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穿(一个纽约设计师眼中的时尚)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于晓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于晓丹编著的《说穿(一个纽约设计师眼中的时尚)》收录于晓丹最新的专栏文章,是她移居纽约17年来,对于时尚与人生的深入而诚恳的思考。这些文章不仅与时尚相关,更是丰富人生阅历的沉淀,从中可以窥到时尚文化的美好与残酷,也会收获怀抱理想前行的温暖和力量。

内容推荐

于晓丹编著的《说穿(一个纽约设计师眼中的时尚)》揭开时尚帝国的运转秘密与人生百态。

它说“穿”,一段精致的茶染蕾丝、一件华服,美好而令人珍重。

它又超越普通的穿衣,说穿了时尚不愿让普通人知晓的秘密。

奥特莱斯带来廉价的狂欢,背后隐藏着奢侈品资本操作市场的真相;

小小的产地标签,折射出政治、经济、甚至国人情感的变化;

富有老板与天才设计师,带着黑眼圈超负荷工作,可能一夜成名也可能瞬间陨落;

也有人拿出做香奈儿的热情,把中档市场做到极致,把时尚当做一场大party,希望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这里有美有才华,有人有故事,有风光无限,也有刀口舔蜜。

目录

1 我们的衣橱更好了吗?

 我的衣橱更好了吗?

 我们需要买手吗?

 垃圾你也要吗?

 时尚的加速度

 奥特莱斯的秘密

 没有样品,何来样品售?

 Made in China还是Made in Italy?

 “美国制造”的态度

2 隐秘的盛宴

 时装秀上看什么?

 隐秘流动的时尚盛宴——小记2014纽约秋冬季时装周

 高提耶流过泪吗?——小记让·保罗·高提耶“时尚世界”巡展

 古董与时尚

 设计师是知识分子吗?

 多少人能一夜成名?

 又见流星

 女设计师的梦

 时代与位置

 像需要性一样需要时装

 你能为公司留下传奇吗?

 我们谈论前老板时都谈些什么?

3 最热闹也最平庸的节日季

 快乐的垃圾时代

 圣诞节,买什么

 情人节与巧克力

4 生命律动的街区

 商业街的格调

 复杂的街角,生动的人

 乌斯特街80号,活的苏荷

 亲爱的布鲁克林

5 细节里的魔鬼

 设计灵感从哪里来?

 魔鬼在细节里

 独立设计师的底气

 山寨与中档市场

 衣服是穿的,不是看的

后记及感谢

附录

试读章节

1.

一直听闻国内某品牌已濒临倒闭,压倒它的稻草是高达十亿的库存。

库存的确是世界上所有零售商都面临的难题。尽管控制库存的方法已发明了不少,从VMI、JIT、MRP到EOQ、ABC,越来越科学,可复杂的库存仍困扰着很多商家。实际上,在希望借科学手段从根本上应对之外,纽约很多服装公司也一直保留着一种没有多少科技含量却非常直接的弥补式做法,就是举办“样品售” (sample sale)。

我第一次知道样品售是工作后的第一个年末,公司群发邮件通知某日将在楼上某展示间举办内部样品售。那场样品售按包计,一包五美元,愿意往包里放多少就是多少。我拎了一包回到家,发现里面内容很丰富:有设计师到欧洲采购回来作为参考的名牌样品;有生产样品;还有样品车间的打版样品,其中也包括T台样品和从前放在展示间里向零售商推销用过的样品,通常叫“one ofakind”(独一无二)。得此“福利”后,我开始追踪其他公司内部的样品售信息,渐渐地便几乎不用到门市店买任何衣服了。

总结起来,样品售通常总是由上面提到的三部分样品组成,它们相对应地来自三个部门:设计部门、公司生产管理部门和打版技术部门。

这其中,打版师手边的样品在样品售上价格最低。它们是公司正式投产前试衣阶段的样品,因此材料使用比较随意,颜色和图案更不讲究,做工和尺寸很可能不符合标准。

生产管理部门的样品在样品售上的价格最高。它们是海外代加工厂向正规市场发货前寄给设计公司存档的生产样品,因此通常号码齐全,标签齐备,所有的一切都符合上船标准,跟我们将在市面上见到的没有任何区别。这一部分样品在清仓售上的标价一般是零售价的四至六折。

