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从明天开始的曼曼姐妹,到无腿妈妈宋雅静。
一条有爱无碍的希望道路。
用爱,生命总是堂堂正正。
用爱,生命总是宽宽大大。
用爱,生命总是笔笔直直。
如果您愿意暂离计算机、放下手机、关闭网络,手捧一册她的《万分之一的奇迹(宋雅静的生命故事)》,相信您一定能走出——生命的堂堂正正、生命的宽宽大大、生命的笔笔直直……大家一起用爱创造奇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万分之一的奇迹(宋雅静的生命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宋雅静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生命从明天开始的曼曼姐妹,到无腿妈妈宋雅静。 一条有爱无碍的希望道路。 用爱,生命总是堂堂正正。 用爱,生命总是宽宽大大。 用爱,生命总是笔笔直直。 如果您愿意暂离计算机、放下手机、关闭网络,手捧一册她的《万分之一的奇迹(宋雅静的生命故事)》,相信您一定能走出——生命的堂堂正正、生命的宽宽大大、生命的笔笔直直……大家一起用爱创造奇迹。 内容推荐 作为一部以励志为主的自传文集,《万分之一的奇迹(宋雅静的生命故事)》以近乎白描的手法,真实地记录了作者 宋雅静在花样年华遭遇无妄之灾、面对苦难选择有尊严地活着,并依靠顽强的毅力收获生命中的爱情、事业、家庭,体现了残疾人挑战命运、自强不息的优良品格。 《万分之一的奇迹(宋雅静的生命故事)》生动鲜活的故事足以温暖人心,温暖世界。 目录 家 车轮碾碎了少女的梦 艰难、残忍的康复过程 爱情的童话 住院治疗并胜任工作 人性的真善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愿情怀 爱心律师仗义执言为我讨公道 我和我的亲人们 我的台湾之行 试读章节 爱情的童话 生命是多彩的,拥有爱情的生命更加精彩,爱情是理想的共鸣,感情的-和声,不以金钱地位和身体条件为标准。弟弟去服役,我照常锻炼、针灸、学习。这期间弟弟常给家里来信告知他在运城的情况。弟弟是爸妈的小儿子,比较娇惯,每当弟弟来信说想家时,父母双亲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从小到大弟弟都很受宠,从没吃过苦,只是从我出车祸去上海治病的2年时间,因父母不在身边,弟弟也就承担起照顾3个妹妹的重担,每当提起这些,爸爸妈妈都心疼的不得了。1986年正月十四,爸妈决定去运城看望弟弟。一到那里爸爸妈妈受到领导们的热烈欢迎!直接领导弟弟的是关排长。爸妈在那里和关排长接触的要多一些。从弟弟的口中得知:关排长对他们各个方面都很关心,像个兄长似的,和弟弟他们关系很融洽,从不摆架子,很得人心。在运城期间爸爸妈妈还和关排长照了相,一个星期后,爸妈从运城回到太原家中,并带回了他们的合影照。我看着照片中的关排长,个头挺高,而且还有当领导的风度,我猜测此人有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妈妈上来打断我的话说:“人家只有23岁,不过比你才大1岁,可人家很有大人的样子。”我心里就想:这个关排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以至于父母亲、弟弟都异口同声地夸奖。6月份时,妈妈病倒了,她内心非常想念弟弟,思念成疾。为了能让弟弟回家看看妈妈,为了妈妈早日康复,我主动提出给弟弟的排长写封信,求得他的帮助。于是,我提起笔写了封信,以请求的语气,恳求他帮忙准假给弟弟。关排长很快回了信:“雅静同志,来信收到,详情尽知。关于你信中提到的请求,实在是难以办到,因为你弟弟还不具备探家的条件,不过我会努力争取一下看是否允许他回去看望母亲一两天。从你父母及弟弟的口中,对你的情况略知一二,深表同情。得知你是个坚强的姑娘,敢于同疾病抗争,内心佩服至极。”署名关安民。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关安民的回信,他的字迹非常秀美,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一片关切之心!我问妈妈:“你们跟他谈起过我吗?”妈妈说:“在闲谈时说起过你的情况。”