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读章节 连接思维,连接战略,连接商业 我们知道,过去几百年席卷全球的工业化浪潮主要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发展起来的。蒸汽机的出现在动力提供方面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各种分门别类的科学知识也得以丰富和发展。所有这些背后都离不开分工思维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离开了分工以及基于分工的专业知识、技术积累,难以想象今天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一种在商业链条中供给端的过度强调,也带来了生产过程和产品过于标准化,消费体验差等结果。甚至为了追求高产出,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反过来让人类的生活环境变差。 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更为便利,甚至也包括人与物之间的连接,以及物与物之间的连接。网络化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处在需求端的消费者逐渐连接了起来,渠道也为此发生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从科层制向网络化去变化,企业的竞争也从产品销量的竞争转化为一种生态平台的竞争,甚至产品也不再只提供标准化的简单功能,而是开始发挥连接各方、平台提供的作用。而这其中积累下来的大数据,反过来又让我们的商业变得更为精准、更为有效。数据取代知识将变成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消费者连接起来了,变成了社会化消费者。渠道将和情景化终端,很多时候也就是产品相结合,变成连接消费者和其他第三方的利器。企业将通过系统化平台去和内外部各种资源进行连接,从而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产品除了发挥正常的功能外,其糅合渠道的功能也发挥在了其中。消费者、渠道、企业、产品将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不是玄学,而是便利的连接将让以往有关系的各方主体能够在统一的网络化系统和数据支撑下做到情景化的有效融合。未来的商业正是这样一种基于网络化和大数据支撑的四位一体的模式,也是连接思维与战略的精髓所在。本书将分不同的章节对以上方面加以展开,而且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也整理了一些目前有连接战略征兆的例子加以说明。 第一章更多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连接的价值以及连接时代来临的必然性。这其中包括对以往经济、商业模式的梳理,对农业社会基于依赖和工业社会基于分工这两种经济、商业模式的反思。以及目前社会上已经出现的信息社会基于连接的商业模式的概要说明。 第二章聚焦在支撑未来连接商业的网络化方面。互联网可能只是网络化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思维或者技术,其他的各种网络也将出现或者得到加强。例如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网络也就是企业2.0;目前很火热的产品与产品之间连接的网络——物联网;以及即将出现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连接的使用网;企业员工与消费者之间连接的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网;企业员工与产品之间连接的服务网等。在未来网络无处不在,4+2的四网两平台系统是对未来网络化的一个概括。 第三章主要讨论确保未来网络化系统、网络化连接有效运作的数据支撑。在未来连接商业中不应该只是一个概念,也不仅仅只是发挥预测的功能。大数据作为连接商业的记忆体将变得更为重要。 第四章讲消费者。连接起来的消费者及其在连接商业中扮演的角色。社会化消费者将让消费者在未来商业中更有主导权。盘活现有的CRM,从现有的CRM管理向未来的PAM(个人授权管理)理念的转变,以及消费者对企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些都在本章展开。 第五章讲渠道。传统渠道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渠道的走向,包括信息渠道,也包括销售渠道。未来整合渠道的all in one概念,以及未来渠道的情景化终端发展方向。 第六章讲企业。包括传统职能分工型企业遇到的挑战,个人在组织架构中的价值体现,以及未来的网络化发展趋势。大数据在企业中的价值。生态化平台竞争带给企业的挑战和机遇等。 P4-5 后记 人生有很多个阶段。当我过了35岁以后,明显感觉跟35岁以前差异很大。加上36岁我的小孩乐乐出生后,潜意识里面我感觉要活得长远一些。