样品售上性价比最高的是“one of a kind”样品。这类样品或为上T台或为进入展示间,目的就为好看,因此面料和辅料通常会比较讲究,颜色和图案也会到位。但尺寸很可能不标准,特别是T台样品,需要根据那些瘦得不能再瘦的模特量体裁衣,尺寸常常小得可怜,有时连零号都不到。T台样品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它们有时只为展示概念,款式最后并不进人市场,因此只做一件;而进人展示间的样品如果没有被买家“慧眼识珠”,很多最后就终止在展示间里了,也无缘批量生产让消费者在市面上看到。

2.

我在《内秀》一书里对样品售曾做过描述,其中一篇“跑清仓”的小文这样开头:“每年的夏末和初冬,如果你正好在纽约,也正好有逛街的欲望,除了根据一般旅游手册的指点可以去五大道或苏荷区血拼,其实还可以打探一下清仓销售的信息跑去看看。”时隔不过二三年,这个开头却已经过时了。第一,纽约的样品售已不只是冬夏季末的“零散”事件。第二,从前神秘兮兮的时间和地点也不再神秘了,每天打开电子邮箱,各种信息会自己扑面而来;微博上专攻北美地区“省钱快报”之类的博主也会把消息发得满天飞,甚至还对重要的品牌样品售做实时直播报道。第三,从前通常居无定所、大多使用临时地点的样品售,现在也有了几个固定地址;这些固定地点虽然仍像仓库,四白落地,用围布拉起简易试衣间,可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品牌也越来越多,甚至也已规律化,几乎每隔一至二周就会举办一场。不过,也出现了另外一种比较本质的变化,就是前面说到的三种样品普遍减少,从零售店铺退下的“库存”产品大大增多,样品售越来越像“清仓售”。

透过所有这些变化,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现在的样品售明显是有专业公司在背后进行操作了。

我常去的一个固定样品售卖场位于五大道中城,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收到他们的销售场通知。人不多的时候,销售员黑人小伙儿冈萨斯喜欢凑上来聊天。他自豪地告诉我,他受雇于这家专营样品售的公司已经三年,公司在曼哈顿已拥有两处固定卖场,已经物色好的第三个地址很快也要开张了。我问他效益如何,他不无骄傲地说:“好得很!”又悄悄透露说,好的样品售日营业额可达十万美元,比如前几天举办的DVF那一场,销售五天净得五十万美元。P35-38

后记

这部文集最初的名字是“个人视角”,与我在《外滩画报》上的专栏同名。

起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是我对谈时尚有点犹豫。虽然在纽约做过十几年内衣设计的工作,可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工业内部的状况在我看来,既不那么超凡脱俗,也不那么夸张或荒谬,与一般人的想象可能有很大差异。秀台或画报上的时尚,多半是像好莱坞电影一样,要给人做美梦的空间。可是工业里,很多人,包括我富有的老板、公司头牌设计师等,每天戴着黑眼圈厚眼袋,无暇顾及边幅,实在没多少美妙可言。灯光旖旎的展示间门后,公司内脏空气污浊,杂乱暗沉;更有暗藏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等等。这些,也能算时尚的一部分吗?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和了解的吗?时尚如何从工厂车间进入市场,是值得也应该讲出来的“真相”吗?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外滩画报》时尚版总监许佳沟通,得到了她的认同和鼓励。不过,我仍然不自信会有多少人想了解这部分我所认识的时尚,于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题目一一即便遇到不同意见,也大可用“个人”一词掩饰过关。事实上,它们的确只是一个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设计师非常个人的所见和所想。

文章刊登后,我得到了不少回应。有很多业内或非业内人士对这些个人经验提出了他们的补充,当然也有尖锐的批评,并对比国内时尚工业境况,提出了难得的新的思考角度。这应该算是对我写下所见所想的最大鼓励和回报了,并最终给了我勇气接受本书现在的题目《说穿》。

穿,两重含意。

得到这个题目颇有些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偶然,不过也已经是我和朋友们、编辑们都绞尽脑汁之后了。那天正吃晚饭,我忍不住泄气地嘀咕着:“究竟叫什么呀?”