怪不得他会对我的情况略知一二呢!第二天,我又收到从运城寄来的30元钱,落款没有署名,全家人都以为是弟弟寄来的。将近11点钟,弟弟回来了。全家人惊奇不已,一齐问他:“你排长不是说你回不来吗?”弟弟说:“可能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吧13天后我就得回去。”我问弟弟:“上午收到30元汇款,是你寄来的吗?”弟弟说:“没有啊!会不会是我们关排长寄来的?他经常为有困难的人家中寄钱还不留名字。”真有这样的好人?我由衷地称赞着。 弟弟在家的3天时间,妈妈的病一下子好了许多,我们全家人一起又照了全家福。当弟弟准备回运城时,爸妈一定要给关安民带些礼物。听说这个人能喝点酒,爸爸从柜子里拿出两瓶汾酒、一条烟,托弟弟带给关排长。弟弟马上说:“我们排长从不收礼,还是别带吧。我怕他怪罪我。”好一个关排长!我说:“就当是回敬给他那30元钱吧!”弟弟只好将东西带走,同时还有我给关排长的回信。从此以后,我的日程里又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跟关排长通信。我非常爱读他的来信,也喜欢模仿他的钢笔字,每每读他的来信,我都会很振奋。从来没有任何人的信能打动我的心。我很敬佩关排长的成熟与坦诚,更奇怪的是,读关排长的信,我倍感亲切。通了多封信后,我提出请他别称呼我为雅静同志,信中直接称我雅静即可。他在回信中同意我的要求,但也请我不要称其排长而直称安民。这时弟弟回家照的全家福照片已取出来,我按照弟弟的吩咐给他随信寄去了。我心想,关排长肯定会发现那张照片并从上面认识我,…… P38-39 序言 用爱创造奇迹 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创办人 周进华 这是一个用爱创造奇迹的故手。 爱在,人在。 爱在,再大的艰辛都不在。 爱在,再大的恐惧都不在。 爱在,再大的残疾都不在。 1981年的宋雅静,原本是花样年华的少女,拥有着满腔的热情迎接着自己的美好未来,却没想到17岁的她,突然遭逢一场车祸,在上学的途中,宋雅静被一辆急驶的公交车碾过,车祸使得健全的她突然间变成了双下肢瘫痪的残疾人士。此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宋雅静先后经历了五次“大刀阔斧”的大手术,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无情的车轮,碾碎了一个少女的憧憬与希冀。但宋雅静却没想到,在她单调、枯燥的治疗生活外,这样无奈的生活却让她得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感情,那就是她在住院期间和许多医务人员成了朋友,这样有情的社会,鼓起了雅静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先生关安民的爱护中,宋雅静沐浴着生命的阳光,一路走来,走过了三十多个春夏秋冬,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像她一样遭遇挫折的人:“我之所以活得这么有滋有味,是因为我从来不把自己当残疾人。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我珍陪生命,热爱生活。面对不幸的人生,冷酷的病魔,我选择了坚强,与病魔进行了无数次的较量;生命旅途中,我历经了风雨,笑迎着彩虹。”雅静的乐观坚强鼓励了许多人,甚至还有许多朋友将雅静当成“心理医生”。由是,宋雅静战胜死神、走出残疾、分享生命,不愧为“中国无腿妈妈”,从全球1989位热爱生命奖章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周大观文教基金会“2012年第1 5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 车轮碾碎了少女的梦 宋雅静,1964年11月20日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一个隆冬的季节。父亲宋毓卿是一位电气工程师,母亲曹桂芬是一位缝纫工。父母亲养育兄弟姐妹共八个孩子,一家十口人就靠父母微薄的工资生活。日子虽然过得吃紧,但却很快乐!