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柳林风声/意林名著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出版社 吉林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肯尼斯·格雷厄姆编著的《柳林风声》是适合围坐在暖暖的火炉边、大家一起听的故事:当在雪地里冷得直打哆嗦的鼹鼠和水鼠终于进到獾先生舒适的家,钻进带着肥皂香味的被窝;当他们第二天起床看见餐桌旁吃着荞麦粥的两只小刺猬时,当癞蛤蟆先生跳上令他心弛神往的那辆豪华汽车,“轰隆”一声发动引擎,然后扬长而去的那一刻。我们听着故事的眼睛都会迸出光芒,几乎想立刻跳进那个童话世界。《柳林风声》不仅带读者经历动物主角们随着季节变化的生活故事,还生动地刻画了柳林中萦绕的友谊与温情。

内容推荐

肯尼斯·格雷厄姆编著的《柳林风声》是一个爸爸写给儿子的童话,一个适合围炉而坐,大家一起倾听的故事。

鼹鼠丢下家里的大扫除,钻出地洞,兴高采烈地扑向外面清新的空气。不久,他就和几位朋友——懒散自在的水鼠、行为粗鲁却为人和善的獾,以及自鸣得意且不负责任的蟾蜍——一起踏上了一段刺激、惊险的冒险之旅。在冲动的蟾蜍先生的率领下,这几个好朋友一次又一次、奋不顾身地投身于各种历险之中:从外出旅行到偷窃汽车,再到后面大胆的越狱行径,最终,他们历经千锤百炼,终于能像英雄般勇敢地直面外部大干世界中那些心思歹毒、阴险狡诈的各色人物。

《柳林风声》是一本儿童文学。

目录

第1章 河岸

第2章 大路

第3章 野林子

第4章 獾先生

第5章 可爱的家

第6章 蟾蜍先生

第7章 黎明前的笛声 

第8章 蟾蜍历险记(一) 

第9章 一起远行

第10章 蟾蜍历险记(二)

第11章 “他泪如雨下”

第12章 浪子回头

试读章节

鼹鼠这天早上忙得不可开交。春天来了,他在给自己的小家进行一次大扫除。他先用扫帚扫,用抹布抹,接着,一会儿爬上梯子,一会儿登上台阶,一会儿踏上椅子,用石灰水粉刷墙壁。最后,他的喉咙和眼睛里都进了灰尘,黑色皮毛上沾满了斑白的石灰。半天的劳累使他腰酸腿疼。在外面的空气中,在泥土里,在他周围所有的地方,都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春天带着对现状的不满及未来的期待,来到了他那间阴暗、低矮的小屋。突然,他把手中的刷子狠狠地往地上一扔,说道:“该死的大扫除!讨厌!真讨厌!”说着,他连大衣都没穿,把门锁上就出去了。外面有一种东西在召唤着他,使他几乎有些迫不及待。他爬上一条陡峭狭窄的地道。这条地道通向一条沙砾铺成的行车道,属于那些住得离阳光和空气更近的动物。他用自己的小爪子扒呀扒,一边扒一边自言自语道:“到地上去!到地上去!”接着,只听“噗”的一声,他的脑袋伸出了地面。这里阳光明媚,鼹鼠高兴得不得了,在被晒得热乎乎的草地上打起滚来。

“太好了!”他思忖着,“比粉刷墙壁好多了!”温暖的阳光照在他的皮毛上,暖洋洋的,和煦的春风抚摸着他的额头。在寂静的地下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鸟儿欢快的歌声,在他那双已变得迟钝的耳朵听来,简直就像高声喊叫。他蹦跳着,生活多美好啊!此时的他,再也不用去想那该死的春天大扫除了。他在草地上奔跑着,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道树墙前。

