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追问脑白金、黄金搭档、保健酒归宿之时,失败者史玉柱早已跳出窠臼,直奔网络游戏的蓝海。面对竞争对手不守规则的攻讦,史玉柱坚持创造规则、琢磨规则、利用规则。巨人网络在纽约交易所破天荒的上市,则让巨人的第二座事业高峰画上圆满的句号。
正当人们按图索骥,从一本本简单实用、人人皆可推而广之的管理手册,一句句基层员工都能理解的话语,体悟史玉柱东山再起的深刻时,50岁的史玉柱却戛然而止,踏上一条“裸退”的江湖归路。
如果说巨人大厦垮塌,史玉柱的“裸退”如谜一般,那么今日退隐江湖的史玉柱,集合中国企业30年野蛮生长、勇闯试错、酸甜苦辣的创业经验,更胜一部中国本土管理圣经,留下更多谜一般的问题,值得无数渴望创业成功,企图掌握企业过去未来态势的人们追寻探索。
郭海峰的《史玉柱内部讲话(关键时史玉柱说了什么)》深刻剖析了改革历史上最富传奇企业——巨人集团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当家人”史玉柱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一波三折创业,败而不馁,二次复活企业……
郭海峰的《史玉柱内部讲话(关键时史玉柱说了什么)》深刻剖析了深圳改革历史上最富传奇企业——巨人集团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当家人”史玉柱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一波三折创业,败而不馁,二次复活企业,如何以一人之营销天才,以最具推广式、体验式的管理方法,战胜种种困难,成功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
史玉柱是天生的营销天才,一部部简单实用、人人皆可推而广之的管理手册,一句句最基层员工都能理解的话语,史玉柱东山再起,百折不挠,窘到破产,富到亿万,终悟道“人生只有低谷才能学到东西”……
史玉柱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一蹶不振的创业,成功和规模,不能避开风险,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唯失败才让“二次创业”走得更好更稳。创业不时刻需要一颗理性头脑来规划蓝图,更需要秉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将梦想落实于行动。
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在成功面前忘记风险,如规模过大,战线太长,忽略现金流等等,纵观商海风云,每个失败的创业明星企业都有某些致命的关键风险问题。只有具备风险管理精神的企业才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愈挫愈勇,只有秉承“东山再起”胸怀的企业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韧性创业“英雄”史玉柱,是如何指引巨人王国,使其成为死而复生,缔造企业神话的呢?相信你从《史玉柱内部讲话(关键时史玉柱说了什么)》可以找到答案。
第一篇 关键时刻之经营哲学,巨人归来——巨人网络,新的事业
第一章 经营企业需要悟性和勤奋
第一节 没有悟性的人打工就行了
第二节 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是一个玩家
第三节 成功需要好产品
第二章 很穷的时候,多想想明天
第一节 史玉柱很少回忆过去
第二节 十年来我们抵制住了诱惑
第三节 我对我的团队很满意
第四节 找到所有的出口
第二篇 关键时刻之赚钱哲学——我永远只做暴利行业
第三章 不要怀疑我们的烧钱能力
第一节 行业内我的资本充足率第二
第二节 在一大堆钱上跳舞
第三节 好程序员要会玩钱
第四节 上市不只是为了钱
第四章 赚可能出钱的人的钱
第一节 最大市场,在下面,不在上面
第二节 免费和回头客才能赚大钱
第三节 龙有龙道,蛇有蛇道
第四节 史玉柱永远只做暴利行业
第五节 企业不赢利是最大的不道德
第三篇 关键时刻之管理,巨人团队是最稳定的——只用内部人,执行在于细节
第五章 对部下真诚,不骗他们
第一节 对下属好,是真诚的
第二节 断臂之痛,史玉柱流泪
第三节 家族公司很多没有归属感
第四节 大部分人反对的事情不做
第六章 你不抢,我会给
第一节 给员工高薪时企业成本最低
第二节 员工没有效忠老板的义务
第三节 我是战略家,部下是战术家
第四节 我不是马云,忘记史玉柱
第七章 说到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说
第一节 执行力不行,干劲哪来
第二节 宁可错判,绝不放过
第三节 只认功劳,不认苦劳
第四节 人才就是一件事成功了,下一件事也成功了
第四篇 关键时刻之创新,我并没有蔑视规则——琢磨规则,创造规则
第八章 打破僵化的规则,才能成功
第一节 韩国人的游戏规则不是法律
第二节 亦步亦趋没有出路
第三节 我看不上《魔兽世界》
第四节 其他游戏公司不敢再玩2D
第九章 我不懂游戏,但我懂消费者
第一节 退休了,我还是要玩游戏
第二节 创意产业的第一要素是人
第三节 探索新商业模式是被逼的
第四节 资本家才是我的职业
第五篇 关键时刻之商业灵活变通之道——天才营销,模式制胜
第十章 营销没有专家,大学教材都是错的
