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共二十章,突出四部分知识要点:一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制药工程技术、药物制剂稳定性、制剂新技术等;二是药物制剂技术部分,是本教材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液体制剂等传统剂型以及缓释与控释制剂、经皮给药制剂和靶向制剂等新剂型;三是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部分,主要介绍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基本知识;四是药学服务部分,主要介绍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基本技术。本书由周金彩、张炳盛共同主编。
《药剂学》详细介绍了液体制剂、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浸出药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软膏剂、眼膏剂、栓剂、膜剂、气雾剂、固体分散体等剂型的概念、作用特点、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等。为了反映药剂学的最新发展与适应药学服务工作岗位知识需要,书中还介绍了药物制剂新技术、缓释与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经皮吸收制剂、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等知识,以方便为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奠定基础。为便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书中设置了实验实训项目。
《药剂学》可作为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药剂学研究与技术人员参考。本书由周金彩、张炳盛共同主编。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第一节 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
一、药剂学的概念
二、药剂学的任务
第二节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
一、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二、药物剂型的分类
三、药物传递系统(DDS)
第三节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一、工业药剂学
二、物理药剂学
三、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四、生物药剂学
五、药物动力学
六、临床药剂学
第四节 药品质量标准
一、中国药典
二、药品质量标准
三、其他国家药典
四、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第五节 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三、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四、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五、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第六节 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一、国外药剂学的发展
二、国内药剂学的发展
【实训项目】《中国药典》查阅方法
【目标检测】
第二章 一般液体制剂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分类
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三、液体制剂的防腐
四、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一、概述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四、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第三节 药物的溶解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二、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第四节 低分子溶液剂
一、溶液剂
二、糖浆剂
三、芳香水剂与露剂
四、醑剂
五、甘油剂
第五节 高分子溶液剂
一、概述
二、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三、高分子溶液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四、典型处方与分析
第六节 溶胶剂
一、概述
二、溶胶剂的性质
三、溶胶剂的稳定性
四、溶胶剂的制备
五、典型处方与分析
第七节 混悬剂
一、概述
二、混悬剂的稳定性
三、混悬剂常用附加剂
四、混悬剂的制备
五、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第八节 乳剂
一、概述
二、乳浊液的形成
三、乳化剂
四、乳浊液的稳定性
五、乳剂的制备
六、乳剂的质量评价
第九节 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制剂
一、合剂
二、洗剂
三、搽剂
四、滴耳剂
五、滴鼻剂
六、含漱剂
七、滴牙剂
八、涂剂
九、灌肠剂与灌洗剂
第十节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一、液体制剂的包装
二、液体制剂的贮存
第十一节 液体制剂的生产
一、液体药剂中药物的分散
二、生产工艺因素与液体药剂的稳定性
【实训项目一】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训项目二】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的制备
【实训项目三】混悬剂的制备
【实训项目四】乳剂的制备
【实训项目五】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的制备
【目标检测】
……
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第四章 浸出药剂
第五章 散剂、颗粒剂
第六章 胶囊剂
第七章 片剂
第八章 丸剂
第九章 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
第十章 栓剂、膜剂与涂膜剂
第十一章 气雾剂、粉雾剂与喷雾剂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十三章 缓释、控释制剂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第十六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第十七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十八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十九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二十章 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