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代文学(上中下)/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
分类
作者 赵雨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的宗旨,在于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体、理论等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格调、雅俗共赏的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这既是为了真实、全面、准确、科学地再现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历程和主要风貌,给文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大学文科师生提供一套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是为了在学术研究与文学普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这本《清代文学(上中下)》(作者赵雨)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而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历代各体文学,正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明宝库的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这本《清代文学(上中下)》是《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其中一册,讲述清代文学名家名著的故事。

《清代文学(上中下)》的作者是赵雨。

目录

总序·1

本卷序·1

1.清兵入关和满族文学的兴起·1

2.顺治朝和文学·4

3.从南明政权到遗民文学·6

4.董说讽世补《西游》·10

5.从楹联的源头说起·13

6.民间楹联奇闻趣事·19

7.风雷剑笔顾炎武·23

8.经术·治道·博闻·27

9.亭林高弟傅山·30

10.文习经道·诗主空灵·33

11.王船山的《落花》悲歌·36

12.“清真大雅”的理学诗·39

13.两朝悲欢一牧斋·43

1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6

15.悲情才女柳如是·49

16.女词人陈圆圆与吴三桂·52

17.吴伟业左右为难·55

18.“梅村一卷足风流”·59

19.吴伟业和卞玉京·64

20.复社才子冒襄·67

21.断肠忆语影梅庵·70

22.董小宛下落之谜·73

23.说书艺人柳敬亭·76

24.方以智抗清入空门·79

25.吴嘉纪居“陋轩”怀众生·82

26.江左名家龚鼎孳·85

27.金圣叹法场吟妙联·88

28.金圣叹评点见性情·91

29.怪胆狂情金圣叹·94

30.周亮工的文士习气·97

31.清代戏曲的沿革·100

32.《清忠谱》末路断头颅·103

33.《风筝误》一线牵姻缘·107

34.《笠翁对韵》·笠翁楹联·110

35.于《无声戏》听惊雷·114

36.《无声戏》里的情与理·117

37.《玉娇梨》鸳鸯梦方始·119

38.陈维崧开创阳羡词派·123

39.清言妙手申涵光·126

40.醒世姻缘中的“悍妇”·130

41.情趣盎然的婚丧民俗大观·134

42.《续金瓶梅》的遭际·138

43.顺治皇帝的出家诗·142

44.康熙朝和文学·145

45.《水浒后传》的故国遗恨·149

46.南施北宋·153

47.黄河·长江·岭南·156

48.经师楚狂朱彝尊·159

49.屈大均“才名动九州”·162

50.老名士尤侗·165

51.渔洋山人王士祯·169

52.清言神品《幽梦影》·174

53.可怕的文字狱·177

54.东北流人诗·179

55.顾贞观的《金缕曲》佳话·182

56.词人纳兰性德·185

57.情到深处人孤独·189

58.叶燮作《原诗》·191

59.市井士人张岱·194

60.张宗子自为墓志铭·197

61.张宗子寻梦西湖·199

62.李笠翁偶寄闲情·202

