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明德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俄罗斯)契诃夫//米齐诺娃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童道明

起先,是拉克申老师,牵着我的手,走向了契诃夫。

那是1959年,我在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读三年级,写了一篇学年论文——《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

论文讲评会开过后,拉克申老师把我留住,说:“童,我给你论文打5分,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我希望你今后不要放弃对于契诃夫和戏剧的兴趣。”

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从而一劳永逸地决定了我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方向——研究契诃夫及其戏剧。

领着我走向契诃夫的,就拉克申老师一个人;而后来帮助我走近契诃夫的人就很多了,其中就有于是之老师。

作家爱伦堡1960年出版了一本叫《重读契诃夫》的书,他说契诃夫的简洁的文风是与他谦虚的品格有直接关系的。我将信将疑。后来认识了于是之老师之后,才相信了人的简洁的文风与他的谦虚的品格之间的血肉联系。

作家高尔基在《论契诃夫》中写道:“我觉得,每一个来到安东·契诃夫身边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己希望变得更单纯,更真实,更是他自己……”

我早就读过高尔基的这段话,我也相信会是这样的,特别是在我结识了于是之老师之后。2014年1月18日,作家文摘报社在首都图书馆开于是之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我在发言中几乎重复了高尔基的这一段话,只是把“安东·契诃夫”改成了“于是之老师”。

于是之老师帮助我更好地认识了契诃夫。

爱伦堡的《重读契诃夫》煞尾一句是:“谢谢你,安东·巴甫洛维奇。”多么简单的一句,但饱含着多少深情。我一直想效仿爱伦堡,在公开文字里向契诃夫说几句温情的话。这个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我写了第一篇关于契诃夫的散文《惜别樱桃园》,文章最后是这样写的:

谢谢契诃夫。他的《樱桃园》同时给予我们以心灵的震动与慰藉,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胧地知道,为什么站在新世纪门槛前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这些即将进入21世纪的人,要懂得多愁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感情世界中徜徉,要懂得惜别“樱桃园”。

1890年6月7日,契诃夫在去萨哈林岛途中,乘船漂流到黑龙江上。他先在俄国边城布拉格维申斯克下船小憩,然后又登船来到中国边城瑷珲稍作逗留。1998年7月30日,我也有机会坐船从黑河漂流到了瑷珲城。一路上同船的朋友都在谈笑风生,独有我一个人坐在甲板上,脑子里想的全是契诃夫。回京后写了篇文章,文章最后说:“我努力让自己相信,这一个半小时的江上航行,是我忙忙碌碌的生命里呼吸得最自由的时刻,我也努力寻觅契诃夫108年前见过的‘数不清的长喙的精灵’。可惜,只有可数的几只水鸟飞来追逐轮船激起的浪花,与我们相伴在黑龙江上。”

有个俄罗斯演员(我忘了他的名字了),非常喜欢契诃夫,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契诃夫留下的不仅是二十卷文集,还有两所学校和一片森林。”我欣赏他这句话。“两所学校”是指契诃夫出资赞助兴建的两所农村小学;“一片森林”是指契诃夫本人锲而不舍地在自己的庄园里手栽的一片树林。

我在一篇名为《有精神谓之富》的散文中,曾经高调地思考过契诃夫植树的精神价值:

我想引用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句话:“当我走过那些被我从伐木的斧头下救出的农村的森林,或者当我听到由我栽种的幼林发出美妙的音响的时候,我便意识到,气候似乎也多少受到我的支配,而如果一千年之后人们将会幸福,那么这幸福中也有我一份微小的贡献。”这是契诃夫名剧《万尼亚舅舅》里的一段台词。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述契诃夫创作的主要意义,那就是:契诃夫不厌其烦地要让人知道,人应该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而在这段台词里,契诃夫对于人的崇高精神追求作了极富诗意的表达。在这里,人超越了自我,把小我化入大我,自觉地、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存在与创造,融入历史时空与造物主的创造之中。三年前我翻译过《万尼亚舅舅》全剧,译到这段台词时,我感到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流。

在我的剧本《我是海鸥》里,则对“契诃夫种树”作了低调处理。我写了这样一个场景:

契诃夫:姑娘,我看你的心情不太好。

女演员:我很累,很烦恼。

契诃夫:是的,无处不在的生存竞争,让人的生存失去了诗意。

女演员:那该怎么办呢?