因为雅静的父母都是乐观开朗的人,他们从来就没有发愁的时候,工作之余,爸爸常领着兄弟姊妹唱歌、弹奏乐器,而妈妈就在缝纫机前忙着缝缝补补,在这样的氛围中,养成雅静活泼好动的性格。在雅静上小学三年级时,报名参加学校武术队。每天放学后便开始压腿、弯腰、踢腿、翻跟头、打拳,因此,养成了从不睡懒觉的好习惯,这个好习惯一直维持到雅静出车祸前——如果没有那场车祸,雅静一家人肯定就会这么平静而快乐地生活下去的…… 1981年4月11日,对雅静来说是铭心刻骨的日子。午饭后,她骑上脚踏车赶往学校,高中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且紧张,所以即使是假日,分分秒秒都很宝贵!快到学校时,一辆相向疾驶的公交车将正在骑着脚踏车的雅静卷倒后,接着整个人都被卷进后轮下。当时的雅静只觉得自己翻了个跟头后,就被车轮死死挤住,喘不过气。车轮拖着雅静将近2米远_才停下,她听着同学喊:“压人了,快停车!”她心里还正奇怪着:“我不是正在骑着车吗?怎么会被汽车压了呢?”当时雅静的意识还很清楚,路人将她救出后随即拦了一辆路过的车,将她送到附近的医院。 千刀万剐的剧痛 前后不到30分钟,雅静的头部就已经肿得像个小洗脸盆那么大,眼珠外凸,嘴唇翻肿着,满脸都是指甲那么大的出血点。到医院后,雅静的意识开始有些模糊了,不知道过了多久,便听到慌忙赶来的妈妈说:“哎呀!这孩子怎么成这样了?”她一听妈妈的声音,便努力睁开双眼,但已看不太清楚妈妈的脸,雅静问了句:“妈,我会死吗?我是不是没腿了?”之后就昏迷了;等她清醒时,已经是傍晚了,是后背剧烈的疼痛把雅静给痛醒的。 接下来的检查,好几次都让雅静痛昏过去,就连医生和亲友们抬着治疗床拍x光片时,每走一步,雅静的后背就有如撕裂般的疼痛,昏沉中听到医生说:“胸12腰1部位横断粉碎性骨折,腰椎以下神经全部被碾断,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一辈子站不起来了。” 经医院会诊后,医生认为雅静伤势太过严重,担心手术时出现意外,更怕承担责任,因此拒绝为她动手术。为了救命,雅静被迫转院到爸爸工作单位的职工医院;当时的她输着血浆,插着氧气,躺在担架上,一路上救护车尽量慢慢行驶减少颠簸。四个人用双肘支撑着担架,老师一路上举着血浆袋。即使这样小心翼翼,但后背剧烈的疼痛还是使雅静几次昏迷。 只能“局部麻醉”的椎板减压术 到了医院,在妈妈的请求和坚持下,院方终于同意为雅静开刀动手术,4月1 2日晚上8点多她被推进了手术室。受伤后,雅静一直处于半昏迷半清醒的状态,加上七窍充血,医生不敢为她全身麻醉,所以采取局部麻醉做手术,迷糊中她突然感到有如一座大山砸到背部。她大喊大叫地喊疼,手拼命去抓扯,把医生护士的手都抓破了。好多人上前强行按住她,告诉雅静:“别动,好好配合,主刀医生正在给你接骨治疗。”渐渐地疼劲过去了她才安静下来。手术进行了约两个小时,雅静从手术室被推出来。医生告知:手术非常顺利,在胸12腰1部位固定了钢板,进行了椎板减压术,断裂的椎骨已经接上,缝合伤口20多针。排除了生命危险。 雅静真正清醒时已经凌晨时分了。苏醒的雅静,一眼看到的,便是年过半百的父母悲喜交加的面容。远从上海一路站了20多小时才回到太原的父亲告诉雅静“生命无价”,而车祸发生后一路陪伴的母亲说了声“活着就好”。 手术后的雅静除了嘴能发出声音外,全身上下都不能动,好像被钉在床上一样。而手术后伤口锥心般的痛苦才正要开始,妈妈叫来护士为雅静注射止痛剂,但由于雅静整个头部充血、肿胀,不能多用止痛剂,这对当时还未满17岁的雅静真的是严峻的考验。 “百日”魔咒——也许一辈子都无法站立了 熬了半个月终于能拆线了,拆线后雅静就急着问妈妈:“我什么时候能康复出院?”妈妈说:“伤筋动骨100天,100天后你就能下地走了。”从那以后,她每天开始计算日子,盼着100天的到来。但好景不长,住院两个月时,她开始拉肚子将近一个月,吃药、打针、输血都止不住。每天大量流鼻血,堵住鼻子,血就哗哗往喉咙里流,约半个多月的时间,病症才消失。之后又开始大便干燥,灌肠都便不出来,之后又经历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大小便失禁等接连而来的新状况。 她并没有心灰意冷,朝思暮想的100天终于来了,早上起床后,她就迫不及待地让妈妈给她穿上裤子,等着爸爸抱她下床,雅静的心情非常急迫、兴奋,然后爸妈一左一右抱着她的上身,使劲往上拉她,雅静也用尽全力配合地往上起身,可是她整个身体却一个劲地往下落,她根本感觉不到下半身的存在,一下子雅静就坐在地上。