.1 试验装置的建立
5.1.2 试验工艺流程及试验系统
5.1.3 试验用水及试验仪器设备
5.2 分析方法
5.2.1 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方法
5.2.2 土壤表面形态的分析方法
5.2.3 水质检测方法
5.2.4 水中金属离子的分析方法
5.2.5 试验数据的处理
5.3 污水可生化性分析
5.4 试验系统的启动
5.5 腔式地下渗滤系统结构参数的确定
5.5.1 腔体结构参数的正交试验设计
5.5.2 试验进水水质
5.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4 最优结构参数试验结果
5.6 腔式地下渗滤系统运行参数的优选
5.6.1 水力负荷的优选
5.6.2 配水时间的优选
5.6.3 湿干比的优选
5.6.4 取样时间的优选
5.6.5 最佳运行参数下系统的运行效果
5.7 重金属污染的原子吸收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无砾石管式地下渗滤系统
6.1 无砾石管式地下渗滤系统结构与原理
6.2 无砾石管式地下渗滤系统存在的问题
6.3 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试验设计
6.3.1 试验装置的建立
6.3.2 试验条件
6.3.3 检测项目与分析测试
6.3.4 管道结构参数的确定与微孔孔径的优选
6.4 新老系统的性能比较试验
6.5 污染物的去除
6.5.1 COD的去除
6.5.2 氮的去除
6.5.3 TP的去除
6.5.4 污染物质在系统土层中的去除过程比较
6.6 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的渗透速率与启动时间
6.6.1 渗透速率
6.6.2 启动时间
6.7 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6.7.1 技术可行性分析
6.7.2 经济可行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中试研究
7.1 中试试验装置的建立
7.1.1 试验设计
7.1.2 中试试验装置
7.2 试验条件
7.2.1 试验用水
7.2.2 试验土壤
7.2.3 试验期间气候条件
7.2.4 进水和取样方式
7.2.5 试验设备及仪器
7.3 中试装置的启动过程研究
7.3.1 实验内容
7.3.2 实验进水水质范围
7.3.3 系统的启动和运行
7.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7.4 相同水力负荷不同地下渗滤系统的试验研究
7.4.1 试验进水水质范围
7.4.2 水力负荷为1 cna3/(cm2d)时地下渗滤系统试验研究
7.4.3 水力负荷为3.19 cm3/(cm2d)时地下渗滤系统试验研究
7.4.4 水力负荷为5 cm3/(cm2d)时地下渗滤系统试验研究
7.4.5 水力负荷为7 cm3/(cm2d)时地下渗滤系统试验研究
7.5 不同水力负荷相同地下渗滤系统试验研究
7.5.1 试验进水水质范围
7.5.2 COD、TP、NH3-N和TN的去除效果比较
7.5.3 不同水力负荷对COD去除性能的影响
7.5.4 不同水力负荷时TP去除性能的影响
7.5.5 不同水力负荷对NH3-N去除性能的影响
7.5.6 不同水力负荷对TN去除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8章 影响无砾石微孔管地下渗滤的主要因素
8.1 试验进水水质范围
8.2 系统的运行条件
8.3 试验结果与分析
8.3.1 CoD、TP、NH3N和TN处理效果对比
8.3.2 管道的影响
8.3.3 植物的影响
8.3.4 土壤的影响
8.3.5 植物、土壤和管道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章 地下渗滤系统的工程应用
9.1 CRI系统
9.1.1 CRI系统工艺原理
9.1.2 CRI系统处理效果
9.1_3 CRI系统的实际应用实例
9.2 地下渗滤系统在大裕村的实际应用
9.2.1 工艺过程设计
9.2.2 构筑物系统设计
9.2.3 系统净化效果
9.3 地下渗滤系统在滇池流域的实际应用
9.3.1 工艺参数及流程
9.3.2 主要处理单元设计
9.3.3 工程运行情况
9.4 地下渗滤系统在校园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9.4.1 污水处理规模与出水水质的确定
9.4.2 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9.4.3 深度处理方案设计
9.4.4 实际处理结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