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善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专业作家,小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以长篇小说《正常人》驰誉文坛。本世纪以来,以“颠覆性”学术专著《还吾庄子》、《还吾老子》、《老子走近青年》、《孔子原来这么说》等在思想界、学术界引发深层震动,《光明日报》“当代思想界人物”专栏特发表专访予以报道。从《心经摸象》开始的“摸象”系列,是其以另一种方式对佛学经典进行深入、独到的解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经摸象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沈善增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沈善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专业作家,小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以长篇小说《正常人》驰誉文坛。本世纪以来,以“颠覆性”学术专著《还吾庄子》、《还吾老子》、《老子走近青年》、《孔子原来这么说》等在思想界、学术界引发深层震动,《光明日报》“当代思想界人物”专栏特发表专访予以报道。从《心经摸象》开始的“摸象”系列,是其以另一种方式对佛学经典进行深入、独到的解读。 内容推荐 《心经摸象》作者沈善增取唐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以当下观念从字面上讲解心经,借此介绍佛教基本知识与义理,深入浅出,为当代中国人对佛教思想的了解、深入极有帮助。 目录 摸象心语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附录 为什么要读佛经 命运之问 幸福之问 试读章节 在玄奘译《大般若经·第二分善现品第六之三》中有一段经文: 是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不见眼处,不见耳、鼻、舌、身、意处;不见色处,不见声、香、味、触、法处;不见眼界,不见耳、鼻、舌、身、意界;不见色界,不见声、香、味、触、法界;不见眼识界,不见耳、鼻、舌、身、意识界;不见地界,不见水、火、风、空识界;不见无明,不见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不见贪欲,不见嗔、恚、愚、痴;不见我,不见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见者;不见欲界,不见色、无色界;不见声闻及声闻法;不见独觉及独觉法;不见菩萨及菩萨法;不见诸佛及诸佛法;不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都无所见。无所见故,其心不惊不恐不怖。于一切法心不沉没,亦不忧悔。 这段经文是佛对善现(须菩提)说的,所指与本经极为相似,要旨完全一致,但显然不能说本经是这段经文的集录与异译。鸠摩罗什所译《大明咒经》与《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关系也一样。 但反过来说,本经确实是简明地传播《大般若经》甚深要义的极好的方式。本经所说,的确是《大般若经》的“核心”、“精要”。“纥利那野”,鸠摩罗什译为“咒”(大明咒),而玄奘译为“心”,是有精深缜密的考虑的。在唐代法月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有经文说,观世音菩萨“告舍利子言:善男子,菩萨有般若波罗蜜多心,日‘普遍智藏”’;在其重译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则说,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欲于此会中说诸菩萨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唯愿世尊听我所说,为诸菩萨宣秘法要”,可见此“心”为甚深要义。方光铝先生说:“但近时有的学者考察了历代经录记载、敦煌遗书及初唐碑文等各方面的资料,提出‘多心经’这一名称在玄奘在世时已经出现,并在唐代广泛流传,其使用频率要超过‘心经’。因而主张从‘多心经’到‘心经’这经题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般若心经》观念的变迁;并指摘后人用‘核心’、‘精要’来诠释‘心’字的含义,恐有讹误”,又以“纥利那野”,也可译作“真言”、“心咒”,来支持这一质疑,这个观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由这个“心经”还是“多心经”的问题,来解释一下“波罗蜜多”。波罗蜜多是梵文Pramita的音译,在玄奘的译本中都是这样译的,而在鸠摩罗什的译本里都译为“波罗蜜”。波罗蜜多,可意译为“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度”等,指的是菩萨大行,“到彼岸”是指菩萨把众生度到彼岸,而非自度到彼岸。过去理解“波罗蜜多”,如“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可能有意无意将“到彼岸”理解为自度;通过实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方法,使自己能超脱此岸,到达彼岸。这样理解,就把“布施波罗蜜多”等混同于“布施行”等善业行了。“善业行”与“波罗蜜多”的差别,就在“善业行”是自度,求的是六道轮回中的善道福报,通常称为“人天福报”,而“波罗蜜多”是度别人、度众生,求的是超脱轮回的涅乐。“般若”意译为“智慧”,“般若波罗蜜多”,正确的理解应为“以智慧来度脱众生”,或“度脱众生的智慧”。玄奘改鸠摩罗什译“波罗蜜”为“波罗蜜多”,初看是将梵文单词尾音译出,更接近梵文原音,但我理解,“多”是音译兼意译,“多”有“众”意,表复数,这是表明,某一波罗蜜多,不是一种度众生到彼岸的方法,而是一类度众生到彼岸的方法的集合,如布施波罗蜜多,就有“财布施”、“法布施”、“身布施”等。但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多心经”这样的略称都不能成立。唐代人习惯以前“波罗蜜”的译称,把“多”与“心”连读,本不足为奇。唐以后“多心经”的略称不再“广泛流行”,说明玄奘所译经已深入人心。