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吴静、李德、汪德文、李文尧 等所著的《兰坪-思茅盆地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精)》将矿区成矿作用放在区域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框架之下,揭示大平掌矿床成矿地质作用过程与区域动力学过程的耦合关系和成因联系,阐明成矿物质供给一传输一聚集过程,深刻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和矿化分布规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兰坪-思茅盆地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精)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李峰//吴静//李德//汪德文//李文尧等 |
出版社 | 云南科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峰、吴静、李德、汪德文、李文尧 等所著的《兰坪-思茅盆地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精)》将矿区成矿作用放在区域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框架之下,揭示大平掌矿床成矿地质作用过程与区域动力学过程的耦合关系和成因联系,阐明成矿物质供给一传输一聚集过程,深刻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和矿化分布规律。 内容推荐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是我国西南特提斯造山带中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该区地质条件和构造一成矿演化过程复杂,存在多期和多类型铜的成矿作用。但该区中、新生代红层覆盖广泛,铜的区域成矿演化研究及地质找矿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对古生代基底中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成矿类型、找矿潜力及典型矿床的研究程度低。加强区域铜多金属成矿演化及典型矿床的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成矿规律,按新的理论认识及找矿思路,重点攻关,促进找矿突破。 李峰、吴静、李德、汪德文、李文尧 等所著的《兰坪-思茅盆地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精)》在总结兰坪-思茅盆地及其邻区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的基础上,从成矿系统及构造一成矿演化的角度,阐述研究区早古生代以来铜的成矿系统及其演化过程,指出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喷流一沉积成矿系统是区域成矿演化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的大平掌式铜多金属矿床是盆地基底构造层中重要的成矿类型,找矿潜力较大。为此,侧重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年代、矿床三维数字模型和矿床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对大平掌矿床作解剖性研究,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保存模型,按成矿规律新认识和综合找矿标志,对矿区外围及深部进行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 《兰坪-思茅盆地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精)》是矿床尺度成矿规律研究的专著,也是区域成矿研究与找矿实践结合的论著,可供从事基础地质、区域成矿、矿床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等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地质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矿区研究概况 1.1 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1.1.1 交通位置 1.1.2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1.2 矿区地质勘查及研究程度 1.2. 120世纪末前的地质工作概况 1.2.2 20世纪末以来的地质工作概况 1.2.3 矿区地质科研的主要成果 1.3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滇西大地构造单元及构造演化 2.1.