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程继隆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是重义轻利的民族,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廉吏,他们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清心直道,关心民瘼,体恤民疾,公平正派,励精图治,深受百姓的拥戴和推崇。这些清官廉吏们,或为表示心迹志向、或为警示自身而作的诗文,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官德、官风、政治愿望等为官之道,其中蕴藏着许多廉政大智慧,值得后人传诵和汲取。言为心声,这些廉政诗文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催人奋进,充满正气,万古流芳。笔者程继隆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针对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实际,结合当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势,撰写了《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一书。

内容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明其义,不难发现注重历史的借鉴,在习总书记的廉政建设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优秀的廉政古诗文是一个弥足珍贵的宝库,清官廉吏们的廉政大智慧,可以为当今廉政建设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和经验支持。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精华,让这些廉政古诗文为今天所用,在继承中得到方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质量的提升,从而以“润物有声”的强劲之力,实现中国的“廉洁梦”。

鉴于此,《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笔者程继隆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针对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实际,结合当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势,撰写了《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一书,期望通过对这些廉政古诗文的解读、讲述和评点,提醒广大的党员领导干部时时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来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约束自己,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广大的党员领导干部以汲取古诗文中的廉政大智慧为营养,开拓出一条清正廉洁的人生之路。

目录

序言:古诗文里蕴藏着廉政大智慧

亲民篇

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北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4.临阵勇,临财廉,临事勤,临民仁。

 ——南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德量智识》

5.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南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寡》

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咏煤炭》

7.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明·胡守安《任满谒城隍》

8.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

 ——明·薛碹《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

9.为清官甚难,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

 ——明·余怀《东山谈苑》(卷三)

10.公则民不谩,廉则吏不欺。

 ——清-张廷玉等《明史·曹端传》

11.官有劳于民,民自乐承。

 ——清·汪辉祖《学治臆说》卷上

12.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3.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

 ——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勤俭篇

1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春秋·孔子《尚书·大禹谟》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

1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17.贤者多财,损其志。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1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1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北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20.俭则寡欲,侈则多欲。

 ——北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训俭示康》

21.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

 ——明·宋濂《元史·乌古孙泽传》

22.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23.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24.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

 ——清·姚步瀛撰联

修德篇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26.修己以安百姓。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篇》

27.从心所欲,不逾矩。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28.养心莫善于寡欲。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

2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30.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31.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3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唐·韩愈《原道》

33.宁公而贫,不私而富。

 ——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3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阳明《传习录》

35.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明·况钟《拒礼诗》

警醒篇

36.多行不义,必自毙。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

37.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战国·韩非《韩非子》

38.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

 ——战国·尉缭《尉缭子·治本》

39.细微苟不慎,堤溃自蚁穴。

 ——三国·魏·应璩《杂诗》

40.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唐·张继《题严陵钓台》

41.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北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长孙无忌列传》

4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43.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北宋·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44.保初节易,保晚节难。

 ——南宋·朱熹《名臣言行录》

45.做官时,要往前想一想:我原不是官。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廉政篇

46.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举难》

47.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西汉·戴德、戴圣《礼记·哀公问》

48.至廉而威。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49.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

 ——唐·陈子昂《座右铭》

50.以清俭自律,以恩信待人。

 ——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记》

51.功废于贪,行成于廉。

 ——北宋·苏轼《六事廉为本赋》

52.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日慎、日勤。

 ——南宋·吕本中《官箴言》

53.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

 ——明·于谦《入京》

54.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

 ——明·况钟《离任》

55.要之,官得其人,则善政行而天下蒙其福。

 ——明·唐顺之《廷试策》

56.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清·顾炎武《日知录》

57.清正俭约,是居官之良法。

 ——清·陈弘谋《从政遗规》

律己篇

58.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

 ——西汉·刘向《淮南子·主术训》

59.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东汉-马融《忠经》

6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生传第二》

61.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62.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北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63.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北宋·林逋《省心录》

64.自律不严,何以服众?

 ——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65.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

 ——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慎斋箴》

66.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

 ——明·徐祯稷《耻言》

67.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

 ——清·张廷玉等《明史·循吏传》

68.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

 ——清·金缨《格言联璧》

69.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70.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

 ——清·蔡信芳《罢郡》

立志篇

71.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

 ——西晋·陈寿《三国志·徐胡二王传》

7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3.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

 ——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7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南宋·李清照《绝句》

