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IN CRIMINAL POLICY
序言一
序言二
前言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和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创新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第五节 不足和待完善的地方
第一章 企业参与的一个样本
第一节 调查的理由、调查过程和调查目的
第二节 地区背景
第三节 建立企业帮教基地的契机
第四节 案件类型、对象和基地情况
第五节 企业帮教的依据及流程
第六节 社会效果、存在问题及解决
第七节 初步观察结论
第二章 刑事政策与企业
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界定
第二节 企业的界定
第三章 企业的行为逻辑
第一节 分析背景
第二节 方法和框架
第三节 帮教活动中的企业行为
第四章 国家的态度——相关的实践和政策表达
第一节 几则新闻
第二节 隐含的政策取向
第三节 若干解释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中国企业在犯罪治理中的角色变迁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国家的手足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1978—2000年
第三节 新世纪:2001年至今
第四节 若干启示
第六章 犯罪治理中国家与企业的交错
第一节 犯罪预防阶段
第二节 刑事司法阶段
第三节 犯罪矫治阶段
第七章 企业参与的制度建构
第一节 企业参与的正当性分析:以治理
理论为核心
第二节 企业参与的限度
结语:正确看待企业参与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鹿城法院企业帮教活动中对象基本情况表
附录2 访谈对象一览表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相关文件资料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吴之欧编著的《犯罪治理中的企业参与研究》讲述了:国家对防控犯罪至关重要,长久以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而现实社会中,也都是由国家主导开展各类反犯罪活动,这既能满足社会对防控犯罪产品的需求,又有利于资源的调配、整合和利用,还能有效地保障人权。然而,不得不注意的是,虽然国家主导着反犯罪进程的基本走向,但路线方针的贯彻实施绝不可能脱离其他社会组织、团体和公众的积极参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类对犯罪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日益深刻理解“刑法也不是惟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对付犯罪的工具”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社会结构的转变以及国家治理方式的调整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力量,包括各类新兴组织、民间团体,尤其是企业组织,在国家治理犯罪进程中的角色地位日益凸显,作用亦在不断增强。就我国而言,当前正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但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并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大背景下,有效防控犯罪自然而然成为国家和全体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犯罪治理中的企业参与研究》采取从具体个案切入,层层深入剖析,并逐渐拓宽研究范围的研究方式,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又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结合政治学、刑事法学、刑事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力图说明在参与式社会格局中,企业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还是维护社会环境健康的“社会人”。对于国家来说,合理借助企业力量,既可以解决社会转型期间日趋严峻的犯罪治理中司法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又可以顺应“全能国家”向“有限国家”转变的步伐,并为刑事司法领域改革提供鲜活的经验。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但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深深地困扰国家和各级政府,并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大背景下,有效防控犯罪自然而然成为国家和全体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吴之欧编著的《犯罪治理中的企业参与研究》采取从具体个案切入,层层深入剖析,并逐渐拓宽研究范围的研究方式,在具体论证过程中,又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结合政治学、刑事法学、刑事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力图说明在参与式社会格局中,企业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还是维护社会环境健康的“社会人”。对于国家来说,合理借助企业力量,既可以解决社会转型期间日趋严峻的犯罪治理中司法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又可以顺应“全能国家”向“有限国家”转变的步伐,并为刑事司法领域改革提供鲜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