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墙往事(第一代领导核心的秘书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凡//东平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3 初次主管重大会务的杨尚昆,深感人手不足/临了周恩来又叮嘱杨尚昆:“要记着办理!”/李克农突然传来敌特刺杀毛泽东、朱德的情报/杨尚昆对会场布置、管戒等工作,做了最后检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这是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在此后22年里,中共在农村发动并依靠广大的农民,组建军队,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几经曲折,寻找到一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在斗争中锻炼出成熟的领导集体和公认的领袖。到了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中共先后进入北平、天津、沈阳等大城市,党的工作重心要从农村转到城市,又面临新的转折点。因此中共中央政治局议定在北平解放后,及时召开一次党的中央全会,筹备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制定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制定经济建设方针。

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和平解放入城仪式。三天后,周恩来告诉杨尚昆:中央已决定于3月1日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他还说中央希望能争取让尽可能多的中央委员们参加这次会议。

时为中共中央秘书长的任弼时虽然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过多地主持具体事务,但他还是亲自向杨尚昆交代,二中全会的会务工作责成他具体负责。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包括对与会者的通知和安排行程的问题,所以周恩来特别告诉杨尚昆,中央希望能让尽可能多的中央委员们与会,这是要杨尚昆在通知和安排上把工作做周密仔细。

这是杨尚昆第一次承接党的重大会议的筹组、运转、服务和保障工作,而在此前,他虽然多次参加党的重要会议,但始终只是一个会议的参加者,从来没有过承办大型的重要会议、主理会务方面的经验。

当时任弼时的身体状况不好,实际的中共中央秘书长角色是由周恩来担当着,尽管杨尚昆很清楚周恩来席不暇暖、宵衣旰食,但有关这次会议的筹备和后勤等工作他不敢有丝毫疏忽,还是及时就相关事宜同周恩来请示商议。

然而为了准备“大搬家”,中央办公厅及部分相关单位的一些领导已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做勘察安排准备了,比如长期负责行政和后勤事务经验丰富的杨立三、邓洁,长期担当领袖安全保卫工作的李克农,都先后去了北平、天津。因此,初次主管会务的杨尚昆,深感人手不足,但他还是在周恩来、任弼时等有经验的领导的指教下,殚精竭虑运筹布置。

实际上,杨尚昆有关七届二中全会的准备工作从1月就开始了。早在1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一结束,周恩来就召集陈毅、刘伯承和罗荣桓等开会,将政治局会上提出的新一年任务进行落实。在商讨了人员调剂、军费预算等问题后,周恩来特别吩咐杨尚昆,要收集平津一带的各种政策文件,送各解放区做参考。临了,周恩来又叮嘱了一遍:“要记着办理!”

杨尚昆随即部署中央办公厅注意收集相关的文件,一一编辑,因此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每位代表都拿到了一本《政策汇编》。杨尚昆还清楚地记得周恩来主持的这次会议从10日晚上一直开到11日清晨6时,会议未散,捷报传来,杜聿明集团被全歼,历时65天、歼敌55.5万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由于苏联秘密来使米高扬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领袖们与他的会谈持续了一周的时间。之所以持续这么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时局和战争前景等问题上,与斯大林和苏共的看法有比较大的分歧。斯大林不相信中国共产党会顺利取得全国性的胜利,认为中国共产党打到目前这个程度就不错了,应该适可而止,与国民党分而治之,否则会引起美国干涉,担心因此而把苏联也扯进战事。

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坚信自己将取得革命的全面胜利,坚决主张把仗打下去,无论如何不能中途收场。毛泽东后来在他的诗中写的“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针对苏联当时的看法和建议的。事实说明斯大林当时对国际事务态势的洞察力不如毛泽东透彻,因而表现得不如毛泽东英明果断。

直到米高扬离开西柏坡,周恩来主持的“大办公”才在暂停一周后恢复。在2月11日的“大办公”结束后,杨尚昆到周恩来住处,谈了七届二中全会筹备和后勤工作的设想以及筹备进展,请周恩来给予指示,两人一直谈到翌日凌晨两点。

第二天,杨尚昆即召集中央办公厅下属部门的几位领导伍云甫、叶子龙、汪东兴,一起商量了有关七届二中全会会务的安排分工问题。与会中央委员们的住房和生活接待,由伍云甫负责;会议的机要文件阅发,由叶子龙负责;会议期间代表和会址的安全警戒,由汪东兴协调安排。在研究时,他们感到那么多中央委员聚集到西柏坡,而西柏坡的房子有限,住宿会有些问题。经商议,大家感到尽量调剂一下,挤一挤大致还可以解决。

