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聊斋志异/古典名著聚珍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蒲松龄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蒲松龄编著的《聊斋志异》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借描绘狐仙鬼怪,反映人问百态。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书中既有对漆黑如墨的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美爱情。

内容推荐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的故事环境基本上发生在冥界仙境,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从社会批判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它揭示人世辛酸悲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偃蹇惨痛的生活经历;从美学理想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世理想的梦幻体现,它揭示出对人世善恶的最后清算和对人生憧憬的重新开始。因此,聊斋故事无论在情节曲折和环境奇幻,还是在人物遭遇和场景迷离等角度品赏,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政治义愤、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

《聊斋志异》由蒲松龄编著。

目录

第一卷

 考城隍

 瞳人语

 画壁

 种梨

 劳山道士

 长清僧

 狐嫁女

 娇娜

 妖术

 叶生

 成仙

 王成

 青凤

 画皮

 贾儿

 董生

 陆判

第二卷

 婴宁

 聂小倩

 水莽草

 凤阳士人

 珠儿

 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侠女

 酒友

 莲香

 阿宝

 阿宝附则

 任秀

 张诚

 巧娘

 伏狐

 三仙

 蛙曲

 鼠戏

 赵城虎

 小人

 梁彦

第三卷

 红玉

 林四娘附林西仲(云铭)《林四娘记》

 鲁公女

 道士

 胡氏

 王者

 陈云栖

 织成

 竹青

 乐仲

 香玉

 大男

 石清虚

 曾友于

 嘉平公子

 嘉平公子附则

 苗生

 姊妹易嫁

 番僧

 李司鉴

 保住

 水灾

 诸城某甲

 戏缢

第四卷

 阿纤

 瑞云

 龙飞相公

 珊瑚

 五通

 申氏

 恒娘

 葛巾

 黄英

 书痴

 齐天大圣

 青蛙神

 晚霞

 白秋练

 金和尚

 丐僧

 蛰龙

 小髻

 霍生

第五卷

 狐谐

 续黄粱

 小猎犬附《池北偶谈》一则

 辛十四娘

 白莲教

 胡四相公

 仇大娘

 李伯言

 黄九郎

 金陵女子

 连琐

 白于玉

 夜叉国

 老饕

 姬生

 大力将军附《觚媵雪遘》一则

第六卷

 刘海石

 犬灯

 连城

 汪士秀

 小二

 庚娘

 宫梦弼

 狐妾

 雷曹

 赌符

 阿霞

 毛狐

 青梅

 田七郎

 罗刹海市

 公孙九娘

 狐联

第七卷

 翩翩

 促织

 向杲

 鸽异

 江城

 八大王

 邵女

 巩仙

 梅女

 郭秀才

 阿英

 牛成章

 青娥

 鸦头

 余德

第八卷

 封三娘

 狐梦

 章阿端

 花姑子

 西湖主

 伍秋月

 莲花公主

 绿衣女

 荷花三娘子

 金生色

 彭海秋

 新郎

 仙人岛

 胡四娘

 僧术

 柳生

 聂政

 二商

 禄数

第九卷

 云萝公主

 甄后

 宦娘

 阿绣

 小翠

 细柳

 钟生

 梦狼

 梦狼附则一

 梦狼附则二

 天宫

 冤狱

 刘夫人

 神女

 湘裙

 罗祖

 橘树

 木雕美人

 金永年

 孝子

 狮子

 梓潼令

第十卷

 贾奉雉

 三生

 长亭

 席方平

 素秋

 乔女

 马介甫

 云翠仙

 颜氏

 小谢秋容

 蕙芳

 萧七

 顾生

 周克昌

 鄱阳神

 钱流

 杨疤眼

 龙戏蛛

 役鬼

 三朝元老

 夜明

 鸟语

第十一卷

 菱角

 邢子仪

 陆押官

 陈锡九

 于去恶

 凤仙

 佟客

 爱奴

 小梅

 绩女

 张鸿渐

 嫦娥

 褚生

 霍女

 布商

 彭二挣

 跳神

