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肖复兴散文精品集/中国当代文学百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肖复兴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肖复兴散文精品集》为“中国当代文学百家”丛书之一,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散文精品集,堪称大家之作。文采灵动,艺术性强,颇有气韵和底蕴,充满知识和智慧。内容平实中见风骨,以思想之本,揭示哲理,时时打动读者的心。文字简洁精准,透出深厚的文字功底。文章结构布局极为讲究,画龙点晴之处比比皆是。本书精心收录了作者肖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值得各位文学爱者收藏诵读。

内容推荐

肖复兴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中,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散文精品集》是以“情感卷”和“艺术卷”来编选。“情感”,“艺术”二卷,基本上概括了肖复兴近年来散文创作的主要内容和成就。《肖复兴散文精品集》里的“情感卷”讲诉是的他情感生活的艺术写真,“艺术卷”则讲诉的是他艺术生活的情感之梦。

目录

前言

自序

最后的海菲兹

寻找贝多芬

孤独的普希金

花边饺

冷湖吟

浪漫的丧失

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颠簸的记忆

泡影

平安即福

树的回忆

槐花祭

忆秦娥

苹果寓言

钟和表

【制高点】餐厅

青木瓜之味

生命平衡的力量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三重奏

云层和云层后面的星星

动物园的约会

到天堂的距离

虞美人

北京的树

花布和苹果

重逢的代价

蔡立坚十年祭

阳光的三种用法

面包房

巴黎之外

我和鲍勃·迪伦

芝加哥奇遇

女人花

北京的门联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那一年,大年初一的饺子

重读史铁生

老街赋

清明忆

雷诺阿听音乐会去了

汀州去看瞿秋白

水的传奇

山的传奇

应无所住

散文肖复兴

北京城南,苍老美丽的面孔

试读章节

这就是海菲兹!这就是贝多芬!是海菲兹把贝多芬那宽厚而博大的气势表现出来。虽然我知道这是贝多芬所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为了纪念一位名叫苔莱丝·勃伦斯威克的伯爵小姐的爱恋之情,但绝非只是恋人浪漫曲。我从海菲兹的琴声中顽固地听出是对一种刻骨铭心的理想历尽磨折而终不可得又毕生不悔孜孜以求的复杂心音,这样的琴声不能不让我的心滤就如水晶般澄清透明,锤打得更坚强一些而能够理解人生、洞悉人生。最后一缕乐声消失了,我还愣愣地站在音响旁,望着闷热无雨的夜空发呆,只是一下子觉得天清气爽起来,星星一颗颗可触可摸,晶亮而冰洁。我第一次认识了海菲兹,便永远忘不了他!我忽然涌出一种相见恨晚,他乡遇故知的感情,浓浓的,竟一时搅不开。我找到有关海菲兹的传记材料,才知道早在我第一次听他演奏这首贝多芬小提琴曲的两年前,他便死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里一一8月10日,也是这样一个闷热的夏夜,他走完了人生八十四年的旅程,而我却以为他一定还活在人世,还会为我们演奏他和我一样喜欢的贝多芬!

这位出生于俄国,有着犹太血统的美国小提琴演奏家,是当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萧伯纳曾这样写信给他说:“爱嫉妒的上帝每晚上床都要拉点什么!”音乐界则众口一词:“海菲兹成了小提琴登峰造极的同义词。”所有这一切评价,他都受之无愧!听完他演奏的贝多芬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我曾特意找到其他几位小提琴家演奏的同样曲目,结果我固执而绝对排他地觉得没有一位能够赶上他,没有谁能够将乐曲那内在的深情、磅礴的气势,以及作曲家那特有的宽厚脑门中深邃的思索,一并演奏得如此淋漓尽致!无论是思特恩、祖克曼、帕尔曼,还有大卫·奥依斯特拉斯!这位十一岁便开始以独奏家身份巡回演出的天才,一生足迹遍布全球,总共行程二十万英里,演奏十万小时,光看这两个数字,就是多么的了不起呀!他所向无敌,征服了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的心!这不仅因为海菲兹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一颗与贝多芬一样坚强而博大的心灵。他在世八十余年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可谓阅尽春秋演义,无论日本地震后,还是爪哇暴动后,天津被日本人侵后,他都赶赴现场演出,以他宽厚的人道主义的琴声与那里的人民交融在一起。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上前线为战士演出三百余场。他对战士们讲:“我不知道你们需要什么?我将演奏舒伯特的《圣母颂》!”他赢得战士们的掌声。《圣母颂》成为他为战士们演奏次数最多的曲子。1959年,虽然他已经宣布退出舞台。而且刚刚摔伤不久行走不便,为了参加庆祝人权宣言八周年的活动,他仍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抱着小提琴,走进联合国大厅演出。正因为海菲兹有着如此举世无双的技艺和人格,才赢得人民对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久不衰的爱戴。当他重返苏联演出时,那里的音乐爱好者不惜变卖家具等贵重物品,凑钱买票观赏他的演出,演出结束后,年轻人伫立街头久久不肯散去,等待他从剧场出来,向他高声欢呼致意!

