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侦探小说漫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常大利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界侦探小说漫谈》由常大利所著,本书主要介绍侦探小说的发展历史,着重研究侦探小说的流派和名家名作,探索侦探小说的内涵,揭示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通过漫谈的形式,全面叙述侦探小说涉及的有关问题,使读者们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帮助更多的读者走入侦探小说的世界。

本书有些资料极其珍贵,有些研究成果、理论和课题可以说是首次向读者展现,弥补了一些相关理论的空白,以期揭开一些侦探小说的创作之谜。

内容推荐

《世界侦探小说漫谈》由常大利所著,《世界侦探小说漫谈》主要介绍侦探小说的发展历史,着重研究侦探小说的流派和名家名作,探索侦探小说的内涵,揭示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通过漫谈的形式,全面叙述侦探小说涉及的有关问题,使读者们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帮助更多的读者走入侦探小说的世界。

目录

上篇 侦探小说的起源发展及种类

第一章 何为侦探小说

 一、侦探小说的特征

 二、侦探小说的种类

 三、侦探小说与一些边缘小说的比较

 四、S.S.凡迪恩的《探案小说二十条守则》

第二章 中国公案小说

 一、中国公案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二、中国公案小说的一些代表作

 三、中国公案小说的特点

 四、中国公案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 世界侦探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一、世界侦探小说的起源

 二、欧美侦探小说

 三、日本的推理小说

 四、其他国家的侦探小说

 五、中国的侦探小说

第四章 中国清末、民国侦探小说书目和侦探期刊简述

 一、清末侦探小说(1885—1911年)

 二、民国侦探小说

 三、民国侦探小说期刊

 四、对《大侦探》的简述

 五、清末及民国侦探小说特征和种类

第五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出版的反特惊险小说

 一、概述

 二、中国原创反特锄奸肃反剿匪侦探小说

 三、前苏联惊险反特侦探类小说

 四、同名版本小说

 五、书名用成语或俗语的小说及短篇成集等特点

 六、代表作品选谈

第六章 侦探小说的“手抄本”

第七章 少年儿童侦探小说

第八章 间谍小说

 一、何为间谍小说

 二、间谍小说与侦探小说的比较

 三、间谍与间谍小说的起源

 四、世界间谍小说发展概况

 五、间谍小说名家选谈

 六、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回忆录及纪实小说

中篇 侦探小说名家及其笔下的侦探

第一章 世界侦探小说名家简介(上)

 一、爱伦·坡

 二、柯南·道尔

 三、克里斯蒂

 四、勒布朗

 五、江户川乱步

 六、西默农

 七、松本清张

 八、森村诚一

 九、奎恩

 十、程小青

第二章 世界侦探小说名家简介(下)

