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负面情绪管理系列(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共2册)》(作者玛戈·森德兰)套书能够帮助家长用新颖独特、科学有趣的方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可以通过为孩子讲故事或带领孩子做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并思考自己的情绪问题。全套书包括《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小男孩“没关系”》两本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儿童负面情绪管理系列(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共2册)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英)玛戈·森德兰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儿童负面情绪管理系列(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共2册)》(作者玛戈·森德兰)套书能够帮助家长用新颖独特、科学有趣的方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可以通过为孩子讲故事或带领孩子做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并思考自己的情绪问题。全套书包括《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小男孩“没关系”》两本书。 内容推荐 《儿童负面情绪管理系列(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共2册)》(作者玛戈·森德兰)套书能够帮助家长用新颖独特、科学有趣的方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儿童负面情绪管理系列(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共2册)》中深刻剖析了负面情绪的由来、表现和危害,详细阐述了隐藏在这些情绪背后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参考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对负面情绪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家长可以通过为孩子讲故事或带领孩子做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并思考自己的情绪问题。 目录 《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 概述 故事梗概 故事的主要心理学启示 故事的读者对象 独自处理不良情绪的儿童的生活状况 压抑过多不良情绪的儿童的生活状况 儿童是否在有意识地压抑情绪? 孩子担心自己吐露心声后会产生的后果 理解孩子压抑情绪而不告诉他人的原因 孩子从几岁起会压抑情绪? 父母忙于处理自己的情绪而无暇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为了保护父母而压抑情绪的孩子 随着父母压抑情绪的孩子 帮助孩子处理不良情绪的重要性 读完《小男孩“没关系”》后你能为孩子做的事 考虑让压抑情绪的孩子接受辅导或治疗 继续压抑情绪对孩子未来的影响 压抑情绪的孩子应接受辅导或治疗的原因 《小男孩“没关系”》 试读章节 很多父母会以上文提到的某种方式无视孩子的情绪。这类父母通常也刻意逃避自己的情绪,因为面对不良情绪是件过于痛苦的事,抑或没有人可以帮助他们处理不良情绪。 如果父母一再无视孩子的情绪,孩子会认为向父母求助只会让自己的情绪更糟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谈论自己的情绪时,反而会令情绪更激烈。因此他们会这样想:如果我不把情绪说出来,我就不会更痛苦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默默压抑情绪的习惯,而不是向他人倾诉。他们这样做也是害怕过去的经历在未来重演,因为他们过去表达情绪时总是得到令人失望的回应,这使他们渐渐相信,请别人帮助自己处理情绪只会招致误解、羞辱、疏远、排挤、绝望和孤独。孩子生命中重要的成年人的行为会决定孩子对其他人的看法。因此,即使日后有人真的能够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情绪,他们也会选择压抑情绪,因为“把情绪说出来很危险”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如马索利韦尔所说: “如果你已经对被人理解不抱任何希望,你就会切断与外界的联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出自马索利韦尔在国际知名的慈善机构举办的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情绪问题为主题的活动上做的演讲)。 更糟糕的是,如果在孩子的幼年时期,父母没有合理地帮助他们消化、处理强烈的不良情绪,那么孩子就会害怕自己的情绪,无法将它们看作反映自己想法、需求和意愿等的信号。这样一来,孩子内心危险而混乱的情绪会使他们觉得外部世界也很难掌控。相反,稳定的情绪可以帮助人管理自己的行为、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 一项名为“陌生环境测试”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些孩子在1岁时就开始压抑情绪了。 在测试中,妈妈离开房间时,一些1岁的孩子哭了,也就是说他们采取了健康的抗议手段。在妈妈回来后的一两分钟里,这些孩子希望抱抱,并且一直黏着妈妈。这些孩子让妈妈知道自己很伤心,确信妈妈能听到并理解自己。换句话说,这部分孩子感到与妈妈分享情绪是有价值的,他们被称为“安全组”。 但是,参与测试的另一些1岁的孩子在同样的情况下并没有哭。他们看上去对妈妈的来去很漠然,也不渴望被抱起来,有些孩子甚至在妈妈回到房间后转过身去不看妈妈。他们没有表现出恐惧、伤心或气愤,而是继续玩玩具。尽管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毫不在乎,但是心率测量显示,在妈妈来去的过程中,这些孩子和“安全组”那些会哭的孩子经历了相同的情感波动,他们只是不表现出来而已。这部分孩子被称为“回避组”,简单来说,他们在1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变得自持了。 显然,从发育和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说,1岁的孩子特别需要别人帮助自己处理不良情绪,他们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还在为日后形成调控情绪的能力做准备。