坐在对面、一直没精力参与意见的人突然不经意地答道,“说穿得了”。

我愣了一下,终于松口气。接着就只希望没有辜负这么一个好题目。说穿着容易,而说穿难。

书中收录有我近两年发表在不同刊物上的文章,以及很小一部分采访。无论是探讨行业运转、秀台、设计师,还是街区、橱窗等,它们都跟我所理解的时尚有关。

大部分文章在杂志发表时都做过删节,这次出版便复原了,文字和观点也借此机会做了一些修订。不过虽十分尽力,肯定仍有很多未尽之言,未尽之意,还请读者原谅。有些观点也许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证明是错的、过时的,特别是昕谓关于时尚的观点,在收录和修订这些文章时我已无时无刻不在感觉着流行文化的变化之快。王尔德在一百多年前就表达了他对时尚的看法:时尚转瞬即逝,艺术才能不朽。这句话在今天听上去还是那么时髦和犀利。不过,任何一种时尚如果能是历史的一部分,都有值得记录的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是一段历史的记录者。

书中还收录了三篇曾在我的《纽约香色行》和《内秀》两书中出现过的文章,主要原因是此书某些文章提到了相关的人与事,我希望为读者提供参考以便阅读。

书中出现了大约八十幅图片,除注明外,均为我自己拍摄。这些照片主要是橱窗和店铺内照。在我看来,纽约的橱窗是全世界最好的,面积够大,制作用心,而且更新迅速。它们是纽约必不可少和不可错过的时尚元素,也已经是纽约的生活元素,如果你还记得奥黛丽·赫本清晨饿着肚子在蒂梵尼橱窗前徘徊的身影(电影《蒂梵尼早餐》的开场场景)。我希望借本书向读者和业内人士推荐这样的做法,把我们生活的空间填充些有趣味也有意义的东西。

衷心感谢《外滩画报》的许佳。你给了我一个无与伦比的开放平台,让我充分表达我对时尚工业以及任何与时尚有关的看法。借助这个平台,我的眼界开阔了许多,文章也得到了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反馈。我为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心存感激。也要特别感谢我合作过的最好的编辑Niea。

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李楠。

感谢这本书的责任编辑侯亮。

感谢这几年给我机会,让我就时装业、文学与时尚的关系等问题表达观点的媒体朋友。

特别感谢“一席”的宵宵,让我有勇气站到那么好的舞台上。

感谢晋锋,你总是在以各种方式帮助我。

谢谢笑黎,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不用再互相感谢了。

Hey Julia!Really appreciate all your help.You've always reminded me therecould be something more Ild love about New York.And there definitely is.Always.

谢谢网友胡嘉岷提供珍贵的里昂旧城照片。

谢谢妞妞,期待你成为未来艺术家。

谢谢所有那些让我有时间有可能发呆的人,使我不至于是一个只要能拿到订单就满足于抄袭的设计师。

最后还要感谢读者。希望没有浪费你们宝贵的时间。

每次为一本书写到这个题目时,都是我最感幸福的时候。旧的一页就要翻过去了,新的一页还有机会翻开。谢谢,谢谢1

2014年3月于纽约99/4l

书评(媒体评论)

今天的时尚已经是一个帝国——时尚帝国,可是很多人往往只看到“时尚”,看不见“帝国”。这本书讲的是时尚帝国,还有这个帝国中的很多秘密,买的秘密,卖的秘密,以及其中更深层的秘密……于晓丹是时装设计师,行里人,所以答案不同凡响。——李陀(著名作家、批评家)

《说穿》说穿了后台;又说穿,台后的伎俩并不复杂——说穿的不仅是时尚和内衣。拟同意这种世界观。——刘震云(著名作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