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在教室里的站位到教师带领学生制定班级规则促进班级的改变,《问题班级管理策略(第2版)》(作者罗杰斯)一一道来,必能帮助教师提高自信,解决问题班级的问题,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全书分为问题班级是如何形成的;制定班级行为公约;跟进解决违纪问题等内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问题班级管理策略(第2版) |
分类 | |
作者 | (澳)罗杰斯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教师在教室里的站位到教师带领学生制定班级规则促进班级的改变,《问题班级管理策略(第2版)》(作者罗杰斯)一一道来,必能帮助教师提高自信,解决问题班级的问题,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全书分为问题班级是如何形成的;制定班级行为公约;跟进解决违纪问题等内容。 内容推荐 学校里总有几个“名声在外”的班级,很多教师总是被这样的班级搞得筋疲力尽。作为问题班级管理专家,《问题班级管理策略(第2版)》作者结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给出了具体应对策略: 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妨在黑板上画个简笔画作为提醒。 学生上课不合作?不妨看一下学生在其他课上的表现再决定怎么做。 个别学生不听课?不妨使用小组强化策略,利用同伴的压力。 课堂上噪声不断?不妨制作一个简单的声音控制仪。 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影响?不妨在课后演给他看。 学生不断扰乱课堂?不妨与其他教师合作,采用计时隔离策略。 面对有行为障碍的学生?不妨与学生一起制订个人行为计划。 从教师在教室里的站位到教师带领学生制定班级规则促进班级的改变,《问题班级管理策略(第2版)》(作者罗杰斯)一一道来,必能帮助教师提高自信,解决问题班级的问题,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目录 泽者序 导言 1995年 2004年 支持、不责备 行为适应与分布 用“替代角色”树立信誉 克服“某天综合征” 第一章 问题班级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问题班级? 全装进一个班里? 给班级贴标签 靠“吼”压住学生 学生不听课 同事的即时帮助 促成变化 第二章 班会 召开班会 开门班会 闭门班会 小班会 解决嘲讽问题的班会 第三章 制定班级行为公约 制定班级行为公约的基本步骤 后果链 第四章 小组强化策略 关于小组强化策略的简介 小组强化步骤 低幼年级学生的行为修正 小组强化策略的维护 争取同事的支持 合作学习小组 第五章 班级初建 关于班级初建的简述 列队等候进教室 教师的站位 提问,讨论、吸引注意和提供帮助的策略 过渡的策略 吸引注意的策略 监控噪声 应对破坏课堂的行为 放学阶段 多鼓励学生 激发动机 第六章 跟进解决违纪问题 跟进的策略 模仿行为 4w问卷 建构惩罚的环境——计时隔离 三方会谈促进行为改进 学生下课后立即跑出教室问题 道歉 放学后留校 停课和开除 第七章 行为模式与行为的改变 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 案例研究 与行为障碍学生共同制订个人行为计划 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关的行为 第八章 桩时教师与问题班级 临时教师的挑战 帮助临时教师 给临时教师的建议 如果学生让临时教师难堪 三位临时教师的案例 第九章 同事支持 提供帮助 帮助受困于问题班级的教师 有助于提高自信的技术 学生欺凌教师现象 第十章 结语 附录 附录l:同事互助调查问卷 附录2:4w问卷 附录3:启动/停止行为计划表 附录4:3w问卷 附录5:规则表 试读章节 在制定团队教学指导策略之前,我打算先非正式地拜访一下蒂姆的科学课堂。刚进走廊,就听到班里吵吵闹闹,声音大的几乎可以掀翻屋顶。蒂姆的高八度音调提得越来越高、声音越来越大,里面夹杂着近乎恳求的急促口吻——课堂确实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我敲了敲教室的门,里面根本没听到,于是便径直走了进去。 扫视全班,只见一个学生正把另一个学生往窗户外面推(幸好教室在一楼)。推人的孩子我认识。另一个孩子(好像叫罗宾)通过窗户把他揪回教室。他们在那里表演,其他学生则在一旁兴高采烈地欣赏,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甚至跨着窗户在推来搡去。 