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逸麟主编的《明清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地理与环境研究》共有二十篇论文,一半以上是原创发表,已在期刊上发表过的均在篇末有注明,大体上选编了下面几方面的论文,一是有关长三角城镇的性质、规模、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探讨,这是传统研究长三角地区最基础的课题;二是长三角地区经济、贸易和交通问题,这方面以往研究成果也很多,不过本论文集中收录的也有自己的特点;三是长三角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地域社会研究,特别是水环境的研究,是以往研究比较少涉及的;最后是有关长三角地区的典籍和地名文化的研究,因为提交这方面的论文较少,显得比较单薄。本文集所选编论文的内容较为分散,主题还不够突出,这正好说明我们这一团队的研究起步不久,学术水平不够成熟。
序
城镇空间与行政
清代集镇名实初探——读《清史稿-地理志》札记
略论清代长江下游市镇的兴衰消长——兼以扬州邵伯镇为例证
江南城镇的空间、形态与管理(1912一1949)
明清以来菱湖镇的空间与结构——以产业、金融与商业等为中心
城市空间的生产——近代上海江湾地区城市景观的形成
清代的城市规模与城市行政等级
俗称与重构——论安徽、江苏两省的逐渐形成
交通、贸易与经济
略谈江南水乡地区桥梁的社会功能
区位与兴衰:九江关与江海关地位变迁之考察
清代前期的北新关及其商品流通
近代江淮地区铁路交通区位研究——以津浦铁路改线为中心
明代中后期高乡市镇的发展竞争——以嘉定折漕为中心
近代上海的日资企业
自然环境与地域社会
由《汉志》三江沿革看皖南与长三角历史地理相关性——兼说明清江南与文化江南之地理范围
“江南水网”在城市化前夕的改造
清代江南市镇的水环境初探——以青浦朱家角镇为例
愿镪易粟:高淳、溧水的永折漕粮与东坝修筑
圩田环境与江南地域社会——以芙蓉圩地区为中心的讨论
典籍与文化
《唐栖志略》稿本介绍
城市化过程中地名文化价值的量化分析试探——以上海市乡镇类地名文化保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