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两千多年来,孔子为何“从周”一直是学术界不断探讨的话题。在众声喧哗中,很少有人从中国历史的源头上探讨孔子“从周”的原因,大多简单地将其定性为“复古”或“述而不作”的体现。该书基于历史文献,以全新的视角和中肯的立论,回答了这一历史性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非武力征服的历史惯性”所形成的“治世模式”的单一,是造成孔子“从周”的历史原因;孔子家世背景对孔子“从周”理想有一定的影响;鲁国的礼乐文化和孔子的个人志趣相结合,形成了孔子“从周”的有利条件。在“从周”之路上,孔子以“克己复礼”的精神,以“天人合一”的敬畏态度,践行自己的“仁学”理念;以“小管仲”体现自己“从周”理想无法实现的缺憾,这种缺憾体现为“大同理想”社会的构思,而“大同理想”只是孔子“从周”无望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贾自明编著的《孔子从周论》视野广阔,立论严谨,语言凝练,学术性强,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