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青少年时代》由蔡震著,是“大师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之一。
青年时期他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他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蔡震 |
出版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由蔡震著,是“大师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之一。 青年时期他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他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内容推荐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由蔡震著,主要内容:当那个还叫作沈德鸿的少年走出水乡小镇北上求学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少年日后会成为一位作家,而且是位大作家。虽然茅盾的故乡乌镇所在的江南那一方水土,历来就是人文汇萃之地,但要真以为生于斯长于斯,便一定会成了怎一番模样,那就有点风水先生说话的意思了。少年时代的茅盾绝对是个用心读书的好学生,他那时读过的书,搁在如今,可称是博览群书呢。 读过茅盾的作品,知道茅盾文学家大名的人,未必了解茅盾青年时代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那一段人生经历。那也称得上是一段激情洋溢的岁月。我曾想过,如果茅盾当初没有选择写小说,而是……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茅盾没有那一段革命经历的生活积累,他后来是不会写出那些在现代文学史上堪称经典之作的。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适合青少年阅读。 目录 一 水乡小镇人家 二 南货店娃娃订亲 三 有志作“伟大的小说” 四 革命换来“除名”通知 五 少年不欲作“陋儒” 六 从水乡踏进大上海 七 在“商务”崭露头角 八 “我不要伊,别人要伊么?” 九 两兄弟都有了出息 十 “她只认得孔字” 十一 “阿三”有了名字 十二 婆婆教媳妇识字 十三 革新《小说月报》 十四 母亲心里打起鼓 十五 钟英小姐之谜 十六 文阵之中战事酣 十七 那一群早期共产党人 十八 上海滩留一段佳话 十九 与毛泽东共事 二十 幻灭中吟唱三部曲 尾声 青春之力尚在奔流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水乡小镇人家 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浙江桐乡县一个水乡小镇。 1896年7月4日,镇上观前街的沈家,一个男婴呱呱落地。 婴儿的父亲沈永锡马上给自己远在广东梧州为官的祖父拍去电报,报告沈家有了长房长曾孙的喜讯,并且请祖父为长曾孙起名字。 有了长曾孙,就是四世同堂,沈老太爷十分高兴。想到这一年梧州的燕子特别多,民间以为乃吉祥之兆,于是,他给曾孙起了个小名叫燕昌,大名则按沈家排行叫作德鸿。这个男婴就是茅盾。 乌镇历来是个鱼米之乡。它地处水陆要冲,历史非常久远,据说春秋时期为吴越边界,吴国即驻兵于此,唐代咸通年间正式称镇。镇上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市河,以此为界,河西叫乌镇,河东称青镇,但人们习惯统称为乌镇。 虽是水乡小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乌镇这方水土成为农商兴旺、人文荟萃之地。地方志上称其“镇虽一隅,实三郡六邑之屏藩也”。清代乾嘉年问,是乌镇最为繁盛的时期。那时,它作为“两省”(江苏、浙江)“三府”(湖州、嘉兴、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的水陆要冲,发展成府城的规模。商业、手工业尤其发达,闹市通衢之处分布着衣帽街、柴米街之类只有省会城市才有的商业街区。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由于战患和清兵的焚掠,乌镇的市廛大半被毁,而且再没能恢复原来的风貌,但其经济的繁荣程度,仍非一般县城所能比。 乌镇的历史上也积淀着丰厚的人文气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曾随沈约在乌镇苦读。沈约是南朝的大学者,每至清明,总要返回乌镇附近的故里守墓数月,昭明太子即随沈约在乌镇建书馆读书,还留下了他为母亲祈福建造的两座宝塔:东塔、西塔。 北宋南渡后,不少中原的文人学士迁居浙地,更加快了这一地区文化的发展。南宋著名诗人陈与义出任湖州知府时,特在乌镇筑屋读书,取名“南轩”。他与当地僧儒洪智、天经结为诗友,后人在“南轩”旁又建了“三友亭”。清乾隆年间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乌镇的藏书家鲍廷博专门进献孤本藏书,后辑录《知不足斋丛书》。自宋以来,小小的乌镇出过近二百名举人、进士。乌镇也像杭州、嘉兴府那样,有文人雅士们命名的“八景”一类的去处,像“双塔凌云”、“文石流觞”什么的。 乌镇还流传着许多富有文化意蕴的历史传说、故事。镇上一棵唐代银杏树,就讲述了一个悲壮的传说,那是关于唐咸通年间平叛将军乌赞的故事。 据说“安史之乱”时,浙江刺史李琦也举兵叛乱,把浙江搞得民不聊生,朝廷派乌赞将军率军平叛,一路将叛军打得溃不成军。打到乌镇时,叛将李琦要求休战讲和,却乘着月黑风高,偷袭了乌赞将军的军营。乌赞急起披衣,跨上他那匹征战南北的青龙驹,迎战叛军,一直追到市河边。却不料,青龙驹跌进叛军设下的陷阱,乌赞将军和他的青龙驹被叛军乱箭射死。后来,人们厚葬了乌赞将军和他的青龙驹,这棵银杏树就是从乌将军的坟上长出来的。为了纪念乌赞将军和他的青龙驹,位于市河的这个小镇就叫作了乌青镇。 沈德鸿来到世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钟灵毓秀之地。 沈家的远祖世代为农,后来迁到镇上做小买卖。到了沈德鸿曾祖的祖父一代,才在镇上开了一个卖旱烟的烟店。这个小烟店传到沈德鸿的曾祖父沈焕一代时,已经需要养活沈焕兄弟八人和他们已有及陆续将有的家室。沈焕是长兄,已经成家,有了儿子,他觉得靠这个小店,难以养活这么一大家子人,于是决定出外另谋生路。 P001-005 后记 当那个还叫作沈德鸿的少年走出水乡小镇北上求学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少年日后会成为一位作家,而且是位大作家。虽然茅盾的故乡乌镇所在的江南那一方水土,历来就是人文汇萃之地,但要真以为生于斯长于斯,便一定会成了怎一番模样,那就有点风水先生说话的意思了。少年时代的茅盾绝对是个用心读书的好学生,他那时读过的书,搁在如今,可称是博览群书呢。 有许多作家都把母亲视为自己文学生涯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相比较而言,茅盾的母亲之于他,那就不仅仅是为其文学生涯启蒙的意义。幼年丧父,一直到青年时代,茅盾的人生道路都是在母亲的引领下一步步走过来的。这样的影响之于他,大概是一生的。所以,茅盾在晚年的《八十自述》诗中,怀着感恩之情,一开篇便写道:“昔我少也孤,慈母兼父职。管教虽从严,母心常戚戚……” 读过茅盾的作品,知道茅盾文学家大名的人,未必了解茅盾青年时代作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那一段人生经历。那也称得上是一段激情洋溢的岁月。我曾想过,如果茅盾当初没有选择写小说,而是……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茅盾没有那一段革命经历的生活积累,他后来是不会写出那些在现代文学史上堪称经典之作的。 2010年1月,写于望京 (本书部分图片系网上收集,因作者、出处不详而无法标注,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虽然我们多方联系,但仍有个别作者没能联系到,敬请有关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