“站住!”一只野兔在树篱的豁口前对他叫道,“这是私人通道,从这里经过要交六便士!”对于鼹鼠脸上露出的不耐烦和不屑的神情,野兔大为气恼。这时别的野兔也急忙从洞中探出头来,想要看热闹,鼹鼠一边绕着树篱走,一边揶揄他们。“笨蛋!笨蛋!”鼹鼠嘲弄地叫道。还没等野兔们想出个应对的办法来,他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于是像往常一样,野兔们互相埋怨起来,说着“你真蠢!为什么不告诉他……”“嘿,你为什么不说……”“你该提醒他……”诸如此类的话。当然,这些话都是马后炮,他们总是这个样子。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鼹鼠在草地上四处闲逛。在树篱上,在矮树丛中,他看到鸟儿在筑巢,花儿在开放,树叶在长大——一切都欢乐而幸福,生机蓬勃而又紧张忙碌。摆脱了粉刷墙壁这件苦差事,他并不觉得良心不安。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忙碌人群中无所事事的人,他只感到无比惬意。毕竟,假期的最美妙之处,也许并不只是让自己休息一下,而在于悠闲地看着别人忙碌。

他觉得自己幸福、自在。他毫无目的地闲逛着,突然来到了一条涨了水的河岸边。他这辈子从未见过河流——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油光可鉴、蜿蜒曲折的庞然大物。他追逐、欢笑,咯咯地抓住手里的东西,又大笑着把它们放开;他急匆匆地扑向新的玩伴,它们则竭力地挣脱他的纠缠,但又被他抓住。这所有的一切都抖动着,河水发出哗哗的响声。鼹鼠观赏着,聆听着,完全陶醉于眼前的景象。他沿着河边,轻快地跑着,仿佛一个走在大人身边的小孩,一边牵着大人的手,一边听着大人迷人的故事。后来,他终于累了,便在河岸边坐了下来。河水还在哗哗地跟他说着话,似乎在为他讲世上最美丽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从地球的中心喷涌而出,奔向永不知足的大海。

鼹鼠坐在草地上,眺望着河对岸。这时,对岸河边的一个黑洞映入他的眼帘。他恍惚地想着:对于一个别无所求、一心想在河边有个小巧舒适的家的人来说,这该是一个多么舒适的安身之处啊。在这里,洪水淹不着,而且远离喧嚣。突然,他看到洞口处似乎有个明亮的小东西在闪烁,像一颗小星星一样,很快就消失了,接着又闪了一下。显然,那不可能是颗星星,而且那东西很亮,很小,因此也不会是一只萤火虫。就在他盯着看时,小东西向他眨了一下眼,仿佛告诉他那是一只眼睛。慢慢地,一张小脸在眼睛的周围显现出来,活像一幅画的画框。

那是一张褐色的脸,上面还长着胡须。

那是一张严肃的脸,眼里还闪烁着一种光芒,就是这种光芒,率先引起了鼹鼠的注意。那双耳朵小而整洁,毛发密而光滑。

原来是一只河鼠!

于是,这两只动物各自站在原地,小心翼翼地互相打量着。

“你好,鼹鼠!”河鼠说道。

“你好,河鼠!”鼹鼠说道。

“你想不想到这边来呀?”河鼠接着问道。

“噢,说说话就行了。”鼹鼠任性地说。他这是第一次来到河边,还不知道河边的生活习惯。

河鼠没多说什么,蹲下身去,解开一根绳索,然后用力一拉,接着,他轻轻登上了一艘小船。在此之前,鼹鼠根本没有注意到那艘小船。船的外表涂的是蓝色的油漆,里面涂的是白漆。这艘船刚好能坐下两只动物。此时鼹鼠对它已是心驰神往了,尽管他并不完全懂得船的用处。

河鼠熟练地摇着船桨,船很快便到了岸边。当鼹鼠小心翼翼地向船走来时,河鼠伸出了一只前爪。“扶住我的手!”河鼠说,“来,迈开脚步!”于是,鼹鼠平生第一次真正地坐上了船,心里又惊又喜。

“这是多么奇妙的一天啊!”他说道,“你知道吗,我这辈子还没有坐过船呢!”

