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坎,人上了岁数,体力大不如从前,疾病也常常不期而至;退休之后,远离了原来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的变化让内心若有所失;以前整天忙忙碌碌,为了儿女,为了工作,现在一下子闲了下来,人闲了,心却烦了。晚年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一点生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有其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这一规律,既然无法改变,何不平静地接受现实?当然,接受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老年人克服很多困难,勇敢地面对心理困惑,调节好心态。
不过,不要紧,苍穹的《养老先养心(送给爸妈的心灵疗养书)》将成为你最好的助手,帮助您解决老年生活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包括退休后的心理调适、空巢老人的心理困惑、丧偶后的自我救赎、如何拥有幸福的再婚生活,以及平静地看待疾病、面对生死。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有其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这一规律,既然无法改变,何不平静地接受现实?当然,接受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老年人克服很多困难,勇敢地面对心理困惑,调节好心态。
不过,不要紧,苍穹的《养老先养心(送给爸妈的心灵疗养书)》将成为你最好的助手,帮助您解决老年生活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包括退休后的心理调适、空巢老人的心理困惑、丧偶后的自我救赎、如何拥有幸福的再婚生活,以及平静地看待疾病、面对生死。
值得一提的是,《养老先养心(送给爸妈的心灵疗养书)》不仅适合老年人阅读,也适合年轻人阅读,因为它是了解老年人心理的一个窗口,只有了解了老年人在想什么,才能让孝心有的放矢。相信本书一定会成为打开老人心结,增进亲情的桥梁。
操心儿女之事莫过度,点到为止万事和
你是否会在寒风中站在路口等着儿女归来,虽然路口离你家只有百来米的距离;你是否会因为一整天没有接到儿女的电话坐立不安,心里默念着电话快点响起;你是否会因为儿女的一个眼神胡思乱想很久,担心他最近出了什么事情而没有告诉你……
父母的爱是人间最无私、最伟大、最纯洁的爱,然而,有时这份厚重的爱也会成为一种负担,让人难以承受。
李玫是我的同事,因为与母亲闹了别扭,住在单位的宿舍里快一个月了。李玫说她这样做是为了母亲好,她不想和母亲的关系搞得太僵;距离产生美,两人不在一起会好一些。
李玫的母亲宋阿姨今年61岁,退休前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从事行政工作,因为平时工作忙,很少过问家里和子女们的事。那时李玫与母亲的关系亲如姐妹,可是自从宋阿姨退休后,两人的关系就开始紧张起来。
每天宋阿姨大早起床,准备好早餐,然后叫李玫起床吃饭。李玫喜欢睡懒觉,她通常会在路上解决早饭问题,好腾出时间来多在被窝里躺一会。可这在宋阿姨眼里是绝对不可以的,“你没看报纸吗?报纸上说有一个女孩子经常吃路边摊上的东西,结果查出了胃癌,多可怕!快,起来吃早饭。”
上班时间,宋阿姨也会时不时地给李玫打电话,“午饭要记得按时吃。”“你午饭吃得什么样?”“路上人多,开车注意点。”无论何时何地,李玫在做什么事情,宋阿姨的关心电话随时都可能打过来。一次部门开会,宋阿姨因为打不通李玫的电话,竟然查114,将电话打到公司的座机上,打通电话只说了一句,“晚上记得早点回家,外面不安全。”搞得李玫哭笑不得。
自从被母亲的电话缠身之后,李玫下班后不敢与同事、同学聚会,因为只要晚半个小时回家,她的手机就会不断地响,直到她平安到家,母亲才能安心去睡觉,不然,就会一直坐在沙发上等,无论多晚。
时间一长,李玫就有些反感母亲,宋阿姨却振振有词,“我担心你,还不是为你好,你要不是我女儿,我才懒得管呢!”她的心里十分难受:难道我关心你还有错吗?
