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紫罗兰/申京淑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韩)申京淑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申京淑,曾被誉为韩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神话,至今仍笔耕不辍,佳作频出,是韩国当红的女作家。1963年生于全罗北道井邑郡,毕业于汉城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

《紫罗兰》讲述了遭到家庭遗弃的不幸少女山儿,独自来到城市,怀着进出版社做编辑的梦想,却不得不到花店当起了卖花姑娘。一个偶然的机会,山儿得到了爱的暗示,当她终于鼓起勇气去追求爱的时候,却发现那个摄影师是个到处留情的花花公子,早已忘了她是谁……

内容推荐

遭到家庭遗弃的不幸少女山儿,独自来到城市,怀着进出版社做编辑的梦想,却不得不到花店当起了卖花姑娘。一个偶然的机会,山儿得到了爱的暗示,当她终于鼓起勇气去追求爱的时候,却发现那个摄影师是个到处留情的花花公子,早已忘了她是谁。山儿感觉自己再次遭到了遗弃,怀着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去找曾经追求自己的男人崔某,结果却被崔某强暴。身心俱疲的山儿,绝望至极,孤独地在花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紫罗兰》有故乡和远方、童年和成长,也有爱情和悲伤。申京淑罕见地以女性主义视角关注自己的主人公,悲情地书写了美丽惨遭毁灭的故事。

《紫罗兰》由申京淑编著。

目录

1 水芹群落

2 招聘女花工

3 旧衬衫之忆

4 秀爱

5 生日

6 这就是紫罗兰吗?

7 刻骨铭心的眼神

8 那时与你初相遇

9 他走进了她的身体

10 这个夏天什么也没发生

11 如果侧耳倾听

12 嘘!

13 修女

14 我去海边了

15 天黑之前

试读章节

1 水芹群落

多么渺小的女孩子。

淫雨霏霏的七月的一天。门窗紧闭的屋子,黑暗的房间。妈妈紧闭双眼,不愿去看这个刚刚来到人间、托在奶奶手中的女孩。仿佛她已经知道,这个孩子的降生会给家里带来什么。不受祝福的女孩子。似乎在羊水里就已经洞悉了自己的处境,尽管妈妈以紧闭的双眼代替了温柔的拥抱,刚刚出生的女孩也没有大声啼哭,只是默默忍受。唯有七月的雨声充满了屋子。雨下得猛,一只狗蜷着身子,趴在木廊台下。她听见院子里的雨声了吗?托在奶奶手里的新生儿睡意沉沉。夜里,她的爸爸只是匆匆看了看她的脸。

产妇的抑郁症经久不去。绣着褪色玫瑰花的襁褓仿佛说出了产妇的梦。都市生活、高跟鞋、推开玻璃门径直走人的高楼大厦里的饭店、电梯、柜台里琳琅满目的香水和珍珠、绚丽的布料……即将临盆的时候,她收起了到大都市生活的梦想,坐在木廊台上为将要出生的孩子的襁褓绣上浅浅的玫瑰花。现在,小婴儿就躺在襁褓里吮吸手指。产妇守着新生儿闭门不出的时候,淫雨停了,刮起了台风。墙角花圃里的紫茉莉熟了,三叶菊开得嫩黄,颇有情趣。直到看见秋天的花朵,产妇才肯起床,仿佛花儿治愈了她的心。