“什么?”河鼠叫道,嘴巴张得大大的,“从没有……你从没有……呃,呃……那你都做些什么啊?”

“坐船真的很美妙吗?”鼹鼠怯生生地问道。身子往后一靠,仔细打量着船上的坐垫、船桨、桨架及一切使他着迷的东西,船在他的脚下轻轻地晃悠着,他觉得真是太美妙了。  “美妙?这种感觉可是独一无二的。”河鼠一边摇桨,一边庄重地说,“相信我吧,我的朋友,没有什么事情——绝对没有——比在船上消磨时间更好玩了。”他梦呓般地说,“漂漂荡荡,优哉……”P1-4

序言

阅读的智慧

这套书都是经过时间洗礼和考验的经典。它们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出来的,是不同时代的产物。

经典应该是很少的,不可能是很多的。和“经典”这个概念相关的还有“名著”。经典如果很多的话,那就不是经典了——它们很可能只是名著。在我的印象中,我在阅读经典时,觉得所谓经典就是一种有宗教色彩的东西。我把它看成是至高无上的。有些书,要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对它有一种仰视感,是困难的。我觉得它也许只能算是名著。它不能让我产生经典感——至少现在不能产生。阅读经典有一种宗教情绪在里面。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我只能这么想:它可能成为经典。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

它有如下一些基本品质——

道义

人要有道义,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必有道义的原则,必有道义的支持。而文学就具有培养人之道义的得天独厚的功能——当初文学作为一种精神形式之所以被人类选择,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人类完全有理由尊敬那样一部文学史,完全有理由尊敬那些文学家。因为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学留下的深刻痕迹。没有文学,人类依旧还在浑茫与灰暗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中。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之世界,就没有今日之人类。人类当然应该像仰望星辰一样仰望那些曾为他们创造了伟大作品的文学家。

毫无疑问,文学从一开始,就是以道义为宗的。

必须承认,固有的人性远非那么可爱与美好。事实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恶劣成分。这些成分妨碍了人类走向文明和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发现,在人类之中,必须讲道义。文学从存在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高扬道义的旗帜,与其他精神形式(如哲学、伦理学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着人性之恶,并不断使人性得到改善。徐志摩当年讲:“托尔斯泰的话,罗曼.罗兰的话,泰戈尔的话,罗素的话,不论他们各家的出发点怎样的悬殊,他们的结论是相调和、相呼应的,即使不是完全一致的。他们柔和的声音永远呼唤着人们天性里柔和的成分,要他们清醒起来,凭着爱的力量,来扫除种种阻碍我们相爱的力量,来医治种种激荡我们恶性的疯狂,来消除种种束缚我们自由与污辱人道尊严的主义与宣传。这些宏大的声音好比是阳光一样散布在地面上,它给我们光,给我们热,给我们新鲜的生机,给我们健康的颜色……”  所谓经典,必有“道义”这一品质。

审美

一个完人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纬度组成的。这其中,审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纬度。而文学对这一纬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文学的根本性的功能之一,就是审美。如果说远古的文学可能更在意的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话,那/z,后来的文学则越来越在意它的审美价值了。而人们亲近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它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培养人们的审美经验、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

如此审美,使人类渐渐变成了具有情调的人类,使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一大区别就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情调”的元素。而在情调养成期间,文学有头等功劳。

人类有情调,使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的物种。情调使人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纯粹的生存状态,而进入一种境界。在这一境界之中,人类不再仅仅享受种种官能得以满足的原始快乐,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人类一有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的世界从此似乎变了,变得有说不尽或不可言传的妙处。人类领略到了种种令身心愉悦的快意。天长日久,人类终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一切感受的单词:静谧、恬淡、散淡、优雅、忧郁、肃穆、飞扬、升腾、圣洁、素朴、高贵、典雅、舒坦、柔和……