 一、柯林斯

 二、凡迪恩

 三、昌德勒

 四、哈梅特

 五、加德纳

 六、横沟正史

 七、卡尔

 八、华雷斯

 九、孙了红

 十、陆澹安

 十一、俞天愤

 十二、高木彬光

 十三、赤川次郎

 十四、西村寿行

 十五、阿达莫夫

 十六、列昂诺夫

 十七、西村京太郎

 十八、金圣钟

 十九、鲇川哲也

 二十、曼凯尔

 二十一、内田康夫

 二十二、布洛克

 二十三、康奈利

 二十四、岛田庄司

 二十五、东野圭吾

 二十六、绫过行人

 二十七、笹泽左保

 二十八、有栖川有栖

 二十九、蓝玛

 三十、翼浦

第三章 女性侦探小说作家

第四章 作家笔下的侦探形象

 一、杜宾

 二、福尔摩斯

 三、罗宾

 四、波洛

 五、马普尔小姐

 六、艾勒里·奎恩与理查德·奎恩

 七、梅格雷

 八、梅森

 九、奥普

 十、陈查理

 十一、明智小五郎

 十二、金田一耕助

 十三、雾岛三郎

 十四、十津川

 十五、霍桑

 十六、鲁平

 十七、李飞

 十八、欧阳清

 十九、霍格

 二十、布朗神父一

 二十一、金西

 二十二、布鲁内蒂

 二十三、娜斯佳

 二十四、麦克恩

 二十五、凡斯

 二十六、科恩

 二十七、瓦兰德

 二十八、古罗夫

 二十九、御手洗洁

 三十、吉敷竹史

 三十一、艾哈迈德

 三十二、桑楚

 三十三、司徒川

 三十四、雷鸣

第五章 漫谈“福尔摩斯”形象的塑造

下篇 侦探小说的研究、审美价值与社会效应

第一章 侦探小说的流派

 一、古典派侦探小说

 二、现代派侦探小说

 三、硬汉派侦探小说

 四、心理悬念派侦探小说

 五、新悬念派侦探小说

 六、本格派侦探小说

 七、变格派侦探小说

 八、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

 九、日本青春派推理小说

 十、幽默派侦探小说

 十一、写实派侦探小说

 十二、法庭派侦探小说

 十三、正统派侦探小说

 十四、怪异荒诞派侦探小说

第二章 神秘的“密室杀人”

 一、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

 二、柯南·道尔的《斑点带子案》

 三、奎恩的《高层旅馆杀人案》

 四、横沟正史的《本阵杀人案》

 五、加斯顿·鲁鲁的《黄屋奇案》

 六、佩尔·瓦廖迈·肖娃的《反锁的房间》

 七、山村美纱的《舞妓之死》

 八、乔纳森·拉苇默的《谁是杀妻者》

 九、程小青的《单恋》

 十、陈舜臣的《长安日记》

第三章 构思奇特的作案手段和方法

第四章 关于侦探小说的研究(概述)

 一、侦探小说的起源与历史

 二、侦探小说的研究文章和专著

 三、关于反侦探小说的探讨

 四、侦探小说的创作模式及其他

 五、侦探小说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六、侦探小说中的逻辑推理

 七、没有侦探的侦探小说

 八、侦探的悲哀

 九、翻译作品的译者

 十、侦探小说的阅读与欣赏

第五章 侦探小说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效应

 一、侦探小说的审美价值

 二、侦探小说的社会效应

第六章 侦探小说协会和侦探小说奖

 一、侦探小说协会及相关组织

 二、侦探小说奖项

附录 关于侦探小说的收藏

 一、侦探小说的五个阶段

 二、公案小说和间谍小说的收藏

 三、侦探小说杂志的收藏

 四、怎样收藏侦探小说

后 记

试读章节

侦探小说属通俗文学,也叫通俗小说。

多年来,侦探小说在世界各国都拥有大量的读者,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文体,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几乎各国都有侦探小说作家,侦探小说被人们喜爱。它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读物,也是一种社会综合科学读物,成为启迪人们智慧的一种教材。曹正文在《世界侦探小说史略》中说道:“读侦探小说,可以帮助读者认识社会制度的弊病,明确人间是非观念。”他将侦探小说的文体艺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题材,即犯罪现象与侦探活动;二布局,即构思巧妙与结构严谨;三人物,即侦探与罪犯;四情节,即扑朔迷离,高潮迭起;五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侦探小说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第一,侦探小说必须有鲜明的主题,它以惩恶扬善,宣传法制,维护伦理、道德为主题。第二,必须以侦探和罪犯为主要人物,以突出侦探的侦察破案主线。第三,必须有曲折惊险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故事内容。第四,必须有合乎情理的逻辑推理及科学的破案手段和相应的各种方法。第五,小说的布局必须有悬疑性,结构要严谨,背景要真实可信。

侦探小说的出现,应该说是由于社会产生了犯罪才出现了犯罪的克星侦探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有了侦探这一社会特定人物之后,才出现了侦探小说。侦探主要有3种,即公家侦探(包含警察,多为刑事警察,还有检察机关人员、军方人员等);私家侦探、业余侦探(包括一些专业人员如法医、律师、科学家等);其他参与破案解谜的人员(包括老人、少儿、侠盗、非刑侦专业的人员等)。