从很久以前,这里就是李姓人家聚居的村庄。他们都是村庄周围农田和林地的所有者。因为定居已久,他们的权势自然炙手可热。除了李姓人家,还没有人居住在村子中央的里庄。他们相互之间都是姑妈、婶娘和堂叔的关系,往远了说也是远房表叔。那些从外乡流落至此的人们则蜗居在距离里庄约五十米的新村。乍看起来像一个村子,实际却区分为里庄人和新村人。新村人大都是承蒙里庄人的好意或默认才得以盖房子落户。那些人要么是在战争结束后无家可归,要么是在镇上做生意失败,或者就是自己甘愿做流浪汉。这个尽可以被遗忘的故事就开始于她的妈妈嫁到新村那天。凡是涌入新村的人们,几乎都是小家小户的农民,或者租种李姓人家的田地,或者帮李姓人家干活,唯有她的爸爸有些特别,他在乘坐大巴还要一个小时的J市的鞋厂做事。至于她的爸爸是工人还是老板,那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有人问她爸爸干什么的,她的奶奶有时回答说开鞋厂,有时又说在鞋厂上班。没有人能确切区分她爸爸究竟是雇用工人开鞋厂,还是以工人身份在鞋厂工作。反正确定无疑的是,她爸爸跟大部分村里人的生计,也就是水田旱田无关。现在不好说,不过那时候绝对没有戴着头盔、骑着摩托车去种地的人。也许村里人早已彻底忘记了强悍的奶奶、妈妈和她的存在,然而肯定记得她爸爸的摩托车的动静。每天早晨,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的爸爸都会冲破寂静,穿过公路,骑车赶往鞋厂。夜深人静,回家的摩托车划破浓浓的黑暗,犹如野兽眼睛般闪烁着灯光奔驰在村子里,那样另类的声音怎能让人忘记?李氏们虽然讨厌发出刺耳的轰鸣声横穿里庄的摩托车,却也找不到什么办法阻止她的爸爸骑摩托车。他不像别的新村人那样处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自然无法加以制裁,而且他也不惧怕村里人的眼光和口舌,还会让说三道四的人很没面子。渐渐地,人们也就习惯了摩托车的动静。反倒有人暗中留意她爸爸抹在头发上的润发油、皮手套,还有冬天穿的皮夹克之类,跟着买来相似的东西。人们关注这个新村家庭,不仅因为他爸爸骑的摩托车,也与她的妈妈有关。她的妈妈是这个看似与世隔绝的村子里罕见的美女。她的瓜子脸和白皙的皮肤,走到哪儿都引人注目。乌黑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烁着柔美的光泽,嵌在玲珑脸颊上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让看见的人发出会心的微笑。那些从鼻梁、脖颈到腰肢、双腿形成优美线条的女人们的楚楚动人,她的妈妈也都全然不缺。不仅容貌如此,甚至融入她的生命。她妈妈的祖上世代耕作近千坪的苹果园,然而迷上赌博的父亲竞拿果园抵了赌债,顷刻间便沦落到搬进山沟、寄居于别人斋室的地步。于是,她的妈妈刚刚考入初中就不得不中途辍学了。

她的妈妈曾经盼望做个女校老师,然而直到在斋室里长成大姑娘,他们的家境也不见恢复,再怎么节约家用也找不到走出山沟的办法。对于她的妈妈来说,只有结婚才是唯一的出路。她的爸爸最初见到她妈妈的时候,肯定也不想疏忽了她。当时真是如痴如狂,甚至到了她肚里怀着别人的孩子也无所谓的程度。现在,被称作山儿的她呱呱坠地,她的爸爸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缘故竟然开始冷落她妈妈了。这样的人生很少见吧?不是的。从古至今,多少女人无缘无故地被践踏、被冷落,受尽煎熬,最后又在陌生的房间里香消玉殒。当院子里乱纷纷的花朵凋谢殆尽,有一天早晨,像往常那样骑着摩托去J市的爸爸没有回家,这一去就是九年没有音讯。作为村里绝无仅有的怪动静,摩托声从此消失了。对于莫名其妙地遭到抛弃的她妈妈来说,剩下的便只有这个婴儿和为她接生的奶奶。她的妈妈连区区百坪田地都没有,为了抚养婆婆和幼小的女儿,只好到镇上去学美发。她妈妈原本就容貌出众,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这时又开始散发出烫发水的味道,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本钱开不起美发店,她妈妈只好把各种美发用具、烫发钳、各种剪子和梳齿或密或疏的梳子之类塞进提包,走街串巷廉价给人做头发、烫卷或剪发。她妈妈的不幸更多地来自她和婆婆之间的龃龉,而不是背着包袱走街串巷,凭着手艺吃饭的辛苦。散发着烫发水味道的妈妈和奶奶在井边、凉床边、廊台上和厨房里争吵,幼小的她听着她们的争吵声就像听着摇篮曲。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幼小的她听着被称作妈妈和奶奶的两个女人互相辱骂的声音,独自走出大门去找南爱。两个人扫下地板油纸缝隙间的蚂蚁烧掉,或者举着长竿爬上围墙,挑起邻家晒衣绳上的白衣服,扔进泥地。P1-4

序言

今年三月,我从黟县宏村驱车前往汪伦送别李白的桃花潭,山势陡峻,道路泥泞,正当我小心翼翼地操纵方向盘的时候,忽然收到消息说韩国著名作家申京淑的《寻找母亲》获得了第四届亚洲英仕曼文学奖。