契诃夫:找块空地,种几棵树,然后看它们如何一年年长大成荫。我心里一有烦恼,就去种树。我已经种植了一大片树林子了,可见我有过多少的烦恼呀!

《我是海鸥》2010年1月30日在蓬蒿剧场首演。这天恰好是契诃夫诞生150周年。在剧场门口遇到北京师范大学的程正民教授,他说今天天冷,本来不想来,但读到了我发在《新京报》上的文章,就决定来了。我的文章题目是《幸福的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文章里的哪一段文字引起程教授注意了呢?可能是这一段吧:

1904年1月8日,契诃夫给正在尼斯度假的作家蒲宁写信,信中的问候语却是:“代我向可爱的、温暖的太阳问好,向宁静的大海问好。”记得当年读到这里,不住地对自己说:契诃夫真可爱……

P1-5

后记

后记

3月16日,我到保利剧院看赖声川导演的《让我牵着你的手……》,这是美国剧作家卡罗·罗卡摩拉的作品,写的是契诃夫和他的夫人克尼碧尔之间的爱情。

这一天我恰好在给《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作最后的润色。我这个剧本写的是契诃夫和他的恋人米齐诺娃之间的爱情。契诃夫与这两个美丽女人的爱情就是契诃夫的全部爱情生活。

这样,我对《让我牵着你的手……》多了一份亲切感,也觉得《契诃夫和米齐诺娃》将不会太孤单寂寞。

《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生当其时,还因为2014年恰好是契诃夫逝世110周年,我们愿意以这本书向亲爱的契诃夫致敬。

这本书由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是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之间的通信,这一束私密的情书能多少反映出契诃夫的真性情,也是他文学遗产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

第二单元就是我的剧本《契诃夫和米齐诺娃》,这是我写的第八个剧本,也是继《我是海鸥》之后,我写的第二个由契诃夫出场的剧本。给契诃夫写台词,既费心思,也很享受,因为替他代言就要试着寻找他的心声。我很看重人物的最后一句台词,在《我是海鸥》里,契诃夫的最后一句台词是:“再过二百年三百年,人类的科技将会何等的昌明,人类的财富将会何等的富饶,但即便是再过一千年,人们还是会说:我们多么痛苦!”我构思的源头是契诃夫《三姐妹》里维尔希宁的一句台词:“想想过了两百年三百年以后,那世上的生活将变得多么美好和惊人啊。”在《契诃夫和米齐诺娃》里,契诃夫的最后一句台词是:“希望过了一百一十年之后,我可以从坟墓中醒来,至少能用一只眼睛看看未来的世界。”我知道契诃夫小说《没有意思的故事》里的那个老教授,在行将人木的时候,就曾幻想“过了一百年后醒过来,至少能用一只眼睛看看科学发展成了什么样子”。

第三单元是契诃夫的剧本《海鸥》。因为丽卡·米齐诺娃是《海鸥》女主角妮娜的生活原型,所以在《契诃夫和米齐诺娃》里,也有不少与《海鸥》相关的内容。《海鸥》与其他几部契诃夫戏剧杰作一样,有一个潜在的主题:“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们对契诃夫的戏剧感到亲切,也是因为我们同样怀抱着一个渴望——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的成书过程里,我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帮助,刘汀先生与姬小琴小姐对这本书的贡献尤其重要。这是我要特别指出来的。我还要感谢慨然接受这份书稿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童道明

2014年3月18日

目录

契诃夫、米齐诺娃通信选

契诃夫、米齐诺娃著 童道明译

契诃夫和米齐诺娃

童道明著

海鸥

契诃夫著 童道明译

后记

童道明

序言

序 言

童道明

起先,是拉克申老师,牵着我的手,走向了契诃夫。

那是1959年,我在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读三年级,写了一篇学年论文——《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

