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任弼时传(上下)(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章学新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童年纪略

一九○四年四月三十日(清光绪三十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傍晚时分,任弼时出生在湖南湘阴县塾塘乡(今属汨罗市)唐家桥任家新屋。

唐家桥在汨罗市的南部,距离爱国诗人屈原的故宅约七八十华里。北临长江,西濒洞庭。蜿蜒曲折的白沙河绕过唐家桥。白沙河平日河水淙淙,浅可徒涉,唐家桥以下,水势渐大,到五里外的徐家桥,便可通农家的小船,但一到雨季,山洪暴发,洪水奔泻入河,白沙河顿时水深齐腰;洪水经捞刀河宣泄入湘江,汇入波光粼粼的洞庭后,唐家桥附近的河床里,平静的水流淙淙如常。任弼时童年时期,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在河边打水漂、摸鱼虾、逮青蛙。

白沙河的西面是明月山,东面是颖珠山,是南岳衡山的余脉。明月山不高,所谓“上七里,下八里”;颖珠山更低一些,“上三里,下四里”。两山林木葱郁。傍河两岸,丘陵起伏,山塘水田,茶树满坡,一派江南风光。白沙河西岸,有一条与河平行的古驿道。据郭嵩焘撰写的《湘阴县志》记载,元时,这一带设水陆两驿,筑南北通衢,北通大都,南达广东。自十三世纪以来,它一直是接待过往官吏、运送钱粮贡品、传递往来文书的要道。唐家桥是一个驿站。二十世纪初,粤汉铁路通车,古驿道废了,驿站改为邮政代办所。多少年来,这条驿道给这个小小村落带来了天南海北的信息。

任姓家族在当地是一个望族。老宅原在白沙河西面的冷水井。清末,任弼时的曾祖一辈在河东营建新宅,这就是新屋。新屋前后三进,加一罩顶。青砖墁地,马头墙高耸;背倚山丘,面临水塘,四周竹木林立。进门的堂上当年悬着两块匾,上书:“望重龙门”、“光照璧水”,表明宅主是书香门第。据县志记载,任弼时的远祖任应庚,清光绪年间,补用广西太平府知府,祖父任芝坞例授登仕郎。但是,他们仕途不畅,所以告诫后辈,居官艰难,不如读书明理,开发民智。后辈子弟果然读书兴学的不少。任氏族谱中,二十二世裕字辈子弟,学历都比较高,有的是清代高等学堂毕业生,有的是中路师范(后改为省立第一师范)和明德师范的毕业生,其中较知名的是任弼时的两位堂叔父:一位叫任裕恒,名恺南,清末官费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汉口创办《民国日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报馆被查封后,即入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经济学,先后六年。回国后,他不接受北洋政府财政部之聘,回长沙创办湖南商业专门学校及大麓中学,一九二六年,任湖南大学校长,是和马寅初齐名的经济学家,曾有“南任北马”之称。另一位是任裕敬,号理卿,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毕业后,一九一九年,考取“庚款”留学,入美国罗威尔纺织学院,是我国第一代的纺织工程专家。任理卿长任弼时九岁,“少年叔侄如兄弟”,青少年时代和任弼时交往甚密。  任弼时的父亲名裕道,又名思度、扬烈,号振声,自幼读书,考秀才未中,在家乡开设一个蒙学馆叫“时中馆”,以教书为业。每年可从族中公田收的租谷中分得稻谷二三十担,零用开支,全仗“束惰”收入,家境并不宽余。甲午一战,中国败于日本,爱国的知识分子,痛感国势垂危,纷纷起来鼓吹变法维新。浏阳的谭嗣同和康有为一起,认为“变法必先从士始,从士始必先变科举”,于是在长沙办时务学堂,创设南学会,出版《湘报》,竭力提倡民权、平等的学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殉难,省内各维新事项一律停办,但各地办新学、兴实业的潮流已势不可挡。

P1-3

后记

编写任弼时同志的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编写工作是继编辑出版《任弼时选集》、编撰《任弼时年谱》之后,于一九八九年开始,经五年工作,至一九九三年底完稿。

