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胡浩编著的这本《历史的印迹--民族认同变迁与现代性重构(三家台蒙古族村的个案研究)》以湖北恩施三家台蒙古族村为田野调查点,对该村蒙古族村民民族认同维持、变迁与重构进行历时性的系统研究。《历史的印迹:民族认同变迁与现代性重构》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第二、三、四、五章分别就上述四个历史阶段三家台蒙古族村民民族认同进行剖析;第六章为结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的印迹--民族认同变迁与现代性重构(三家台蒙古族村的个案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唐胡浩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唐胡浩编著的这本《历史的印迹--民族认同变迁与现代性重构(三家台蒙古族村的个案研究)》以湖北恩施三家台蒙古族村为田野调查点,对该村蒙古族村民民族认同维持、变迁与重构进行历时性的系统研究。《历史的印迹:民族认同变迁与现代性重构》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第二、三、四、五章分别就上述四个历史阶段三家台蒙古族村民民族认同进行剖析;第六章为结论。 内容推荐 唐胡浩编著的这本《历史的印迹--民族认同变迁与现代性重构(三家台蒙古族村的个案研究)》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州三家台蒙古族村蒙古族村民民族认同的历时性研究,对民族认同的维持、变迁与重构进行了探讨。 《历史的印迹--民族认同变迁与现代性重构(三家台蒙古族村的个案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强调点、线、面、体四位一体的研究方法,即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区环境中强调对个体、人际互动、群体结构等方面的考量,包括人的语言、行为、态度,群体内部成员及不同群体成员间的互动,以及社区小群体与国家的互动等各个方面。借助解释人类学的理论分析视角,最大努力地透过访谈者回忆和表述的记忆碎片,以及可见的极少的文字记载,来发掘表象背后的“深层意义”,帮助读者穿越时空去理解这一群体如何不断地调整着对本民族的认同情感,以应对数百年的社会历史变迁。 民族认同在本研究中不仅仅是一个视角,更是贯穿始末的核心议题。围绕这一核心,笔者以时间为轴展开讨论。在运用翔实的田野调查材料的基础上,构筑出三家台蒙古族人在600余年间的一幅完整的认同变迁图景。在这样一个历时性框架下,动态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同当地各民族长期交流融合中,该民族群体的民族认同出现时强时弱的波浪式变化。在这一表象背后,凸显了民族认同维持、变迁和重构的韧性及复杂性。这一个案事实,促使笔者得出如下几个观点:第一,民族认同要素核心论观点。即无论个体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是本民族的或是他族的,无论其认同的产生过程中是否受功利性因素的影响,民族认同始终在某一核心因素影响下得以持续和在民族成员代际间传递。第二,民族认同变迁互动论观点。即民族认同的变迁是在民族成员与他族互动过程中产生的。这种变迁可能是认同意识从高到低,也可能是从低到高,但必定受当地其他民族、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该民族所处国家,甚至是全球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第三,民族认同重构“目的理性”观念。即民族成员整合现有资源,包括民族有形的文化特色、无形的情感基础和社会情境三种因素,经由选择性的认知,重新建构起新的具有不同内涵和强度的民族认同,以适应民族生存的需要,这种选择性的最重要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具有目的理性。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概念辨析 二、西方族群认同理论 三、国內民族认同研究概况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拓展民族认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三、充实民族认同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 四、丰富了蒙古族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理论视角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分析视角 第四节 田野调查点的选择缘由 一、秉承学术传统 二、具有独特研究价值 第五节 三家台蒙古族村的概况 第二章 元末明初时期部氏族人民族认同意识低落 第一节 黄金家族的陨落 第二节 部氏族人先祖融人迁居地民族 一、部氏族人迁徙情况 二、融入当地民族 第三节 部氏族人先祖认同意识外在表现的沉寂 一、族际交流时的审慎 二、主动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 第四节 民族内部核心记忆的保存 一、口述历史产生认同与认异 二、传统节日和仪式的改造 三、鉴别身份的暗语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明清时期部氏族人民族认同意识高涨 第一节 没落家族重振雄风 一、子弟入仕 二、声望出众 三、以孝慈之道闻名乡里 第二节 民族边界清晰 一、确认族内成员的标准 二、排斥族外成员的方式 三、其他民族成员对部氏蒙古族的排斥和区分 第三节 部氏族人认同意识高涨 一、族內的高度统一和团结 二、与外族互动所体现的强势态度 三、宗族组织活跃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部氏族人民族认同意识回落 第一节 村民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变迁 一、传统习俗变迁 二、政治文化的全面渗透 三、经济变迁 四、权力关系变迁 第二节 接受改造,民族间积怨加深 第三节 策略性回应国家政策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与集体教育 二、私下交往与公开互动 三、表面应付与强制干预 四、集体行动与国家政策 五、姓名字辈与血缘关系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三家台村部氏族人民族认同的现代性重构 第一节 三家台村落后面貌简介 一、经济发展缓慢 二、产业结构单一 三、交通不便 四、文化教育落后 五、社会资源贫乏 第二节 族别认定后民族认同意识的转变 一、民族身份确认 二、三家台村的全面发展 三、部氏族人民族认同意识趋弱 第三节 三家台蒙古族自治村成立后的跨越式发展 一、三家台蒙古族自治村成立简述 二、三家台蒙古族村的跨越式发展 三、自治村成立背后的博弈 第四节 部氏族人民族认同的现代性重构 一、传统习俗复兴 二、民族认同意识持续增强 三、族谱修撰背后的认同意识比较 四、以利益获取为原动力的民族认同现代性重构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民族认同研究中的几个相关结论 一、民族认同要素核心论观点 二、民族认同变迁互动论观点 三、民族认同重构“目的理性”观念 第二节 关于民族认同发展趋势的讨论 一、我国民族政策实施思考 二、民族问题“政治化”与“文化化”之争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