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历史
第一章 总论
一工人阶级的历史内涵
二工人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三无产阶级与共产主义
四19世纪共运史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 宪章运动与英国工人运动
第一节 背景及原因
一产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1832年议会改革
三黑暗的皮特政府的压制
四直接原因
第二节 宪章运动过程概述
一三次请愿活动及内容
二宪章运动的组织机构
三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第三节 1848年革命及影响
一社会矛盾总爆发
二法国革命对英国宪章派的影响
三1848年后阶级关系的变化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三章 巴黎公社革命与法国工人运动
第一节 法国激进主义传统
一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政治形势
二大革命时代的法国
三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及人民革命力量的发展
四巴贝夫与布朗基
第二节 关于巴黎公社
一巴黎公社起义的直接原因及过程
二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三巴黎公社的影响及评价
第三节 马克思与法国工人运动
一《法国工人党纲领导言》
二马克思的理论在法国的接纳与传播
三拉法格与马克思主义
四德雷福斯事件与法国知识分子
五围绕米勒兰事件的争论
第四章 德国早期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德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德国的阶级状况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活动
第二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
一第一次代表大会
二第二次代表大会
三受马克思影响的几位工人活动家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评价
第五章 第一国际及其活动
第一节 关于第一国际
一国际工人协会的构成
二马克思与第一国际
三第一国际在各国的活动
四内部斗争与解体
第二节 关于无政府主义及其对意大利工人运动的影响
一巴黎公社失败后的工人运动
二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的活动及其衰落
三意大利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性质
第六章 第二国际时期的国际社会主义工人运动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19世纪末期国际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社会民主主义面临的问题
三第二国际时期工人政党的发展
第二节 德国社会民主党与世界工人运动
一德国社会民主党发展的历史背景
二历史成就及意义
三巴枯宁对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评价
第三节 英美等国工人运动
一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人运动
二英国新工联
三芬兰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
第四节 1905年俄国革命及其影响
一1905年革命
二影响
三1905年革命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五节 第二国际的经验教训
第二编 理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 论国家与革命
一关于现代国家的本质
二关于革命与专政
三关于最终目标
四关于革命战略
五关于普选权
第三节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几个观点
第二章 无政府主义理论
第一节 魏特林
一批判资本主义
二平均共产主义
三共产主义与基督教
四魏特林的革命观
五魏特林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关系
六关于魏特林的评价问题
第二节 克鲁包特金
一互助之爱
二无政府主义精神与创造力
三无政府主义的物质前提
四国家是罪恶
第三节 巴枯宁
一论国家
二论知识阶级
三论革命及政治权力
四巴枯宁与马克思之争
五关于巴枯宁的评价
第三章 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节 真正的社会主义
一爱
二关于共产主义与宗教
三马克思对小生产的评价
第二节 拉萨尔主义
一主张与途径
二拉萨尔与马克思的关系
第三节 蒲鲁东主义
一小私有制的社会
二马克思与蒲鲁东的差异
第四节 饶勒斯与法国工人运动
一目标新释
二改良是手段
三法国传统
四吸收和变通
第四章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
第一节 背景
一修正主义产生的土壤
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学术界的遭遇
第二节 关于伯恩施坦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伯恩施坦的影响
二伯恩施坦理论的来源
第三节 争论与评价
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问题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问题
三战略问题
四民主与专政
五长远目标
六反响与评价
第三编 续篇
第一章 共产国际与世界革命
第一节 关于共产国际的理论与实践
一共产国际的性质、作用及教训
二共产国际的战略和策略
三共产国际的解散及其影响
第二节 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一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与中共的关系
二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对国共合作的影响
三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第二章 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兴衰与社会运动的变迁
第一节 关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欧共产党
一西欧共产党的诞生
二战争间隔期的选举政治与人民阵线
三意大利共产党与葛兰西
四奥托·鲍威尔与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五苏联的影响及转向
第二节 关于发达国家社会运动的历史变迁
一阶级意识与阶级政治
二人民阵线运动与争取公民权运动
三性别与女性主义运动
四“自我”主体意识与身份政治
五“类”意识与绿党运动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