父母只有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放大正面情绪,在他们痛苦时进行抚慰,他们大脑中这种特殊的神经元连接才能形成。从精神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正常的调节情绪的能力,他一生可能都会处于过于亢奋或者过于消沉的状态中。过于消沉的人会感到平淡、无聊,容易抑郁;过于亢奋的人可能易怒、焦虑,大多数时间躁动不安,无法冷静下来。 有些父母没有保护好孩子,让孩子被他们自己的神经症伤害了。如果母亲自己内心的情绪像一团乱麻,她就没法照顾孩子的情绪。一些父母心中充满了多年来的悲痛或创伤;一些父母总是处在担忧、焦虑和易怒的状态中,因为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幼时心里也充满了混乱的情绪,导致他们一辈子都没有感受过真正的平静;还有一些父母则是情绪负担太重,因为生活中没有其他人来安慰他们。简而言之,如果要父母具备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还需要有人来帮助父母处理他们的情绪。 内心压抑了太多情绪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非常糟糕的影响。因为渐渐地,孩子除了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还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绪,进而导致焦虑、做噩梦、发怒、患强迫症、无法集中精力并出现其他神经症症状。 孩子与总是焦虑、抑郁、易怒的父母相处久了,很容易变得自持,与时常发泄和释放情绪的父母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孩子亲眼看到父母用吓人的方式发泄情绪,情况会更加糟糕。例如,孩子可能发现爸爸忽然变成了一只野蛮的怪兽,对着妈妈怒吼。面对行为反复无常或无法预测的父母,孩子会发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是个好主意,因为这可能引爆父母的情绪。因此孩子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争取表现良好。行为反复无常的父母霸占了家庭舞台,而孩子则成了默默无闻的观众。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感到他们没有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个小女孩的爸爸酗酒,她说:“如果家里有人每时每刻都有情绪,我就很难有自己的情绪。” 总之,这类孩子的父母有太多的情绪,它们充斥在空气里。有时孩子感到自己被传染了,就像是不小心吸进了坏情绪一样。一些生长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会超重。这并不是巧合,他们处理食物的方式跟他们处理其他人情绪的方式一样,他们的体型暴露了自己过重的情绪负担。表1总结了一些孩子应对父母神经症的典型自我压抑的反应。P15-17 序言 要想让孩子从《小男孩“没关系”》一书中受益,这本阅读指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强烈建议你在给孩子讲《小男孩“没关系”》这个故事之前先读一读它。这样做能让你事先对一切了如指掌,从而在与孩子交流时为其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也更加容易产生共情。 这本阅读指南详细介绍了这个故事所涉问题的一般心理学起源和许多相关的治疗心理学理论。如果你在给孩子讲故事之前先读一读它,那么你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就不会对他的困惑一无所知或者自以为是。比如,“我认为乔尼的学习成绩一落干丈是因为他思念他的爸爸,他爸爸几个月前从家里搬出去了”这个论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乔尼的学习成绩下降可能有许多其他未被考虑到的原因。这个问题可能非常复杂,就像许多心理问题一样。如果提供帮助的成人用过于狭隘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那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将自己的感情和世界观投射给孩子的危险之中。 极少有父母会故意对孩子不好。父母在管教孩子时犯错通常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儿童心理或儿童发育的某个关键方面,或者是因为他们自己被抚养长大的方式存在缺陷。当前,儿童心理学、心理治疗学和其他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关于有效育儿的成果通过电视节目和公开出版物被传递给父母的比率极低。所以这本阅读指南并不是要责备父母们,而是为父母们提供帮助。更确切地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帮助所有照顾孩子的人提高对错误是如何犯下的(尽管出发点通常都是最好的)这一问题的认识,以及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在最初就以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或者如何在孩子犯错误之后加以补救。 这本阅读指南收录了孩子自己对故事所涉问题的解决办法,并讲述了孩子在游戏中自己编的故事。书中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板块,提供了一些关于你给孩子读完《小男孩“没关系”》之后应该怎么说、怎么做的建议和想法。这些建议和想法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用来帮助孩子思考、表达和深化他们对故事所涉问题的认识。 日常语言并不是孩子们用来表达感受的自然语言。和一个他们信任的成年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通常能够将他们的感觉很好地表演出来或者画出来。所以,这本阅读指南中提供的许多练习都支持孩子用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在游戏中表达自己。此外,你必须避免过多地提问,不能询问孩子感觉如何(孩子根本不会好好回答这类问题),所以有些练习只是简单地要求孩子从一组备选项中选择词语或图片。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书对孩子们非常有帮助,读完故事后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说出自己的感受很重要,为什么不要一味容忍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行为。我的孩子闱读后转变真的很大,这是值得推荐的一套书。 ——一位英国家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