75.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

 ——明·吴讷《题贿金》

76.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自题联

戒贪篇

77.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隋·王通《中说》

78.蠲浊而流清,废贪而立廉。

 ——唐·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79.廉夫惟重义,骏马不劳鞭。

 ——唐·李白《赠友人其二》

80.旌廉以廉寡,树碑励贪夫。

 ——北宋·李廌《李良相清德碑良相百药四世孙也天宝中为尉氏令邑人立此碑》

81.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北宋·林逋《省心录》

8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

83.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

 ——明·宋濂《元史·张桢传》

84.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清·曹雪芹《红楼梦》

名利篇

85.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唐·杜牧《不寝》

86.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唐·白居易《赠诸少年》

87.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北宋·苏轼《赤壁赋》

88.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于谦《无题》

89.利之一字,是学问人品一片试金石。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90.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正气篇

91.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五代后晋·刘晌、张昭远等《唐书·柳公权传》

9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南宋·文天祥《正气歌》

9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94.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恃。

 ——明·于谦《北风吹》

95.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96.正以处心,廉以律己。

 ——明·薛碹《薛文清公从政录》

97.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明·朱舜水《伯养说》

98.明月在浊流,不改月色清。

 ——清·陆文铭《拟古诗》

99.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清·徐珂《清稗类钞》

100.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清·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试读章节

余怀,字澹心,一字无怀,号曼翁、又号曼持老人。清初文学家,福建莆田人,侨居南京。作《板桥杂记》及《味外斋文稿》、《东山谈苑》等。“为清官甚难,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而后清官可为,不然则败其守矣”出自余怀《东山谈苑》(卷三),仔细琢磨,这番话有一定道理,而在现实生活中,此类现象也不少见。家人本是官员廉洁从政最大的支持者,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官员因家人的贪心不止而走上犯罪道路。对于这种现象,明代清官江一麟之妻的做法或许能够给当今的官员及其家人带来些启示。

有一次,有朋友送给江一麟一方端砚珍品,江一麟出于礼节收下,但其妻知道后质问他:“这朋友以后如果有求于你,你怎么还能秉公办事呢?”江一麟这才猛然醒悟,并将端砚归还。礼尚往来本属朋友间的正常交往,但对于大权在握的官员来说,却要慎之又慎,不仅要认清朋友的善伪,更要掂量礼物的轻重。

古语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但凡挚友,是不会拿礼物的贵贱来衡量友情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官员都能够在利益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时糊涂,逾越朋友之间正常感情往来与为官原则之间的界限,收受贵重物品也就成了常事。不过,这一时的糊涂,很可能成为官员走上不归路的开端。作为家人,在官员头脑糊涂时,要给予及时的提醒与规劝,帮助官员认清收受他人贵重物品的后果,这不仅是在挽救官员,更是在挽救一家人的幸福。

又有一次,江一麟让州民赵锷帮自己修理旧船,完工后给了州民十两银子。后经查明核实,修船费用至少需要二十两银子。江一麟便又拿出六两银子、三十把扇子、一斤墨送给赵锷当补偿,但其妻却说:“既然知道欠他十两银子,就应当将实银如数补偿,至于扇墨可另作酬谢。”江一麟听后愧疚不已,如数将银子补给赵锷。其妻虚怀若谷,不贪民之小利,并以此劝诫丈夫,江一麟能成为清廉好官其妻功不可没。

现如今,一瓶酒、一盒烟,看似蝇头小利,但贪婪之心就是在这不断积累的小利中逐渐膨胀,一旦小利满足不了贪欲,就会变坐等收钱为伸手要钱,贪污起来不再有任何顾忌,终至铸成大错。要避免这个结局的出现,一方面,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江一麟,能够听得进亲人的直言劝谏,从善如流;另一方面,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属,就应学习江妻,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常常“善善相规,施德于民”,使官员时刻廉洁自律,牢记执政为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个体单位。近几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形势日趋复杂,家庭已成为腐败与反腐败较量的重要阵地。一些图谋不轨之徒,在对党员领导干部腐蚀拉拢失败后,往往将“进攻”目标转移到党员领导干部的亲属,尤其是配偶身上,企图从“后院”突破。作为与党员领导干部朝夕相处、共同生活的人,配偶的价值观、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党员领导干部对一些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妻贪夫招罪”,一位明理大度、不骄不奢、贤良恭俭、严于律己的“贤内助”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至关重要。

“贤内助”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宋史·孟皇后传》里记载:“宣仁太后语帝日:‘得贤内助,非细事也。’”后人便将协助丈夫治家有方的妻子称作“贤内助”。

历史上能够辅佐君王的“贤内助”不在少数,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不能不提。唐太宗是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百姓安定、政治清明,这些都离不开长孙皇后的辅佐。《贞观政要》中就记录了长孙皇后为贞观盛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长孙皇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虽然贵为一国皇后,但她戒奢以俭、修德以谦,衣物、配饰、车马都是按制度取用,决不超过标准。“贞观元年三月癸巳,皇后帅内外命妇亲蚕”,“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贞观十年,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曾提出“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长孙皇后不仅拒绝了皇太子奶妈的要求,还批评她说:“为太子,所患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耶!”即使是在弥留之际,她还一再向唐太宗嘱咐自己死后无须厚葬。长孙皇后的谦恭、谨慎、节俭,无疑是古代君王“贤内助”的优秀代表。