陈云同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本书主要的资料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任弼时同志的文稿、电报、讲话记录、工作笔记、书信、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六届七中全会、七大主席团会议、七届一中全会及二中全会记录;中共旅莫斯科支部、共青团中央、中共江苏省委、中共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中共西北中央局的有关会议记录;共青团中央、中共江苏省委、苏区中央局、湘赣省委和湘鄂川黔省委有关的历史文献;还有,任弼时故居陈列馆所藏任弼时的作文、书信及任氏家谱等。同时,广泛参考了各种报刊和许多与任弼时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和回忆录等,力求根据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较为翔实的信史。

本书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集体劳动的成果。全书由章学新主编,金冲及指导写作并审阅定稿。写作的过程是由章学新撰写第一稿的大部分章节;宋毅军撰写一九三四年十月红二、六军团会师至一九三七年抗战前的部分;迟爱萍撰写一九三八年四月至一九四。年二月驻莫斯科共产国际及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战胜利至传主逝世部分,由章学新增补改写形成全稿。然后,遵照主审的意见并听取编写《任弼时年谱》的杨瑞广、蔡庆新、宋毅军、迟爱萍等的意见,再由章学新统一修改完稿。蔡庆新核对了全部引文,注明出处,并参与遴选照片及手迹,编写说明文字。为本书收集材料的还有萧华光。本室科研管理部、办公厅、档案处及有关同志也给予多方协助。

王震、萧克、李琦和王发武同志十分关心本书的编写;陈琮英同志和任远志、任远远、任理卿、任俨等同志在收集资料方面给予许多帮助;师哲同志对初稿反映传主驻共产国际及在延安时期的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将本书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七五”期间的资助项目。文物出版社在提供照片方面给予了协助。

《任弼时传》出版五年来,曾受到党史界有关学者的鼓励。在此期间,我们陆续看到一些新的资料,发现个别漏校和不准确的文字,以及随着认识的发展而感到不完善的叙述之处,此次均作了必要的增补、删改和修订。这项工作,由章学新和蔡庆新负责,由金冲及审定。

限于编写者的水平,书中不当的地方,请读者批评指正。

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谨以修订的《任弼时传》来纪念开国元勋任弼时九十五周年诞辰。  一九九九年十月

目录

一、童年纪略

二、少年纪学

三、五四启蒙

四、“到俄国去!”

五、在东方大学的熔炉里

六、共青团的“三大”

七、在五卅运动的洪流中

八、努力使团的工作青年群众化

九、在第一个风浪中

十、“暴动是一种艺术”

十一、“留守中共中央”

十二、在中共江苏省委

十三、从湖北省委到长江局

十四、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前后

十五、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十六、宁都会议

十七、湘赣纵横

十八、先遣长征

十九、创建湘赣川黔根据地

二十、湘鄂川黔保卫战

二十一、长征途中(上)

二十二、长征途中(下)

二十三、西安事变前后

二十四、从云阳改编到山西抗战

二十五、在共产国际的日子里

二十六、回到延安

二十七、整风运动的前奏

二十八、延安整风(上)

二十九、延安整风(下)

三十、整顿经济,发展力量

三十一、党的历史性盛会

三十二、保卫胜利果实,制止反共内战

三十三、全面内战前夕

三十四、当和谈之门被关闭时

三十五、风雨战陕北

三十六、纠正土改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三十七、春风送暖到平山

三十八、西柏坡的日日夜夜

三十九、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后记

内容推荐

《任弼时传(上下)(精)》由章学新主编,全书以翔实的档案和丰富的历史资料,高度概括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热情讴歌了任弼时同志在只有46年的短暂生命中,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任弼时传(上下)(精)》真实地再现了任弼时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非凡的远见卓识、以及伟大的骆驼精神。

编辑推荐

《任弼时传(上下)(精)》由章学新主编,是反映任弼时的大型政治传记。这部传记,从1989年开始编写,至1993年底定稿,历时5年。本书主要的资料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任弼时的文稿、电报、讲话记录、工作笔记、书信、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等有关会议记录,共青团中央、中共江苏省委、苏区中央局等有关的历史文献,以及任弼时青少年时期的作文、书信、任氏家谱,与任弼时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和回忆录等。编者根据这些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任弼时一生的革命活动融汇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全部历程中,写出了一部较为翔实的信史。本书对研究党史、军史、青运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