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路在何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者寿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路在何方》一书汇集了沈者寿近几年来在报刊和网站上发表多五十余篇文章,内容博大,旁征博引,饱含了沈者寿对改革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解读,对许多重大问题见解独到。

本书语言流畅,内容深入浅出,字里行间吐露出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对文化的感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内容推荐

当下之中国,处于急速的社会转型期。真善美,假恶丑,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格外显眼地呈现,使得人们眼花缭乱,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一个社会总是健康因素与病态因素并存,积极力量与消极力量交织,想要社会清一色,绝对地纯,那是没有的事。关键是看哪一种因素和力量成为主流意识,占据主导地位。这就提示人们,当社会出现健康、阳光一面的时候,我们可不要太过乐观:而当社会出现病态、阴冷一面的时候,也不要太过悲观。重要的是分清主次,看清其发展趋势,并致力于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制度上的革故鼎新,以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路在何方》就记录了沈者寿对一些社会现象观察、思考中的感慨、感悟和探寻问题出路的一些建言。

目录

沿着与时俱进的思想道路

说在前头

改革篇

 人民有权知道官员的全貌

 摒弃学历崇拜

 改革的动力在民间

 “需要一个反面报告”

 就看群众高兴不高兴

 丘吉尔的牢骚全然错了

 是谁逼走了陈凯旋?

 创新有赖于自由度

 “人均数”中藏忧患

 农民工迎来了曙光

 长治久安靠改革

 “政退社进”是方向

 领导者要学会倾听

 还是要学点政治

 不妨冷眼看热门

 维稳重在权力制衡

 唯有维权才能维稳

发展篇

 还是要讲“两句话”

 科学没有最后

 向往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不要“被现代化”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三要素

 站在前列 有所作为

 不与”老美”试比高

 财税收入不是越高越好

 全面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

 基本政治制度有旺盛的生命力

 大跃进思维要不得

 社区建设要有新思维

 鲁冠球因何而成功?

 攀比GDP不科学

修养篇

 清廉来自良好的心理素质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宠辱不惊徐传化

 快乐人生在于“通”

 为“中庸”正名

 言行不一:人性的一大弱点

 理想漫笔

 我们为何要开会

 时间会说明一切

 乐观源自平常心

 这种感恩境界高

 精诚所至感天地

 诚信缺失建不成现代化

 文化人的最高价值

 领导讲话绝不是高考作文

 快乐源自豁达

 人格教育是青少年成材的根基

往事篇

 人民需要这样的公仆

 我记忆中的平夷同志

 湘师情愫难释怀

 访谈录(之一)

 访谈录(之二)

试读章节

科学没有最后

追思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众多文字中,读到他有这么一段轶事:在美国期间,他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直至写到八百多页时,才长嘘了一口气,在信封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又觉不妥,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科学没有最后!这话十分深刻,发人深思。它照见了钱学森大师严谨的科学态度,彻底的科学精神,执著、敬业、负责的高尚人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要随着实践而深化、发展,所以都不是“最后定稿”,都没有“最后”可言。已故科学家王选生前也有一个类似的理念,叫做“时态观”。他说许多人总以为某个人当上了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的院士就是全国某个领域的权威了。他不赞成这样的看法:“你虽然是院士,但只能说明你在某个特定时期下,在某个领域有过特殊的贡献,但是现在不是,将来更不是。”这就是说要把握“时态”,分清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可是,我们在开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时候,需要代表或委员们认真审议的《工作报告》刚刚作罢,与会者们还未细细推敲斟酌,就争先恐后赞扬这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好报告,是“开拓创新”、“鼓舞人心”的好报告,还煞费苦心地归纳《报告》有几个“特色”,几大“亮点”云云。我们的高层领导一发表长篇讲话,其实还来不及仔细钻研、消化,各地政要、名人就急匆匆地评价《讲话》“高屋建瓴,立意高远,观点精辟”,是又一个“纲领性文件”等等。于是乎许多中心学习组在学习讨论中,都会概括《重要讲话》里面有几个“一定要”呀、几个“必须”呀、几个“结合”呀等等,还要求机关公务员背诵记住这一大堆结论和内容要求,到时进行考试测评,以此来衡量学习成效的好坏。至于这类《报告》、《讲话》的立论、观点、政策、举措还有什么可以商榷之处,甚至有什么质疑之处,还需要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那对不起,这可没有思考过,而且连想也不敢去想。这种学风、会风实在不敢恭维。看来,倡导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机关,先得更新我们习惯性的学习思维和陈旧的学习理念,改革或日改造一番我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不如此,要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探索精神的、充满活力的、生气勃勃的政党,真正造就成为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政党和机关,恐怕也难了。

这使我想起爱因斯坦年轻时一次去拜访一位知名长者的故事。那位长者问他:在常温下,云母的电阻率是多少?爱因斯坦回答:这在《电工手册》里能查到。长者又问: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爱因斯坦答道:这在《铁路旅行指南》里可以找到答案。长者继续问:特种钢由哪几种成分组成,它们各占多少比重?爱因斯坦说:这在《金相手册》里可以查到。长者不无遗憾地说:爱因斯坦你对答如流,但很可惜,我只能给你打零分!爱因斯坦回应说:我从来不去记忆字典中、资料里可以查到的东西,我的脑子是用来创造性思维的。

