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360度鲁迅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程争鸣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二、鲁母为何选中朱安做媳妇

凡是上过学、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鲁迅的妻子叫许广平,但有几人知道一个叫“朱安”的女子呢?然而,正是这个“朱安”,才是鲁迅原配妻子!

不过,在鲁迅的历史里,由于政治的原因,以及神化的需要,朱安这个人成了一个忌讳,被有意删除了,无形消失了。朱安的“出土”,恢复原配的身份,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可以说是思想解放的潮流,才让“朱安”浮出了水面。

那么朱安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呢?鲁母为什么会选中朱安做媳妇呢?又为什么把鲁迅从日本骗回来完婚呢?让我慢慢道来——

1902年初春,年满二十一岁的鲁迅,以优异成绩从南京矿路学堂毕业,3月赴日本留学,人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因为鲁迅是周家长子,父亲去世以后,鲁母就开始为长子的婚事操心——早定下一门亲事,就早一点安心。鲁母考虑到自己家道中落的处境,儿子个头也不高,条件不怎么好,能找一个条件过得去的女子就行了。她先是相中表妹琴姑,后因八字相克,婚事告吹,鲁母就四处托媒,渴望早日了却这门心事。

神通广大的媒婆,传来了好消息:在绍兴城内丁家弄里,有一个叫朱安的女子,出生于1878年6月,比鲁迅长三岁,还是鲁迅叔祖母蓝太太的一位内侄孙女,多少有点沾亲带故。朱家经济条件颇好,有两幢宽敞的大宅子,外带养鱼池和小花园,这在当时绍兴城里也算得上是殷富人家。朱家社会地位也风光,祖上做过知县,称得上书香门第,且家教严正。朱安虽未读书,但守信知礼,温良恭俭让,尤其是脾气和顺,会做女红,擅长烹饪,这都够得上好媳妇的标准。美中不足的是: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短短的双腿下是缠着三寸金莲的小脚,身材偏小,其貌不扬。不过,在那个时代,这也算不上什么致命缺点。那是一个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婆婆对媳妇的要求主要是贤慧能干,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媳妇呢!

鲁母听了媒婆眉飞色舞的描述,认为朱安这女子不错,做自己的儿媳是绰绰有余。特别是朱安听话顺从的品性,擅长女红烹饪的贤惠,无疑是心中理想的人选。老人白作决定,定下了这门亲事,想必远在东瀛的长子一定也会喜欢。1901年4月,老太太并未征得鲁迅的同意,就去朱家“请庚”,询问生辰八字,由双方家长做主,轻率地定下了这桩婚事——这是一桩决定朱安一生悲痛命运,给鲁迅带来终生痛苦的悲剧婚娴!在那个时代的青年来说,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终生,也是他们的共同命运。

这门亲事在鲁母看来,门当户对,天造地设,极为中意。据鲁迅的三弟周建人回忆:“母亲极爱我大哥!也了解我大哥,为什么不给他找一个好媳妇呢?为什么要使他终身不幸呢?——那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她认为朱安一定胜过她所有的侄女、甥女。”正是这种善意的母爱,成了儿女们“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鲁母毫不犹豫地定下这门亲事,除了认为朱家经济条件好,朱安贤惠外,应该还有以下因素:鲁老太太守寡之后,一人在家,孤独难耐,需要一个女子作陪伴。我们都知道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其实,鲁迅还有一个四弟椿寿,不幸于1898年底因病夭折。鲁母丧夫之后两年,又遭丧子之痛,极度悲伤,心情寂寞,更加思念在外读书的长子。老人身边只有三子周建人在会稽县学堂读书,还是走读,早出晚归,家里非常冷清。老人希望早日有个媳妇陪伴在身边,打发光阴,驱除寂寞。另外,鲁老太太年事已高,对许多气力活、家务事都显得力不从心,老太太渴望有一个媳妇在身边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当然巴不得早日定下儿子的亲事,尽早接媳妇过门。

