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境界与智慧(首都名校校长访谈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达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刘彭芝校长的教育情怀

——记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

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

——刘彭芝

我曾采访过很多名校长,在他们身上具有一些共性,如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对教育本质的感悟等等,但始终觉得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身上所洋溢着的那种激情、执着、坚毅、智慧、忘我、大气和超越,把名校长的共性发挥到了极致,教育与她的生命融为一体,促使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

记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在刘彭芝校长身上,记者看到了智、仁、勇三者完美的结合,同时吸纳了创新的因素,因而她能够用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未来的眼光,去改变人大附中,以大彻大悟的智慧、高尚的情操、无畏的勇气,去分析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引领着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最终缔造了一个传奇。

毫无疑问,刘彭芝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蕴含着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理;其人格魅力更是鲜明而超凡,她能够把很多自然发展规律穿插在一起,做出各种不同的可能,经常会让人惊讶、震撼、质疑、不解,但最后都会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然后是惊叹、佩服、心服口服。

试图全面解读一位当代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情怀,这并非易事。但经过反复研读《人生为一大事来》《刘彭芝教育思想研究》《刘彭芝教育文集》《双卓基地通讯》等十几本专著和期刊,多次深入人大附中采访他们的领导团队和优秀教师群体代表,数次参加他们的重要活动,甚至一些内部培训,再以一种审视的姿态面对这些丰富的素材,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从容。

爱和尊重为魂

“爱和尊重”是刘彭芝教育思想的基础,也是其教育情怀之灵魂。用刘彭芝校长的话说:“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刘校长的爱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完成了由爱到大爱的升华。

教育的爱,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体现在对人的尊重,由此才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多样性发展需求。从教近50年,对“爱和尊重”的思考和实践,一直与刘彭芝形影相伴。她是一名有着32年教龄的数学特级老师,“爱和尊重”是其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当了8年副校长之后,从1997年至今,担任人大附中校长,身兼国务院、国家部委、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以及学术社团等委任的40多项社会职务,把“爱和尊重”的内涵演绎得更加丰富而广泛。

刘彭芝说:“教育是我的人生大事,我是为教育而生,为教育而活着的人。”当老师时,她希望当一名好老师。每当看到那些聪慧灵秀的孩子,她就会有想要融入他们的智慧、发掘他们潜能的冲动;每当看到有各种疾病和困难的孩子,她会不顾一切地帮助他们、解救他们;她把青春和全部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学生。无论她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面临多么严峻的挑战,始终不变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普通老师如何才能成为名师的真谛:她时刻都会流露出爱和尊重,和发自内心地对教育的热爱和眷恋。

当校长时,刘彭芝希望自己是一个好校长。她的理想是“办一所世界顶级的学校,一所令世人仰慕和向往的学校,吸引世界各国的孩子到这里学习。当他们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后,都能成为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在他们回忆起母校时充满深情,无限留恋”。刘彭芝期盼的这所“名校”会同世界一流名校,共同引领基础教育的未来。

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当了校长,几十年如一日的是刘彭芝校长的无私奉献、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对学生生命的关注、对教职工未来发展的指导、对整个教育事业的眷恋之心,这些表现使她对教育产生一种心灵状态,达到一种至美的境界。

因此,当教师时她创造了第一流的教学业绩,她的学生在数学上有300多人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当副校长、校长时,她先后主持或参与了20多项国际、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了70多本教材,发表和主编专著10多本,论文几十篇。在她的带领下,人大附中人用了10年时间就实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进而提出了“创百年名校、千年名校”的愿景。

刘彭芝爱学生、爱同事、爱学校、爱国家乃至人类,她希望学生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让老师在世界一流的环境中做出世界一流的业绩。她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她的身上似乎蕴藏着无尽的激情和能量,感动着人大附中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校长、教师、学生、员工的激情和理想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人大附中的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人大附中能够成为一个神奇的校园,国内外大奖常常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