一个叫贾斯汀的瘦男孩,穿着条破牛仔裤和大号的运动鞋,T恤衫上的摇滚图案极富视觉冲击感,他正在抢夺罗宾的日记本。 蒂姆已经狼狈不堪。我进教室的时候,他看着我,用眼光哀求着,意思是“救救我,我实在待不下去了”。我迅速弄清了面前发生的情景,抬高嗓门:“贾斯汀,贾斯汀。”全班回过头,不明自我是干什么的。贾斯汀回过身,我又叫“贾斯汀”,他看到了我。我放低声音,示意他离开教室。我再朝罗宾喊:“罗宾,马上回座位。贾斯汀,出来,现在就出来。”教师单方面发号施令能不能奏效?这还真不好说,我也很少这样做。贾斯汀把罗宾的本子扔在地上,大摇大摆地走到门口,用脑袋把墙上开关一个接一个地撞灭,随我走出了过道,一路上嘴里嘀嘀咕咕、骂骂咧咧。我把他带进副校长办公室。 随后,我发现蒂姆制订的八年级c班教学计划表在网络上被故意公开了。“是的,他到这就是补岗的,他那时在备用分配表上的排名是倒数第一。”我指出,蒂姆是新教师,又初来乍到。“是的,可我们刚到学校那会儿都是这样过来的呀。”学校某位高级管理者随口回答。言下之意,如果你扛不住,可以走人。 学校里没有人为蒂姆提供精神支持,留给他的只有一大堆需要自己处理的计划表和课程材料。最关键的,是他没有班级以往的资料,没有任何人帮他制订系统的、哪怕是纲要式的解决方案,他不知道该如何把握纪律策略的导向(该延时执行还是随即执行)。下班前的一次例会上,蒂姆起身,强忍泪水,向同事们诉说自己人校几周来的感受。会场一片死寂。 接下来,我们尝试设计了一整套支持性方案,以帮助蒂姆的教学生涯再获新生。这套方案原本在他刚来的时候就应该付诸实施。 丹妮费了很大的劲儿,感觉还是很难管住课堂。这是本学期她给这个八年级班上的第二堂课。上课铃声已经响过好几分钟,仍有一些学生心不在焉地在聊天,还有几个转过身子与后排同学讲话,根本无视教师的存在。丹妮觉得应该收一收他们的注意力。 “好了,现在保持安静!注意听,米歇尔把头转过来,还有你!你叫什么来着?”丹妮转向一个男孩。这个孩子嘴里说着话,眼睛瞅着窗外,瞅着几个其他班级的男生优哉游哉地姗姗来迟。 “什么?”比拉尔扭过头,“你说什么?” “名字,你叫什么名字?”丹妮有点生气。其他学生大声嚷“他叫比拉尔”。 “听着,你们两个,不要讲话,把脸转到这边来,知道了吗?” “又不光我俩说话。”迈克重重地向后靠在椅背上,打了个哈欠。 “听好了,我不管是不是只有你俩讲话,照我说的做,好吗?这很难吗?” 立刻又有人附和:“是呀,迈克,这不难。” “谁在那多嘴?!”丹妮扫视全班。迈克恼怒了,比拉尔同几个学生哄笑起来。丹妮发起火,全班这才慢慢安静下来。 几个学生翻弄起笔盒,丹妮装着没看见。布置单元作业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开始讲话。丹妮有时候会停下来维持纪律,有时候会装着没看见那些捣乱行为,还有时候会发脾气——特别是在迈克或者比拉尔讲话的时候。“你俩非要说话不可吗?为什么不举手?” 迈克又嚷开了:“别人也说话,又不只我一个!” 丹妮越来越受不了,神经紧绷。5分钟后,两个小伙子走进来,与教师擦身而过,就像没看到她。他们叫什么名字,丹妮从一开始就没记住。 他俩不敲门,不和丹妮打招呼就直接走向座位,中途竟然又折回来找同学讲话。“喂,怎么了?”达尔文和科斯塔咧着嘴向其他人笑。教师站在前排,他们毫不理会。丹妮立即感到刚步人正轨才5分钟的课堂,现在又“溜走了”。教师职业产生的这种沮丧感真是糟糕透了! 发布的命令如果能做到公正公平、定位明确、意图清晰。教师当然也能驾驭这样的班级。但是我们都知道,多数学生开小差只是一刹那的事情,处理不当会产生更多持续性问题行为。比如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话、无所顾忌乃至明目张胆地迟到——从学校大门口大摇大摆地走进来。P2-4 序言 女儿放学回来后经常和我聊学校里的事情。“爸爸,L今天上课又大吵大闹,班主任让我们不要理他。”我不禁有点担忧:这样做对一个小学生是否合适昵?几周后,女儿又告诉我:“班主任把L安排在第一排了,这样任课教师可以盯住他,不让他在课上胡闹。”他怎么胡闹了?”“老师说一句,他说一句,非常搞笑!老师在前面讲课,他在后面做怪动作,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老师说他,他就在地上打滚,大喊大叫。L还欺负周围的同学,谁不愿意,就威胁谁!” 此时,我恰好收到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比尔·罗杰斯教授的《问题班级管理策略》英文原版书,并且迅速阅读完了第一章“问题班级是如何形成的”,初步认识到班级行为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体会到教师行为领导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这次,我没有发表更多看法,只是简单地告诉女儿“班主任这样做,应该有她的道理”。可是道理在哪里呢?我想从罗杰斯教授的书里继续寻找答案。 一段时间之后,路过女儿的班级,不经意发现课堂上坐了位家长。女儿解释说那是L的妈妈。“如果陪读仍不起作用,班主任会让校长来处理,甚至停他的课。”