为了保证七届二中全会的防空需要,还从东北野战军总部调来了四门高射炮、两挺高射机关枪,又抽调了一个团到西柏坡附近布防。杨尚昆亲自与东北野战军总部带队的某师参谋长杨尚德商定了防空阵地的部署。

3月初,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的委员们陆续到达西柏坡,由于杨尚昆和中央办公厅的努力,能来的中央委员们都到了,盛况空前。

杨尚昆到代表驻地去看望了聚集到西柏坡的中央委员们。他见到了从东北来的林伯渠、张闻天、王稼祥和李富春等。自从延安分手后,他只能在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中看到他们的身影,此刻他们重新面对面地坐在一起,相谈甚欢,但是当谈到在辽沈战役打锦州时牺牲的老战友朱瑞时,又不免唏嘘惆怅有顷。

就在七届二中全会即将召开的前三天,杨尚昆等突然接到李克农从北平传过来的消息,说据他们掌握的情报,敌特策划了刺杀毛泽东、朱德的阴谋。杨尚昆随即召集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陈刚、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处长汪东兴等人,在一起研究了有关对策,决定要对书记处附近的人员,立即进行一次重新审查。同时决定在开会期间,对各机关的会客加以严格限制。

也是在此时,杨尚昆接到消息,中央警卫团在洪子店一带,拘押了几个从北平逃出的蒙古人,而且这几个人行迹极为可疑。联想到李克农传来有关刺杀毛泽东、朱德的情报,杨尚昆随即通知中央警卫团团长刘辉山,要对这几个人仔细盘问。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际上是到了3月5日下午才召开的。会议召开的当天上午,杨尚昆对会场布置、警戒、新闻摄影等工作,做了最后检查。下午3时。七届二中全会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幕。到会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共53人,中央各部委有11人列席。这是七届一中全会以来到会领导同志人数最多的一次重要会议。