记得周国平在《妞妞》一书中写过孩子就是我们未来的延续之类的话,一直印象深刻。等到自己有了孩子,这种深刻又加深了一步。用我自己的术语来说,孩子是我们与未来的连接。 这种连接是驱动我写《连接时代》的扳机(trigger),想着能将一些东西积累下来,分享出去,甚至能对周围发生一些影响。希望造成一些影响并非为了告诉孩子们他们的老爹有多牛,而是希望他们生活的社会可以更美好。而在之前,更多时候总是想着闷头做自己的事,对周围的很多事情有些漠不关心。 成书的驱动是因为小孩,但内容的积累,也就是枪械的弹药部分,却是源于长期服务的一些优秀客户。按照行业标准,我工作后一直在乙方,早期做消费者研究工作,目前做网络舆情、口碑监测研究,并基于移动互联网做社会化CRM(客户关系管理)。早期在公司打工,后来自己做。之前不同阶段的工作积累在书中都有对应的影子,例如对消费者的理解更多源于消费者研究工作时期。对网络、大数据、渠道的理解等源于做网络舆情口碑监测研究及SCRM时期。对企业管理的理解源于自身的体验,以及对我们优秀客户的观摩。 因此在此要感谢我之前工作过以及目前就职的单位-CTR、华通现代、瑞意趋势及所有之前交流过的同事们!尤其是现在的同事小付、怡然、文静、振东、白燕、王鑫、左薇、雪竹、坦坦、贝宁等。能跟这么优秀的他们一起共事本来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更加幸运的在与他们的合作中学到了太多的东西! 还要感谢我服务过的部分客户,例如万科、海尔、华尔街英语,以及法荷航、辉瑞、中粮地产、华润置地等,尤其是里面很多经常交流的对接人员。他们中有些成为了近10年的朋友,有些可能失去了联系,但他们过去说的特定的一两句话给我的启发让他们的一颦一笑在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又浮现过多次。华尔街英语、海尔客户提出的SocialCRM、大数据等咨询需求成就了本书的初稿思路,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2013年3月初开始动笔。开始以为很难,结果trigger一旦扳动,就跟着子弹飞了起来。不到3个月一稿就完成,然后是二稿,三稿。进度比我想象得要快。这要感谢培养了自己研究、写作习惯的华中农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老师们!书中每次提到社会学的一些大师或术语,我真有一种如数家珍的感觉。谢谢之前的老师将我领入了研究的殿堂!这里特别要感谢的老师包括华中农业大学的冯兰、李守经(已故)、王绪朗、钟涨宝等老师,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卢汉龙、陈烽、徐安琪、吴书松等老师! 本书的写作、完稿过程中,得到了复旦大学的程士安老师、锡恩咨询的姜汝祥博士、《广告大观》的陈徐彬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姜智彬老师、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杨建文、郑乡明老师、艾瑞集团的杨伟庆杨总、郝欣诚郝总、《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的胡春民总编、周琳女士、南京大学的吴愈晓教授、SocialBeta的putting、中建地产北京公司的朱明辉总经理、和君集团张真张总、Havas集团的唐兄、市场部网的Brian、为知笔记的老魏、李峻、金国创新的崔广斌、品拓广告的于向荣、睿丛的郭莉师姐(复旦大学人类学博士),以及公司合作伙伴冯巍、远在广州的读者Bono等人的鼓励、支持和反馈!谢谢你们! 本书的最后出版,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老师们!他们的谦逊、敬业、热情、效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作为一笔财富好好学习并珍藏! 不感谢我的太太高雁霞女士是说不过去的,尽管她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主要是看了第一章后表示了认可,给予了继续写下去的初始动力;看了消费者一章中的营销部分后,表达了自己的气愤情绪(因为她觉得我在书中将他们做营销管理、做产品的人或企业写得太片面了),但还是要对她表示深深的谢意!这种谢意除了她对我平时杂乱的书房,以及分给小孩、家里的太少时间能够容忍外,更主要是她长期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从中体验到的快乐,以及在繁杂工作中的举重若轻和坚持、用心带给我的正能量影响。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长期对我的容忍。早期是对我过于个性的性格的容忍,例如近20年离开老家外出求学、工作后极其有限的回家次数;现在则是与他们太少的聊天,以及对他们的照顾不周。 这是我写的第一本书,应该感谢的人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出。所有这些应该感谢的人,包括我的孩子乐乐以及将要出生的老二,让我生活在一个社会的网络中。通过他们我与外界建立了连接。这些连接有些属于社会,有些属于家庭;有些属于过去,有些属于未来。