爸爸赶紧把她抱到床上。雅静呆坐床上,怎么也想不明白,她的腿哪去了?妈妈明明告诉她100天就能下床走路了,可她怎么连站都站不起来呢?突然间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这是她车祸以来第一次痛彻心扉的大哭,一瞬间雅静明白了,原来妈妈和医护人员一直在骗她,他们早就知道就算是200天、3000天后,她也不可能自己站立了,也许这辈子都不会有那么一天了…… 一夜长大 雅静的心冰凉冰凉的,感到非常绝望!还不如一死了之。她真的不想活了!她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哭到浑身没有半点力气,哭声才停止。妈妈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心疼地看着她又哭又闹的,看她不哭了,才赶紧过来扶她躺下责怪自己说:“都怪妈妈不好,是妈太着急了,受那么重的伤,哪能这么快就能下床走呢?你看现在都能坐着了,过不了多久肯定能下床站着的。”雅静知道这是妈妈在安慰她,怕她承受不住打击。 雅静始终没说一句话,她知道,住院这几个月,为了能更悉心地照顾自己,妈妈很少回家,就连当时最小的妹妹只有七岁都顾不上,同房的病人一直都认为雅静是家里最小的。因为爸妈每天轮流看护着她,就像照顾个婴儿似的,妈妈除了帮她喂饭洗脸、刷牙,还要洗很多尿布,楼上楼下的晾晒,干了再收回来。而爸爸每天不厌其烦地为雅静按摩没有知觉的腿,就怕肌肉萎缩。需要做什么检查,爸爸就背着她满医院走;为了能更方便地长期照顾雅静,爸爸又申请将工作调回到太原;而从雅静出车祸那天起,妈妈就没再去上过班,等于自动离职。丢了工作妈妈没有一句怨言。这一刻雅静好像突然长大了,她心中默默地告诉自己“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再又哭又闹乱发脾气了,我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一夜愁白头的挚爱双亲着想。” 万分之一的奇迹 从出院那天起,雅静便开始了漫长而痛苦、坚持而不懈的复健。她无数次从床上跌到地下,无数次跪着爬、爬着跪,双膝、双臂鲜血淋漓,额上、身上青疤累累,就是为了能从坐起来到学会站立。终于半年后的某一天,雅静用上半身借着双拐的力量,使尽全身的力气甩出第一步时,她才真正知道什么叫抬腿走路。迈出这第一步,带给了她无穷的希望和信心,也带给了她无尽的汗水和泪水;她坚持着持续不断的复健,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车祸5年后,她已经不用别人搀扶,可以自己拄着双拐锻炼了;车祸7年后,双拐已换成了单拐,腿部萎缩的肌肉开始复活,大小便失禁得到了控制,麻痹的末梢神经有了知觉。医生欣喜地说,她创造了重度瘫痪病史上万分之一的奇迹! 车祸发生后的30年来,雅静时刻处在与病魔抗争的情境。1990年,由于左臀部褥疮感染,高烧持续不退,疮口深度腐烂,引起败血症。分秒必争对抗病魔与艰辛的治疗,雅静战胜了瘫痪病人的第一并发症——败血症的威胁。 1992年,由于固定在腰椎的钢板松动、断裂,雅静又住进医院,手术将钢板取出。1998年,由于双肾重度积水,肌酐、尿素氮高出常人,尿毒症的症状显现,生命再次危在旦夕;膀胱造瘘手术后,病情得到缓解。雅静战胜瘫痪并发症的第二病症——尿毒症的威胁。 2003年,由于不明原因的感染,雅静的膀胱出血不止,排尿淤血,血压降为40/60mmHg,出现休克,医生整整抢救了一个昼夜,仅冲洗膀胱的盐水就用了一百多瓶。2006年,由于膀胱结石,雅静又一次住进了医院,手术取出结石。 这些年来,她住院多次,动了5次大型手术,吃药打针更是家常便饭,再苦再涩的药水,雅静眉头都不皱,一口吞下,再大再疼的手术,雅静都含笑应对,一声不吭,因为雅静——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生命的奇迹与曙光 雅静和丈夫关安民的姻缘,是手中的笔牵起来的。1987年,雅静出车祸的第六年,她23岁。当时的先生是雅静弟弟的排长,他从弟弟那里得知雅静的遭遇与不幸。同情心驱使下,写了一封安慰和鼓励的信给雅静。雅静被他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和满含真诚的话语打动了,一份感激和一份少女的多情驱使雅静代表全家回了信。