当然,鲁研界也有一说,认为鲁迅的婚姻实际上是媒婆包办的,甚至说老太太是受了媒婆的骗。由于媒婆能说会道,鲁母听了觉得中意,就果断地答应了这门婚事。媒婆得到允诺后,便将这门婚事四处说开了,弄得满城风雨,致使周家很被动,迫于舆论的压力,老太太觉得生米煮成了熟饭,只得认下了这桩婚事。不过,我倒觉得这种说法显得牵强,只是人们的一种善良愿望——为鲁老太太开脱责任。

那么,鲁迅自己对这桩突如其来的婚事是怎么看的呢?鲁迅这时已经东渡日本,不久就接到母亲的来信说:自己做主为他定了亲,名叫朱安,性情好,懂规矩,我见过一面,相信我的眼力不会错;只是按旧式规矩养大的,是一位缠足、不识字的传统女性。鲁迅第一个反应是,坚决反对,要求退婚。鲁母第二封信很快就来了,无论如何都不能退婚:一是母亲亲自到朱家求的亲,现在返聘毁约,无法向朱家启口;二是周、朱两家都是体面人家,若退婚有损声誉;三是退了婚,朱安将来无法嫁人。为了给鲁迅施加压力,鲁瑞还托鲁迅的叔父周冠五写信,规劝鲁迅千万不能退婚。恪尽孝道的鲁迅考虑到母亲半生悲苦,不忍因自己的婚事再伤母亲的心;加之想到自己常年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娶了一房媳妇,让母亲多一个说话的人,多一双帮衬的手,这也是儿子应尽的义务。

在退婚不得的情况下,鲁迅只得退步提出两个条件:一要朱安放足,不再缠小脚;二要她进学校念书,学认字。显然,年轻的鲁迅当时对自己的婚娴还抱有些许的希望,即使不能自己选择,也想尽量将它改造成新式女子,接近自己的理想婚配。母亲第三封信追了过来,传达了朱安的回应:一、脚已经缠了多年,放不大了;二、年纪大了,不适合进学校念书。这不难看出朱安从肉体到灵魂,都是一个地道的旧式女人,要改变她已经不可能,就看鲁迅自己的选择了!

其实,鲁迅是没有选择的,因为他太孝敬母亲。他觉得母亲实在是太不幸了,眼前总会浮现母亲那双永远都是慈爱而忧郁的眼睛,一位柔弱的寡母含辛茹苦把儿女们拉扯大,而且培养他们读书识礼,身为长子的鲁迅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吗?——母亲为儿子牺牲了一生,做儿子的就不能为母亲牺牲一次婚姻吗!

鲁迅只能痛苦地接受母亲送给他的这份特殊“礼物”。他曾对挚友许寿裳说:“这是我母亲送给我的礼物,我只有好好地供养她,至于爱情,那是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尽管内心有说不出的苦衷、难以承受的痛苦,为了母亲,他也只能自己吞下这枚苦果。只要母亲愿意,就由她去吧。反正自己身在日本,学业繁忙,暂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能拖则拖,得过且过!

三弟周建人在谈到鲁迅婚姻时,说过一句朴实而耐人寻味的话:“我大哥的失望是很难形容的,这也难怪,俗话说:生意做勿着,一遭;老婆讨不着,一世。这是一生一世的事呢!”——那么,鲁迅将怎样处置这份母亲赠予的特别“礼物”呢?他会与自己不爱的女人朱安结婚吗?P5-8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畸形的婚姻