第一节 消费者才是专家
第二节 黄金搭档关键是空军和陆军配合
第三节 再完美的公司也有势力薄弱区域
第四节 不做第一就不能获得真正成功
第十一章 脑白金不是营销出来的,效果看得见
第一节 做广告就是在走钢丝
第二节 广告太漂亮,老百姓记不住
第三节 不要尝试改变消费者的看法
第四节 脑白金软文真相
第六篇 关键时刻之拥抱创业精神——巨人梦还在,再见巨人大厦
第十二章 创业不需要眼泪
第一节 我要做东方的IBM
第二节 绝不会再看到我流泪
第三节 我就是赌徒,这无所谓
第四节 我要打响三大战役
第十三章 巨人注定是要失败的
第一节 巨人倒在史玉柱手里
第二节 不低调麻烦就大
第三节 巨人的团队不成熟
第四节 脑黄金没有失败,巨人大厦才是
第十四章 我史玉柱不会休克
第一节 老百姓的钱我是一定要还的
第二节 大家相信我还能东山再起
第三节 大家批评我很受用
第四节 人在低谷的时候才能学东西
第十五章 你们不知道我有多苦
第一节 失败刻苦铭心,不败没有今天
第二节 14种小企业创业死法
第三节 不服输,再难的关也能过
第四节 永远离破产只有12个月
第二节 十年来我们抵制住了诱惑
2011年之前我胆子确实很大,但今年45岁了,从那次摔跤之后一直没什么冲劲。现在像我们企业这种规模的,哪个不是到处投资。我认识几十个朋友,都在投资。我近几年一直反对多元化,这说明我胆小。我有个企业家朋友圈子评谁的胆子最小,我是第一名。
——2007年史玉柱回应自己的投资诱惑难题
背景分析
“宁可错过100个机会,不可投错一个项目。企业家最大的挑战在于是否能抵挡诱惑。过去10年,我抵挡住了诱惑。失败是我与团队最大的财富,现在做什么都拿那段惨不忍睹的历史作比较,反复考虑会不会失败,失败了怎么办?危机感足了失败机会反而小了。”现在的史玉柱终于可以底气十足地说这样的话。
巨人上市后,45岁的史玉柱表示要坚守网游。1989年,史玉柱当时正热衷于玩一款叫作《挖金子》的电脑小游戏。自从接触到网络游戏,史玉柱就隐约感觉到,这会是自己一生的爱好,也是自己的下一个机会。史玉柱曾说:“我也是40多岁的人,该为自己找个归宿了,我下半辈子的归宿就是网络游戏。”
史玉柱这次谨慎起来,不再轻易投资。经历太多风雨的史玉柱学会了反思,开始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如果10年前把现在的公司给我管.3年内肯定弄得轰轰烈烈,但5年内必定倒闭。”这样的话在别人说来有些可笑,但由史玉柱说则充满了哲理。
20年前借钱打广告,10年前带着几个年轻人就要“打遍天下”。如今的史玉柱已经成熟多了。保健品市场少了一个“狂人”史玉柱,网游市场上多了一个成熟的史玉柱。2008年《福布斯》全球互联网富豪排行榜中,史玉柱以28亿美元的身价列第7位,《福布斯》称他是“最富有的上海居民”。一本英文杂志评论说:“史玉柱最大的本事是‘销售一些本不值钱的玩意儿,同时挣得盆钵满盈。’”
巨人网络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敲响上市钟声,成功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5.5美元,融资8.87亿美元,当日开盘价18.25美元,超过发行价17_7%。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人问道:“做网游,您是因为自己的爱好,还是出于赢利的目的?”史玉柱很坦然地回答:“我认为这两个都有。首先是爱好,我是个合格的玩家,我认为,这使我在网络游戏上犯错误的概率要小一些。另外,网络游戏又是网络产业里面最赚钱的、最容易管理、没有烂账的。这两个原因同时决定了我进入这里面。”
史玉柱分析说:“网游是个朝阳产业。2005年网游行业的销售收入比上一年上升50%,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每年有15%的速度增长,它就是朝阳产业了;上升50%·,说明这个行业处于爆炸性增长过程中。”史玉柱看到了这点,虽然互联网现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在互联网所有领域之中商业模式最成功、最清晰的仍然是网络游戏。
史玉柱的判断得到了行业数据的支持: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在2005年年底达到2634万,比2004年增长了30.1%。网游用户数在2006~201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7%,远比互联网用户数增长率高。付费网络游戏用户数2005年达到1351万,2006~2010年付费网络游戏用户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4%,与总的网络游戏用户数增长率相近。
另外,巨人集团失败的教训并没有让史玉柱改变对贷款的看法,他表示:“主营业务一定不能用银行贷款,否则压力会比较大,心里会不踏实。比如,保健品和网络游戏,它们需要的是长线投资,我们用的都是自有资金。如果真要贷款,对我来说也很容易,我的抵押物很硬,有22个亿。”“我在财务上比较保守,举债控制在10%以内是绿灯;20%是黄灯;30%是红灯,绝对不能碰的。我们现在就差不多是15%左右。”“我不会乱投资,投错一个项目就可能致命,只会做一些战略储备、短线投资。中海集团在香港上市时我做了两亿多的战略投资,上市第二天就亏损5000万,(当然)现在是赚了。李嘉诚是投得最多的,我亏损5000万的时候,香港报纸说李嘉诚亏了两亿。眼下我是啥也不投了。”