63.洪异曲终人不见·205

64.《长生殿》里泪痕多·208

65.兴亡悲剧《桃花扇》·211

66.孑L尚任丢官·215

67.李光地说诗·218

68.唐甄卅载作《潜书》·222

69.《女仙外史》中的唐赛儿·225

70.蒲松龄守株搜奇文·228

71.《聊斋》中的人间百态·232

72.花妖狐魅的倩影与诗情·235

73.“烟波钓徒”查慎行·238

74.雍正朝和文学·24l

75.禁毁小说的文学政策·244

76.制艺的命运·247

77.格式古怪的试帖诗·250

78.民歌·山歌·253

79.石成金的奇书《传家宝》·255

80.金埴联语擅清奇·258,

81.赵执信作《谈龙录》·261

82.方苞和桐城派·264

83.骈文奇士胡天游·268

84.“三秋”、“二月”板桥联·271

85.空山雨雪立怪杰·276

86.难得糊涂郑板桥·279

87.名医·诗人·水利家·282

88.“自成孤调”金农诗·285

89.说说清代的诗僧·288

90.谁怜小小双卿·292

91.乾隆朝和文学·295

92.愈演愈烈的文字狱·298

93.乾隆的御制联·301

94.沈德潜和乾隆·305

95.沈德潜和格调说·308

96.《雷峰塔》中的法海·312

97.《雷峰塔》结局快人心·315

98.《儒林外史》反君权·318

99.伪儒丑态入画图·322

100.真儒风流足千秋·326

101.“人在画图中”·330

102.厉鹗和浙派诗词·333

103.刘大槐论文·337

104.方苞发现了全祖望·341

105.“妙想迭出”的《绿野仙踪》·344

106.世情凉薄的面面观·348

107.参透世情好修仙·351

108.钱载和秀水诗派·354

109.身世飘蓬曹雪芹·358

110.《红楼梦》楹联趣谈·363

111.《红楼梦》中梦非梦·368

112.宝玉·石头·372

113.说不尽的钗黛风流·375

114.醒梦相续·色空奇书·379

115.大观园里的下人们·383

116.八十回后的真故事·387

117.袁子才楹联贵清新·389

118.奇男子·真性灵·393

119.性灵诗语真天地·396

120.《子不语》中的地府冤狱·398

121.《子不语》中的人间炎凉·401

122.随园趣话·404

123.袁枚的女弟子们·406

124.雄杰雅正蒋士铨·409

125.赵翼勤奋作日课·4儿

126.“代有才人”赵翼诗·414

127.“绝世奇文”《歧路灯》·417

128.市井百态的生活画卷·420

129.王呜盛诗归沈门·423

130.金石·肌理·性灵·425

131.骈文大家纪晓岚·428

132.纪晓岚楹联多奇趣·432

133.《阅微》惊魂·436

134.“浓墨宰相”刘墉·439

135.书家·禅理·唐音·442

136.姚鼐气清而文畅·445

137.“天骘者英”夏敬渠·448

138.著《野叟曝言》抒襟抱·451

139.理想与自负的掺杂·454

140.洪亮吉的《北江诗话》·457

141.“通儒”汪中科场多劫·459

142.诗词多瘦秀,交游俱随缘·463

143.黄景仁成名太白楼·466

144.罗松窗与子弟书·469

145.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473

146.嘉庆朝和文学·475

147.阮元楹联趣亦多·479

148.昆曲的衰落·483

149.京剧的文学意味·486

150.民间宗教和宝卷文体·488

151.《合锦回文传》和回文诗·491

152.悲欢离合启“璇玑”·494

153.自然磊落宋湘诗·497

154.屠绅搜罗异闻作《蟑史》·500

155.随园同调张问陶·504

156.王昙的掌心雷·507

157.《蜃楼志》和岭南生活·510

158.《蜃楼志》中的苏吉士·512

159.情欲与物欲的幻灭之歌·515

160.孙原湘诗的精切与空灵·517

161.张惠言开后世词风·521

162.舒位奇文退苗兵·524

163.《浮生六记》低吟绕梁·527

164.半世才情,一生情种·530

165.令人“宿疾顿愈”的《镜花缘》·533

166.《镜花缘》反男权·536

167.道光朝和文学·539

168.评书的兴盛·542

169.清苍幽峭陈沆诗·544

170.旧梦依稀香畹楼·546

171.紫姬·汪端·陈小云·549

172.梁章钜楹联有章法·552

173.承前启后的《楹联丛话》·557

174.文学里面的衰世气息·561.