我对海菲兹越发崇拜。我注意搜索广播节目报上海菲兹的名字。终于有一天,我见到了预报中有他演奏的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托斯卡尼尼指挥。我提前半小时便将调频台对出,把准备录音的空白镀铬的金属带装好,像坐在音乐厅中一样,静静地等待海菲兹的出场。非常遗憾,那一天天不助我,噪音比往常严重得多,无论我是怎样变换天线的角度和方位都无济于事。但我还是将这长达四十分钟的曲子录下音来,反复播放,一遍遍沉浸在海菲兹那炉火纯青的琴声中,即使杂音也无法遮挡海菲兹的光芒。

不过,毕竟有杂音。我希望能够买到一盘真正海菲兹的磁带或一张唱片,原版的。我竟像现在年轻入迷恋他们心目中的歌星一样,开始跑音像商店,寻找海菲兹的踪影。不过,我知道,我寻找的是一位足可以跨世纪的音乐巨星,不敢说是恒星,但绝非年轻人心中常变易的流星。可惜,王府井、西单、灯市口、北新桥的“华夏”门市部、琉璃厂的“华彩”销售点……都没有海菲兹……海菲兹哪里去了?他的琴声曾传遍世界,仅在美国胜利唱片公司一家便出版过他的长达二十六小时的乐曲录音,还只是他全部演奏乐曲录音的三分之一。这该有多少不同品种的磁带或唱片!为什么偏偏我就寻找不到呢?莫非我们果真如此淡漠海菲兹?

我不甘心,仍在寻找。去年底,北京农展馆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音像制品展销会的目录上,我见到了海菲兹的名字。不仅有他演奏的贝多芬,还有莫扎特、勃拉姆斯、布鲁赫……我真高兴,跑到农展馆,却是扫兴:海菲兹尚在迢迢旅途中,他的唱片尚在海上运输轮船的船舱里没有到达。毕竟有了希望。那船即便半路遇到风雨,即便沿途意外抛锚,它总会到来。那是我的红帆船!

我实在没有想到它竟然这样慢。一直到了今年春天,我在灯市口音像制品商店琳琅满目良莠不齐的激光唱片的橱窗里,才看见了J.Heifetz几个字母,黑色唱片封面上醒目的白色手写体,是海菲兹的亲手签名。盛名旁便是海菲兹的黑白照片剪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照片:苍白的头发,宽阔的前额,高耸的鼻梁,左手抱着或许便是那把1814年产的跟随他一生的小提琴,右手持长长的琴弓,面部表情冷峻,俨然花岗岩石一般。但我知道就在这近似冷酷无情之中蕴涵着他的深邃与真情,他将自己炽热的性格不是燃起火,而是凝结成玉骨晶晶的冰。他拉琴时身体几乎纹丝不动,绝不像有些琴手那样动作幅度大,或故意甩动自己潇洒的长发,更不会如我们有些浅薄的歌手那样搔首弄姿。我懂得,这是只有阅尽历史兴衰,饱经沧桑之后才会出现的疏枝横斜、瘦骨嶙峋。他不会为一时的掌声而动容,也不会为些许的挫折而蹙眉。望着他那双冷漠得几乎没有光彩和眼神的眼睛,我心中涌动着对他的一份理解和崇敬。

序言

我写作散文的时间不长,从1989年底写的第一篇散文到现在,只有二十二年。但我喜欢这种文体,自以为无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散文创作的成绩和水平都是超群而有目共睹的。这样两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都属于王纲解体的时代,散文便得天独厚更容易自由而情不自禁地发出各种声音,贴近并吻合这个时代与同处于这个时代的读者。它是情感的表达、心灵的袒露,更是文明和文化的启蒙。

如今的散文铺天盖地,触目皆是,蒲公英一样四处乱飞,那些沾惹在报纸副刊上和网络博客上乃至学生的作文练习,甚至种种声名鹊起的艺人或事业发达的企业家出版的图文并茂搔首弄姿的自传,哪一篇不属于散文?如同当年小靳庄时代人人都是诗人一样,如今可谓是一个散文的时代。对于散文,不知是幸事,还是灾难?