 一、鲁迅第一个婚恋女人是谁

 二、鲁母为何选中朱安做媳妇

 三、鲁迅为什么同意与朱安结婚

 四、鲁迅是怎样冷淡朱安的

 五、鲁迅为什么一辈子冷淡朱安

 六、朱安如何抗争鲁迅的冷漠

 七、鲁迅为什么不与朱安离婚

 八、我们为什么特别同情朱安

第二章 沉重的爱情

 一、许广平为什么会爱上鲁迅

 二、许广平是怎么追求鲁迅的

 三、鲁迅为何接受许广平的爱

 四、鲁迅暗恋北大校花马珏吗

 五、许羡苏是鲁迅的情人吗

 六、鲁迅爱萧红吗

 七、鲁迅为什么选择上海定居

 八、鲁迅溺爱海婴吗

 九、鲁迅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十、鲁迅晚年不爱许广平吗

 十一、《野草》是为爱情作证吗

第三章 遗憾的亲情

 一、鲁迅的悲剧婚姻全怪母亲吗

 二、鲁迅是怎样孝敬母亲的

 三、鲁迅为什么那么孝敬母亲

 四、鲁迅与周作人为什么失和

 五、鲁迅与信子有暖昧关系吗

 六、鲁迅偷看信子洗澡吗

 七、鲁迅兄弟失和后成了仇人吗

 八、周作人怂恿朱安卖鲁迅遗书吗

 九、鲁迅长孙周令飞为何落户台湾

第四章 独特的性格

 一、鲁迅长得英俊魁梧吗

 二、鲁迅穿着为什么那么简朴

 三、鲁迅不懂生活情趣吗

 四、鲁迅不懂幽默吗

 五、鲁迅为什么特别喜欢版画

 六、鲁迅为什么钟爱看电影

 七、鲁迅为什么仇猫

 八、鲁迅为什么痛恨流言

 九、鲁迅是“怕死鬼”吗

 十、鲁迅为什么“多疑”

 十一、鲁迅“世故”吗

 十二、鲁迅“好记仇”吗

 十三、鲁迅为什么总挨骂

 十四、鲁迅为什么“爱骂人”

 十五、鲁迅骂人为什么那么尖酸刻薄

 十六、鲁迅为什么那么孤独痛苦

 十七、鲁迅为什么要“反抗绝望”

 十八、鲁迅主张“打落水狗”就是不宽容吗

 十九、鲁迅为什么主张“一个都不宽恕”

 二十、鲁迅真的一个都不宽恕吗

 二十一、鲁迅演讲为什么那么吸引人

 二十二、鲁迅为什么喜欢做“守夜人”

第五章 叛逆的思想

 一、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学医失败吗

 二、鲁迅为什么剪掉辫子又装假辫

 三、鲁迅为什么讨厌“看客”

 四、鲁迅为什么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五、鲁迅为什么主张汉字拉丁化

 六、鲁迅为什么劝青年少读中国书

 七、鲁迅为什么反感闲适小品文

 八、鲁迅只反庸医,不反中医吗

 九、鲁迅为什么嘲讽梅兰芳

 十、鲁迅为什么喜欢尼采

 十一、鲁迅为什么褒扬墨家

 十二、鲁迅为什么批判孔子

 十三、鲁迅为什么挖苦老庄

第六章 波折的友情

 一、鲁迅解剖别人,拉下了自己吗

 二、鲁迅离开中大是因为顾颉刚吗

 三、鲁迅为什么厌恶顾颉刚

 四、鲁迅为什么讨厌高长虹

 五、“南云楼风波”导致鲁迅和林语堂失和吗

 六、鲁迅为什么反感周扬

 七、鲁迅为什么视瞿秋白为“人生知己”

 八、鲁迅与胡适是朋友,还是敌人

 九、鲁迅和胡适非得上演“龙虎斗”吗

 十、胡适点名骂蒋介石就比鲁迅更勇敢吗

 十一、鲁迅的朋友内山完造是特务吗

 十二、鲁迅被当局通缉七年为什么没有被捕

第七章 悲悯的大爱

 一、鲁迅只有恨,没有爱吗

 二、鲁迅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吗

 三、鲁迅有“领袖野心”吗

 四、鲁迅为什么那么热爱青年

 五、鲁迅为什么特别同情弱者

 六、鲁迅为什么主张“壕堑战”