我看爱因斯坦的“用脑”方针是对头的。世界上的知识浩如烟海,据说莫斯科的列宁图书馆收藏的图书一本本排起来有500千米长,有谁能读得完、记得住呢?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去读完和记住它们。如今每一秒钟都会有许多新文献、新知识问世,但是有了电脑,人们已经用不到像农业社会时期用博闻强记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当然,有些记忆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那也不妨记住一些,但完全靠死记硬背,人的脑子是会僵化的。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机关,重要的是敢于实践,可贵的是善于思考,核心是改革创新。

P69-71

序言

沿着与时俱进的思想道路

凌河

相识沈者寿同志,是在21年前——这恰好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前后,中国历史的一个真正的转折时期。

一是1991年的夏天,杭州的一家校办小厂“娃哈哈”兼并了一家国营大型企业。这可是在“南方谈话”之前,小平同志还没有动身、还没有发话的“冬寒料峭”之中呀,“筑起反复辟的钢铁长城”的声音还在甚嚣尘上,关于姓“社”姓“资”的大帽子还在到处挥舞。“小鱼”要吃掉“大鱼”,尤其是一家非国营的小企业,居然要“吞并”国有企业,一时之间更是人言滚滚、压力重重,而时任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兼秘书长的沈者寿,作为此次兼并的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实际上的主导者,更是首当其冲。

就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和胡劲军同志作为《解放日报》的记者,来到杭州,与沈者寿同志和宗庆后同志进行了彻夜的长谈。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处在风口浪尖的沈者寿同志,那一夜谈的都是“小鱼吃大鱼”的辩证法——他说,“小鱼”为什么会吃“大鱼”?经济要改革,国企要转制,该活则活,该“死”则“死”,这恰恰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条规律。事实上,正是“娃哈哈”的兼并,才使一个濒灭的大型企业死而复生,这本身就是“搞活”的辩证法。他说,“小鱼”怎么能吃“大鱼”?在商品经济中,“大”与“小”是相对的,一个市场大、资金足、机制强的“娃哈哈”,难道不是一条大“活鱼”么?所以兼并实质上是“活鱼”吃“死鱼”。沈者寿同志再三强调,“小鱼”吃“大鱼”,普遍的意义并不在于大家都来推广“娃哈哈”模式,而是作为一种开创、一种创新,它代表了杭州市委市政府勇于探索、敢于开拓的精神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胆略……

这一夜之谈,真有如冬寒中的一团火。我们调查了这个经典案例,回到上海,在1991年12月21日《解放日报》头版醒目的版面,刊出了我写的长篇评论员文章《再论改革要有胆略》和吴晓波写的长篇通讯《百日兼并》。这正是“小鱼”吃“大鱼”一百天的时间。实践尚在检验真理,各种争论如潮涌来,而这篇回答各方疑问的著名评论,大量吸收的就是沈者寿同志的“夏夜长谈”!

二是1992年的夏季,“南方谈话”刚刚结束。照理小平同志已经“一锤定音”,然而坚冰刚刚打破,春来还有乍寒,奇谈怪论并未销声匿迹,居然还有说不要搞新的“两个凡是”的。6月之末,我在上海接到沈者寿同志的电话,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要“站出来说几句话”。

沈者寿同志要说什么话?这就是他发表在三天后的7月3日《解放论坛》上的署名评论《还是要讲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沈者寿同志针对当时有些人离开“南方谈话”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不懂得掌握分析当今中国改革开放问题的根本“标尺”,从而“如堕烟海、莫衷一是”的现象,鲜明地指出:当前影响大胆改革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就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其实,离开了经济关系,离开了社会生产力,还有什么“政治”、什么“方向”可言呢?他尖锐地针砭:有的人总是从马列本本上断章取义,动不动拿大帽子吓唬人,这种貌似信仰社会主义,实际上根本不懂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若按他们的意见办,结果只能葬送社会主义……这篇评论,发表在“南方谈话”刚刚结束,在京沪两地的理论界和思想界引起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

最可贵的是,沈者寿同志作为邓小平理论的忠实践行者,“南方谈话”以后,不管是在主管思想文化的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的岗位上,还是后来在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任中,他一方面坚持小平同志的“不动摇”,另一方面,却没有停留在对“南方谈话”的狭隘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上,而是与时俱进地沿着小平同志的思想道路继续,对小平同志最新“破题”的重大命题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90年代中后期,沈者寿同志在他的文章和演讲中,再三强调要全面理解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精髓和实质,发展不仅是指GDP的增长,更是指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为了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牺牲后代为代价……

我亲耳聆听和亲眼读过沈者寿同志的报告和言论,深深地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与时俱进、应势适变而感动,也明白了沈者寿同志为什么能始终保持思想的青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为什么能够不落伍、不保守、不僵化。现在放在我们面前的这本《路在何方》收集了沈者寿同志近四年来的50多篇时评,倾注了他对新形势的关切和对新问题的思索。我们听一听这些铿锵有力的标题,不论是《人民有权知道官员的全貌》《领导者要学会倾听》,还是《我们不要“被现代化”》《大跃进思维要不得》,更如《就看群众高兴不高兴》《创新有赖于自由度》,所有这些命题,不正是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以及出路走向的敏锐而深层的思考与呐喊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