论文讲评会开过后,拉克申老师把我留住,说:“童,我给你论文打5分,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人。我希望你今后不要放弃对于契诃夫和戏剧的兴趣。”

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从而一劳永逸地决定了我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方向——研究契诃夫及其戏剧。

领着我走向契诃夫的,就拉克申老师一个人;而后来帮助我走近契诃夫的人就很多了,其中就有于是之老师。

作家爱伦堡1960年出版了一本叫《重读契诃夫》的书,他说契诃夫的简洁的文风是与他谦虚的品格有直接关系的。我将信将疑。后来认识了于是之老师之后,才相信了人的简洁的文风与他的谦虚的品格之间的血肉联系。

作家高尔基在《论契诃夫》中写道:“我觉得,每一个来到安东·契诃夫身边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己希望变得更单纯,更真实,更是他自己……”

我早就读过高尔基的这段话,我也相信会是这样的,特别是在我结识了于是之老师之后。2014年1月18日,作家文摘报社在首都图书馆开于是之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我在发言中几乎重复了高尔基的这一段话,只是把“安东·契诃夫”改成了“于是之老师”。

于是之老师帮助我更好地认识了契诃夫。

爱伦堡的《重读契诃夫》煞尾一句是:“谢谢你,安东·巴甫洛维奇。”多么简单的一句,但饱含着多少深情。我一直想效仿爱伦堡,在公开文字里向契诃夫说几句温情的话。这个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我写了第一篇关于契诃夫的散文《惜别樱桃园》,文章最后是这样写的:

谢谢契诃夫。他的《樱桃园》同时给予我们以心灵的震

动与慰藉,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胧地知道,为什么站

在新世纪门槛前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

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这些即将进入21世纪的人,要懂得多愁

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感情世界中徜徉,要懂得惜

别“樱桃园”。

1890年6月7日,契诃夫在去萨哈林岛途中,乘船漂流到黑龙江上。他先在俄国边城布拉格维申斯克下船小憩,然后又登船来到中国边城瑷珲稍作逗留。1998年7月30日,我也有机会坐船从黑河漂流到了瑷珲城。一路上同船的朋友都在谈笑风生,独有我一个人坐在甲板上,脑子里想的全是契诃夫。回京后写了篇文章,文章最后说:“我努力让自己相信,这一个半小时的江上航行,是我忙忙碌碌的生命里呼吸得最自由的时刻,我也努力寻觅契诃夫108年前见过的‘数不清的长喙的精灵’。可惜,只有可数的几只水鸟飞来追逐轮船激起的浪花,与我们相伴在黑龙江上。”

有个俄罗斯演员(我忘了他的名字了),非常喜欢契诃夫,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契诃夫留下的不仅是二十卷文集,还有两所学校和一片森林。”我欣赏他这句话。“两所学校”是指契诃夫出资赞助兴建的两所农村小学;“一片森林”是指契诃夫本人锲而不舍地在自己的庄园里手栽的一片树林。

我在一篇名为《有精神谓之富》的散文中,曾经高调地思考过契诃夫植树的精神价值:

我想引用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句话:“当我走过那些被

我从伐木的斧头下救出的农村的森林,或者当我听到由我栽

种的幼林发出美妙的音响的时候,我便意识到,气候似乎也

多少受到我的支配,而如果一千年之后人们将会幸福,那么

这幸福中也有我一份微小的贡献。”这是契诃夫名剧《万尼亚  舅舅》里的一段台词。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述契诃夫创作

的主要意义,那就是:契诃夫不厌其烦地要让人知道,人应该

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而在这段台词里,契诃夫对于人的

崇高精神追求作了极富诗意的表达。在这里,人超越了自

我,把小我化入大我,自觉地、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存在

与创造,融入历史时空与造物主的创造之中。三年前我翻译

过《万尼亚舅舅》全剧,译到这段台词时,我感到心里涌起了

一股暖流。

在我的剧本《我是海鸥》里,则对“契诃夫种树”作了低调处理。我写了这样一个场景:

契诃夫:姑娘,我看你的心情不太好。

女演员:我很累,很烦恼。

契诃夫:是的,无处不在的生存竞争,让人的生存失去了

诗意。

女演员:那该怎么办呢?