那么,何为侦探小说?此概念在世界各国曾有很大的争议和不同说法。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这与一些国家的社会、民俗、法律、制度等有一定关系。美国作家威廉姆·达白利所著的《神秘小说的要素》中提及:“侦探小说由六个要素构成:谜团、侦查方法、英雄侦探、可取的坏人、公平游戏、真实与合理。”W.H.欧登在《侦探小说》一书中提及:“侦探小说是由背景、被害人、凶犯、嫌疑人、侦探五个要素构成的。”前苏联侦探小说作家阿达莫夫提及:“侦探小说以某种危险的及错综复杂的犯罪秘密为主题,而且它的整个情节、全部事态都是围绕着揭示这一秘密的方向发展的。”程盘铭在他的论文《侦探小说的定型、定位及定义》中总结了多名作家对侦探小说的评论后说:“现在我个人依照上述各家意见,选择之,归纳之,拟成侦探小说的定义如下:侦探小说者,乃是以遵从道义、崇扬法制为主题,侦探为主角,谋杀犯罪为故事,运用推理方法缉捕凶犯、科学技术确定证据,人犯受罚,故事结束,并求布局悬疑,结构紧密,背景真实,文辞简洁之小说也。”我很赞成这个定义。我国评论家杜渐在《西欧侦探小说两大家》一文中认为:“侦探小说是追捕凶手、经过逻辑的科学推理,将凶手缉捕归案,绳之以法。”曹正文在1997年第3期的《啄木鸟》中发表的《世界侦探小说家经验及经历介绍》一文中论证了侦探小说的模式,也论证了一些侦探小说家的经历和特点。他引用了美国作家凡迪恩从理论上总结出的侦探小说20条守则。大致写了以下内容:罪犯施计、侦探靠逻辑推理、应写谋杀、破案方法要合情合理、凶手身份、小说的社会背景、犯罪和破案的方法都要合乎科学、罪犯真相、情节与人物的刻画等。黄泽新、宋安娜著有《侦探小说学》,在《侦探小说纵横谈》一文中,宋安娜从美学的观点要求侦探小说叙事应该遵循3个最基本的原则,即精细原则、跌宕原则和紧凑原则。

这里我还要引用一个说法,关于侦探小说的解释,在《辞海》中是这样说的:“产生和盛行于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通俗小说,描写刑事案件的发生和破案经过,常以协助司法机关专门从事侦察活动的侦探作为中心人物,描绘他们的巧诈和冒险,情节曲折多奇,著名的侦探小说有英国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中国在二十世纪初,即有模仿之作。”这里的解释,说出了侦探小说的特征,但其所说的小说中心人物给人的印象就是私人侦探,起码不是刑警人员,这从后来的侦探小说发展状况看是不全面的。根据各国国情,小说的中心人物不但是私人侦探,也有从事刑侦工作的人员和非从事侦探工作的人员。而《苏联百科词典》用最简捷的方式给侦探小说下了定义,即“描写破案过程的小说”。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对侦探小说的概念有个初步的印象。但是,什么是侦探小说呢?我认为,凡是以描述侦探侦破案件为主要内容,同时以反映侦探与罪犯斗智斗勇揭露罪犯及犯罪,揭开案件谜底、惩恶扬善为主线的小说都是侦探小说。侦探小说通过布局来设谜、解谜,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悬疑性、惊险性和故事性,还要有启迪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以逻辑推理和科技手段加之各种专业知识为侦破方法。侦探小说的构成要素应当如此:第一,小说中要反映一起或多起案件。它可以是刑事案,也可以是政治案,这些案件也许是现案,也许是积案,当然也包括各种形形色色的案件,如悬案、隐案、谜案。我们现在看到的侦探小说绝大多数反映的是各种凶杀案,有一小部分反映的是间谍案。第二,必有侦探和作案人。侦探可以是警察、检察官、军方侦察人员、情报或反间谍人员,可以是专职的私人侦探或业余侦探,也可以是律师和受害人及有关联的人,还可以是富有正义感的其他人。侦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作案人或是有职业,或是无业人员;也许是高层的官员,也许是低层的小市民;也许是国内人,也许是国外人。甚至有特殊的现象,作案人与受害人也许是同一人,参与破案的人也许就是作案人。总之,可以是任何一个人。第三,必须有破案方法。可以利用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证据、逻辑推理、正确的判断分析、现代的科学技术、坚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社会知识,加之认真的调查走访等。第四,曲折惊险的故事情节和给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侦探小说的素材可以来自现实的生活,但它绝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速写,也不是一起案件的直接记录。它虽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它是将一件粗糙的原料经过精雕细刻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也是一种原料的深加工。故事应该完整,结果应在人们意料之外或使人惊叹。通过一件件事、一个个情节、一个个人去展示故事。情节应跌宕起伏,有的平静中隐藏杀机,有的惊奇中又出惊奇,或险象环生,或一波四起。人物刻画应栩栩如生,主要人物让人们记住他的形象。不但要细致地刻画侦探形象,也要细致地刻画罪犯的形象,因为他们都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只有他们出现才有小说的故事。在人物刻画上,也要突出心理的描写,爱与恨、情与仇、伦理与道德、法制与文明等。在逻辑推理上要符合科学,用好关键的证据。推理应层次分明,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第五,给人以收获或启迪。一篇小说读完,应给人以收获或启迪,尽量不让人白浪费时间去读一篇庸作。人们也许能从中得到教训或道理,也许能学到知识或经验,它让人们相信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法律应该得到公正执行。一篇好的小说读后应该让人联想和沉思,一篇好的小说读后应该让人惊叹和回味。

