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向荣所著的《第九条建言》收录有随笔、杂文、散文、古诗、现代诗。用词考究,用语简朴,结构自然,不事张扬,不事雕琢,平静稳健,质朴厚道形成了作者散文老道的风格。对历史的叙述,就是对历史的信仰。对历史的信仰,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第九条建言 |
分类 | |
作者 | 柳向荣 |
出版社 | 阳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柳向荣所著的《第九条建言》收录有随笔、杂文、散文、古诗、现代诗。用词考究,用语简朴,结构自然,不事张扬,不事雕琢,平静稳健,质朴厚道形成了作者散文老道的风格。对历史的叙述,就是对历史的信仰。对历史的信仰,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 内容推荐 柳向荣所著的《第九条建言》作者将自己的读书比作书虫式,钻进去是一本书,钻出来是一种心情。每一本书,又是一扇又一扇虚掩的门,无须去敲,就可以走进一个世界。读一部作品,分享作者对人生、社会各个方面的独到体悟,不觉意间增长了很多见闻,也会重新思考很多司空见惯的事物,从中得到启迪,这正是《第九条建言》中作者提供的智慧和力量。 目录 用自己的心去读自己的生活(代序) 散文卷 脚底乾坤 第九条建言 无须仰视的高度 不能拒绝的亲近 两个帝国的鸿沟 风从双子塔吹过 骑在象背上滑翔 香港印象 这里的古老并不遥远(四章) 长城,你是谁的脊梁 心被山神踩了脚(五章) 黄河情缘 重上五台山 初到吐鲁番 仰望星空 陆贽救时不逢时 爱民宰相王安石 十年长安诗成剑 一生浮沉皆由诗 孔子从政的那些事 也煮一煮“三国” 黑板赋——写在第五个教师节上 我在误区里丈量自己 “空”谈二论 杂说五篇 心得七言 清明的追思 我们怎样过春节 潮湿的枝头 五味书斋 我的三位小学老师 与诗结缘的那场雪 书虫 别小看她的小 飘雪的早晨 晒在书本上的日子 并不独脚的独脚联 剑旗之上立壮志收放之间抒豪情——试论陆游爱国诗篇的意象特征 当代诗词要为西部大开发自觉提升文化价值——西部开发建设的亮点应该成为当代诗词的“诗眼” 艺术的真实结果就是生活的真实——读《白鹿原》有感 不断提升红色同心的文化价值 两条主线交汇的节点叫“同心”——解读红色经典影片《同心》的关键词 我与文学的那点事儿 诗歌卷 青春物语 游华山 梨花 泪 不再 我不相信 思念 湖边偶感 生活、 到北京去 我不停留 恋 初恋 那又何必 只要 聪明人和老实人 糊涂 聪明人 潮水为何悄然离去 冬天的思念 告别 不曾 给L君 思念 想你 有一种情怀 给你 北岛·通行证(外一首) 致F君 漫游七月的星空 从同心出发 昌耀·无须接触 重读舒婷(外一首) 再见 一九九七 如果 寒窑 崆峒山行 人这一生 假如我也下岗了 你是一头牛——献给母亲祖国 夜色明朗 读诗的日子 汉字即诗选四 请听我歌唱——献给银南撤地设市、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 暖雪 罗山·一条好汉的高度(外一首) 清水河随想(外四首) 经历唐朝(组诗五首) 我们是至亲(组诗三首) 故乡何时成行(六章) 人生如铁 有一个女人 正月初五 正月初七 望江南 诗是一种文字排列的游戏 黄昏的歌者 歌词五首 古韵新声 水调歌头·寄友人 水调歌头·咏月怀古 水调歌头·与妻书 大江东去·赞小平 诉衷情·邓公周年祭 西江月·庆麦收 摸鱼儿·为澳门区旗区徽赋 青玉案·自勉 采桑子·元旦前夕 鹊桥仙·记1996年3月31日雪 永遇乐·贺同心首届文代会召开 拿词牌说事五首 永遇乐·同心西征七十年志 雨霖铃·五月十日窑山飞雪 满江红·挂职述怀 七律·抒怀 七律·致学生 七绝·悼艾青 七律·赠友 七绝·题同心清真大寺 吊陆游 自勉 行路难·怀念鲍照 咏辛弃疾 祭周公百年华诞 百年中国 宁夏游 追悼亡弟贤文 干花儿绽开在旱塬 安鸿赋(并序) 爱是一种分担(代跋) 试读章节 第九条建言 用阅读无字天书的方式去阅读无字碑,这也许是我唯一的选择。我的阅读只是一个偌大的天问,压在心尖上。 武则天的功德碑上,没有留下一个字。但在这片空白里,有关她的历史却异样地丰富起来。我想起希腊人关于美的思考,诞生了断臂的维纳斯。每一回想起维纳斯侧目祥和的笑容,我的心里就会产生爱的涟漪。女性是美的符号,传递着人类情感中最基础的因子——爱。当然,我应该继续想起蒙娜丽莎的微笑,通过达·芬奇的创造,让人类再次发现美,其实是充满了爱的。原来,我们这个人类的女性,正是通过爱而创造着美,喂养着真的。