获奖自然是好事,作为译者,我也很为申京淑老师高兴。然而在这之前,《寻找母亲》就已经风靡全世界了。不仅在韩国本土畅销至一百五十万部,而且版权卖到十五个国家,英译本还登上了美国的排行榜。原本寂寞的严肃文学作品竟然有如此反响,的确令人震惊。细想缘由,想必还要归结于那个永恒的文学主题——母亲。母亲是我们心灵的故乡。母亲在家,故乡就不会走远。如果有一天,母亲失踪了,那就是说心灵的故乡也要离我们远去了。寻找母亲,多么悲壮的行程。尤其是当你彻骨地发现,这段行程百转千回,终究还是要回归自己的内心世界,原来弄丢母亲的人正是自己,那又将开启多么心酸的秘密之门。原以为幸福美满的心里竟然藏着无数的过错、失误、忽视、轻慢,还有自以为是的无知愚昧。因此,《寻找母亲》更像是寻找自我、修正自我、新我与旧我实现沟通融合的精神历险,作家鼓起勇气向世人袒露自己并不完美的灵魂世界,为现代人、为都市人、为成年人敲响放学回家的隐秘的钟声。

了解申京淑,我们甚至无需看访谈和传记,她在自己的作品里交代得非常清楚,重要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还会反复提及。比如她早期的长篇代表作《深深的忧伤》(1994)和《单人房》(1995)里就有很多个人的影子,而她的很多中短篇小说如《钟声》、《月光之水》、《风琴的位置》等几乎就是自传体的事实小说,评论家金思寅说,“她首先让‘现在的我’复原为‘从前的我’,从而让过去和现在相互面对……《单人房》是旨在寻找自我本质的心理斗争的记录。”这样说来,《深深的忧伤》和《单人房》,乃至后来的长篇作品《紫罗兰》和《寻找母亲》,主人公们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家庭出身、学历背景和社会履历也就不能算是巧合了,那必然是作者刻意为之,或者说是作者也避免不了的自我投射。

《单人房》里十六岁的少女每天抱着收音机倾听外面世界的消息,深深地厌倦了习以为常的乡村生活,却对陌生的城市生活怀着无比的好奇和向往。后来她终于来到首都,忍受着钢筋水泥和工厂生产的压迫,经过数不清的波折磨难,渐渐地适应了城里人的生活。然而隔膜并不能轻易消除,她不可能与城市身心交融,生活场所的转移只是为她增加了观察故乡的新视角。每次回家她总是感觉到工业文明对于乡土习俗的围困和蚕食,比如从前的水井被父亲加封了水泥井盖,家里用上了自来水,“如今我再也不可能从井里挑水,或者望着映在井里的黄月亮了”;比如柏油路取代了从前尘土飞扬的黄土路;比如新房取代了茅草屋,传统意义上的厕所随之消失,变成了室内卫生问。“五年前新盖的这所房子只是地理上位于农村而已,却再也不是农村的房子了。”走出故乡的人在变,故乡也在曰新月异,于是主人公内心深处最后的屏障被强行拆除,她不得不忍受着双重的焦虑。“背井离乡之后,我又想家了。我想念新村运动更换石板屋顶之前,茅草屋檐之下的童年,我想念茅屋里的家人,我想念屋顶之上循环不息的春夏秋冬,多么分明。”无论如何回乡已然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回乡”也就是通过文字回归自己的童年时代。身体在现实的推动之下被迫向前,灵魂还在拼命挣扎着回头遥望,这样的觉醒令人痛苦而又无奈,申京淑作品的主人公们都后知后觉抑或先知先觉地承受着类似的心灵煎熬。

《深深的忧伤》的主人公是三个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世”从小痴痴地爱着“恩瑞”,而“恩瑞”的痴情从小就给了“莞”,他们离开故乡“露凝地”,到城市里谋生活。莞对恩瑞的深爱视而不见,或者以为无论自己走到哪里,恩瑞肯定会在原来的地方等着自己。恩瑞是他的归宿,是他的故乡。直到后来,莞现实地接受了富家女上司抛来的橄榄枝,彻底绝望的恩瑞便接纳了世的爱情。这两桩并非发自本心的婚姻注定不得善终,后悔随后就来了。“莞感觉自己失去了这种舒心感和故乡的感觉。与朴孝善结婚的瞬间,他就感觉到了。他在蜜月旅行地抱着朴孝善的时候就想,我再也找不到舒心的感觉了”,“那是触手可及的舒心感,那是任何时候都将与我同在的故乡的感觉。”恩瑞原来打算和世好好生活,然而事与愿违,莞的偶尔来电或来访让世产生了深深的误解,越发怀疑自己的婚姻,越来越经常地向恩瑞发泄不满,于是恩瑞的苦难也越发深重,勇往直前的生活彻底斩断了三个人和故乡露凝地的联系。恩瑞回家看完母亲,又给弟弟留下最后的书信,便纵身跳下了六楼,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我,已经走出太远,无法找回自己的人生了”。“那个女人,像花瓣,轻轻地飘浮在六楼和公寓花坛之间的时候,莞在办公室里,世在学校里,感觉到了五脏六腑爆炸般的疼痛。这种疼痛使莞不由自主地关上了正在看的电脑,世手里的粉笔从他的指尖轻轻滑落。”乍看起来,这是非常纯正的三角恋爱的故事,你爱我,我爱他,而他又不爱我,我和你结婚,于是结局很不幸。然而认真品味,申京淑的真正意图似乎又不在于此。主人公恩瑞屡屡回家,却只能寻求短暂的安慰,不是真正的“还乡”,更多的反而是失望。她和莞和世之间从童年时代累积而来的关系才是真正的灵魂故乡,世和莞既是她的手足,又是她的影子,当现实篡改了她们的关系,损伤了她们的纯洁感情,她怎能不感觉到彻骨的分裂之痛?那个隐秘的故乡怎能不离她越来越远?