传统侦探小说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案件的神秘性和故事情节的严密性;二是犯罪的具体情况和事实;三是侦探形象和侦破过程以及人物间的关系;四是故事特定的背景和环境。

P3-5

序言

侦探小说,也叫侦探文学。自侦探小说出现后,160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尤其得到社会和文学界的关注。我国最早有公案小说,讲的故事中必有古代官吏断案、审案,及查破各种冤案、假案、疑案。1840年,美国作家爱伦·坡以一篇《莫格街凶杀案》开创了世界侦探小说的模式,被文学界誉为美国哥特式小说和侦探推理小说的创始人及世界侦探小说的开山鼻祖,以至侦探小说在欧美得到最先的发展,此后又有日本的推理小说红红火火,到现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国侦探小说出现和发展。

说实在的,我很喜欢文学,在读的众多文学作品中,不免含了大量的侦探小说。我最初读侦探小说应在“文革”期间,也是我的中小学时期。那时找书读很难,我从一位大朋友那儿借到了前苏联泽姆利亚科夫等著的《琥珀项链》、中国李月润著的《秃鹰崖擒匪记》等小薄册子。那时,我还不知有侦探小说这个名词,只知道惊险小说和反特小说。但从那时起,我就对反特破案的小说极感兴趣。1979年年末或是1980年年初,我在派出所当民警,不知谁弄到几本群众出版社出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一)》,我得到了一本,利用几个晚上将这本书读完。我完全被福尔摩斯的探案神力所征服,羡慕他的智慧和渊博的知识。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大侦探,也才知道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一)》出现后,不但我愿意看,我周围的人也都愿意看,这本书你看我借,不久被借丢了。这期间,我还看到了由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内部发行的《色彩间谍》,从而了解到间谍的特征、习性及本能,以及侦破间谍案件要比侦破凶杀等刑事案件难度要大得多,间谍小说属侦探小说的分支,也是侦探小说。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我国经历“文化大革命”后、文化解放的初期,一些新内容的外国侦探小说相继在我国被翻译出版,例如1979年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松本清张的《点与线》和前苏联沃斯托柯夫等的《追踪记》,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英国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前苏联阿达莫夫的《圈套》;1980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瑞士杜仑马特的《法官和他的刽子手》、英国柯林斯的《月亮宝石》,同年上海译文出版社也翻译出版了《月亮宝石》,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德国朗克的《最后的女证人》;1981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法国玛里埃尔的《圈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哑证》、《阿尔巴特案件》等。后来各出版社相继出版了克里斯蒂的大量作品,一些由她的作品改编的电影也在我国陆续放映,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等。日本一些推理小说也在我国社会上流行,有些小说被拍成电影,后来在我国也得到上映,如根据松本清张小说《砂器》改编的电影《砂器》,根据森村诚一小说《人性的证明》改编的电影《人证》,根据西村寿行小说《涉过愤怒的河》改编的电影《追捕》等。我利用一定的时间读了上述作品,当时仅是作为一种爱好和消遣。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拍了很多侦破电影,如《黑三角》、《猎字99》、《熊迹》等,这些电影对当时国内侦探小说创作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一些作者开始参照外国的一些侦探小说来创作中国的侦探小说,一些此类作品首先在一些报刊上得以发表,如兰玉文在《铁岭日报》上相继发表了侦探小说《一枚桔瓣形鞋钉》、《替身》,后来这些作品得以出版;计红绪在《辽宁工人》杂志上发表的侦探小说《九马疑踪》后来也出版了。一些报纸杂志将发表侦探小说作为一种热点内容,当时侦探小说是我国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类别,《啄木鸟》等杂志每期都有侦探小说。但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武侠、言情小说冲击了侦探小说,侦探小说不断降温,被众人冷淡。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出版社相继推出侦探小说精品和国内作家创作的一批新的侦探小说,小说从内容、封面设计到印刷又重新吸引了一些老读者和一批青年读者。此前出版的一些侦探小说大多印刷简易,书前仅有内容介绍,有的连内容介绍都没有。而现在出版的侦探小说不但有内容介绍,还有作者简介或作品评介,印刷精良,其出版发行也讲究包装和装饰,如珠海出版社、群众出版社等出版社所出版的大量侦探小说。在这些小说的封面中,人们不但能了解到故事内容简介,还能阅读作者简介,能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寻找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品。  多年来,我有意或无意地收藏了一些侦探小说。然而,真正想到有系统地收集一些世界各国的侦探小说应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曾为寻找侦探小说到过全国很多地方,其中包括众多旧书摊,算是煞费苦心,到现在共收集到中文版的世界各国侦探小说六千多种.其中间谍小说四百多种,凡是世界有影响或有名的作品几乎都有涉猎。如柯南·道尔、克里斯蒂、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森村诚一、加德纳、西默农、哈梅特、奎恩、勒布郎、阿达莫夫、金圣钟、程小青等名家的全部或大部作品。在收集到的间谍小说中,也有很多名篇或名家的作品,如英国布坎的《三十九级台阶》、勒布雷的《寒风孤影》与《伦敦谍影》、福赛特的《针眼》、奥尔布里的《不惜代价》、希金斯的《鹰从天降》,美国华莱士的《R密件》、韦杰的《电话行动》,前苏联奥瓦洛夫的《一颗铜纽扣》、纳西波夫的《易北河畔的秘密》,西班牙玛达的《天鹅行动》等。

