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研究》(作者陈国庆)是“李良玉教授与其博士生文丛”之一,以减租减息运动为主线,分析运动前后胶东农村地权、阶级、经济关系的变迁,充分利用档案等原始资料,试图探索近代以后农村社会变革的一般规律性,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胶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研究/李良玉教授与其博士生文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陈国庆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胶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研究》(作者陈国庆)是“李良玉教授与其博士生文丛”之一,以减租减息运动为主线,分析运动前后胶东农村地权、阶级、经济关系的变迁,充分利用档案等原始资料,试图探索近代以后农村社会变革的一般规律性,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胶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研究》(作者陈国庆)以减租减息运动为主线,分析运动前后胶东农村地权、阶级、经济关系的变迁,充分利用档案等原始资料,试图探索近代以后农村社会变革的一般规律性。主要内容如下: 由于地少人多的矛盾,胶东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该地区除了常见的高粱、玉米和甘薯等粮食作物外,也广泛种植花生、大豆和烟草等经济作物,粮食平均亩产量居于山东省中等水平。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铁路交通以及丰富的原材料,这些都是胶东地区家庭副业较快发展的必备条件。20世纪以后,随着外国资本的不断侵入,胶东农村经济逐渐商品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东农村的土地关系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土地占有和使用分散,中小地主众多,中农阶层拥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在租佃关系方面,出租者遍布各阶层,地租的形式多样化,资本主义性质的货币地租所占比重逐渐增加。雇佣关系是胶东农村重要的经济关系,近半数地主和大多数富农采用雇工形式经营土地,雇工的工资处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胶东农村的借贷者多为中农和贫农,利率普遍在月利二分以上.高利贷足欠债户的沉重负担.. 从晚清到抗日战争前,胶东地区农民的赋税负担主要有田赋和省、县田赋附加,田赋和省田赋附加的征收有一定的额度。各县田赋附加的征收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是胶东农民的主要负担,也是民变频发的原因之一。这一时期,多数农户收支的亏空直接影响着家庭的日常生活。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了建立统一战线,改变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方针,制定了减租减息政策。胶东根据地在贯彻“双减”政策的过程中,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具体步骤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组建工作组,深入典型村;二是选拔积极分子;三是凋查土地关系;四是确定斗争对象:五是召开群众大会。 胶东根据地开展“双减”运动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错误地执行政策和基层干部存在过激行为,这些都造成了运动中的各种偏差:富农经济的严重衰退、基层干部的贪污谋私、斗争对象的人为扩大等。一些阶层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社会各阶层对此反应不一:地主和富农通过舍地、捐地、收买、威胁甚至暴力等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农普遍对“双减”政策感到困惑,不敢和不愿发展农业和副业生产;贫雇农是运动的受益者,积极生产,踊跃参军参战。 减租减息运动后,胶东根据地农民的负担主要有田赋、公粮、公柴和教育粮,总体水平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下降,但存在着各阶层负担不合理、临时性募捐过多等问题。随着各阶层土地关系的变化,家庭收支状况和日常生活发生了改变。地主和旧式富农的地租、副业以及高利贷的收入明显减少,生活水平下降。新式富农、中农和贫雇农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日常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减租减息政策实施后,胶东根据地的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各阶层的土地占有数量趋于平均化,地主和富农阶层土地占有量的下降除了传统因素之外.更多的是政策性原因。由于地租率的降低和赋税负担的加重,原出租者宁愿舍地或捐地,动员出租和主动人租成了处理租佃关系的核心。雇工的工资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雇农的经济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也造成了富农阶层经营成本的增加,失业现象较为严重。减息政策规范了胶东农村的借贷市场,然而,近乎停滞的借贷活动也影响到一些农户的生活和生产。 总之,减租减息运动调整了胶东根据地的土地关系,改变了胶东根据地的社会面貌,推动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胶东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研究》的作者是。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学术研究概述 三 基本观点 四 资料来源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胶东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第二节 传统经济形态 第二章 “双减”前胶东农村的土地关系 第一节 土地占有和使用关系 第二节 租佃关系 第三节 雇佣关系 第四节 借贷关系 第三章 抗战以前胶东农民的赋税负担和生活水平 第一节 赋税负担 第二节 农民收支状况与日常生活 第四章 中共的土地革命政策:从“没收”到“双减” 一 土地问题的探索阶段(1921—1927年) 二 土地路线的确立阶段(1927—1928年) 三 土地政策的“左”倾错误阶段(1929—1935年) 四 土地政策的转变阶段(1935—1937年) 五 “双减”政策的推行阶段(抗战初期) 第五章 胶东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第一节 山东根据地“双减”政策的实施 第二节 胶东根据地“双减”运动的阶段与步骤 第三节 胶东根据地“双减”运动的政策功能 第四节 “双减”运动的偏差与纠偏 第五节 “双减”运动中农村各阶层的反应 第六章 “双减”后各阶层的负担与生活水平 第一节 各阶层的负担 第二节 各阶层的收支状况和日常生活 第七章 “双减”后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土地占有关系的新格局 第二节 异化的租佃关系 第三节 扭曲的雇佣关系 第四节 萎缩的借贷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表格索引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