P36-39

目录

第一章 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1

 一、接手中共中央办公厅/1

 1.杨尚昆在杨家岭一度基本上处于半赋闲的状态/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曾

 计划迁移到承德/李富春说:“我早想找个替身,现在总算找到你了。”/1

 2.1941年前,中共党内没有办公厅这一机构建制/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位秘

 书是毛泽东/中共中央委托任弼时、李富春建立健全中央办公和行政管理

 机关及各项规章制度/战争年代的中央书记处办公厅框架/3

 3.剑英为杨尚昆讨来中央军委秘书长委任状/书记处办公厅主任和中央

 军委秘书长的双重身份/5

 4.中共经营延安十余年,不是一拍屁股就能走/毛泽东指示“片纸只字也

 不要落入敌人之手”/饶漱石几次出面说情,杨尚昆无奈,只得同意/7

 5.中共对保管收存档案历来非常重视/刚离开延安,担负领队责任的曾

 三就掉了队/经过甄别整理,92箱档案被精减到64箱/中共中央珍贵档案

 文件的三次大转移/10

 6.杨尚昆和叶剑英对中央安排有不同看法/叶剑英、杨尚昆为正、副书记

 的中央后委产生/王震说:“毛主席在陕北之所以能够料事如神,指挥若

 定,中后委起了重要的作用。”/15

 7.杨尚昆听彭德怀一说,感觉这封信不比寻常/中央一纸命令就调整了军

 队指挥关系/杨家沟会议商议党的领导核心东移计划/毛泽东批评说:“你

 们读的马列主义到哪里去了?!”/19

 二、“三委”会合西柏坡/24

 1.中央办公厅主任正式任命的发布晚了一年多/着手拟订文件电报和日

 常会议办理的程序和规范/亲草《中央办公厅关于承办和收发电报及归档

 程序》/从战时散乱状态转入规范轨道的一份开端性文件/24

 2.杨尚昆说自己成了周恩来的副手/每次“大办公”杨尚昆都参加/作战的

 事紧张起来后,“小办公”也停止了/周恩来对杨尚昆说:“‘客人’马上就要

 到了。”/杨尚昆婉言谢绝了傅作义送给他香烟的提议/30

 3.初次主管重大会务的杨尚昆,深感人手不足/临了周恩来又叮嘱杨尚

 昆:“要记着办理!”/李克农突然传来敌特刺杀毛泽东、朱德的情报/杨尚

 昆对会场布置、警戒等工作,做了最后检查/36

 4.王明的两次发言,也引起与会者强烈反响/饶漱石发言措词尖锐,明显

 是针对周恩来的/毛泽东指示:不是原则问题,应“小事化无”/42

第二章 从“大搬迁”总管到中央核心“听用”/46

 1.周恩来对杨尚昆说:克农先去北平,你仍然殿后/毛泽东破例地就一些

 琐碎之事说了一番话,47

 2根据李克农掌握的情况,北平敌特系统多达八个/杨尚昆把周恩来介绍的两

 个人安排到李克农那里/老警卫吴烈率160师再次担起保卫党中央的重任,49

 3.朱德对杨尚昆说:“我愿意为你们撑腰。”/周恩来要杨尚昆必须在24日

 先于中央队伍抵达北平/53

 4.就在毛泽东即将动身之际,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想到在颐和园看

 到的情形。他心里就感到很不踏实/56

 5.中央办公厅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的构建/受毛泽东委派到政治秘书室

 召集会议/在中央办公厅里设立了警卫处的建制/61

 6.中南海里被称为“后楼各组”的部门/有关部门改变了分散、重复的工作

 方式/他主持调试完善后的中办工作格局至今变动甚小/64

 7.中央每天收到无新意无内容的文件堆积如山/杨尚昆要求中办干部首

 先杜绝行文粗劣的现象/毛泽东说:“还是请同志们都‘发发善心”’/邓小

 平创造的看文诀窍给了杨尚昆启发/68

 8.杨尚昆说:我本人其实就是个大秘书/他握有党内的最高知情权/杨尚

 昆对周恩来说:“许多事情你都了解,有些问题只有你知道”/72

 9.“打麻将不是有个叫‘听用’的牌吗?”/杨尚昆办公室里安装了直通莫斯

 科的电话/中央调查部部长李克农常找杨尚昆商议通报工作,75

第三章 子女眼中的“党内一支笔”/79

 1.孩提时即熟悉的南北转战、马背颠簸的生涯要终结了/中共中央办公厅

 主任杨尚昆出任育英小学名誉校长/79

 2.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一般都会参加春藕斋的舞会/应毛泽

 东之邀.到菊香书屋看电影/82

 3.在一连串重大政治工程中,胡乔木、田家英都是主要角色/胡乔木乘坐

 的车曾惊吓到江青/85

 4.父亲是个情感深笃且细腻丰富的人/父亲将自己的古体诗词送毛泽东

 指教一事。在“文革”初期被江青列为罪状/87

 5.父亲出访苏联时给胡木英带回了一辆苏联产的自行车/胡木英把学校

 委托之事告诉父亲时。父亲很痛快就答应了/92

 6.困难时期,“小球藻”、“人造蛋白”、“植物蛋白”和“双蒸饭”是父母经常

 在饭桌旁讨论的话题/94

 7.在追随父亲的近两个月的乡村生活中,胡木英目睹了两桩终生难忘的

 事/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气愤。如此严厉地批评人,96

 8.病情加重的胡乔木,不得不停止了调研工作/胡木英向父亲吐露了想转

 学文科的打算/胡乔木给女儿讲了一则寓言故事/99

 9.胡乔木敏捷的文脉突然栓塞了/毛泽东函示胡乔木:从事游山玩水,专

 看闲书/赋闲休养使他免去了许多本来脱不了干系的“罪责”/101

第四章 和父亲田家英在一起的日子/105

 1.“当我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毛泽东时,我唯一的感觉就是不可思议。”/105