从此,书信变成了他们俩的桥梁。他们谈文学、谈理想、谈音乐,谈各种社会问题……双方竟觉得有说不出的默契和投缘。没多久,他休假探亲,顺便到雅静家进行了家访,他们一见如故,初恋的感受让雅静感到幸福极了。 但雅静和丈夫的姻缘,经历了真情与世俗的考验。在世俗的眼中,身患残疾的雅静,不可能有爱情,即使有,对方也只会是和她一样的残疾人。一开始,他们的爱情就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雅静的父母出于一种担心和忧虑,劝雅静找个条件相当的。先生的父母则急忙四处托人为儿子介绍对象,而周遭的朋友纷纷告诫他,千万别一时冲动,后悔一辈子。来自各方的压力并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认为:爱情是理想的共鸣,感情的和声,不能以金钱、地位和身体条件为标准。1989年,历经三年苦恋,他们终于成为相互的依靠、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1990年雅静更突破残疾人的障碍,创造了另一个生命的奇迹——顺利产下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关皓月。如今,皓月已是个亭亭玉立、聪慧伶俐、活泼可爱、充满阳光的20多岁少女了,而且是大连大学的高材生。 珍惜有风有雨的彩虹岁月,热爱有苦有难的喜悦生活 雅静更以个人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社会的爱。1987年,雅静到北京一家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医院为减轻雅静的经济负担,聘她为康复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边治疗边工作。她在医院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其实只需要负责接听电话即可,但她却用自己的经历和细腻的文笔,安抚着一个个受伤的心灵、回复全国各地患者的来信。雅静对工作的热忱和责任,赢得了院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肯定与信任。1988年,她被任命为医院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负责全院的行政工作,包括接待国内外宾客来访。在医院工作的期间,她以残疾之躯体胜任着健全人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后来,为专心照料女儿,她辞去工作。 这些年来,雅静更积极参加许多残疾人的社会公益活动,多次获得了嘉奖与赞誉。有任何集会,她也用自己的苦难经历,告诉像她一样遭遇挫折的人:“生命是宝贵的。”1997年,她更荣获全国首届五好文明家庭评选,她的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以及全国各大报刊,更多次报道了雅静战胜死神、走出残疾、分享生命的故事。 雅静说:“生命无价,活着就好。我是一个不幸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幸运的人。48年的生命旅途中,我历经了风雨,笑迎了彩虹。我珍惜有风有雨有彩虹的岁月,我热爱有苦有难有喜悦的生活。” 一条生命道路, 众路交会着,灯号闪烁着。 走过士农工商,走过将校士兵! 走过老老少少,走过健康残疾! 一条宽宽大大的生命道路。 一条生命道路, 日月俯照着,风雨清扫着。 从三皇五帝到民国, 从山西到台湾, 从我还有一只脚的周大观,到无腿轮舞天后何欣茹。 从生命从明天开始的曼曼姐妹,到无腿妈妈宋雅静。 一条有爱无碍的希望道路。 用爱,生命总是堂堂正正。 用爱,生命总是宽宽大大。 用爱,生命总是笔笔直直。 如果您愿意暂离计算机、放下手机、关闭网络,手捧一册《万分之一的奇迹——宋雅静的生命故事》,相信您一定能走出——生命的堂堂正正、生命的宽宽大大、生命的笔笔直直……大家一起用爱创造奇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