175.市民社会细描摹·565

176.村社生活的风情画·568

177.民间抗争入笔端·571

178.西洋形象的幻与真·575

试读章节

晚明的风气是没落而又荒唐的,明神宗几十年不上朝,怕和臣子见面。因此内部就有民变不绝。在边境上,又昏昏沉沉,对凶悍的努尔哈赤一部一再迁就,对忠顺的哈达和尼堪外兰等部又不讲信义。平时纵容边将侮辱女真人,一旦女真人愤怒了,又一味地妥协。在明朝、起义的百姓、北边的女真这三方面的力量对比中,其实明朝的失利甚至灭亡是必然的。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开始誓师讨明,父子两代奋斗,直到起义的李自成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间把北京打下来,然后再与同年和明朝降将吴三桂一起,打垮李自成,由第三代的顺治皇帝正式定鼎中原。这时明朝的气数已尽,所以南明终究不比南宋,几次挣扎,却越发黑暗,根本没有恢复的能力了。

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正式和明朝决裂的“告天七大恨”里面充分表现了满族人的民族精神,那就是恩怨分明,朴素率真。明朝背弃边约,纵容汉人到女真境内挖参,被杀后还要女真人偿命,这是第三大恨;明朝的镇北关附近的叶赫部,有明朝的官兵帮助抵抗努尔哈赤的进攻,为什么明朝对叶赫那样好,对我们这样坏?这是第二和第四大恨;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对明朝都很忠诚,却惨遭杀害,此仇不可不报,这是第一大恨;努尔哈赤钟爱的一个叶赫女,他从此女十四岁等起,等了二十二年,此女却被明朝授意嫁给了西边的喀尔喀部王子,这是第五大恨。亲情、爱情、公义、信义,都有了。尤其有意思的是认认真真用这些话来告天,颇有口没遮拦的气质,坦率得可爱。这气质虽质朴,却有些近于诗,它是这个民族健康开阔的精神世界的展露。

前面说过满族有文学传统,其实这也和这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有一点关系。在满族人的神话里面,有对创世的天神阿布卡恩都里的信仰。他们相信天有十七层,天神住在最高层的天上,太阳、月亮和北斗星都在他的脚下。而像人间这样的地方还有九层,地下是魔鬼耶路里所在的八层地狱。人因为在地上生活,所以有身体,死后就只是灵魂上天下地了。萨满就像其他宗教的祭司一样,成为人间和天神的中介。这样就有了许多萨满唱的神歌,有的还详细地描述了人间的萨满穿越一层又一层天,经受种种考验而逐渐接近天神的过程,近似叙事长诗,很有文学价值。后来满族渐渐接受了藏传佛教,顺治皇帝就一生礼佛信佛,而且身后还有是否出家的争论。一个有着超出凡俗世界的精神信仰的民族,就一定会有对美的强烈追求。顺治皇帝就同时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并由此开了清代皇帝雅好文学的风气,留下了数不清的御制诗文。皇帝以下,亲王、大臣,满族的上层人士一时都以文学创作为风尚,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到乾隆年间,甚至“满洲风雅,远胜汉人,虽司军旅,无不能诗”。词人纳兰性德、女词人顾太清,都是独步青史的奇才。散文方面有礼亲王昭琏的《啸亭杂录》和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文言小说有和邦额的《夜谭随录》,也都是世代诵读玩味的美文妙笔。至于说到白话小说,从《红楼梦》到晚清的文康《儿女英雄传》,精神光彩之盛,更是无与伦比。

