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树底下/冯积岐作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积岐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对冯积岐而言,他太熟悉和了解当初给了他生命的土地,同时也给了他历史创痛的乡村,这些都构成了他与生俱来的生命的印记,也是他不断写作不断拿出力作的源泉。他的笔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他用文学思考着人的命运,这是他身为作家所能讲述出来的打动人心的故事。《大树底下》便是他的一个作品。

内容推荐

《大树底下》的作者是冯积岐。

《大树底下》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作者用他的情感和心血营造出的艺术世界,也集中显示了冯积岐“写时代的变迁史、写人物的心灵史”的艺术追求。这些作品的集中展示,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冯积岐,了解这位西北作家独具面目的文学成就,也试图对冯积岐文学创作的价值作出一种新的定位和诠释。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试读章节

一双眼睛

我是出生还不足百天的时候,被父母亲捂死在被窝里的。那是1964年早春的一个黎明,当时,天还没有亮透,薄薄的晨光正蹲在村口那棵白皮松的树冠上冷静而惊讶地注视着尚未苏醒的松陵村。我家院子里一塌糊涂的颜色如同老公鸡没精打采的呜叫声。母亲打开房子门走出来,她站在房檐台上,扭过头,圆睁着双眼,看了一眼后院。后院里灰蒙蒙的,树木呀,土墙呀,猪圈呀,包括那根晾衣服的细麻绳,都面目不清,躲躲闪闪,似乎不怀好意。母亲赶紧收回了目光,挺了挺身板,仿佛要把自己的胆量和勇气从腔子里拉出来,拉成一道坚硬如铁的墙壁,用来防御突如其来的不测。她打了一个喷嚏,喷嚏打得很不圆满,好像是有人卡着她的喉咙眼硬憋出来的,喷嚏显得很窄很薄。

母亲走到了祖母的窗口跟前,低声啜泣,她可能以为祖母还在睡梦地里。其实,祖母早就醒来了。大概是在我还未咽气之前,或者正在咽气的时候,祖母突然从噩梦中挣脱出来了,她惊魂未定,搂紧了睡在她身旁的孙子罗大虎。我的哥哥罗大虎被祖母那条使足了劲的胳膊猛地一搂,不由得薄薄地叫了一声。祖母这才松开了臂膀。祖母将盖在身上的被子撩到了一旁,她燥热难耐,心神不安。不甘寂寞的席棚像饿汉吃萝卜似的咔嚓咔嚓地扫荡着祖母一丝不挂的身体,祖母一动不动的,仿佛在接受光滑的空气热情而浪漫的抚摸。祖母有裸睡的习惯,她把身上的衣服剥得光光净,躺在从席篾之间挤出来的、带着身体味儿的炕席上,让黑夜的大手抚摸着她那尚未蔫塌的乳房,抚摸着她那白皙的胸腹,抚摸着她那下意识地叉开的两条匀称的腿,祖母才能安然入睡。1964年的祖母毕竟才四十岁,这对女人来说,依旧是很丰肥的年龄段。然而,这个美人胚子,这个被祖父骚情地唤做“马担妹”的河南小妞,这个被国民党陆军学校第八分校的宋连长叫做“小乖乖”的漂亮女人,这个被北川游击队第三中队里的孙队长称为“同志”的农民,已经守寡将近十年了。就在母亲正欲拉开房子门尚未拉开的时候,祖母摸黑下了炕,她蹲在尿盆前,撒了一泡尿。祖母撒尿时失去了往昔的酣畅淋漓,连续打了三个尿战也没有尿净,她在尿盆前蹲了老大一会儿才站起来了。祖母走到炕跟前去,重新上了炕。祖母侧身躺在土炕上,一条腿长长地伸出去,一条腿自然地拉上来,弯曲着,丰肥的臀部仿佛冬日里从铅色的云团中挤出来的太阳,高高地隆起来。祖母的腰本来就不粗,腰际间凹进去的曲线如同紧傍着松陵村的山坡,那坡势像马一样从坡顶上跑下来没有回头,又跃上了坡对面的山顶。祖母赤裸着身子,就这么静静地躺着。祖母的睡态比人体模特儿扎出的式子还优美。可是,祖母不是为了优美而优美的,她曲着腿,大概是想用膝盖顶住一颗慌乱而痛楚的心,只能说,身体摆出的姿势是她心情的写照——祖母心里肯定是难受极了。她知道,她的孙子没了,一个叫做二龙的婴儿在1964年农历二月十五日的黎明早夭了。祖母并非有什么先兆之灵。就在母亲将我捂死的前一刻,我朝祖母大喊一声:二龙走了!我的喊声将祖母头颅下面的枕头震得离开了炕席有三寸高。祖母问我,这是为啥?我说,父母亲不容我在罗家落脚。祖母说,我就不信罗家容不下你。我说,那你等着瞧吧。祖母大概认为她在睡梦中,她将跃上去的枕头按了按,睁开眼,看了看黑夜,再也难以扎扎实实地睡觉了。早春破破烂烂的凉气从破破烂烂的窗户纸中灌进来,蛮不讲理地欺负祖母的裸体,她全然不觉似的,还是一动也不动。