我理解李玫的苦衷,也理解宋阿姨的苦心。很多父母都和宋阿姨有着相似的情况,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为孩子好。记得那是一个隆冬的夜晚,由于公司加班,我离开公司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我的手脚冻得有些发麻,下了公交车,我缩着脖子,跺了两下脚,急急忙忙往家走。快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见一位老人正在朝我这边张望,傍晚的灯光有些昏暗,但是我还是认出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邻居李大妈。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呀?不知道你妈多着急呢,快点回家吧!”李大妈赶紧催促着。“唉,我家阿明,都二十八九岁i~lJt.T,却像小孩似的玩心重得不得了,老是与同事、朋友在一起喝酒、打麻将……疯得晚上不知道回家。”李大妈自言自语道,说完又望向公交车开来的方向。
李大妈的儿子是一家公司的副总,负责销售工作,平时业务忙,陪客户喝酒、吃饭、娱乐,这些都是少不了的,可在老人眼里却成了“不务正业”。其实,李大妈也知道儿子是在做事业,可有时还是免不了抱怨几句,弄得儿子不知如何是好,一边是工作,一边是母亲,左右为难。
老人与儿女相处三原则:适度关心、适度放手、适度分离。
看到大冬天站在寒风中等儿女回家的老人,别说是老人的儿女,就是路人都会为之动容。这让我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P3-4
做最美的夕阳
有人说,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坎,人上了岁数,体力大不如从前,疾病也常常不期而至;退休之后,远离了原来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的变化让内心若有所失;以前整天忙忙碌碌,为了儿女,为了工作,现在一下子闲了下来,人闲了,心却烦了。晚年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一点生机。
也有人说,老年期是人生的第二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再被工作所牵绊,不再为儿女操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追求心中未实现的梦;以前有孩子横亘在夫妻之间,连“亲热”的机会都没有,现在终于可以手拉着手迎朝霞看夕阳;活到老,乐到老,咱也追一回时髦,玩一下时尚,烫个波浪头,网上冲冲浪,跳个老年迪斯科。你看,这生活是不是要多滋润就有多滋润?
依我看来,无论你认为老年生活是坎也好,还是人生的第二春也罢,其实,就是一个心态问题,心态调节好了,坎坷也可以化作坦途。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人老心不老,老亦不老;心老人不老,不老也老。年过八旬的老人参加选美,勇当选美冠军的不是没有。当然也有年过六旬,就唉声叹气,以泪洗面,把每一天当成生命最后一天过的。
正所谓快乐也一天,烦恼也一天。烦恼也无法改变已经步入老年行列的事实,也无法赶走病痛,既然如此,为何不高高兴兴地呢?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大的幸福是什么?不是拥有多少的财富,不是拥有如花似月的美貌,不是创造令人仰望的辉煌事业,而是拥有健健康康的身体、快快乐乐的生活。
记得有一位老人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现在很知足,一觉能睡到大天亮,一顿能吃两碗饭,吃得饱睡得香,打打太极,跳跳舞,下下棋,生活乐悠悠。”别说是老年朋友,就是我听了老人的话,看到老人乐呵呵的样子,都嫉妒得不行。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生活也并不是每个老年人都能够有幸享受,生活中有不少老年人还纠结在退休后的失落中,深陷在孤独、寂寞中无法自拔,折磨于悲欢离合的痛苦中,徘徊于不可逾越的再婚的恐慌中,恐惧于死亡的威胁中。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有其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这一规律,既然无法改变,何不平静地接受现实?当然,接受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老年人克服很多困难,勇敢地面对心理困惑,调节好心态。
不过,不要紧,本书将成为你最好的助手,帮助您解决老年生活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包括退休后的心理调适、空巢老人的心理困惑、丧偶后的自我救赎、如何拥有幸福的再婚生活,以及平静地看待疾病、面对生死。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不仅适合老年人阅读,也适合年轻人阅读,因为它是了解老年人心理的一个窗口,只有了解了老年人在想什么,才能让孝心有的放矢。相信本书一定会成为打开老人心结,增进亲情的桥梁。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本书得以顺利完成,是与许多人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陈艳梅、杨红、邳艳春、王少宇、邳智勇、林少俊、周以云、张贤军、肖晖、廖晓龙、刘双喜、肖永忠、廖学词、杨果、周海英、李宏龙以及中国社会出版社的魏光洁老师,对本书给予了许多鼓励和指导,并提出了许多细致的修改意见,在此,我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