文学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把情调的因素融入人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情调当属美学范畴。

所谓经典.必有“审美”这一品质。

悲悯

当慈爱的主教借宿给冉·阿让、而冉·阿让偷走了他的银烛台被警察抓住、主教却说这是他送给冉·阿让的礼物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简.爱得知一切,重回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身边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祥林嫂于寒风中拄着拐棍沿街乞讨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沈从文的《边城》中爷爷去世,只留翠翠一个小人儿守着一片孤独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我们在一切古典形态的作品中,都体会到了这种悲悯。

在沉闷萧森、枯竭衰退的世纪里,文学曾是情感焦渴的人类的庇荫和走出情感荒漠的北斗。

悲悯情怀(或叫悲悯精神)是文学的一个古老的命题。我以为,任何一个古老的命题——如果的确能称得上古老的话,它肯定同时也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我甚至认定,文学正是因为它具有悲悯精神并把这一精神作为它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才被称为文学,也才能够成为一种必要的、人类几乎离不开的意识形态。

所谓经典,必有“悲悯”这一品质。

还有就是经典是必讲艺术性的,它反映的问题代表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它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一个恒定的问题。

一部名著的确定,或一部经典的确定,我想主要就是看它们是否具有这样几点品质。这套书,正是具备了这些品质,我们才称它们为经典。

我曾许多次说过,这是一个追求时尚的时代,阅读也是如此。

时尚成为一望无际的灿烂花田,人们犹如采蜜之蜂蝶,嗡嗡然飘飘然趋之如潮,唯恐那花田于瞬间烟消云散。即使少年儿童的阅读,也是沉浸在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的热闹之中。某些光怪陆离的卡通,故作痞子的少年写作,铺天盖地、咋咋呼呼、一副反叛面孔、一口野蛮腔调、一股深秋凉风的网上文学,吸引了成千上万双纯情而又充满好奇的眼睛。这些图画与文字,最大的功能就在于让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陷入欢乐的疯狂。

这是一个享乐主义的时代,一个平庸的时代。相比从前,人们虽然少了温饱之虞,但也失去了心灵的丰盈和目光的深沉。在一片毫无质量的傻笑之中,人的心灵变得苍白,目光变得浅薄。浮躁人生,从此开始。

此刻,我们谈论对经典的阅读,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有意义。只有回到对经典的阅读上,将阅读经典作为阅读的基础,我们才有可能获得一个理想的阅读格局,也才有可能将我们从享乐主义的泥淖中解救出来。经典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我坚持我的表述: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回到经典性的文字,长期沉沦在轻飘的、只有快乐而没有忧伤的时尚文字之中,那么,我对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起到的作用表示深深的怀疑;时尚阅读是必要的,但一种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该将对经典的阅读看成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一个孩子的理想阅读,应从经典开始。

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智慧。智者,是幸福的人。智者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同样的生命长度,一个智者因为他的智慧,而实现了最丰富、最有质量的人生。比起非智者,他的生命长度换算下来大大延长了。

书评(媒体评论)

《意林》中多嘉树。美文华章,犹如音乐,余音绕梁。奇思妙想,梦笔生花,会意处可浮一大白。——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

它是一朵朴素的小花,开着,温暖着我们红尘中的心。与它的情缘,我愿意是一世。——青春文学作家雪小禅

意蕴笔端,筑文字之林!——《后宫·甄嫘传》作者流潋紫给心灵更多成长的力量,给生命更多感动的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意林》是一本温暖洁净的刊物,它能让你变得热情和智慧,还有仁慈和感恩。——著名作家毕淑敏

有意境、有意趣、有意味、有意蕴、有意思、有意义……谓之《意林》。——著名作家乔叶

用最美好的故事为孩子煨最鲜美的心灵鸡汤。——著名作家苏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