新世纪到来后这十一年来,散文的发展,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却如春雨无声润湿了整个文坛和读者。特别是面对着新时期以来在权利和资本双重诱惑之下,所派生出现的一直红火的两种文体,即一种宏观叙事和煽情模式邀宠式的文体,和一种以影视和晚会为主要载体的古装搞笑或浅薄的男欢女爱的媚俗式的大众文化,文学包括艺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多种选择下,读者渐渐厌倦了那些浓妆艳抹热闹非常被组装成威武耀眼却实质空壳化和泡沫化的东西之后,散文这种文体,宠辱不惊,恬淡自如,以平易近人的姿态,成为对抗这样虚饰文化的一项不可或缺的资源,成为介入现实生活和人们心灵的一种锐器。

当然,在商业时代汹涌到来之际,整体文学边缘化的情势无可奈何。这种边缘化,不仅在于社会,而且在于纸面的失守。新媒体网络的天下,使得散文写作尽人可夫一般,失去了门槛,泛滥于世,使得本来温润的这种文体,极易粗糙如同搓脚石,随便都可以搓出一脚泥来。这既是散文的好写之处,也是散文的难写之点。轻松得过于容易,同口香糖一般随意被咀嚼和吐掉,散文的写作和阅读,是一把双刃剑,考验着作者,也试探着读者,在彼此的交锋中各自一试身手。

我写过小说,也写过报告文学,对比之下,更觉得散文的文体也许更适合我。它的率真,随意,没有那么多的约束。其实,好的小说、报告文学等一切叙事文体,所依赖的底子,都是散文。写不好散文的人,写好小说等叙事文体,恐怕也难。我知道,好的散文,写好不那么容易。我曾经说过,散文是一种含情量极高的文体,也是一种光屁股的文体。它无法如小说一样靠虚构来帮忙或遮掩,你所写的一切,真实与虚拟,真情与假意,读者一目了然。因此,好的散文,属于清澈的泉水,不是添加色素、气泡或甜味剂的可口饮料。散文需要艺术手段,但它的艺术应该是属于大味必淡的那种。藏在散文背后的,除了真性情之外,是学识和修养,以及心境。还有,便是不期而遇的灵感,正欲清谈逢客至,偶思小饮报花开。

好的散文,真的常常是作者心灵和本事的试金石,也是和作者心情心境的邂逅相逢。

我喜欢写散文,常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记得二十年前在福州,我和前辈散文家郭风先生与文学爱好者的座谈,他讲了这样一句话:“作家的自我感觉不要太良好,要应该总像失恋一样,心里总有些怅惘。”他的这句话,给我印象深刻,总会想起。对于今天的散文写作,这句话仍然有着警醒的意义。格外需要警惕的是,别把散文写作弄成了总像热恋一样躁动,或像自恋一样自以为是,或像乱恋一样缺少节制。我常这样告诫自己。

感谢南海出版公司给予我这个机会,编选一本自选集,对我是二十二年散文写作的一个检点。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路,虽然歪歪扭扭,却还实实在在,不敢冒充什么花儿朵儿,不过是一些一闪而过的露珠和草萤,但露珠非珠,却也有一丝来自内心的湿润;草萤非火,却也有一星属于自己的光亮。

也谢谢偶然间能够翻到这本书的读者,期待着你们的批评。

2011年岁末于北京

后记

散文肖复兴一一读《肖复兴散文》

朱向前

肖复兴最先是报告文学作家的名字,后来又成了小说家的名字,再后来又成了散文家的名字。他的散文近几年来悄然崛起,不胫而走,风动海内,却多少有点令人始料不及。

凡高品位且能在文学天空中刻画下一道痕迹的散文,大抵出自两种人之手,一种是优秀诗人或小说家,一种是优秀散文家。稍作观察,九十年代以来,诗人小说家散文与纯粹散文家散文之间,有相互砥砺的默契,又有秘而不宣的竞赛;细数来难分伯仲,整体观前者稍占上风,换言之,诗人小说家散文在当代散文景观中一直起着某种先验性、示范性的作用。这一点在《肖复兴散文》(作家出版社,1998年)中亦可管窥一斑。由于是小说家出身,他重情感也重理念,不使散文因一味地叙事而过实,也不过分地抒情而使散文大而无当空而无当,流于通俗的散文模式。对美的尺度的经年修行与磨炼,来自对小说诸要素的玩味,当他把玩散文这一体裁,恰恰成为一个优秀且个性独出的散文家。《肖复兴散文》由此植入了介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诗的种子。