经历过寒冬的史玉柱,非常珍惜春天的温暖。后来在做项目时,他都会先假设这个项目遭遇了失败,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就会考虑得更全面、更仔细,风险也会小很多。他认为:“做任何项目都要有失败的打算。做一个项目,负面因素考虑得越多,消极的因素考虑得越多,往往对这个项目越有好处。在投资之前,想得越浪漫,越是考虑这个项目可以赚多少多少钱,失败率就越高了。”
拓展透新
高速发展是企业的追求,但生存是前提,稳定是基础。一栋建在沙滩上的房子,再华丽、再宏伟,建的速度再快,终究会坍塌。企业的发展,同样要量力而行,不能在根基不稳的时候盲目冒进,否则最终将酿成大错,前功尽弃。
史玉柱曾经说,自己对于账单上的数字已经麻木了。换言之,这位亿万富翁可能真的在数字问题上已经和早先的重视量化、严格绩效成本管理的做法告别。
……
2013年4月10日的微博上,史玉柱写道:已公告我辞去巨人网络CEO,至此我已不担任任何公司实职。终于彻底退休了,把舞台让给年轻人。告别江湖后,我的主营业务是玩,副业是搞些公益。江湖好汉们,忘掉史玉柱这厮吧。
史玉柱,当代中国最具有传媒影响和“韧性”的企业家,“折腾”和“二次创业”概念创造者,中国IT行业最有影响人物,知识创业楷模,曾经的中国第一负翁,一身承载三代中国商人光荣与失败,梦想的复杂性的鲜活人物。
23年前,史玉柱誓言:不创业,宁跳海。史玉柱怀着东方IBM的伟大梦想,在深圳大学,20天不眠不休,开发出中国第一款汉字处理软件巨人汉卡,一战成名。从1993年起,“4个火枪手加20条枪”构成的史玉柱核心团队,拼干劲,争市场,抓机会,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奠定了巨人集团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1995年,33岁的史玉柱成为《福布斯》排名第八位的中国富豪。然而,创业太过顺利,难免让人忘记风险:多元化战略下,历经规模过大,战线太长,忽略现金流等关键风险点后,史玉柱从巨人大厦的光环中坠下。此后,史玉柱成为中国最穷的人,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
纵观商海风云,每个失败的创业明星企业都有某些致命的硬伤。一般而言,只有具备风险管理精神的企业才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愈挫愈勇,只有秉承“东山再起”胸怀的企业才能走得更高、更远。一路顺风顺水走向成功的企业,成百上千,但从失败中崛起的企业英雄,屈指可数。
巨人失败,债台高筑,关键性时刻,“当家人”史玉柱痛定思痛,败而不馁,以诚待人,在“火枪队”的批评声中找回自信。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从巨人的废墟中牢牢抓紧“脑白金”,以一人之营销天才锻造出中国最具执行力之团队,用最具推广式、体验式的管理方法,战胜种种困难,二次复活。
脑白金创造了保健品10年畅销的奇迹,其广告宣传的影响更是超越了时代,超越了阶层,超越了文化。史玉柱式广告,是中国商学院中最受好评的商业广告案例。在他看来,营销没有专家,唯消费者马首是瞻,方能成功。
起落之间,凤凰涅槃,企业家史玉柱完成了创业者到战略思想者的华丽蜕变。
当人们追问脑白金、黄金搭档、保健酒归宿之时,失败者史玉柱早已跳出窠臼,直奔网络游戏的蓝海。面对竞争对手不守规则的攻讦,史玉柱坚持创造规则、琢磨规则、利用规则。巨人网络在纽约交易所破天荒的上市,则让巨人的第二座事业高峰画上圆满的句号。
正当人们按图索骥,从一本本简单实用、人人皆可推而广之的管理手册,一句句基层员工都能理解的话语,体悟史玉柱东山再起的深刻时,50岁的史玉柱却戛然而止,踏上一条“裸退”的江湖归路。
如果说巨人大厦垮塌,史玉柱的“裸退”如谜一般,那么今日退隐江湖的史玉柱,集合中国企业30年野蛮生长、勇闯试错、酸甜苦辣的创业经验,更胜一部中国本土管理圣经,留下更多谜一般的问题,值得无数渴望创业成功,企图掌握企业过去未来态势的人们追寻探索。
本书深刻剖析了改革历史上最富传奇企业——巨人集团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当家人”史玉柱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一波三折创业,败而不馁,二次复活企业,如何以以最具推广式、体验式的管理方法战胜种种困难,成功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
史玉柱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一蹶不振的创业,成功和规模不能避开风险,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唯失败才让“二次创业”走得更好更稳。创业不仅时刻需要理性的头脑来规划蓝图,更需要百折不挠的信念将梦想落实于行动。在一个充满制度、历史、技术变迁的时代,核心管理者必须掌好手中的舵,企业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永远向前。这是韧性创业“英雄”史玉柱企业神话的意义之所在,也是本书将要向您展示的终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