P1-4

后记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尽管有人曾经从逻辑上、从人治与法治的关系、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过分析,提出过异议,但无数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证明:好校长与好学校之间是必要条件的关系。唯有好校长才能够挖掘出师生的潜能,为师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如果没有好校长的引领,学校的发展则往往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从而使得一些名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之外。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我有缘采访过上千位校长,为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厚重的历史使命感、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学术修养所折服。他们有的来自普通学校,更多的来自名校,与每一位校长的对话和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和融合,更是一次精神上享受,如同在品尝一次丰盛的精神大餐。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常常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作为名校的校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深受这些校长的启发,尤其是得益于多次与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推心置腹的交流,对人大附中办学实践的长期跟踪观察,我多多少少有了一些自信和从容,把名校校长的素养归纳为两个关键词——境界与智慧,希望在他们成长为教育家的道路上,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收录本书中的28位首都名校校长的访谈录,是我近两年来在新华网陆续刊发的文章,毫无疑问他们是首都基础教育界优秀校长群体的杰出代表,有着很高的境界与丰富的教育智慧。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的教育大情怀演绎着中国基础教育界的传奇,她每天工作时间在16小时以上,没有节假日,精神饱满,似乎永远都不知疲倦,而且高瞻远瞩,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优质教育辐射到更多的地区,她的生命已经与教育事业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领跑者。

蔡晓东校长对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有着准确地把握,他提出了“做真教育,真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胸怀远大,成为各个领域中的拔尖创新人才。

郭涵校长的大气和深刻,以及对废墟文化的情有独钟,与一零一中地处圆明园遗址公园非主体部分、东临清华大学、南接北京大学的地理位置,相得益彰,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一零一中精神发扬光大,当之无愧地引领着一支永远前行的卓越团队。

曹保义校长一直行走在“求真、崇善、爱美”校园的净土上,孜孜不倦地躬耕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倡导“师生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弘扬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理念。

沈杰校长是首都名校校长队伍中的新兵,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聪颖独到的构思,确立了“四个发展”和“三个追求”的价值取向,提出了“四为六化”的理念和策略,延续着名校的辉煌。

田树林校长的儒雅、谦虚、亲和力有目共睹,长期以来对基础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使她成为底蕴深厚的学术领袖,并逐渐迈入教育家队伍的行列,成就北京八十中大雅的风度、大气的品格、大写的业绩。

尉小珑校长的善良和智慧、幽默与诙谐,常常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和愉悦,使人如沐春风。他着力构建以“爱、阳光、幸福”为内容的主导文化,以“微笑、感激、享受、选择、美丽等五大阳光法则”为中心的人文文化,形成了五大办学特色,号称“五朵金花”。

李有毅校长的激情、正气、担当、真诚、豪爽、谦逊和智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种境界。她的“为师之道,八气修身;育人之本,八气养人”的教育思想,成就了一所名校的大气和深邃。

从严格意义上讲,安慧里中心小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名校,尽管它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作为安慧里中心小学的校长、安贞里学区管委会主任,孟夏从学校和学区的客观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学校发展“三级跳”的目标,推动一所享誉京城的特色学校向首都素质教育名校迈进。与此同时,他站在学区的角度,积极探索和实践着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提出了学区发展“三步走”的目标,这无疑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孟夏校长的专访也收录本书之中。

此外,作为对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卓越办学成果的深度解读,本书也收录了对人大附中常务副校长翟小宁的采访,他生长于齐鲁大地,源远流长的齐韵儒风,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赋予了他真诚善良、谦虚涵养、坚毅厚重的性格;在著名教育家刘彭芝校长身边工作多年,刘校长的大爱、奉献、智慧、执著、创新、大气和超越,使他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来耕耘教育的沃土。作为对尉小珑校长所倡导的“爱·阳光·幸福”文化的全面解读,本书也收录了对西城外国语学校四位副校长“兰秀青秋”的专题报道,试图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好校长的内涵和魅力。

在对首都名校校长的采访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主任田京生、海淀区教工委书记张卫光、朝阳区教委主任孙其军、朝阳区教工委原书记吴金龙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位校长的鼎力配合,他们在繁忙工作中特意安排专门的时间接受我的采访,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先生为本书作序,国学泰斗、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为本书题写书名,军旅书法家柳永红政委欣然应邀为校长题字,有关采访录音的整理工作由孙妍凯颂完成,谨此一并表示感谢。另外,十分感谢新华出版社、北京乾坤大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河南鼎大律师事务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方便!