《诗经·小雅》里有:“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夫妻有着共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志同道合,亲密合作,就如同在家里弹起一曲动听的乐章。夫妻是精神和利益的共同体,家庭生活包含了夫妻间共同的意志情感和真诚美好的生活愿景。由此可见,古代的皇家或者官吏贵族家妇女的修养与境界高低,对于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甚至是一代国君的江山稳固都有重要影响。因为她们是君王、官吏身边最亲近的人,可以间接参与国家管理,为治国安邦献计献策。另一方面,女主人善恶分明、严守法纪、勤俭持家,不仅有助于丈夫的事业发展,其言传身教也将影响子女的成长,能够营造出一个温馨和美、积极向善的家庭环境。P27-30

序言

中华民族是重义轻利的民族,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廉吏,他们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清心直道,关心民瘼,体恤民疾,公平正派,励精图治,深受百姓的拥戴和推崇。这些清官廉吏们,或为表示心迹志向、或为警示自身而作的诗文,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官德、官风、政治愿望等为官之道,其中蕴藏着许多廉政大智慧,值得后人传诵和汲取。言为心声,这些廉政诗文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催人奋进,充满正气,万古流芳。

廉政,最早应该是廉正,就是廉洁清正。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洙。”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日廉,不污日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对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再具体一点地说,廉洁就是做人为官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清正,就是清朗平正。最早出现在我国西汉时期由刘安主持撰写的一部论文集上,由于刘安是西汉皇族淮南王,故而得名《淮南子》。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淮南子·说山训》:“水定则清正,动则失平。”也就是说水不动的时候,能够清净公正,如果水动了,就失去了公平。

那么,廉正又是如何演变为廉政的呢?

在中国古代,廉正既是对官吏道德品质的约束,也是古代官僚政治中的一项制度。考察廉正,自古就是吏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科目,廉正往往与吏治联系在一起,是衡量官员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廉正也就逐渐演变为廉政了。

由古代清官廉吏们有感而发的廉政诗文,是由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等内容构成的,受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等影响的,是廉政的知识、理论、信仰和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蕴藏着许多廉政大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素,是中华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政治伦理层面考察这些廉政古诗文,既具有维护统治阶级政治权力的政治指向性,又具有对为政者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政治伦理规范性,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伦理文化,是推进反腐倡廉的精神动力。廉政不贪是古代官德的最基本要求,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历代统治者也都有奖惩分明、廉政爱民、倡廉肃贪之举,同时也从制度层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支撑着廉政之风代代相传。

从政治制度层面剖析这些廉政古诗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廉政的伦理思想,只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自身需要服务的。而在当今新的社会条件下,廉政作为社会主义的政治伦理道德,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升华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社会主义廉政道德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人民的公仆,严于自律、清廉奉公,为反腐倡廉工作奠定了尽职守正的主体条件,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清明、和谐的政治环境。

从道德诚信层面验证这些廉政古诗文,对为政者既有伦理的约束,又有道德的规范。廉政不仅具有道德属性,而且具有诚信属性,是一种道德诚信文化,是推进反腐倡廉的道德基础。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为民谋利,取信于民”的廉政意识,从道德诚信上升到社会伦理的高度,形成社会道德规范,成为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牢固地构筑抵御腐败的道德防线。

从价值理念层面思考这些廉政古诗文,它包含了崇高的价值理想、合理的价值取向和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廉政的价值评判标准受到实用主义和实利主义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正心、修身、齐家”这种个体价值,拓展为“治国、平天下”的社会价值,确立廉政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形成人人崇廉、自觉拒贪的社会氛围,对推进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明其义,不难发现注重历史的借鉴,在习总书记的廉政建设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优秀的廉政古诗文是一个弥足珍贵的宝库,清官廉吏们的廉政大智慧,可以为当今廉政建设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和经验支持。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精华,让这些廉政古诗文为今天所用,在继承中得到方式的创新、内容的丰富、质量的提升,从而以“润物有声”的强劲之力,实现中国的“廉洁梦”。

鉴于此,笔者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针对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实际,结合当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势,撰写了《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一书,期望通过对这些廉政古诗文的解读、讲述和评点,提醒广大的党员领导干部时时保持清醒头脑,处处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来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约束自己,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广大的党员领导干部以汲取古诗文中的廉政大智慧为营养,开拓出一条清正廉洁的人生之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