如果说《深深的忧伤》和《单人房》还是源于当代生活的切身感受,拖着浓重的作家本人的影子,那么到了2007年出版的历史小说《李真》(连载于《朝鲜日报》时题为《蔚蓝的眼泪》),我们会发现申京淑已经将这种故乡意识推进到遥远的历史领域。朝鲜宫廷舞姬李真和法国驻朝鲜公使科林结婚之后,跟随科林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巴黎,从此开始了新鲜的异乡生活。李真天资聪颖,美丽优雅,拥有出色的艺术才华。她就像海绵吸水似的接受西方文明,彻底摆脱了卑微的奴隶身份,享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自由,很快便成为巴黎上流社会的交际花,结识了莫泊桑等文化艺术界人物。而朝鲜依然闭关锁国,沉浸在“隐士之国”的迷梦里难以清醒,直至日本入侵,明成皇后被害,国势由是衰微,国家命运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李真因为思乡病而回国,亲眼见证了明成皇后之死,亲身经历了祖国在时代风云里的动荡危机,幻灭之余服毒自尽。探究李真之死的深层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与《深深的忧伤》里的“恩瑞”跳楼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王朝体制内部身份卑微的舞姬,她基本没有为国捐躯的动机,她的死更多的是因为故乡梦的破灭,灵魂的回乡之路已被彻底斩断。申京淑通过明成皇后和李真的先后死亡,隐约地指出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乡土文明面临着前无出路,后无退路的尴尬。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曾在申京淑小说《哪里传来找我的电话铃声》译序里说过的话:“申京淑的全部小说其实是一部小说,申京淑讲述的全部故事其实是一个故事,无论这个故事的外壳是青春的爱与死亡,还是历史烟云里的家国之痛。”

既然申京淑长期以来的写作都围绕着故乡的主题,而母亲又维系着故乡的灵魂,那么认真虔诚地书写母亲也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作业。作为忠于自己心灵的书写者,故乡不仅缔造了她的生命,也为她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和养料,只是她远走高飞,投身汹涌澎湃的都市生活,这么多年她变了没有?《寻找母亲》里就充满了这样的自我反省,反思和自责成了小说前进的最大动力。“妈妈失踪已经一周了”,随后家人们便开始了寻找母亲的艰难历程。小说采用散点透视的形式,分别以“我”、“大哥”、“父亲”和“母亲”的视角去观察母亲、理解母亲、重新发现母亲。于是,尴尬和遗憾纷至沓来,原来谁都不记得母亲的生年,原来母亲从来就不识字,原来母亲背着家人每月都给孤儿院寄钱,原来每次的全家福里竟然都没有母亲的身影,原来……家人们这才发现,原以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母亲竟是如此陌生,这是谁的错?这是无意的忽略,还是有意的逃避?经过家庭成员们重新拼接而成的母亲形象逐渐变得完整,每个人都在回忆里完善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每个人都暗下决心要珍惜这个曾经貌似强大实则弱小的女人,然而母亲已经失踪九个月了。幸好,母亲只是失踪,“我想留下余地,母亲只是失踪了,还有找到的希望”,作家在后记里的话也是留给读者反躬自省的余地,不要等到母亲真的找不回来的时候再去后悔。参照上述几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申京淑对于前作问题的回答,我们的故乡还在,我们的母亲还在,只是我们的眼睛蒙上了阴翳,只是我们的初心落满了烟尘。

走出小说的虚构,申京淑在后记里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大约是在离别故乡三十年之后,她终于有了再度守在母亲身边的十五天。珍贵的陪伴。她每天早晨都会走进母亲的房间,静静地躺在母亲身边,母女两个聊起从前的故事,仿佛回到了从前的时光。这十五天里,作家想的是什么?那应该就是《寻找母亲》的缘起吧。韩国作家李笛说,“这是令人心痛的故事,给犹然未晚的人以大惊醒,给悔之已晚的人以大安慰。”想必也是知音之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5: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