甚至我想起我正是十八九岁的时候,阅读张贤亮先生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时,就产生过一种念头:女人是这个世界最富有智慧的情感。在女人对男人的每一缕关爱和注视里,点燃的不只是男人的情欲,更重要的是完成了男人对理性世界的哲学思考。这是一个奇怪的悖论。但又是一个真实的必然。马克思对燕妮的爱,成就的是马克思对哲学的执著。就是到现在,过去了二十年,我还为我有这样的念头而感动。我为我被自己的感动而备受鼓舞。 当我站在乾陵的无字碑前时,我想起了自己的过去。沿着历史留下的无痕之路,我企图拿自己很肤浅的经历去感悟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她究竟在自己的时代怎样地把握着自己? 作为女皇,武则天是空前绝后的。她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就这两点,武则天占尽天分,而且频频得到命运的垂青。李世民闻其名而召为才人,李治一见钟情拜她为昭仪。随后宫中越是说武则天的坏话,武则天就越是得到宠幸,以至于李治在情感上不但离不开她,就是在国事的决断上也越来越依仗她了。公元655年,武则天当了皇后,跟太宗皇帝的长孙皇后一样参政议政,而且时时训诫自己的皇帝丈夫应该如何如何。随后的十余年间,李治竟然没有任何异常的感觉,只把武则天当做是最为匹敌的政治拍档,一切国是皆出于武则天之口。或者说,那种感觉一产生,就会吓出他一身冷汗。武则天就这样从一个人妻,人母一步步走上了人主的圣坛。 武则天的政治才华越来越使大唐的文武百官俯首称是了。她的“建言十二事”成为当时解决社会矛盾最为有效的政治纲领。其中的第九条,有些史学家认为不合时宜。但今天看来,那正是这位女皇最富心计的一条,也是最应该称得上是“火种”的思想。第九条是:“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对于女性的歧视,不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过去,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上都有对女性的歧视,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公元674年,武则天正处在“二圣”的班列时,向自己的皇帝丈夫上言,也是向大唐国家上言。此言一出,我中华民族的惯性思维就必须有所调整,有所改进。 我不想过分地夸张这第九条建言是中华民族女性解放的第一粒火种。虽然就女性的社会地位,这一条并没有任何的建议,而只是在祭祀的神位上,为女性争取一个更为显著的精神地位。但在封建社会这个奇怪的男权机器里,摩擦生出这样的火花,就更加奇怪。它的光芒一经出现,就是马上消失,也会留给永远。而问题的关键是武则天的这一条建议,到了她的孙子李隆基,竟然堂而皇之地写进了大唐律法。我们不能不说,武则天的思想影响中国历史不可谓不深远。 当然,武则天尽其一生,都想在这第九条建言上大有所为。她把从丈夫手中接过来的大唐改姓为周,但她却不能把自己的儿子改李姓为武。相反,她的娘家子侄们都梦想着从姑母手中接过大周的天下。武则天这才发现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做不出答案的题目。她坐在九五之尊的皇位上,不知道要莫名其妙地摆多少次手,才能把这个问题拂去,或者解决掉。 李氏大唐,武氏大周。随着自己的百年越来越近,武则天身心疲惫。她也没想到,走了这么长的路,做了这么多的努力,竟然还是要回到自己当年提出的第九条建言上来,改不得半点字样。她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她有时会产生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果她走在李治的前头,这一条建言能落到实处吗?能在全国推而广之,以至于形成一种民俗吗?她狠狠地骂早死的丈夫李治说:“这个死鬼”。她有时会很颓废:难道我真的就什么都没干吗? 这一片墓地选得非常好。登上墓项,四周眺望,梁山走势很有派头,冥冥之中地气疏朗而阴郁,在浩荡之势中平添几抹忧愁。导游指着陵寝中的三座山头,描述着女皇优美的睡姿。我为人们的这种想象而笑了。我竟然说不清为什么而笑。 李治的功德碑是五块石建成的。碑文密密麻麻的,全文达六千余字。历史的风雨抹去了四五千字,留在碑上的还有一千来字,辨认起来已经很费劲了。据说这碑文是武则天皇帝亲笔撰写的,费尽了心血。但武则天皇帝的这一份苦心究竟要的是什么呢?在今天看来,李洽的万言碑在无字碑旁,显得疲惫,病态,窘迫。碑石所喻意的金木水火土,倒不如无字碑这一块石的拔土而起,石破天惊。李治在成就自己妻子的行程中,走得太远,以至于再也走不回来了。