拥有这些连接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也让我知道了人生这个阶段应该干什么。 梁海宏 2013年11月于上海 目录 导论 上海—沈阳—杭州:出租车司机带来的启示 连接思维,连接战略,连接商业 第一章 进入连接时代 1.1 文明社会的三个阶段 1.2 非人性化:分工时代降维的代价 1.3 工业社会思维的局限 1.4 社区的回归 1.5 连接时代的大门刚刚开启 1.6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 超越互联网的信息社会 2.1 水面之下的互联网 2.2 基于互联网的4+2网络世界 2.3 工业社会思维的局限 2.4 服务网 2.5 使用网 第三章 大数据与连接 3.1 历史上的信息记录 3.2 信息记录大变革:从信息到数据 3.3 大变革的表现特征 3.4 大数据的价值 第四章 消费者授权与社会化消费者 4.1 第一节 消费者真的要变成上帝了 4.2 第二节 开始觉醒的消费者 4.3 第三节 作为发标方的消费者:从CRM到PAM 4.4 第四节 消费者的系统端口是否愿意为你开放 4.5 第五节 社会化消费者与消费者智能 第五章 “渠道为王” 5.1 “渠道为王”受到很大的挑战 5.2 信息渠道的变革:新媒体,平台化媒体,媒体化平台 5.3 销售渠道的变革 5.4 不再简单的渠道 5.5 渠道的未来竞争力:情景化前端(从终端到前端) 第六章 企业组织变革与平台化竞争 6.1 认识科层制 6.2 从科层制到网络化 6.3 大数据平台对网络化组织的支撑 6.4 数据不能取代人工 6.5 个体的回报 6.6 企业的资产和竞争力 第七章 社会化产品与服务 7.1 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产品对自然界的依赖逐渐可控 7.2 电子化产品:对人工依赖的减少 7.3 网络化产品:让连接成为可能 7.4 网络化产品的连接特征 7.5 产品的分类与企业机会 7.6 四位一体的商业模式与交易的变革 第八章 社会与人生 8.1 社会需要连接 8.2 社会公共服务需要连接 8.3 社会公共服务需要连接智能 8.4 连接的人生更丰富 8.5 让压缩的人生舒展开来 8.6 成熟的社会与人生 8.7 连接时代潜在的代价 后记及致谢 序言 连接商业的曙光 从分工到连接,数字连接对社会的影响,从科学知识到大数据,从追求真理到追求情景化可行,从CRM到PAM,消费者智能(CI),渠道的情景化终端发展,企业组织形式从科层制向网络化的转型,企业平台化竞争,连接性产品,产品对渠道的整合,围绕产品核心的四位一体商业模式,连接的社会与人生……在一本书中将这么多大家关心的问题囊括其中,又能够提升成一些非常实用的概念,对概念之间的关系从实践的角度通过各种现实案例加以说明,比较难得;更为难得的是有很多案例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的! 正如书中所说,工业社会的遗留症现在是我们最为苦恼的事情。各种标准化流程、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消费者,甚至从业者的不够重视,所有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大家一直在学术上、实践中摸索,但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在既有的思想框架中去考虑,自然无法获得有效的答案。就如一个人自己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手将自己拎起来一样。但当我们将视野放到与分工不同的连接角度,从信息社会的立足点——连接去看待这些的时候,问题的解决一下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这就是视角变化带给我们的好处。 从连接的角度去看营销,看推广,看渠道,看企业经营,竞争,甚至产品,看我们现有的商业模式,就会发现之前我们可能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在硬币的这一面,大家各司其职,努力工作,社会井然有序。但不时也有错节的情况,例如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是卖给谁的;渠道费用非常昂贵,而且很多时候对销售效果不做承诺;企业内部等级越来越多,管理僵化,创新不够,甚至还有内部斗争;市场竞争中经常有一些牺牲品,而且这些牺牲品是以实打实的物质存在;产品好的时候当成宝贝,产品不好的时候经常希望当垃圾一样的处理掉,而且还有一堆的售后问题需要解决。 硬币的这一面是我们所熟悉的,也是让我们很无奈的一面。现在我们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这一面的展示并不是一下就全部显露出来的。电脑出现了很多年,但之前一直被用作计算。互联网也出现了多年,但早期对商业的影响只是设想。但现在,电脑、网络变成了社会的一种基础配置。立足于它们带动的社会变革、商业变革才刚刚开始(这点反而很多时候是处在商业领域中的人所忽视的,基于他们对机会的渴望,总觉得好的机会已经过去了一样)。