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民营企业的主体是以家族所有、家族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家族企业。尤其是近十多年来,90%的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是由家族企业解决的。中国的家族企业如同小草一般,生命力顽强而坚韧。它们无疑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但同时,家庭企业也存在着严峻的问题,生存容易,发展难。中国的家族企业往往做不大、做不强、做不长,这已经是日益严峻的问题。如何从“做不大、做不强、做不长”的怪圈中走出来,是家族企业的使命,也是家族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中国家族企业的历程与困惑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族企业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小打小闹艰苦创业,夫妻家人一起上阵;日积月累小有积蓄,辛苦付出非常值得。
第二个阶段:企业发展今非昔比,亲友老乡同学众多;加大投入如滚雪球,问题矛盾日益增多。
第三个阶段:快速膨胀如日中天,人才不足资金短缺;贷款上市绞尽脑汁,日理万机机关算尽。
第四个阶段:家大业大有苦难言,营盘不稳人才流失;负债担惊钱多受怕,左支右绌近乎玩命。
第五个阶段: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子女未必能够接班;欲罢不能无法退休,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第六个阶段:痛苦经营痛苦人生,幸福生活乏善可陈;回顾一生做牛做马,四顾茫茫死不瞑目!家族企业的困惑:如何做大做强做长
1.“短命”的困惑
家族企业极难做大,即便做大也难以做强、做长。据首份《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家族企业的经营年限平均为8.8年。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5年左右,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是40~42年。比起来中国家族企业的寿命显得有些短。
目前,许多中国的家族企业已经度过了“生存阶段”,考虑得更多的是发展问题,但怎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能不能与国际对接,摆脱“短命”的结局?这是中国家族企业的第一个困惑。
2.转型的困惑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多数家族企业选择低价值的生产模式,并且采用粗放的家族管理模式,但是在21世纪,企业要发展必须实现战略转型,将粗放的家族管理模式转型升级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但具体怎样转型升级,成为中国家族企业的第二个困惑。
3.传承的困惑
中国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始人,也就是最先“下海”的一批人,现在大部分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但是他们退不下去;第二代创业者现在的年龄也在50岁左右,今后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不管多少代创业者都必须面临和面对交接班问题。但接班人何在?如何顺利交接班?怎样才能做到百年传承?这是家族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中国家族企业的第三个困惑。家族企业“一做大就分裂”的发展怪圈
为什么家族企业会陷入创业易,“一做大就分裂”的发展怪圈?
家族企业之所以创业“易”,是因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使家族成员能够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地勤奋工作。传统家族制度中的等级制度和“尊上”“忠信”“服从”观念,以及家族成员彼此高度的认同感和一体感,有利于形成家族企业的家长制权威,减少企业内耗,增强企业凝聚力,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但是,一旦家族企业完成原始积累,传统家族制度会严重束缚企业的持续发展。一般来说,家族企业在壮大的过程中会面临以下问题:管理的最大化边界问题、人才的多样化要求问题和管理者忠诚度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因为管理的最大化边界决定了企业发展壮大之后要实行分级管理,在家族成员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招聘引入外部人才参与企业管理。但由于家族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于家族成员内部,会导致外部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无法提高,这就造成士气低、上下阻隔、不满情绪蔓延,甚至产生家族纠纷,最终使企业陷入“一做大就分裂”的发展怪圈,从而制约家族企业的长期发展。家族企业老板的生命怪圈
在中国的家族企业里面,家族长常常会陷入一个生命怪圈:刚开始做生意、办企业,做牛做马苦几年;公司有了一定的发展,作威作福发几年;做来做去黄粱梦;一夜回到解放前。结果和下场就是负债、负心、负罪、负天下。
一是负债。一般大家都认为,家族企业的老板个个是富翁,实际上,这个称呼恐怕得改一个字,财富的“富”改为负债的“负”。很多老板,既欠银行的债,又欠朋友的钱,还欠其他公司的钱,结果是一屁股债——负翁。二是负心。为了开公司,搞得夫妻离异、兄弟反目、朋友成仇、家破人亡的新闻报道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三是负罪。为了开公司,多少头上顶着耀眼光环的一些所谓企业家,可能会一时不慎走错路,甚至进监狱。最后是负天下,如果公司没有发展好,只能带着累累负债,痛苦经营,无所作为。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