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2.1.2 兰坪-思茅微板块地质构造特征 2.1.3 澜沧江结合带特征 2.1.4 滇西地质构造演化 2.2 兰坪-思茅盆地地球物理特征 2.2.1 地壳结构 2.2.2 莫霍面形态特征 2.2.3 重力场特征 2.2.4 区域磁场特征 2.3 兰坪-思茅盆地基底构造 2.3.1 基底断裂构造 2.3.2 基底褶皱构造 2.4 兰坪-思茅地区铜的区域成矿演化 2.4.1 特提斯演化过程中铜的成矿构造环境及成矿系统 2.4.2 盆地演化过程中铜的成矿构造环境及成矿系统 2.4.3 区域构造演化与铜的成矿演化 第三章 大平掌矿区地质 3.1 地层岩性及主要含矿层位 3.1.1 矿区地层岩性 3.1.2 主要含矿层位 3.2 矿区及其外围主要构造 3.2.1 矿区及其外围线一环构造轮廓 3.2.2 矿区断块分区及主要断层 3.2.3 矿区褶皱及其样式 3.2.4 矿区构造对矿床的控制 3.2.5 构造活动期次及力学性质演变 3.3 矿区侵入岩 3.3.1 花岗闪长斑岩体地质特征 3.3.2 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3.3.3 侵入岩的成岩构造环境 3.3.4 岩体形成时代的新认识 3.3.5 侵入岩与成矿关系 第四章 矿区火山岩及其形成环境 4.1 火山旋回及火山岩类型 4.1.1 火山旋回 4.1.2 与火山岩类型相关的问题 4.2 主要岩石类型的岩石学特征 4.3 岩石化学特征及岩石系列 4.3.1 火山岩岩石化学及其分类 4.3.2 岩石系列 4.3.3 矿体上、下部火山岩的差异 4.4 岩石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 4.4.1 火山岩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4.4.2 火山岩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4.5 火山岩同位素组成 4.5.1 铅同位素 4.5.2 Sm—Nd、Rb—Sr同位素 4.6 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及其与成矿关系 4.6.1 不同构造环境火山岩地球化学标志比较 4.6.2 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判别 4.6.3 火山地质作用与成矿关系 第五章 矿体类型及矿床地球化学 5.1 矿体类型及其特征 5.1.1 资源状况 5.1.2 矿体类型及矿化结构 5.2 矿石物质组成及结构构造 5.2.1 v1型矿体的矿石组构 5.2.2 V,型矿体的矿石组构 5.3 围岩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布 5.4 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带性 5.4.1 平面上的分带性 5.4.2 剖面上的分带性 5.5 矿体地质特征比较 5.6 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 5.6.1 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5.6.2 硫化物的稀土元素特征 5.7 矿床的同位素组成特征 5.7.1 s同位素组成特征 5.7.2 Pb同位素组成特征 5.7.3 H、o同位素组成特征 5.8 成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5.8.1 流体包裹体基本特征 5.8.2 均一温度、盐度及空间分布 5.8.3 成矿流体成分及其性质 第六章 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6.1 前人对成岩成矿年代的认识0 6.1.1 前人对矿区火山岩形成时代的认识 6.1.2 前人对成矿时代的认识 6.2 火山岩及侵人岩年代学研究 6.2.1 年代学样品及测年方法简介 6.2.2 分析结果 6.3 硫化物年代学研究 6.3.1 测年方法及样品简介 6.3.2 分析结果 6.4 成岩成矿时代的重新厘定 6.4.1 同位素年龄的地质意义 6.4.2 成岩成矿时代新认识 第七章 矿床三维数字模型 7.1 矿床三维数字模型概述 7.2 三维可视化构模技术方法及依据 7.2.1 构模技术及方法 7.2.2 三维可视化构模依据 7.3 三维地形模型 7.4 三维矿体模型 7.4.1 矿体实体模型的作用 7.4.2 实体连接及外推原则 7.4.3 矿体实体模型创建 7.5 品位空间最优估值块段模型 7.5.1 品位空间最优估值块段模型原型(空白模型)的建立 7.5.2 品位空间最优估值块段属性赋值 7.5.3 块段模型品位估值 7.5.4 估值结果 7.6 矿床三维数字模型的应用 7.6.1 块段模型属性扩展 7.6.2 在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7.6.3 在资源管理及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第八章 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物探异常模型 8.1 地球物理化学勘查工作概况 8.2 矿区主要岩(矿)石的电性特征 8.3 物探异常特征及其解译 8.3.1 物探异常特征 8.3.2 物探异常分类及分类原则 8.3.3 物探异常推断解释 8.4 矿床地球物理异常模型 8.4.1 已知矿床异常特征 8.4.2 矿床地球物理异常模型 第九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9.1 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 9.1.1 成矿地质条件 9.1.2 矿床的空间产出特征 9.2 矿床成因类型 9.2.1 前人认识 9.2.2 矿床成因及成矿地质作用过程 9.3 成矿模式及矿床保存状态 9.3.1 成矿模式 9.3.2 矿床保存模型 9.4 矿床基本特征与典型VHMS矿床对比 第十章 找矿标志及成矿预测 10.1 找矿标志 10.1.1 地质标志 10.1.2 地球物理标志 10.1.3 地球化学标志 10.1.4 遥感影像标志 10.2 成矿预测 10.2.1 成矿预测总体思路 10.2.2 找矿靶区选择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I区域及矿区宏观照片 图版II大平掌野外典型露头照片 图版Ⅲ岩石类型及其组构照片 图版Ⅳ矿石光片及包裹体显微照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