P3-5 序言 用自己的心去读自己的生活 季栋梁 《第九条建言》因为收录有随笔、杂文、散文、古诗、现代诗,我想大约是柳向荣的第一部作品集。因为是老乡,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过,而且以前我们就有交往,所以希望我能写序。尽管我觉得为向荣作序既不能为其增光,也不能为其添彩,但我还是作了,权当是第一位读者的一点感言。关于序,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看法,在我看来,对于一本书来说,序言是苍白的。 散文卷中的“脚底乾坤”是以写名胜古迹为主的,与许多即兴的游记不同的是,这些游历名胜古迹的作品中,向荣有着很深刻的历史观价值观的思辨。在目前流行泛滥的记录式的文体中,这一点十分难得。权且随着向荣神游一个另类的乾陵,面对李治功德碑上密密麻麻长达六千余字的碑文,被历史的风雨无情地抹去了四五千字,留在碑上的还有一千来字,辨认起来都已经很是费劲的窘况,向荣找到了下笔的由头:“据说这碑文是武则天皇帝亲笔撰写的,费尽了心血。但武则天皇帝的这一份苦心究竟要的是什么呢?在今天看来,李治的万言碑在无字碑旁,显得疲惫,病态,窘迫。碑石所喻意的金木水火土,倒不如无字碑这一块石的拔土而起,石破天惊。李治在成就自己妻子的行程中,走得太远,以至于再也走不回来了。”这是向荣在《第九条建言》中所表述的句子,写武则天,写武则天和李治,写无字碑,文章实在是太多了,但这样跨越时空穿透心灵的文字尤显珍贵。历史并没有因为悠久而变得遥远,反而因为这样的文字就在眼前。这也许连向荣也没有想到吧。 再比如《重上五台山》,可以看出这两次游历对于向荣来说,其实是做了一次文化的往返:“在我脑子里总有这么一种观念:请神容易送神难。有人请了一尊菩萨回去供到家里,我却认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菩萨就是寺院里供养的,供在生活起居的家里,就连最低的卫生标准也达不到,至少是那一份清静没有了。”这样的细节与感悟,读后会让人感到震动的。在许多人身上、家里甚至是办公室,我们都能看到各种佛像,蒙着厚厚的尘灰,散落在角落,却要倾听世俗的话语,却从来没有人像向荣这样思考过。 《心被山神踩了脚》是一组散文,写了五座山,《每次的走进都是一次走丢(罗山)》《锐利是夜色藏不住的(华山)》《与口粮有关的山脉(米钵山)》《灵魂在这里羽化起程(崆峒山)》《瑜伽在彻悟里笑醒(须弥山)》。这组散文很有感觉,比如在《灵魂在这里羽化起程(崆峒山)》中有这样一段:“在山上,我碰上一位百岁老道士。他已不能坐着跟人说话,清瘦的面孔,赢弱的身体,都跟文学作品写的资深道士酷似。来到他跟前的人都叫他老神仙,都摸他伸出的那只没有多少温热的手。我也摸了那只手。我感觉到那只手很快就要羽化成翅了。老神仙躺在床上,疲惫地应诺着一个又一个俗愿。我知道他在做最后的努力和积蓄。他只是在等待一个宁静的夜晚,月明星稀最好,他要飞走了。”颇显老道,让人读来顿生感悟。 “仰望星空”这一辑中,虽然选材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在《陆贽救时不逢时》《十年长安诗成剑》等作品中,向荣的切入却有新意,行文很内敛,用墨很节省,虽不敢说一字千金,但也给人一种大浪淘沙之后的平静里,些许文字也能潜伏历史的厚重。 向荣的诗是真情的流露,写得很主流,多数显得大器、浩然,读起来很让人振奋。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与文学的那点事儿》中,向荣有这样一段话:“我的诗明显存在很多硬伤,尤其是那些排列比较散乱,句式变化多端的一些不便于诵读的诗句,掩盖不了跟风随时跌跌绊绊导致的骨折,疼痛难忍,但还是忍受着疼痛选进集子里,就是要让这份疼痛留在诗句里,留在心里。我没有走好文学这条路。我写散文,也没有写那种很嗲的散文。有一种美学憧憬,让我感觉到我的文字总是苍白的,难尽我的心意。”这样说自己,是需要勇气的,对于许多人来讲,即使自己的作品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都是会想方设法要争论护短的,我们常常看到大家们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因此,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学的精神,正应了他的这样一句话:“用自己的心去读自己的生活。” 这话说得恰如其分。 2012年4月8日于银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