契诃夫:找块空地,种几棵树,然后看它们如何一年年长

大成荫。我心里一有烦恼,就去种树。我已经种植了一大片

树林子了,可见我有过多少的烦一陆呀!

《我是海鸥》2010年1月30日在蓬蒿剧场首演。这天恰好是契诃夫诞生150周年。在剧场门口遇到北京师范大学的程正民教授,他说今天天冷,本来不想来,但读到了我发在《新京报》上的文章,就决定来了。我的文章题目是《幸福的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文章里的哪一段文字引起程教授注意了呢?可能是这一段吧:

1904年1月8日,契诃夫给正在尼斯度假的作家蒲宁写

信,信中的问候语却是:“代我向可爱的、温暖的太阳问好,向

宁静的大海问好。”记得当年读到这里,不住地对自己说:契

诃夫真可爱……

《我是海鸥》2010年9月19日在南京大学演出。南大余一中教授坐在我的学生苏玲旁边看戏,看完戏余教授发了感慨:“童先生真年轻!”他的感觉是有道理的。在写作《我是海鸥》时,我把契诃夫的一句话当座右铭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命的脉搏在我身上跳动得越加有力。”进入真正的创作状态,人会有精神上的亢奋。契诃夫这句话是1898年说的,这是他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他著名的小说三部曲——《套中人》、《醋栗》和《关于爱情》就是这年完成的。

契诃夫是个什么样的人?拉克申说:“契诃夫尽管活在19世纪,但他的思想属于20世纪。”罗扎诺夫说:“他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不过他更精致、更典雅。”

我写作第二个关于契诃夫的剧本时,就把这两位俄国学者的话当作塑造契诃夫形象的指针。

这个剧本名叫《契诃夫和米齐诺娃》。米齐诺娃是契诃夫的初恋情人,是《海鸥》中妮娜一角的生活原型。当然,剧本里有围绕《海鸥》首演产生的“飞短流长”,也有初恋情人间一定会出现的“儿女情长”。

2014年3月30日这天,我接到了与“契诃夫及其戏剧”有关的一个电话与一个短信。电话是中央戏剧学院陈珂教授的研究生闽宜打来的,她说她要排演《我是海鸥》。短信是中国国家话剧院杨申导演发来的:“剧本已经拜读,很多地方很有心灵触点。”隔一天,他又来短信:“我又读了剧本,依旧感动。”他读的就是《契诃夫和米齐诺娃》。

把契诃夫给予我的感动,通过写作传递给别人,使其他人有了走近契诃夫的兴趣,这就是我一直保持着对于“契诃夫及其戏剧”强烈兴趣的结果,我也可以因此而告慰已经作古多年的拉克申老师了。

内容推荐

契诃夫、米齐诺娃著的《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这本书有关契诃夫的生命和情感,是一个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讲述的爱的故事。

第一种讲述充满了私密性,是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之间的通信,这一束私密的情书反映出契诃夫的真性情,让人们看到恋爱中的契诃夫的样子,也是他文学遗产的特殊的组成部分。

第二种讲述是剧本《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以戏剧的方式重现了了两人的交往,属于后来者对先贤及其精彩人生的描述。

第三种讲述是契诃夫的剧本《海鸥》,因为米齐诺娃是《海鸥》女主角妮娜的生活原型,这部戏对两人都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能从中看见生活中的恋人如何变成了戏剧中的人物。

编辑推荐

《爱的故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一叠情书,两部戏剧,三种方式讲述一个爱的故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选录了契诃夫和初恋情人米齐诺娃的通信;第二部分是童道明的剧本《契诃夫和米齐诺娃》;第三部分是契诃夫的剧本《海鸥》,米齐诺娃正是《海鸥》女主角妮娜的生活原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