作家出版社以“情感卷”和“艺术卷”来编选《肖复兴散文》实在是一种选家眼光的体现。“情感”,“艺术”二卷,基本上概括了复兴君近年来散文创作的主要内容和成就,而以欣赏复兴散文为快事的各层面读者,一般也多对这两类篇章津津乐道。如果说“情感卷”更多的是他情感生活的艺术写真,“艺术卷”则更多的是他艺术生活的情感之梦。

在散文的世界中,以母亲为题材者如海之浩瀚;中外许多散文大师都留下丁关于母亲的佳作。赐予人类生命的母亲,常常成为刺激作家开始新创作的诱发剂。肖复兴最初写散文是在1989年底,那是慈母的仙逝,令他悲伤之中忆起许多往事,觉得淤积在心里许多感情需要倾诉,于是便诞生了《母亲》,也由是开始了这一类散文的写作。这便是《肖复兴散文》的“情感卷”。与此相仿,复兴写音乐题材的肇始也是受到了音乐的震撼与启悟。1990年下半年,沉寂已久的肖复兴靠听音乐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海菲兹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出色地征服了他,他也出色地完成了第一篇有关音乐题材的散文《最后的海菲兹》。中国散文界专门写音乐题材散文者比较鲜见,复兴因专营此道而备受爱好音乐的读者注目。笔耕近十余载,《最后的海菲兹》可堪为《肖复兴散文·艺术卷》的奠基之作。散文来自母亲和音乐。

我喜爱肖氏散文的艺术卷,这是一些关于音乐、绘画、自然、读书、作家方面的雅作。其中最重要也颇具影响的是表述音乐的散文,《最后的海菲兹》《我和格里格》《爱之梦》,显示了作家驾驭音乐和艺术的实力和才情。《勃拉姆斯笔记》无疑是他涉猎资料最多、融化思索最多、倾其心力最大的一篇。否则,勃氏和克拉拉长达四十三年的纯洁至极的爱情,不会被他描画得如此牵魂荡魄。与如上所列解读古典音乐的散文相比,《听恩雅》《听蔡琴》,则以全然不同的情思与心态,写流行音乐中的世界和生命情势,散文话语和精神区域毕现出别样的自由洒脱,在全新的现代式文化构成品位上营建着新的散文调式,演叹着未来时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尤为可贵的是,这类篇什,复兴没有以谐谑的心境描摹人生,而以特有的轻松、机智发挥个性,赋予散文一种当代人的放达与超逸,借此抛洒对各门类艺术的一己幽怀,公布对美的事物的新发现与新思考。

好的散文如同上等美酒,经过情与理的精心酿制,经过意与境的精心营造。但复兴的这种精心并非由于过分“精心”而走向做作,而是无雕无饰的融于自然清新之中。同时,复兴也不赞成散文可以不理会章法,除去韵文、小说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一般便妄称散文。比如“情感卷”中的《今朝有酒》《听雨》《雪人》等几种不同风格意绪的篇什,极易看出肖氏行文既重章法又不苛求节制的一面。风格意绪迥异,但也绝不是花里胡哨频繁更换外衣。这不由使我想到复兴的散文观:散文是一种光屁股的文体’是一种含情量最高的文体。我不知道他的“光屁股”与“含情量”之间有何种因果关系,但仅仅那洋洒其上的人文关系中,占据散文第一咽喉要道的真一一真情,显然濡染了“情感卷”的所有文字。

书中第一篇便是《关于情感》。散文为着艺术的关系不绝对排斥虚构,但唯独情感不可以虚构,这是复兴兄透过《关于情感》传递给我们的关于真情的美学。《母亲》《姐姐》《细雨梦回》《迟归》《生日的翅膀》《樱桃》等等,皆属于自己对情对爱的感同身受这一类。对人世间真实与真情的反思与焦灼,可以说是这一类散文的魂与纲。复兴在这一批以第一人称为述的散文中琐忆往情往事,毫不回避自己的过错与闪失,毫不留情地解剖内心底部的一切。

此外,《遭遇夏利》《童谣》《红鲤鱼》《同学两题》和《夏夜的灵魂》等,则是从反面来吟探感情的冰雪地带。这类文字风格平实,沉郁凝重’且锋芒犀利。如果说该卷大多篇章是作家情感的赞美诗,这几沓文字则可视为情感问题的探雷器。作家喟叹情感的失真、失鲜与失血,欲为滚滚商潮金镶玉嵌之下的扭曲了的情感找回力度与贞操。忧患与关怀,正是复兴用人生真性情献给读者与世界的一长串生活果实。

大体观之,“情感卷”和“艺术卷”风格迥然,“情感卷”深沉朴素,“艺术卷”富丽典雅,它们互补同构,玉成了《肖复兴散文》的苍韧协和之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