 七、鲁迅盲目崇拜苏联吗

第八章 早殇的生命

 一、鲁迅后期为什么只写杂文

 二、鲁迅一生为什么没有写长篇小说

 三、重病中的鲁迅为什么不去国外疗养

 四、鲁迅是被日本医生须藤害死的吗

 五、鲁迅的葬礼是共产党操纵的吗

 六、鲁迅为什么希望自己的文字速朽

第九章 争议的定位

 一、鲁迅是教育家吗

 二、鲁迅够不上“文学大师”吗

 三、鲁迅够不上思想家吗

 四、鲁迅够不上革命家吗

 五、毛泽东不是真心喜欢鲁迅吗

 六、“三家”、“五最”是神化鲁迅吗

 七、神化鲁迅是鲁迅的错吗

 八、“假如鲁迅活到今天”会怎么样

第十章 不朽的鲁迅

 一、“少不读鲁迅”吗

 二、青少年为什么怕读鲁迅

 三、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鲁迅

 四、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读鲁迅

 五、鲁迅过时了吗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一名身处南国深圳的漂泊者,沉迷鲁迅世界,探索鲁迅心灵,的确是个意外——那是2007年的冬天,赣东“五十年不遇”的寒冬!对于我来说,人生的旅途也走进了寒峭的冰川,漫漫长路,看不到一线曙光!

我本是赣东某县城的一名科级公务员,因耐不住机关生活的寂寞,1992年底乘一位伟人南巡的春风,我心血来潮停薪留职,南下深圳打工。十几年一晃而过,人生悄然步入“天命”之年。距1977年下放当知青,工龄届满三十年,依据《国家公务员法》,我回家申请办理提前退休,因手续繁琐,至少也得待上一年。

可惜老家房产早已变卖,在深圳购置了新房,我只得租住在一家简陋的旅馆里,居室北面窗外正对着一株孤零零的苦楝树,伴随着我人生中最寂寥、最难熬的岁月。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当年鲁迅住在绍兴会馆那株缢死过一个女人的槐树——我窗外的这株苦楝树莫非也曾有过吊死鬼?四周少有邻舍,寂静得让人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当年鲁迅孤灯抄帖,静心读书,我何不学习鲁迅,修身养性,静心读书呢?

刚刚熬过了凛冽的冬天,伴随2008年初春的暖风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参加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读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撰写的《扬风筝背后的人性之光——读美国作家胡赛尼(追风筝的人)后感》一文,刊登在4月8日的《光明日报》上,并忝列全国百篇获奖作品,奖金是当当网赞助的一千元购物券。正好圆我一个《鱼迅全集》的梦,并顺带购买了十几本鲁迅研究专著。这样,2008年——祖国的“奥运年”——我的“鲁迅年”:蜗居陋室,断绝交往,心无旁骛,阅读鲁迅。

开始时,我只想系统地阅读鲁迅,并没有想到要研究鲁迅。不料读得多了,想得深了,就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恰好这时我受命担任县文联一份文学杂志的执行编辑,为充实稿源,我决定撰写《360度鲁迅》的系列文章连载在杂志上——就这样,我意外地走进了鲁迅的世界。直到年底,我办完退休手续回到深圳,仍然锲而不舍地坚持了四年——终于完成了生命中与鲁迅的一次相遇!

虽说涉猎鲁迅研究纯属意外,但热爱鲁迅的情结却伴随终生。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这些50后的人,经历过书荒的年代,尽管“文化大革命”中可以买到《鲁迅全集》,但那时我才十来岁,根本读不懂鲁迅;加上父亲是右派,我随家下放农村,生存艰难,绝对没钱买书。后来父亲摘帽,我得以重新上学,所能接触到的鲁迅,仅仅局限于报刊宣传、课堂灌输——心目中的鲁迅早已是“神坛”上的偶像!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长,我开始怀疑:这个写在书上,讲在嘴里,播在喇叭中的鲁迅,是一个“真实的鲁迅”吗?

几十年后,我才得以系统地读鲁迅。阅读的过程,也是重新发现鲁迅的过程。我通读了《鲁迅全集》,读遍了自己能借到或买到的鲁迅研究专著,浏览了网上无法计数的鲁迅研究文章。概括地说,鲁迅研究大致有三个话语层面——第一是政治教育的层面:这是我刻意要回避的领域,自然引不起任何兴趣;第二是学院专家的层面:大都是“学院派”教授及读硕攻博的饱学之士解读出来的鲁迅,不乏有见地的观点与宏论,但大多散发着“一页文章半页注”的冬烘气,很难穿越学院的厚墙,进入寻常百姓家;第三是草根言说的层面:自然有一些鲜活的文字,带着泥土的芳香,但又不免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一些年轻的网友,随意地贬斥鲁迅、颠倒鲁迅、妖魔鲁迅。正如作家陈村所言:“我看到的是,话都没说顺又根本不读书的一些人也敢谩骂鲁迅——无畏的岂止无知者!”