希望本书中校长的境界与智慧能够对关注教育的广大读者有所启迪,能够对家庭教育有所启发,能对校长的办学有所帮助。由于水平所限,文章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校长及各界读者予以指正。

陈达

2012年8月16日

目录

刘彭芝校长的教育情怀

 ——记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1

蔡晓东: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蔡晓东/33

郭涵:引领永远前行的人们

 ——专访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郭涵/57

田树林:通过名校的大考

 ——专访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田树林/83

曹保义:躬耕于中国教改实验田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曹保义/99

沈杰:走自己的路做培养“人”的教育

 ——专访数学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沈杰/115

李金初:老骥伏枥再谱教育新篇章

 ——记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校长李金初/129

翟小宁:厚德立身学者本色

 ——访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常务副校长翟小宁/141

朱建民:弘大刚毅任重而道远

 ——专访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165

刘继忠:“三个一”教育理想的笃行者

 ——专访北京市育才学校校长刘继忠/185

尉小珑: “爱-阳光-幸福”的使者

 ——专访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校长尉小珑/197

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的“兰秀青秋”

 ——记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的四位副校长/221

赵欣:演绎新的“祭日”神话

 ——记北京市日坛中学校长赵欣/241

马景林:精心构建“明日之学校”

 ——专访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马景林/265

邰亚臣: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专访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校长邰亚臣/281

刘沪:弘扬“全人格教育”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沪/297

李有毅:责任在肩“八气”修身育人

 ——专访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319

范禄燕:坚持一条道路高举一面旗帜

 ——专访北京景山学校校长范禄燕/341

卓立: “移嫁”和谐教育再育名校之胚

 ——记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卓立/363

李明新:坚守基础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专访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377

翟京华:育民小学发展之路

 北京市育民小学校长翟京华/397

郑瑞芳:上善若水故几于道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郑瑞芳/419

颜凤岑:文化育人为小学改进之先导

 ——专访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校长颜凤岑/441

见培炎:文化滋养培育公民意识

 ——专访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校长见培炎/459

孟夏:因执着和创新而卓越

 ——记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学区管委会主任、/471

 安慧里中心小学校长孟夏/471

后记/493

序言

上个月刚去世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三句话: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说得多么精辟!奉献是什么?就是一个人的境界;求真和创新怎么能做到?就要有智慧。学校的校长就要有为事业、为孩子奉献一生的思想境界;还必须有教书育人的智慧,能够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为教书育人服务。

我们通常讲,有一名好的校长,就能办好一所学校。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说办好学校还要靠全体教职员工呢。这就是咬文嚼字了。办好学校当然要靠全校的师生员工,不仅如此,还要依靠家长、社会的支持。但是全校师生员工谁来组织?社会力量谁来调动?要靠学校的带头人——校长。事实证明,有什么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我六十多年教育生涯中所见到的几百所学校可以确信这一点。

现在学界都在倡导校长的职业化,这种主张我并不完全赞同。什么叫校长的职业化,有没有不会教书就能专门做好校长的人?可能有,除非他真是懂得教育,用心钻研教育,有了这样的“境界”和“智慧”的人。我总认为,校长要从教师里面选拔出来,他才懂得教育教学,懂得教师的疾苦、学生的需求。因此,如果真要提倡校长职业化,首先他是一名职业化的教师,然后当了校长,全心全意为学校谋发展。既有当校长、做奉献的精神,又有组织全校师生员工为发展学校同一愿景而努力的智慧。

校长的智慧从哪里来,是天上掉下来的吗?还是拍拍脑袋想出来的呢?恐怕都不是。只有从学习和实践中来。学习,要向书本学,学理论、学思维方式。这很重要,有了正确理论和思维方式,才能把事办好。但更重要的要向实际学、在实践中学,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求真、创新,就能产生智慧。学习,当然也要向先进学校的经验学,但先进学校的经验只能给你以启发,不能复制,不能照搬,还需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来求真、创新。

《境界与智慧》汇集了北京市近三十所中小学校长的境界与智慧,读者可以从他们的境界与智慧中找到你所想达到的境界,取得更高的智慧。这些名校长大多是我的朋友,他们希望我写几句话,是为序。

内容推荐

《境界与智慧》一书共收录了作者陈达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彭芝校长、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蔡晓东校长、北京一零一中学郭涵校长、北京第十二中学李有毅校长、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曹保义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沈杰校长、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沪校长、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田树林校长、北京景山学校范禄燕校长等北京市一流名校28位校长的专访。毫无疑问他们是首都基础教育界名校校长群体中的杰出代表,有着很高的境界与丰富的教育智慧,当之无愧地收录入《境界与智慧》一书。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事业心、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对教育本质的感悟等等品质特征,使他们与名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相得益彰,延续着名校的光荣与辉煌。

编辑推荐

《境界与智慧——首都名校校长访谈录》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为本书作序,国学泰斗、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和军旅书法家柳永红政委为本书题写书名,该书发行的第一周就已经销售近万册。

《境界与智慧》汇集了北京市近三十所中小学校长的境界与智慧,读者可以从他们的境界与智慧中找到你所想达到的境界,取得更高的智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