 铁布衫法

 美人首

 山神

 厍将军

第十二卷

 司文郎

 吕无病

 崔猛

 安期岛

 薛慰娘

 田子成

 王桂庵

 寄生附

 褚遂良

 公孙夏

 纫针

 桓侯

 粉蝶

 锦瑟

 房文淑

 豢蛇

 狂生

 孙必振

 张不量附吴宝崖(陈琰)《旷园杂志》一则

 红毛毡

 负尸

 鞫药如

 盗户

第十三卷

 偷桃

 口技

 王兰

 海公子

 丁前溪

 义鼠

 尸变

 喷水

 山魈

 荞中怪

 王六郎

 蛇人

 雹神

 僧孽

 耿十八

 宅妖

 四十千

 九山王

 潍水狐

 陕右某公

 司札吏

 司训

 段氏

 狐女

 王大

 男妾

 汪可受

 王十

 二班

 募缘

 冯木匠

 乩仙

 泥书生

 蹇偿债

 驱怪

 秦生

 局诈

 曹操冢

 骂鸭

 人妖

 韦公子

 杜小雷

 古瓶

 秦桧

第十四卷

 胭脂

 雨钱

 双灯

 妾击贼

 捉狐射鬼

 鬼作筵

 阎罗

 寒月芙蓉

 阳武侯

 酒狂

 武技

 鸲鹆

 商三官

 西僧

 泥鬼

 梦别

 苏仙

 单道士

 五投大夫

 黑兽

 酆都御史

 大人

 柳秀才

 董公子

 冷生

 狐惩淫

 山市

 孙生

 沂水秀才

 死僧

 牛飞

 镜听

 牛■

 周三

 刘姓附《淄川志义厚传》一则

 库官

 金姑夫

 酒虫

 义犬

 岳神

 鹰虎神

 龅石附《池北偶谈》一则

 庙鬼

 地震

 张老相公

 造畜

 快刀

 汾州狐

 龙

 江中

 戏术

 某甲

 衢州三怪

 拆楼人

 大蝎

 黑鬼

 车夫

 棋鬼

 头滚

 果报

 龙肉

第十五卷

 念秧

 武孝廉

 阎王

 布客

 农人

 长治女子

 土偶

 黎氏

 柳氏子

 上仙

 侯静山

 郭生

 邵士梅

 邵临淄

 单父宰

 阎罗薨

 颠道人

 鬼令

 阎罗宴

 画马

 放蝶

 鬼妻

 医术

 夏雪二则

 何仙

 潞令

 河间生

 杜翁

 林氏

 大鼠

 胡大姑

 狼

 药僧

 太医

 农妇

 郭安

 查牙山洞

 杨大洪

 张贡士附《池北偶谈》一则

 丐仙

 耳中人

 咬鬼

 捉狐

 斫蟒

 野狗

 狐入瓶

 于江

 真定女

 焦螟

 灵官

第十六卷

 细侯

 真生

 汤公

 王货郎

 堪舆

 窦氏

 刘亮采

 饿鬼

 考弊司

 李生

 蒋太史附《池北偶谈》一则

 邑人

 于中丞

 王子安

 牧竖

 金陵乙

 折狱

 禽侠

 鸿

 象

 紫花和尚

 某乙

 丑狐

 钱卜巫

 姚安

 采薇翁

 诗谳

 毛大福

 李八缸

 老龙船户

 元少先生

 周生

 刘全

 韩方

 太原狱

 新郑狱

 浙东生

 博兴女

 一员官

 花神

补遗

 鬼哭

 蛇癖

 猪婆龙

 犬奸

 魁星

 遵化署狐

 吴门画工

 化男

 吴令

 雷公

 赤字

 鬼津

 谕鬼

 土地夫人

 鹿衔草

 小棺

 潋俗

 木偶戏

 辽阳军

 元宝

 砚石

 武夷

 富翁

 王司马

 乱离二则

 皂隶

 抽肠

 沅俗

 蛤

 陵县狐

 金世成

 土化兔

 鬼隶

 外国人

 蝎客

 鸟使

 李象先

 张氏妇

 于子游

 青城妇

 鹗鸟

 刁姓

 罢龙

 牛同人

 杨千总

 瓜异

 产龙

 龙无目

 龙取水

 螳螂捕蛇

 博饦媪

 缢鬼

 商妇

 男生子

 黄将军

 藏虱

 蚰蜒

 牛犊

 李檀斯

 蛰蛇

 爱才

 晋人

 猪嘴道人

 张牧

 波斯人

 《马介甫》附录

试读章节

考城隍

予姊夫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疾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人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令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月无灯夜自明”之句。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然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人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帻,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白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瞳人语