当我走近鲁迅时,我就告诫自己:一定要避免“冬烘气”与“妖魔化”,努力还原一个平凡、鲜活、有趣、真实的鲁迅当然,我绝不敢说自己笔下的鲁迅就是历史上真实的鲁迅,那也太过轻狂。鲁迅是汪洋大海,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博大、丰富和深邃。像我这样一介常被琐事缠身,总为生计奔波的草根文化民工,实施这样一项宏伟工程,必将是异常艰辛的苦旅!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愿意接受生活的挑战,跋涉这漫漫苦旅。在长达四年的探索中,我感觉到自己在渐渐地走近鲁迅:他老人家就站在我们中间,仿佛只要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温热的双手;他老人家就像邻家老翁一样,慈祥地朝着我们微笑,热情地与我们倾心交谈;我似乎听到老人家爽朗的笑声,闻到他嘴边喷出的浓浓烟味……那是一个多么慈祥、多么幽默、多么平凡的老人——这应该是我苦苦追寻的真实的鲁迅啊!

漫长的写作过程比想象的要艰难得多,有时我甚至产生“畏途□岩不可攀”的畏难情绪,然而欲弃不甘,欲罢不能——几年的心血怎能付诸东流!每当畏难犹豫的时候,《野草》中的“过客”总在前方召唤我——“不,我不能!我还是走好。”——明知前面是坟,也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我别无选择,只得踉踉跄跄地行走,追寻“过客”的脚印,追踪先生的背影!

我愿将自己思索、体验、感悟的鲁迅,变成一篇篇诚实的文章,与每一位读者:一起交流,一块分享,一同探索!我力图诚恳、真实、通俗、全面地诠释鲁迅,运用历史材料、生活故事说明真相,论证观点,力戒空洞无物的理论说教,避免毫无根据的虚构戏说。我有意借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解疑的方式,提炼出一百零一个鲁迅研究的热点问题,大致分为十个类别,逐一加以剖析,形成系列探讨文章,每个话题控制在三千字左右。本书不拘泥“一面文字,半页注释”的学术规范,因为这毕竟是一部面对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通俗读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所参阅的文章,鲁迅原文全都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共18册),为简洁起见,引文均注明(N册一N页),以示资料来源的客观性与严肃性,也方便读者查阅原著;对于参阅的其他研究专著与文章,由于涉及面太广,不便详细注明出处,为尊重作者的劳动,我在行文中尽量交代引文的作者与书名:对于参阅的不可计数的网络文章,能查到出处的我尽量注明,无法查明的只得阙如,还望作者谅解。本书写作中所参阅的专著,全都附在书后的“主要参考书目”栏内,对所涉及的专家、学者,特别是无法知晓的网络作者,均表示由衷的敬佩与谢意!

我愿凭读书人的良知,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忠实原著,结合史料,绝无噱头,拒绝戏说,试图凸现一个整体的、鲜活的、生动的鲁迅形象;力图写出一部有历史感、有草根味、有人间情的鲁迅的书——至少写出我自己心目中真实的鲁迅!

我愿将自己的心得与广大读者交流,衷心感谢每一位阅读该书的朋友——没有你们的热情追捧,我会感到分外寂寞!

2013年2月22日于深圳

内容推荐

程争鸣编著的《360度鲁迅》诚恳、真实、通俗、全面地诠释鲁迅的一生,对鲁迅研究80年来的热点论题进行全面梳理,深刻反思,凭读书人的良知,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史料,绝无噱头,拒绝戏说,《360度鲁迅》给读者360度地呈现鲁迅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编辑推荐

程争鸣编著的《360度鲁迅》是一部较为全面地研究、介绍鲁迅生平的文集。作者用“百家讲坛”释疑的方式,从畸形的婚姻、沉重的爱情、遗憾的亲情、独特的性格、叛逆的思想、波折的友情、悲悯的大爱、早殇的生命、争议的定位、不朽的鲁迅等十个方面,给读者360度地呈现鲁迅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