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育好子女,就要懂得接受孩子的建议,用孩子的合理建议来教育孩子,“以其道还治其身”,方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周小军编著的《中学生给父母的88个建议》精心挑选了中学生最想向父母提的88个建议,希望中学生大胆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希望父母和中学生实现心灵的零距离沟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学生给父母的88个建议 |
分类 | |
作者 | 周小军 |
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要教育好子女,就要懂得接受孩子的建议,用孩子的合理建议来教育孩子,“以其道还治其身”,方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周小军编著的《中学生给父母的88个建议》精心挑选了中学生最想向父母提的88个建议,希望中学生大胆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希望父母和中学生实现心灵的零距离沟通。 内容推荐 《中学生给父母的88个建议》由周小军编著。 一些父母认为,父母管教孩子,无论怎样都是对的,即使方式不对,但也是为了孩子好,无可厚非。但是孩子在父母的威严下生活,即使心中委屈、抱怨,也无处倾诉,因此很多孩子由于过于压抑而出现心理问题。孩子需要倾诉,需要释放,父母应该给孩子释放自己的机会。《中学生给父母的88个建议》精心挑选了中学生最想向父母提的88个建议,希望中学生大胆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希望父母和中学生实现心灵的零距离沟通。 目录 第一章 你们是我的榜样 1.孩子的诚实源于父母的诚实/2 2.父母说话要算数,承诺要兑现/3 3.父母懒散,却让孩子勤奋/6 4.不要乱讲他人的坏话/8 5.有向孩子道歉的习惯/10 6.不要把自卑传染给孩子/12 7.在孩子面前更要控制情绪/14 8.父母不要经常吵架/16 第二章 你们的爱让我受不了 9.为孩子付出,要注意限度/19 10.过度保护是伤害/20 11.别让孩子在包办下成长/22 12.给孩子吃苦的机会/23 13.让孩子经受挫折/25 14.别助长孩子的虚荣心/26 15.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28 16.不要鼓励孩子大手大脚/30 17.把对孩子的爱协同起来/31 18.别问孩子更爱谁/33 第三章 别以为我没有自尊 19.给孩子留面子/37 20.改掉打骂孩子的粗暴习惯/38 21.不要嫌弃孩子丢脸/40 22.允许孩子争辩/42 23.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比较/43 24.要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45 25.要懂得信任自己的孩子/47 26.不要打击孩子/50 27.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53 28.不要粗暴干涉孩子交朋友/54 29.别不准孩子带朋友回家/56 30.允许孩子交异性朋友/59 第四章 我不是你们的附属品 31.父母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63 32.尊重孩子的个人喜好/64 33.克制自己的窥探欲望/66 34.不要总是向孩子下达命令/67 35.不要苛求孩子听话/70 36.不要不允许孩子生气/71 37.不给孩子标准答案/73 38.注意保护孩子的求异思维/75 39.孩子的兴趣孩子做主/77 40.不要让孩子刻意模仿谁/80 41.孩子成长不要刻意设计/81 42.别让孩子来延续你的梦/83 43.要让孩子去挑战权威/85 第五章 不要老盯着我学习 44.不要把学习当做唯一/88 45.父母不要只盯着分数/89 46.生活中不能只有学习/92 47.正确看待孩子的偏科问题/93 48.不要认为当班干部影响学习/95 49.不要总提为孩子花在学习上的钱/97 50.不要让孩子带着压力学习/98 51.让孩子阅读课外“闲书”/100 52.给孩子充足的玩乐时间/102 53.让孩子适当玩游戏/105 第六章 你们的子女不是完人 54.培养孩子要有一颗平常心/108 55.别苛求孩子十全十美/109 56.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111 57.尊重孩子“低微”的理想/113 58.懂得宽容孩子的错误/115 59.别不允许孩子失败/117 60.懂得看淡输赢/119 61.孩子错了,父母不要“趁热打铁”/120 62.批评孩子后要及时给予安慰/123 第七章 别把我忽视了 63.了解孩子的内心/126 64.倾听孩子/127 65.给孩子说话的权利/129 66.不要忽视孩子心中的负面情绪/131 67.不要忘记和孩子交流/132 68.给孩子一点时间/135 69.不要用金钱补偿孩子/137 70.不要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138 71.把快乐还给孩子/140 72.不要让保姆代替父母/143 73.重视孩子的微小进步/144 74.吵闹请注意孩子的感受/146 第八章 我的地盘我想做主 75.用开放的态度面对孩子/150 76.正视和孩子思想上的差距/152 77.父母,要跟上孩子的步伐/154 78.不要告诉孩子到处都是坏人/156 79.尊重孩子的单纯/158 80.孩子的事情孩子做主/160 81.尊重孩子的穿着打扮/162 82.给孩子自己探索的机会/164 83.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166 84.秘密是孩子的成长养料/169 85.尊重孩子的梦想/170 86.不要让孩子与网络隔绝/172 87.尊重孩子的“追星”行为/174 88.找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176 试读章节 9.为孩子付出。要注意限度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子女,尽全力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伟大的爱”,但实际上这种不顾一切满足孩子的行为,不但不能帮助孩子独立生活,而且还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无条件为孩子付出的父母。 小彬春游回来满脸不高兴,妈妈关心地问怎么了。 小彬没好气地回答:“我的帽子让风刮跑了,气死我了,刚买了几天,六十多块呢!” 原来如此,妈妈放心地一笑:“没关系,不就是一顶帽子吗?妈妈再给你买一个。” “真的?”小彬抱住妈妈,‘‘妈,你真好!” 妈妈满足地笑了,虽然口袋里的钱只够这月的生活费…… 真不禁为故事中妈妈的拳拳爱子之心感动。帽子丢了,马上再买一个。想必无论男孩要求什么,只要不是上天入地的事情,这位母亲都会尽力满足他。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这种付出、关心与牺牲真能换来孩子爱的回报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培养出一个贪婪、懒惰、自私的人,就算万幸了。 一个下岗女工,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吃虾,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新鲜的虾,做好后端上桌,她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却舍不得动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于是她伸出了筷子。 “别动!”她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 这就是父母们含辛茹苦,以自我牺牲、自我奉献方式养育出来的孩子!父母单方面的付出不一定能换来孩子的回报,反而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自私。 我们不否认有的孩子见到父母含辛茹苦就激发出勤奋学习的动力,这是因为父母在付出的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如何感恩。 父母要明白自己付出应该是有限度的,要懂得艺术地付出。并不是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甚至生命就一定会对孩子有利。要确定的是,别让孩子的心变得自私了。 爱,请恰当地给予。 10.过度保护是伤害 天下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表现爱的方式却大不相同。有的父母可能忽视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只是注重在生活方面给予照顾和保护。但这些行为很容易形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孩子成长中的障碍,是对成长中的孩子的伤害。有些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工作时间,到学校代替孩子扫除,怕孩子自己吃饭弄脏衣服,就一口一口地喂孩子,更有甚者,为了孩子之间的所谓争吵,竟和对方家长大打出手。这样爱的方式能让孩子得到些什么呢? 苗苗是家中独子,家人对他的关爱无微不至。从收拾书包到洗袜子,所有生活细节都由长辈包办,这不仅使苗苗失去了锻炼的空间,也让他失去了独立做事的能力。而且,苗苗的家人也很担心苗苗出意外。苗苗小时候与伙伴玩耍时,总有家人在一旁陪伴,只要苗苗与伙伴有一点点冲突,家人就会立即把他带开。 上学后,无论是学习、值日还是文体活动,苗苗总比同学们慢半拍,而且还经常闹笑话。同学拿他开玩笑,他总是把头一缩,不懂得表达不满。这样一来,同学们渐渐忽略了苗苗的感受,对别的同学不敢说的话、不敢做的事,到了苗苗的身上就都变得无所顾忌了,甚至有个别同学拿苗苗出气,打伤了苗苗。 在这样的环境下,苗苗变得越来越孤单,越来越内向,一度患上了自闭症。 苗苗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失去的不仅仅是锻炼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更失去了自信、自尊。 如果一个人丧失了一个正常人的基本行为能力,又何谈成为优秀的人才?又怎会有美好的未来?所以,作为父母,在爱护孩子的同时请不要“过度”,否则,不仅不能保护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使他们成为社会上的“低能一族”!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请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首先就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真正的人,尊重他,让他用自己的翅膀去飞翔。一个形象的说法是:在孩子摔了跤时要鼓励他,而不是禁止他继续往前走,更不是抱着他走,要鼓励他站起来向前走,让孩子在跌跌撞撞中,学会走路,学会飞翔,这才是真爱。 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宠物”,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真正的人。 P19-21 序言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和教育,但这种培养和教育应该是在正确、科学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应该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本意是为孩子着想,出发点是为了孩子的一生考虑,从而采用过宽或过严、过于随意或过于僵化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这并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会伤害了孩子。 父母本应是子女最亲近的人,可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不信任自己的父母,有话不愿说给父母听,父母的话也不愿意听,甚至有家也不愿意回。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主要原因是孩子对父母产生了失望的情绪,认为父母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认同了。父母应该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听听孩子说什么,不要片面地认为孩子的话听不得,认为孩子无非想自己轻松一些,多玩一些。很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在增强,他们对父母的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会有抵触情绪,中学生想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不愿按照父母的“设计”来生活。父母要达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要采取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建议。 教育孩子要进入孩子的内心。很多父母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高中或者重点大学等,而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关心不够,而孩子需要父母关心的恰恰是后者。很多中学生抱怨说:“我父母哪是关心我呀!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分数!一回家就知道问两句话:作业写了吗?考了多少分?除此之外你说什么他们都没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对子女的了解仅限于表面的东西,没能走入孩子的内心。家教只能停留在表面,父母每天对孩子唠叨,责骂,甚至拳脚相加,孩子则对唠叨责骂习以为常,充耳不闻,甚至是白眼相向,拳脚只是痛了皮肉。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因此,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必须听取孩子的建议。 要教育好子女,就要懂得接受孩子的建议,用孩子的合理建议来教育孩子,“以其道还治其身”,方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郭娉婷、付顺良、杨霜、杨春梅等人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著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