“班主任没有错,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实施处罚,甚至停课,是必要的。”我坚定地回答。 作为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者,翻译本书既是与课堂管理学教授进行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悉心学习班级行为领导艺术,转变理想状态的“儿童行为观”的过程。现在,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在中小学课堂,即便只有一两位像L这样的学生,也是对教师极大的挑战。幸运的是,女儿的班主任有着不错的经验,她的背后显然还有其他教师的大力支持。然而在中小学,还有许多教师(尤其是初任教师)在默默忍受着问题行为的煎熬。他们对破坏纪律、挑衅课堂的行为,要么不知所措、疲于应付,要么单打独斗、不敢声张——害怕传出去受到同事的嘲笑和轻视。课堂上大量的行为问题非但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反而常常会隐藏和累积下来。问题行为的累积必然产生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增加又会产生更多的问题班级。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不仅消耗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挫伤他们的教学自尊和自信,而且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都产生了消极影响,最终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 罗杰斯教授为我们呈现的这本书,脉络清晰、结构分明、简单实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基于丰富的班级管理实践,书中例举了大量案例,明确地告诉教师该如何在维系课堂纪律、尊重学生人格和构建师生合作关系、达成行为重塑目标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区域,如何通过学校政策制度的支持和同事问的团结信任、合作互助,一步步地具体操作,深入实施,最终彻底解决班级和课堂上存在的行为问题。因此,对国内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教师,尤其是正在和即将担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教师而言,《问题班级管理策略》一书的确是不可多得的课堂行为领导艺术宝典。 除实用性之外,叙事风格也是本书的典型特征。全书共计十章,每章都有若干个教育故事。用心体会就会发现,作者讲述的故事只有一个,即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作者坚信,学生的行为具有向好发展的可能性,教师不能只看到行为的瑕疵,而忽略了人性的美好。作者写道:“这好比一个白色的方形,中间有个黑点。缺乏理性的教师可能只看到这个黑点。教学中那些消极的现象掩盖了学生的积极表现,甚至掩盖了生活本身。”确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受外在事物的影响,我们很容易忘记爱,忘记生活。 这让我想起一个关于养婆婆纳的故事。 女儿不知从哪拾回一株野草,细小枯黄。妻子说算了,换一束好的养吧。女儿不肯,“爸爸,让它活下来吧。”我只好把它暂时留在屋内。屋里面积狭小,到处瓶瓶罐罐,显得更加拥挤凌乱。这株草实在不起眼,又矮又小,稀稀疏疏,茎秆无力地耷拉着,八成是养不活了。乘女儿不在家,我把它扔到了屋外。女儿立刻发现了,又拾了回来,并且央求我:“爸爸,让它活下来吧。”于是,这株草成了家中的“正式居民”。女儿说,它叫婆婆纳,遍布江南各个角落。 有一天,我不经意地瞅了下窗台,惊奇地发现婆婆纳居然开花了。粗壮的茎秆长满了绿油油的裂片,三四朵淡蓝色的花萼挂在叶片间,在阳光下显得那么羞涩、鲜艳。 昨日你历经苍寒 挥不走记忆的惊颤 串串泪珠婆娑忽闪 苦苦等侯岁月的阑珊 婀娜的春款款走来 呼唤着你来到屋外 湛蓝的花辩朵朵绽放 簇簇的嫩芽仲进窗台 再没有昨日的苍寒 再没有心灵的伤害 沉睡在甜蜜的梦乡 微笑地看着窗外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株属于自己的婆婆纳。即便在最脆弱的时候,也让教育有爱,有希望!让爱活下去吧,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 吕红日 谨识于无锡市教科院707室 2013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