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阶段对一个人来说是塑造性格与习惯的重要时期,常常对人一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是在中小学时期就确立了终生从事的目标。陈景润在上学时就决心献身数学,周仁在中小学时就立志于研究中国的古陶瓷。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的、较为深入的阅读,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郭梅尼编著的《帮助中学生学会交际的145个故事》精心选取的经典故事。从不同角度为你演绎了成功需要的品质与性格,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感动的香醇甘甜。慢慢养成一种良好地品质与习惯,为成功之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帮助中学生学会交际的145个故事》是“智慧成长故事·快乐学习系列”之一,由郭梅尼编著。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专家发现,当今中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中学生生活更愉快、精神更振奋、身体更健康。但是,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仅凭主观热情是不够的,还要讲求一定的策略、方法。《帮助中学生学会交际的145个故事》将人生哲理、心理效应、交往原则、交流技巧等融入生动的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
走出沙漠
有六个互不相识的游客在沙漠里迷了路。他们走了两天两夜,还是没有走出沙漠。眼看他们的食物和水就要用光了。其中一个人提议说:“伙计们,我想这样盲目地走不是办法,不如待在原地,保存体力和粮食,等着救援的人到来。”
马上有两个人响应,他们的嘴唇已经干得冒烟了。
可是另外三人却不同意,他们说:“救援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现在最重要的是乘还有粮食和体力的时候一鼓作气,走出沙漠。”
两边其实都非常有道理。结果三个人留下了,另外三个人走了。
留下的这三个人坐在一起,用他们的包裹把一件红色的衣服压在地上,好让飞机更容易找到他们。然后又把各自的粮食和水都拿出来放在一起,说好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吃。他们坐在那儿,从早到晚。第二天,一个年长一点儿的游客开始不行了,他躺在地上,喃喃自语。其他的两人没有安慰他,因为他们自己也累得说不出话来。不过,他们一人握着那个游客的一只手,用自己的体温表示大家都还活着。
在他们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救援的飞机找到了他们。
而离开的三个人呢?在走了一天之后,三人发生了分歧。一个人说这方向不对,应该走那边,另两个人说是走这边。一个人到底拗不过两个人,他只好憋着一肚子的气跟着。又走了一天,他们的水快喝光了。于是一个人提议大家停下来挖水源。
大家都同意了,但是关于挖水源的位置又发生了分歧。结果开始那个因为方向问题而生气的游客自己找了个他认为可能有水的地方干了起来。其他两个游客呢?商量了一下,也发生了争吵,于是互相背对着埋头苦干。
就这样,三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埋头苦挖,一个个都累得筋疲力尽。直到第二天,忽然有一个人大喊了一声:“水!”其他两个人听了,马上停下手中的活飞跑过来。他们看见这个坑里的沙土有些湿润,于是顾不得说什么,拿起工具就在这个地方大干起来。由于三人同心,很快就看到了水,他们喝了个痛快,而且把各自的水袋都装得满满的。
经过这次,他们三个人都仿佛明白了什么。他们再也没有发生过争吵,就这样手拉着手,一起走出了沙漠。
感悟
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原地等待救援和主动走出沙漠都有50%的生存机会,关键是他们在接下来的日子能不能同心同德。有时,协作是生死攸关的因素。
狼狈为奸
大家一定听说过“狼狈为奸”这个成语,意思是相互勾结着干坏事。就是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勾结着干坏事。狼,我们比较熟悉了,而狈呢?其实是一种和狼长得十分相似的野兽,估计它们是亲戚。但是狼的两条前腿长,两条后腿短;而狈正好相反,它的两条前腿短,而两条后腿长。它们的这种情况正好互补,在干坏事的时候配合得天衣无缝。所谓“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 所谓“狈无狼不行”,说的是狈前肢太短,只能让狼背着走。不过狼是一点儿怨言也没有。因为当狼和狈一起偷羊吃时,就是让狼骑在狈的颈子上面,再由狈用两条长腿站立起来,把狼扛得高高的。这就是“狼无狈不立”。然后被扛起的狼再用它两条长长的前腿,攀住羊圈,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把羊圈里的羊叼走。
狈比狡猾的狼还要聪明几倍。著名作家杨绛女士,曾写过她路遇狼狈的惊险经历。那是很多年前的一天,她因为工作耽搁,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在经过一片树林的时候,不幸被一群狼跟上了!她怎么甩也甩不掉。村里的人都睡了,根本听不到她的呼救声。情急之下,杨绛爬上了村庄附近的一座和房子一般高的柴草垛子。这群狼把柴草垛子团团围住,可是由于狼腿太细,跳不高,又爬不上柴垛,只好在下面干瞪眼。
过了一会儿,杨绛看见有几只狼悄悄地走了。但是其他的狼并不走,还在柴垛周围守着,死死地盯着柴垛。没多久,那几只走了的狼又回来了,同时还背来了一只很大的像狼一样的野兽。原来,这些狼是去请它们的援军和军师“狈先生”了。只见几头狼把狈架上石碾子,然后顺从地把脑袋凑近狈的嘴边,像是在听什么吩咐似的。
不一会儿,它们商议完了。这些接到指令的狼群随即排成一队,然后一只接一只地走向前来,衔一根柴垛上的木柴,放在另一处。很显然,这些狡猾的狼是想来个釜底抽薪。到时只要柴垛一倒,人就自然掉在了地上。
杨绛看出了狼狈的诡计,慌急之中,她习惯性地把手伸向口袋,想掏出烟斗来吸口烟,突然伸手摸到了衣袋里的打火机。于是她灵机一动,赶紧脱下棉袄,用打火机点上火。当时风很大,不一会儿,那件棉袄就燃烧起来,然后连柴垛也烧了起来。
一见到火,这群狼全逃跑了。只有石碾上的那头狈没跑掉。这只可怜的狈,因为没有狼的支持,只好束手就擒,被闻声赶来的村民送进了动物园。
感悟
“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两者的配合真是天衣无缝,让人自叹不如。不过到了危险的时候,狼还是把狈给丢下了,看来出于利益的结盟还是不够稳固。
P6-9
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
读书,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人类数千年成就,使得学生有可能“站在巨人肩上”,成为令人瞩目的成功者。
有人做过统计,发现正常人90%以上的信息来源于阅读。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乐于阅读、善于阅读正是成功者重要的品质。
一个人一生读什么书,往往是他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的反映。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读与思,让我们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
为什么有些人就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赚更多的钱,拥有不错的工作。而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造物主给每个人一样的头脑和四肢,也给他们同样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还给了每人一天公平的24小时。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
成功的秘密在哪里?
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数学家王梓坤说过,读书要选择。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书:有的不值一看,有的只值看20分钟,有的可看5年,有的可保存一辈子,有的将永远不朽。即使是不朽的超级名著,由于我们的精力与时间有限,也必须加以选择。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间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会收效甚微。
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中小学阶段对一个人来说是塑造性格与习惯的重要时期,常常对人一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是在中小学时期就确立了终生从事的目标。陈景润在上学时就决心献身数学,周仁在中小学时就立志于研究中国的古陶瓷。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有针对性地进行大量的、较为深入的阅读,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本书精心选取的经典故事。从不同角度为你演绎了成功需要的品质与性格,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感动的香醇甘甜。慢慢养成一种良好地品质与习惯,为成功之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