满族文学毕竟是汉语文学的一部分,彼此水乳交融,是后来的人很难分析清楚的。但它又的的确确给汉语文学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东西。满族长期居住边地,本来属于和中央政权万里隔绝的边缘族群。它的入主中原,使得东夷自由欢快的歌舞精神冲击着汉地四平八稳的雅音,种种北方民间曲艺的身份提升,比如八旗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和“子弟书”就是明证。这样一连串的文体地位都发生了变化。原来处在文学的边缘地带的许多所谓小技,比如楹联和诗钟,都一跃而成为领一代风骚的奇艺雅事。甚至始终受到歧视的白话小说,都直接得到清代帝王的赏识。皇太极打天下,依靠的就是一部翻译成满文的《三国演义》;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将它和《庄子》、《离骚》、《史记》并称才子书,这一革命性的文体评价历来被传统士人痛恨不已。同时代的另一个狂人归庄就骂他将“小说传奇跻于经史子集”是“不伦”,如果“有圣王”,就必然不由分说“诛”了他!可惜顺治皇帝不是这样的“圣王”,看过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后十分喜欢,说这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再往后,高鹗补全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竟是皇家武英殿的刻本,皇帝以下,王公大臣人手一部。清代皇帝屡屡销禁小说,也正是从反面表露出对这一文体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式边缘的文体就这样在一代风气的鼓荡下,全面地挺进到清代文化的中心里来了。这样说来,满族文学的兴起,又是功德无量的事了。P2-3