侦探小说属于通俗文学.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仅是消遣的读物.也是一种集智慧、科学、哲学、伦理、道德、社会知识和法律知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本。我想,读者在读这些小说时也应该注重对其内涵进行研究,了解侦探小说的历史、作家、名篇及小说中的人物,这也是对社会和文学的一种研究。有关侦探小说研究的书籍,我国已出版了一些,如曹正文的《世界侦探推理小说大观》、《世界侦探小说史略》,黄泽新、宋安娜的《侦探小说学》,任翔的《文学的另一道风景——侦探小说史论》,孟犁野的《中国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于洪笙的《重新审视侦探小说》等。上述作品,是研究侦探小说最好的理论书籍.我们在阅读侦探小说时有必要读些有关其理论的书。

通过阅读侦探小说。我曾对一些作品做过一些粗浅的研究,如侦探小说的起源、发展和历史,侦探小说的写作模式和特点,侦探小说知名作家和他们塑造的侦探形象,侦探小说的派别和创作风格,侦探小说中的哲理、文学性、美学价值、法制思想、道德观、社会教育意义等,并曾与有关人士探讨过有关侦探小说的理论,也曾写过一些短小的文章在相关报刊上发表。  我的《世界侦探小说漫谈》,是通过阅读一部分侦探小说和侦探小说的理论书籍整理而成,有些是自己认为有兴趣的东西,有些是凡读侦探小说的读者都应知的知识性东西,如侦探小说的起源、发展、形成,虽然很多理论书中已说到此问题.本书也要简要地重复一下。“漫谈”中有些知识是一些侦探小说理论书中已介绍过的东西,但绝大多数是其他理论书中没有的,有些甚至可以填补侦探小说理论的空白,如清末和民国侦探小说目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我国到底出版了多少侦探反特小说、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我国侦探反特除奸等小说目录。还有“文革”期间我国侦探小说的出版情况、70年代末至今我国侦探小说的发展情况等,以及少儿侦探小说的特点、手抄本侦探小说的流传、密室杀人的种类、特殊手段的作案研究等。作为一种“漫谈”,此书既是自己关于侦探小说读书笔记的加工整理,也是对侦探小说进一步研究的点滴成果。此部作品的出版是为了帮助一些喜爱侦探小说的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对世界侦探小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丰富思维、启迪智慧,对于写侦探小说的作家也应会有些用处。

