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国学大师胡适学术研究的代表作,为其在近代中国学术界开宗立派奠定了坚定的基石。该书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巨著,也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广泛地影响了研究者、思想者,也在很多方面给大众的现实人生带来启迪。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写定于1918年。该书一出版即因其方法和见解的创新而受到极大的关注,3年内再版了7次,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近年颇多学者提出,此书的出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其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蔡元培给予本书很高的评价,指出它的长处有四:第一,证明的方法;第二,扼要的手段;第三,平等的眼光;第四,系统的研究。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上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本书由“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部分组成。其中,“人生论”的内容非常丰富,论述也较为详细,占了全书多半的篇幅,分别论述了中国哲学的天人关系论、人性论、人生理想论、人生问题论。
《中国哲学史大纲》全书行文风格非常平实,以当时人们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讲解古代的学问,而较少生硬地套用西方哲学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不仅广泛地影响了研究者、思想者,也在很多方面给大众的现实人生带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