序言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而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历代各体文学,正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文明宝库的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纵观世界史脉,每个古老而伟大文明的源起,都是以特定的文学(尤其是诗歌)作品为标志,并由此而流传后世的。谈起西欧文明的勃兴,谁也不会忘记古希腊神话的代表作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考察南亚文明的发祥,也能从古印度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的记载中窥见其踪影。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上古的历史发展,也是与《诗经》、《楚辞》这两部诗歌总集密不可分的。从此以降,历代中国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等等,无不通过生动形象、富于独创性的文学形式体现出来,并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那就是感情炽烈而深沉,想象丰富而跌宕,语言生动而凝炼,形式规范而新颖。这种对立统一、内涵广博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也确乎是独树一帜、无与伦比的。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学曾产生过为数众多、并且各具特点的体裁形式。仅就诗歌而言,从先秦时代的古老的四言诗和富有南方地域风采的楚辞体,到汉代的参差杂言的乐府诗和整齐规范的五言诗;从唐代的句式整饬、格律谨严的近体诗(即五、七言律诗和绝句),到宋代的句式长短不齐、富有音乐之美的词体(即长短句,又称诗余);从元代的多用衬字、便于歌唱的散曲小令,到明清时代的表演于大庭广众的鼓书弹词……如此等等,其体裁之众多,形式之丰富,实为世所罕见。在散文方面,有骈四俪六、辞藻柔绮的骈文(韵文),有句法灵活、文气贯通的古文(散文),细分起来,则如碑、铭、论、赞、表、书、记、传之类,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至于小说,在语言上有文言、白话之分,在内容上有志人、志怪之别,在体制上有长篇、短篇之异……同样是形形色色、难以备举的。体裁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极具活力和独创性的艺术载体。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学更涌现出许多卓越杰出的作家作品。从坚守节操、抗击腐恶、不惜自沉汨罗、以生命殉理想的贵族诗人屈原,到鄙弃流俗、甘于淡泊、归隐躬耕以求独善其身的陶渊明;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那豪放飘逸的诗歌,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那遍布民瘼情结的篇章;从关汉卿在《窦娥冤》剧中对人民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到王实甫在《西厢记》剧中对美好爱情生活的热烈向往;从蒲松龄那简明精炼、寄寓深远的《聊斋志异》,到曹雪芹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红楼梦》;从逼真描摹、严于解剖的现实主义小说大师鲁迅,到热情奔放、富于幻想的浪漫主义诗歌巨匠郭沫若……,这不仅是一连串无法备举永世不朽的名人和名著,更是代代相承的、具有永恒魅力的伟大文学传统。这传统,由伟大的人民和一批又一批艺术天才的欢乐与痛苦、心血与智慧凝聚而成并积淀下去,成为民族性格中烙印鲜明的文化基因,激发着、鼓舞着后世的人们朝向未来奋勇迈进。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学也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绚丽而多彩、各不相同却又互为依存的风格流派。从先秦到汉代,以社会教化为宗旨的诗经、以佐治鉴政经世致用为归宿的各体散文、以社会批判为基调的爱国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的楚骚风格占据着主导地位;汉末建安的动乱年月,则有“三曹”(曹操父子)、“建安七子j’(王粲、陈琳等)的慷慨悲凉的诗歌应运而生;魏晋以降,诗歌经由义理艰涩枯燥的玄言诗,走向意象鲜明清丽的山水田园诗;到了唐代,中国诗歌进入光芒四射的黄金时代,除了李白、杜甫犹如并峙于诗史天穹上的双子星座,还有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清新明丽的山水诗派,高适、岑参为代表的激昂悲壮的边塞诗派;还有白居易发起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新乐府运动,以及“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宋代文学以词为特色,于是出现了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周邦彦、姜夔为代表的婉约词派,相互补充,各擅胜场;在诗的方面,则形成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江西诗派;明清诗歌有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不同流派,诗论有格调说、神韵说、性灵说、肌理说等不同主张,散文则有桐城派、阳湖派的演进更迭;及至近代,诗坛有伤时怀旧的同光体、立志革新的南社等;小说则有揭露黑幕的谴责小说和嘲花弄月的鸳鸯蝴蝶派;当五四运动吹响新文学的号角,提倡“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研究会和鼓吹“革命文学”的创造社,也就崛起于新世纪的文坛了。总之,古往今来这些不同的风格流派,水平或有高低,成就或有大小,但它们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争奇斗艳,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学还显示着浑融丰厚、广博深沉的文化精神。中国文化的价值尺度,向来是重心在人、以人为本,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必然是以人道主义精神为核心,集中体现了孔子所谓“仁者爱人”的思想;就必然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强烈倾向于贴近人生、干预现实的态度。无论是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还是对阶级压迫的抨击;无论是对残酷战争的抗议,还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无论是对淳朴自然的热爱,还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这一切文学的主题,无不可以从人道主义的基调中寻出根源。也正因此,所以中国文学是以抒情性为主体的,叙事性在很长时间里、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补充而存在。在中国,文学绝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而是以文学精英为代表人物的人民大众的事业,是他们文化素养的标志,审美趣味的表现。相应于中国哲学之精髓的中庸之道,在文学上则强调中和之美,也就是情感表达上主张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在艺术表现上追求含蓄蕴藉,言近意远。这些都来源于民族的生活和性格,又反过来深化了这种生活和性格。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学,犹如一幅幅生动优美、逼真细致的画卷,把整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精神、风俗人情,全面地展现出来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文学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人类文明宝库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这是值得后世每一代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加以发扬光大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古代文学中相当数量的作品,其所使用的语言,当时虽然明白易晓,今天却变得古奥难懂了;其所反映的生活,当时虽然真切实在,今天却显得遥远隔膜了;其所表达的观念,当时虽然几乎妇孺皆知,今天却已经逐渐被人淡忘了。虽说时间的樊篱隔不断人性的沟通和共鸣,但这些实际的困难,毕竟有碍于作为珍贵文化遗产的古代文学对后世精神生活的滋养。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以便从历代文学中体会其美感,领悟其神韵,吸取其精华,从而促进当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和和谐社会建设,就的确成为一个有待深入探索、值得认真解决的课题了。

为此,我们特组织国内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合作撰写了这部大型著作《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中国卷》。全书以历史朝代为顺序,共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十卷,五百万字。本书的宗旨,在于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体、理论等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格调、雅俗共赏的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这既是为了真实、全面、准确、科学地再现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历程和主要风貌,给文学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和大学文科师生提供一套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是为了在学术研究与文学普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一般读者能够在轻松愉快之中,掌握一些文学史知识,加深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鉴于本书规模之宏大、范围之广阔、写法之别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在保持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有所创新的同时,也自感由于水平所限,书中疏谬之处或不能免。谨此竭诚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以期把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郭杰

2008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