听见母亲的啜泣声,祖母起来了,她穿上了粗布衬衣,穿上了印着细碎白花的市布褂子,赤着下身,站在脚地,撅起亮亮的臀部,弯下腰,给我的哥哥罗大虎拉了拉被子。哥哥这小子是在祖母的怀抱里长大的。生下来刚过了百日,祖母就将哥哥抱去了。哥哥噙着祖母的奶头偎着祖母的裸体长到十三岁时,才有了一次勇敢的反叛。那是1963年冬日里的一个晚上,祖母照例要搂着哥哥睡觉的时候,哥哥不叫祖母搂他了。祖母问她的长孙:为啥?哥哥的理由是:我长大了。祖母失声而笑,我把你从枕头那么大,搂成了一个半大小子,你反而嫌弃我了?不是嫌弃,哥哥再一次强调,是因为他长大了。十三岁的哥哥十分固执,八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样子。祖母一看,再温暖的言语也不能融化哥哥坚硬如铁的主意,于是,她就捞起了扫炕的短笤帚,在哥哥的屁股上狠抽,祖母确实抽得很认真,很细致,而且咬着牙,瞪着眼,披散了满头的乌发,模样有点凶,往昔那慈爱、和善的脸庞被她倏忽间收藏了,她的鼻翼两旁涌上了暗影,堆积得太多的愤怒从额头上从脸颊上向下流泻,流得满屋子里都是。祖母似乎要把她的不解、不能、不满以及极其复杂极其丰满的情感用笤帚把儿印在哥……

p3-5

序言

第一次注意到冯积岐的名字,还是在凤凰网读书频道的连载栏目中。当时,在连续数月的连载书目中,《村子》的名字一直赫然在目,给人印象深刻。虽然当时没有仔细阅读小说文本,但作者的名字却是记下了。后来,承蒙《文艺研究》主编方宁兄的介绍,冯积岐的新作《非常时期》被推荐到文化艺术出版社时,“冯积岐”已不是陌生的名字了。《非常时期》在2013年初出版,这已是他的第九部长篇小说了。

其实,身为陕西作协副主席的冯积岐早已不是文坛的新人。这位西北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是一位勤勉的耕耘者。三十年来,不论流行的风气如何变化,也不管外界对他的作品如何评价,冯积岐一直守着自己的信念,执着地前行着,犹如一头饱经沧桑的黄牛。从1983年第一篇短篇小说问世以来,三十年笔耕不辍,迄今已经发表了数百万字的作品,除了九部长篇小说以外,他还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结构精巧,语言特色鲜明,在当代作家中独树一帜,为作者在圈内博得了“短篇王”的美誉。

在作品的风格上,冯积岐的创作与柳青、路遥、贾平凹、陈忠实等众多陕西作家的创作有着天然的血缘相似,他凭借深刻的生活体验,以浓烈的感情色彩和朴实的叙述语言,勾勒出一幅幅描绘关中风情的世俗画卷,浓墨重彩、撼人心魄。

冯积岐对自己的创作要求甚高,“不仅写时代的变迁史,主要写人物的心灵史,写出人性的复杂性、变化性;写人的文化心理”。然而,特殊的经历以及随之而形成的心理个性,使得冯积岐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凝重和灰色。他的小说中,几乎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叫做凤山县松陵村的地方,这是一个虚构的乡村世界,也是作者试图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焦虑、困惑、不安和迷茫的平台。通过“松陵村”形形色色人物的纠葛和挣扎,在荒诞与暴力叙述中揭示人生的无奈和人性的弱点,读来常常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压抑和纠结。著名作家陈忠实曾经赞扬冯积岐“以执拗的个性和已具备的强大的思想,勇敢地直面乡村社会,以几近完美的艺术表述,把自己独特的乡村社会的体验呈现给我们,让我不仅认知到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层裂变,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资信赖的参照”。

对于冯积岐的创作成就和作品的水平,业内早已有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从世俗的标准看,冯积岐似乎并不出名,他的作品也没有引起市场充分的关注。这种名实不副的现象伴随着冯积岐在创作道路上的执着而显得日益突出,以致现象本身也都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对此,作者自己也毫不掩饰内心的沮丧:“我有时感到很凄凉,有一种惨败感,就像匈牙利获诺贝尔奖的作家凯尔泰斯所说:这是一种‘无法选择的命运’。我渴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做不到。”熟悉中外文学史的读者,对于这样的喟叹应该是并不陌生。在一个浮躁和迷茫的时代,冯积岐的挫败感多少带有几分宿命的味道。

不过,有些东西的价值,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此次,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的“冯积岐作品集”(第一辑)集中收录了冯积岐的八部长篇小说,这里面包括已负盛名的《村子》《遍地温柔》,也包括颇有争议的《沉默的季节》《粉碎》。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冯积岐用他的情感和心血营造出的艺术世界,也集中显示了冯积岐“写时代的变迁史、写人物的心灵史”的艺术追求。这些作品的集中展示,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冯积岐,了解这位西北作家独具面目的文学成就,也试图对冯积岐文学创作的价值作出一种新的定位和诠释。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3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确凿令我感受到心理震撼的长篇小说。震撼来自于作品丝毫不见矫饰的巨大的真实感。我尤其看重冯积岐在这部作品里面对生活和社会的姿态:直面。

——陈忠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冯积岐是我陕西省一位重要作家、优秀作家。写实写得很到位,人物刻画得细腻动人;议论则有哲理,闪动着泥土一样的智慧;抒情又出乎意料,有诗人气质。

——贾平凹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对冯积岐而言,他太熟悉和了解当初给了他生命的土地,同时也给了他历史创痛的乡村,这些都构成了他与生俱来的生命的印记,也是他不断写作不断拿出力作的源泉。他的笔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他用文学思考着人的命运,这是他身为作家所能讲述出来的打动人心的故事。

我敢说,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他所写的每一段历史,都有着石头一般的重量。

——方宁

著名学者,《文艺研究》杂志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