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见一小车,朱茆绣幢,青衣数辈款段以从,内一婢,乘小驷,容色绝美。稍稍近觇之,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尤生平所未睹,目炫神夺,瞻恋弗舍。或先或后,从驰数里,忽闻女郎呼婢近车侧,曰:“为我垂帘下。何处风狂儿郎,频来窥瞻?”婢乃下帘,怒顾生曰:“此芙蓉城七郎子新妇归宁,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觑!”言已,掬辙土飏生。生眯目不可开,才一拭视,而车马已渺。惊疑而返,觉目终不快。倩人启睑拨视,则睛上生小翳;经宿益剧,泪簌簌不得止;翳渐大,数日厚如钱;右睛起旋螺,百药无效,懊闷欲绝,颇思自忏悔。闻《光明经》能解厄,持一卷浼人教诵。初犹烦躁,久渐自安。旦晚无事,惟趺坐捻珠。持之一年,万缘俱静,忽闻右目中小语如蝇,曰:“黑漆似,叵耐杀人!”左目中应曰:“可同小遨游,出此闷气。”渐觉两鼻中蠕蠕作痒,似有物出,离孔而去;久之乃返,复自鼻入眶中,又言曰:“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生素喜香兰,园中多种植,日常自灌溉;自失明,久置不问。忽闻此言,遽问妻:“兰花何使憔悴死?”妻诘其所自知,因告之故。妻趋验之,花果槁矣。大异之,静匿房中,见有小人自生鼻内出,大不及豆,荧荧然竞出门去。渐远,遂迷所在。俄连臂归飞上面,如蜂蚁之投穴者。如此二三日,又闻左言曰:“隧道迂,还往甚非所便,不如白启门。”右应曰:“我壁子厚,大不易。”左曰:“我试辟,得与尔俱。”遂觉左眶内隐似抓裂,有顷,开视,豁见几物。喜告妻,妻审之,则脂膜破小窍,黑睛荧荧,才如破椒。越一宿,障尽消。细视,竞重瞳也,但右目旋螺如故,乃知两瞳人合居一眶矣。生虽一目眇,而较之双目者殊更了了。由是益自检束,乡中称盛德焉。

异史氏曰:“乡有士人,偕二友于途中,遥见少妇控驴出其前,戏而吟曰:‘有美人兮!’顾二友曰:‘驱之!’相与笑骋。俄追及,乃其子妇,心赧气丧,默不复语。友伪为不知也者,评骘殊亵。士人忸怩,吃吃而言曰:‘此长男妇也。’各隐笑而罢。轻薄者往往自侮,良可笑也。至于眯目失明,又鬼神之惨报矣。芙蓉城主,不知何神,岂菩萨现身耶?然小郎君生辟门户,鬼神虽恶,亦何尝不许人自新哉。”

画壁

江西孟龙潭与朱孝廉客都中,偶涉一兰若,殿宇禅舍,俱不甚弘敞,惟一老僧挂褡其中。见客入,肃衣出迓,导与随喜。殿中塑志公像。两壁图绘精妙,人物如生。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想,身忽飘飘如驾云雾,已到壁上。

见殿阁重重,非复人世。一老僧说法座上,偏袒绕视者甚众,朱亦杂立其中。少间,似有人暗牵其裾。回顾,则垂髫儿冁然竞去,履迹从之,过曲栏,入一小舍,朱趑趄不敢前。女回首摇手中花,遥遥作招状,乃趋之。舍内寂无人,遽拥之,亦不甚拒,遂与狎好。既而闭户去,嘱朱勿咳,夜乃复至。如此二日,女伴觉之,共搜得生,戏谓女曰:“腹内小郎已许大,尚发蓬蓬学处子耶?”共捧簪珥,促令上鬟,女含羞不语。一女曰:“妹妹姊姊,吾等勿久住,恐人不欢。”群笑而去。生观女,髻云高簇,鬟凤低垂,比垂髫时尤艳绝也。四顾无人,渐入猥亵,兰麝熏心,乐方未艾。忽闻吉莫靴铿铿甚厉,缧锁锵然;旋有纷嚣腾辨之声。女惊起,与朱窃窥,则见一金甲使者,黑面如漆,绾锁挈槌,众女环绕之。使者曰:“全未?”答言:“已全。”使者曰:“如有藏匿下界人,即共出首,勿贻伊戚。”又同声言:“无。”使者反身鹗顾,似将搜匿。女大惧,面如死灰,张皇谓朱曰:“可急匿榻下。”乃启壁上小扉,猝遁去。朱伏,不敢少息。俄闻靴声至房内,复出。未几,烦喧渐远,心稍安;然户外辄有往来语论者。朱局踏既久,觉耳际蝉鸣,目中火出,景状殆不可忍,惟静听以待女归,竟不复忆身之何自来也。时孟龙潭在殿中,转瞬不见朱,疑以问僧。僧笑曰:“往听说法去矣。”问:“何处?”曰:“不远。”少时,以指弹壁而呼曰:“朱檀越何久游不归?”旋见壁间画有朱像,倾耳伫立,若有听察。僧又呼曰:“游侣久待矣。”遂飘忽自壁而下,灰心木立,目瞪足耍。孟大骇,从容问之,盖方伏榻下,闻扣声如雷,故出房窥听也。共视拈花人,螺髻翘然,不复垂髫矣。朱惊拜老僧而问其故。僧笑曰:“幻由人生,老僧何能解?”朱气结而不扬,孟心骇而无主。即起。历阶而出。