从这个角度去看,本书作者梁海宏将电脑等同于蒸汽机,将网络化等同于流水线生产,给我们启发很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电脑、互联网就是连接时代出现的标志。 当硬币的另一面逐渐显露出来的时候,或者说连接商业的曙光逐渐出现的时候,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规则的变化,以及未来可能将要面对的多彩世界?或者说意识到了,但对其有多大程度的思考和把握?这是一个无解的答案,但却是我们每个商业从业者经常问自己的问题。 当我们有一个新的跟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有关的商业模式设想的时候,或者我们的产品走向网络化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问自己,这是我自己发现的宝藏,还是说别人都知道了,或者很快就会跟进。从这个角度讲,作者在书中将硬币另一面的幕布一下拉出这么大的口子,让人有点心惊胆战。毕竟商业的竞争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洞察的竞争,一种思维的竞争。 不过反过来,让大家对连接商业的规则有一个相对统一认识的基础,从而在这个高一台阶的平台上去创造更伟大的事情,也是好事。商业尽管是人类社会最有趣的成人游戏,但也需要不断进阶。否则只在一个阶段玩,没什么意思。 基于连接的商业现在看来确实是属于高一阶的游戏。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甚至线上线下的各种资源整合平台,包括我们艾瑞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都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商业不具备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会不断地从IT互联网领域向传统制造领域,甚至公共领域去延伸,直到大家提起分工,提起工业社会就与提古董一样的时候。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年代,就如柳传志、张瑞敏、王石他们庆幸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时机一样。那个时候的商业红利主要来源于国内政策的开放。退后30年的今天,我们不用感慨没有赶上当时那个好时光,因为今天全球的这样一个连接商业、连接时代的到来,提供的机会会远远大于之前那个时代。 杨伟庆 国内知名网络经济专家,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总裁 内容推荐 《连接时代(未来网络化商业模式解密)》简介:蒸汽机引发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过去两百多年迅速发展的现代工业专业分工时代。电脑、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信息革命,我们进入了充满机会和挑战的网络连接时代! 专业分工(专业化)的重要性将让位于网络连接(网络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将让位于记录数据(大数据)。网络化和大数据将形成未来商业和社会的两大驱动引擎,引发社会新一轮加速发展,以及商业领域的进化规则变革。 这种大变革中,消费者、渠道、企业、产品四大主题都将围绕网络化链接和数据化发生质变。目前的社会化、自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电商、CTB、互联网金融、物联网、智能终端……都是这种质变的表现而已。 基于网络化、大数据的消费者、渠道、企业、产品四位一体的网络化生态商业将成为未来主导。这种变迁给现有的商业模式带来很多挑战,但也有更多的机会。 工业革命伊始,当一个手工业者面对机械化流水线担惊受怕的时候,他可曾想到后来两百多年工业社会大生产带来的充裕机会。今天,历史再次打开机会大门,我们是否准备好了? 《连接时代(未来网络化商业模式解密)》由梁海宏所著。 编辑推荐 《连接时代(未来网络化商业模式解密)》由梁海宏所著。 我们都在赞叹苹果手机的工艺,羡慕阿里巴巴的网上帝国,感慨诺基亚的悲剧,惋惜微软的一蹶不振,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现有的以及古典的经济学、社会学、组织管理学、营销学等理论都无法做出有效的解释,因为我们已经从分工时代发展到了连接时代。 网络化和大数据两大新的驱动引擎已经启动,商业模式和背后潜在的逻辑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新商业模式开始出现。消费者、渠道、企业、产品四大商业主体都在受到冲击,主动或被动地发生变化。新的四位一体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机会。这个机会的含金量不亚于两三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您是否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