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
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大将军衔的10人中,粟裕排名第一。而这也是对他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作出重大贡献的肯定。早在几年之前,朱德在一次会议上就曾经讲过: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他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朱德这个评价对粟裕战争指挥才能是恰当的,对粟裕在整个战争时期的杰出表现是恰当的,对粟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卓然成就也是恰当的。
1952年,当朝鲜战场硝烟弥漫之际,美帝国主义的飞机肆无忌惮地侵犯鸭绿江两侧上空,狂轰滥炸,给志愿军后方造成重大破坏。5月,粟裕与空军领导谈话时说,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就是锻炼部队很好的机会,空军要利用朝鲜战争求得锻炼。5月15日,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周恩来副主席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空军歼击机赴朝轮番实战锻炼一次,抓紧实战锻炼的指示。很快,粟裕提出了空军在朝鲜作战的方针建议。根据敌我空军装备、技术、人员情况及作战实践,提出空军“目前作战方针,仍以锻炼为主”,“作战目标,以打小机群、中机群为主,避免与敌大机群决战”。他还建议各军区空军司令员及所属司令部人员,分别派人到丹东轮番参加实战指挥学习。
当年7月,毛泽东向粟裕索要志愿军空军参战情况的材料,粟裕提出了加强军空军建设的重要建议。他说:必须大力加速我国航空工业建设,应当多办几个航校,应当在各大城市建立航空俱乐部。这些建议,都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和批准。
新中国成立初期,被赶出大陆的国民党军队盘踞东南沿海岛屿,妄图卷土重来。1954年,粟裕参与制订了关于加强对台湾蒋军积极斗争的军事计划。同年,中央军委颁布了“关于对台湾蒋匪军积极斗争的军事计划与实施步骤》,粟裕带人立即进行对敌斗争部署,确定首先攻打浙江沿海大陈岛西北10公里处的一江山岛。一江山岛是大陈岛国民党军的外围重要据点,只要拿下这个岛,大陈岛敌军就失去了一道屏障。
华东军区向军委上报了《关于进攻一江山岛作战计划方案》,毛泽东主席批示让彭德怀、粟裕考虑时机。彭德怀、粟裕召集有关军区领导来京汇报,他们根据了解的情况,认为目前可以打这一仗,报请毛泽东同意后,决定1955年1月18日开始攻击一江山岛。18日8时,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拉开登陆战役序幕,由51架飞机组成的强混合编队,在12架战斗机的掩护下,飞临一江山岛上空,对敌指挥部、炮阵地以及其他重要设施,实施猛烈轰炸突击。航空兵刚撤出一江山岛上空,头门山和白岩山两岛海岸炮阵地开始实施炮击。
在空军和炮兵火力支援下,护卫舰、护卫艇和火箭炮船编队抵达一江山岛,进行登陆作战。经过激战,解放军拿下一江山岛制高点,占领全岛。粟裕指示登岛部队要加强防空,构筑工事,挖坑道,疏散隐蔽船只和器材,防备敌海空军反扑;把过去国民党军遗留在江苏、浙江沿海的活动碉堡运去使用;派部队搜索并占领百夹山。19日,解放一江山岛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1000多人,缴获火炮20多门。随后,解放军解放大陈、披山、渔山、南麂山诸岛,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从此时起,华东沿海的对敌军事斗争重心转移到了福建方向。粟裕关注的重点也随着南移到了福建沿海。
1958年,粟裕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遭到错误批判,被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此后一直多年负责军事科学院的常务工作。“文化大革命”中的1967年3月,周恩来找粟裕谈话,对他说:“现在国防系统已处于半瘫痪状态,大部分老同志都站不住了……你过去有战功,毛主席说过话,现时打不倒,你来支撑这个局面吧!”(见《共和国珍闻》第495页)粟裕毅然受命,担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组长。其后由于他经常向周恩来反映情况,为林彪、江青所不容,周恩来只好安排他到北部边疆去视察工作。
粟裕自1970年4月开始了他奉命进行的五千余公里的长途视察。此时从事视察的粟裕,无职无权,他一向平易近人,尽管如此,陪同他的部队领导,由于他威名赫赫,所以也难免不紧张。在视察中,从一个制高点下来,又要去另一制高点,因为他要从攻、守两个不同角度考虑阵地,从多角度把地形看活,看活了,地形就是兵力,就是武器,就是协同。
在视察中,粟裕看到了7座人造山。这在军事上叫“堆山设防”。此事,栗裕原有耳闻,那还是在1964年12月,为解决平原地区设防问题,中央军委提出来的。1965年1月,军委办公会议决定成立5个修建人造山小组,先在天津,苏北试点。4月,毛泽东听取有关堆山问题的汇报时说:“有山的要打点洞子,没山的地堆山,做点工事。”如今,粟裕亲眼目睹这堆山设防的工事,听到了战士们守土歼敌的豪迈誓言,体察到了战士们的无畏精神。但当他清夜深入细想:在现代战争中,面对敌人宽正面、大纵深的进攻,这种工程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马其诺防线”能强多少?还有,战略方针一方面要诱敌深入,一方面又对这些设防工事寄托于虚幻的安全感,岂不自相矛盾。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