异史氏曰:“幻由人生,此言类有道者。人有淫心,是生亵境。人有亵心,是生怖境。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老婆心切,惜不闻其言下大悟,披发入山也。”

种梨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竞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耙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墙隅,则断耙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P1-4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曾流传的典籍浩如烟海,虽然如今大部分已经散佚,但仍至少有数万种得以留存。这些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但由于数量实在太过庞大,一个人毕其一生也未必能够通读十分之一。怎样去了解它们的丰富内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有鉴于此,我社特推出“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帮助读者从经过历史长河千百年的汰选而仍熠熠生辉的古典名著中,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华茂丰赡,并从中汲取营养,去继承和发扬,去开拓和创新。

《聊斋志异》是成书于清朝初年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因室名聊斋,世称聊斋先生。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山东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人。其远祖曾为元代总管。在明代,蒲家尚科甲相继,虽不显贵,也算是书香门第。到蒲松龄的父辈,已家道式微,其父蒲檠不得不弃读经商。蒲松龄自幼由父教读,学习八股文。十九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的成绩补博士弟子员入泮。三十一岁时应乡试受挫后,应扬州府宝应县知县孙蕙之邀充当幕宾,出游江淮,次年即辞幕回乡。回乡后他主要是在本地缙绅人家做塾师,一边教书,一边应科举试。康熙十八年(1679)他四十岁时,在同邑西铺毕际有家设馆,直到七十岁时才撤帐归里。毕家藏书甚富,有“万卷楼”,这为蒲松龄的读书写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康熙四十九年(1710),蒲松龄七十一岁,总算补了个岁贡生。康熙五十四年(1715),这位怀才不遇、穷愁孤寂的读书人辞世而去,享年七十六岁。

《聊斋志异》的创作蒲松龄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了,但最后写完,他已年逾花甲,前后达四十余年。书写成后,蒲松龄无力刊行,只是由友人传抄。直到作者辞世后半个世纪,才有一部手抄本在浙江睦州刊行,这就是青柯亭本。在随后的二百年间,通行的都是青柯亭本。近四十年来,继《聊斋志异》半部手稿本的发现,又先后发现三种重要的早期抄本:一是康熙抄本,一是乾隆间铸雪斋抄本,一是乾隆间二十四卷抄本。20世纪60年代初,张友鹤先生取所见诸本会校会评会注,整理出“三会本”,堪称善本。但整理者未能见到康熙抄本和二十四卷抄本,所以综合诸本之长,整理出一个更完善的本子,很有必要。

我社组织整理的这个本子,以光绪二十年(1894)同文书局刊行的《聊斋志异图咏》为底本,对校铸雪斋抄本、二十四卷抄本,参校“三会本”,除校勘文字之外,在篇目方面也作了梳理。《图咏》本未收而见诸他本的《于子游》等65篇,收入作为“补遗”。这样,《图咏》本所收455篇,加“补遗”65篇,两者合计为520篇,较“三会本”多收26篇,较铸雪斋抄本多收32篇,较二十四卷抄本多收20篇,是目前所收篇目比较完备而编排亦较合理的一个本子。对于整理出版工作中的不当之处,诚望专家与读者不吝赐教。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9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