除此应无有深意在焉。 综合上说,本经无论小本、大本,都是传播“般若”甚深要义的极好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般若”甚深要义易于受持读诵,深入人心,真是非常善巧之说法,功莫大矣。 为什么说《心经》传播的是“般若”学说的核心要义呢?让我们看下去。P8-10 序言 我认识沈善增先生,是我的作家协会会员关系转到上海作协以后,于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他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一位研究家,而且是一位思想家,一位贯通儒释道三家的大学问家。当初拜读他的《还吾庄子》(上海学林出版社)一书时,我已惊叹于他的审察细微,慧眼独具了。接着,他的《还吾老子》(上海人民出版社)、《老子还真注释》(上海人民出版社)、《老子走近青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孔子原来这么说》(上海人民出版社)、《心经摸象》(上海三联书店)新作迭出,有如鲜花朵朵,相继盛开,令我每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对《老子》、《庄子》、《论语》的甄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老祖宗有“意在言外”的传统。说的是言,没有说的是意。读懂了言,不等于读通了意。佛教有一部经中之王,名《楞严经》。楞严经的全名中有“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这八个字。一个“密因”,一个“了义”,这才是经中的精髓。我又忽发奇想,《楞严经》有,其他佛说诸经,就没有“密因”,没有“了义”了吗?当然也有。那么,佛陀所说如是,老子所说、孔子所说、庄子所说,是不是也有“密因”,也有“了义”呢?我想,也一定有。我这个想法,今天有了依据,沈善增先生的研究便是。沈善增先生读出了“德经”、“道经”五千言中的“密因”,于是,才能“还吾老子”之了义。沈善增先生读出了《逍遥游》、《齐物论》的‘‘密因”,于是才能“还吾庄子”之了义。沈善增先生读出了《论语》中的“密因”,于是才能照见并理清“孔子原来这么说”的了义。《心经》虽只260字,却是一部600卷《大般若经》的心要,当然,也是读出了《般若心经》的“密因”,沈善增先生才能敢于“摸象”,道其“了义”。佛教从公元前二年传入中国,于今二千多年。两千多年中国佛教史上,祖师辈出,代有圣贤,而由中国人著述的唯一称“经”的文本,也是佛教三藏中唯一一部非佛陀所说的“经”,就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坛经。对这部坛经,现已发现的竞有十一种版本,最具争议的四种版本:敦煌手抄本、日本京都兴圣寺发现的惠昕本、曹溪原本(亦称德异本)、元宗宝本,争议之大,众说纷纭。今沈善增先生本佛陀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之旨,对诸本一一比较、详加辨析,读出了坛经中的“密因”,再一次“摸象”,直达“了义”,写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还吾坛经”,这是廓清迷误,回复清明,开创历史的大事。作为沙门释子,我是十分感恩,十分敬佩,十分赞叹的。 佛门中有“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之说。岂只一部《法华》、一部《楞严》,还有一部众所周知的金刚经,一部常念常诵的《仁王护国经》,乃至玄奘大师所译六百卷《大品般若经》,无一不是说的心的学问、心的原理、心的义谛。一部禅宗史,几乎就是一部认知自心,发现自心,寻找自心,回归自心的历史。四祖道信有句名言:“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佛经中也常言:“心作天,心作人。心作地狱,心作畜生,乃至得道者,亦心也。”佛家的戒定慧三学,戒是防心,定是修心,慧是明心。佛学称为内学,内学即是内明。内明即是明心。明心才能明理,明心才能见性。明心才是真正的法身慧命——才是人类生命的真谛。通读沈善增先生《心经摸象》、《坛经摸象》,贯彻始终的一根主线是不离阐明佛教心性本体的大乘心要,他依经据典,反复辨析,深入探讨,融会贯通,显密洞幽,文化研究史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开佛知见的极高价值。 我在2007年香港的一次应征文章《和谐是道》中曾经说到:“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道德经、佛家的三藏十二部经,都是时代精神的升华,都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结晶,都是当时人类文化所已到达的一种智慧高度。”沈善增先生的研究,一时间,把这东方文化三大系打通了,互有关涉,互有因缘,互可印证,他于近年推出的《还吾庄子》、《还吾老子》、《孔子原来这么说》、《心经摸象》、《坛经摸象》等系列著作博大精深,独具只眼,卓见迭出,贯古烁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复兴和东方崇德文化重新弘扬的号角,用振聋发聩、石破天惊来比拟,我想也是恰如其分的。 在这篇短序中,我想总括一下本人的研读与体验: 一、沈善增先生倡导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所最缺少的求真、求实、求是精神。他的研究成果,是划时代的。我们浸泡于假大空的学术泡沫和迷失于一知半解的狂躁、狂妄、狂热中久矣,读沈善增先生近著,让我们逐渐警醒过来,走出迷误,正本清源,还我本来,回归正道。 二、沈善增先生不是凭空作解,主观臆测,而是以大量文献资料、广征博引,通过认真的考证、检索、对比、验校、辨析,得出新的结论,这种开创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发展,必将走向世界的瑞兆。 三、沈善增先生的学术成就,他的开创国学新纪元的呕心沥血诸作,不是偶然得之,不是神奇发现,而是来自他的悟性世界,来自他的心灵,来自他的福德智慧,来自他的自性本源,这是可以印证、真实不虚的,因而这也是最令我崇敬和赞叹的。 我虔诚地祝贺:沈善增先生妙著华章,天池一滴,味具百川,帝网千珠,光含佛影,肝胆文字,婆心热语,嘉惠读者,法雨均沽。沐手焚香为序,共结般若胜缘。 编者按:觉真老和尚现为香港佛教联合会宗教事务监督, 原香港佛教僧伽学院常务副院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