后记

这本书的初稿完成于2003年5月,事后我将目录介绍给北京的几位朋友,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原本想将凡迪恩的20条守则单独列为一章来论述,几位朋友认为不必如此,并对此有过争议,故在此我将凡迪恩的守则列出,在上编第一章中作了简要的论述。初稿中本还包含两章,即“奇特神秘的死亡设计”和“对一些破案方法的研究与借鉴”,后来想到看过侦探小说的读者对此都有直接的了解,不必单独来介绍,故在修改书稿时删掉了。还有一种想法,即介绍“侦探小说中的专业知识”,后来觉得在有关章节中提一下就可以了。另有第四章本未纳入写作计划,我想第三章对中国侦探小说的发展概况已有了阐述,不必再写有关书目,加之资料有限,也不能囊括全部。这些书目本是自己留用的,想到很多人也许需要使用这个书目,因在我国出版的侦探理论书中,还没有人列出清末至民国全部侦探小说的明细表;还有第五章五六十年代期间的肃反反特小说目录,作为一种漫谈,我想让更多的侦探小说爱好者和研究者多了解这方面的发展情况,故均列上了,包括几种侦探小说杂志的介绍。在编辑此书目时,花费的精力较其他章节反而更多,除本人所存的大部分资料,还找了多种其他途径的资料,包括一些清代民国书目,也曾去过国家图书馆以及广州、东莞、铁岭等地图书馆查阅一些资料,但没有找到一个完整的书目,只好一本本地汇集摘录。在编写第四章中,曾得到昌图县原政协副主席、原统战部部长、作家学者姜立夫的支持,在此一表感谢。

目前,国内外关于侦探小说理论研究的书籍并不多,我国到目前仅出过几本此类书籍,有的是公案小说发展史,有的是侦探小说发展史及概论,这些书对侦探小说论述得都很细。所以我在写此书时,尽量不去重复他人的理论,但想到有些内容是阅读侦探小说的读者应具备的知识,在故此仅做了简要的重复,如侦探小说的一些名家、小说塑造的侦探形象、中国公案小说及侦探小说的发展史和状况等。关于中国公案小说的艺术史及发展史,在孟犁野的专著中已全面而又详细地做了介绍,我在写公案小说章节中,对其历史只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而在他的专著中未提及的内容,我便多补充了一些;关于各国侦探小说的历史和现状,我在第三章中综合地写了一些,也是既简明又概括;关于我国侦探小说的一代大师程小青,如果要详细介绍他的有关情况就需几万字,恐怕要分为两个章节,在此就不细致介绍了。因曹正文、黄泽新、宋安娜、任翔、姜维枫等老师近几年出版的一些侦探理论专著中都有过详细的介绍,在此我只在介绍侦探小说的一些名家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我在为创作此书而立意时,格外看中先前那些书中没有的知识,尽管有些知识比较粗浅,也不免在此提及一些,以便帮助读者了解更多侦探小说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有利于人们更好地阅读和欣赏世界侦探小说。

此书稿截至2007年总计20章,第二十章是“侦探小说的阅读与欣赏”,近期我在修改书稿时,认为这篇小稿不必全稿收录,故将一些提示性的内容列到“关于侦探小说的研究”章节之中,在此说明。

我研究关侦探小说的理论,本是想为自己积累一些资料,原并无心成书。后来记得多了,自己分分类,不想竟有这么多的内容。于是,在2002年,我便开始重点整理这些资料。本在一年内就已完成了此书稿,但总觉得不圆满,故将书稿放在电脑中,一放就是多年。直到后来有一次“五一”放长假,我又想到此书稿,觉得还是应当将此修改一下,如能成书出版,也算是自己对广大喜爱侦探小说的作者和读者的一点贡献。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研究的条件、环境和资料有限,我目前只能达到这个深度。虽是一些简要的知识,但都是大家应该了解的基本常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能静下来研究和写作的时间太少了,有时连双休日也不属于自己,想写点东西只有几次有限的放长假时间和每日的深夜。有时还要利用回老家的机遇或在单位值班值宿,才能安心地创作一番。

这部作品中的有关章节和一些有关侦探小说研究的理论文章,近年来我曾在《人民公安报》、《北京法制报》、《辽宁法制报》、《辽宁警刊》、《藏书报》、《上海新书报》、《中国收藏》等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在出版此书时又做了一些修改。多年来,在创作侦探小说和研究侦探小说的理论中,我参考了一些书籍和资料,包括网络信息等,在此向这些书籍及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此书稿在编写中曾得到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侦探小说理论研究专家、现任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洪笙老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杨益平老师,北京郝一星老师,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蔡虹、刘雅溪等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因资料和本人水平有限,书稿还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作者、学者和读者批评指正。在此,谨将此书献给热爱侦探小说及侦探类文学的广大读者和从事、支持侦探文学的人们。

2013年10月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8: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