 2.有一回父亲病了,毛泽东让江青代为探望/房屋虽破陋。但有慈父在/109

 3.曾立叽里咕噜地摔进了毛泽东的书房/书房里来了个居然自称姓毛的

 年轻入/111

 4.读书、淘书是田家英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毛泽东对田家英的爱书读书

 一向欣赏/孩子们笑父亲迷信/113

 5.受毛泽东的影响,田家英对书法艺术的兴趣日趋浓厚/康生赠字“高处

 何如低处好,下来还比上来难”/116

 6.集邮册中的马列主义/“朋友之间,你有重复的,人家喜欢,就应该送给

 人家。”/“我觉得父亲真伟大”/119

 7.一个多小时后,曾立已能自己晃晃悠悠地骑车了/撞坏了公家的车子,

 曾立自知闯祸了/“因祸得车”的经历/122

 8.名字里寄托了父亲对女儿的期望/田家英为曾立设计了别具一格的教

 育模式:去农村体验生活一年/124

 9.和姐姐曾立比起来,曾自相对顽皮一点/刘少奇的女儿说:我们家的生

 活挺紧张的/126

 10.毛泽东对田家英有了右倾的看法/那隔着门缝的一瞥,竟是和父亲的

 永诀/128

第五章 永福堂内的一幕悲剧/132

 1.安子文、王力、戚本禹突然来到永福堂/杨尚昆是反社会主义的,田家

 英与杨尚昆关系不正常/田家英打开了一个此前瞥了好几眼,却一直没

 有打开的精制蓝布盒子/深夜里,戚本禹打来了电话/江青说林克是介子

 推式的人物/田家英和陈伯达第一次接触,就感到心寒/133

 2.田家英斜倚在床上,似乎彻夜未眠/田家英与何均坐在一起,气氛凄

 怆,田家英突然冒出一句“士可杀而不可辱”/勤务员焦急地报告:田主任

 不见了/汪东兴匆匆赶到永福堂,跟着他的还有杨德忠/安子文通知董

 边,马上到中南海西楼会客厅/逢先知低声说:夫子是个好人/137

第六章 伟人身边的四分之一个世纪/142

 1.“浏阳二杰”的老乡/叶良和变成了叶子龙/黄公略“偏师”中的“娃娃

 兵”/到了邓发领导的中央保卫局红军工作部/142

 2.张国焘拒不会师/红军半夜紧急出发/叶子龙任红一方面军机要股股

 长/144

 3.黄有凤不管转交电文了/我们那时用的密码称“豪密”/“马克思的在天

 之灵”/毛泽东批评一方面军的山头主义/145

 4.中共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位秘书/吴亮平给毛泽东当了一段秘书/毛泽东又

 看中了他的一位老乡/毛泽东起草电文时,我们就站在他身边等候/147

 5.“西安事变”前夕,曾收到张学良、杨虎城发来的密电/毛泽东拿着叶子

 龙看不懂的电报说:要有好事了/毛泽东把自己的窑洞让给了张国焘/148

 6.在洛川,萧劲光向叶子龙介绍了两位女性/江青和毛泽东第一次见面

 的真实情况/150

 7.共产国际给毛泽东派来了一位参谋/贺龙对毛泽东说:“你还不请我们

 吃饭?”/王若飞一个劲地骂机会主义/151

 8.项英从江苏发来电报,涉及毛泽东与江青的婚姻问题/毛泽东说:有问

 题康生会告诉我,不必大惊小怪/153

 9.毛泽东正式提出设秘书/任弼时就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后办的第一件

 事/毛泽东谈论加强中央秘书处组织/后来的五大秘书,都到了毛泽东身

 边/154

 10.其他中央领导人有秘书吗/大叶参谋长和小叶参谋长/毛泽东说:软

 禁倒不怕,正好要在那里办点事/156

 11.毛泽东强调反对“左的浪花”/叶子龙说:这份电文您已经看过了。毛

 泽东不悦地说:我根本就没看过/叶子龙发明了画圈制/157

 12.中央一级的机要部门有三个/成立了中央书记处秘书处/周恩来的机

 要秘书康一民、朱德的机要秘书潘开文、刘少奇的机要秘书吴振英陆续

 来到中央办公厅机要室159

 13.毛泽东反复强调我们不能做李自成/初到北平,毛泽东发火/中央领导

 都住进了香山/161

 14.在返回香山的途中,司机发现路当中有一颗手榴弹/毛泽东搬进中南

 海/和叶子龙在同楼办公的,还有代总参谋长聂荣臻/162

 15.赴苏前,叶子龙负责购买礼品/毛泽东未去,陈伯达却应苏联邀请观看

 舞剧《红罂粟》/陈伯达“绝食”/163

 16.胡乔木在毛泽东的身边不容易/《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怎样诞生的/胡

 乔木的作用超过了陈伯达/165

 17.朝鲜希望得到苏联和中国的有力支援/毛岸英在志愿军中的角色和

 当年的叶子龙差不多/周恩来说:这份电报的内容暂时不要告诉毛主

 席/彭德怀来电:上封电文翻译有误/周恩来说:把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

 主席吧/叶子龙不敢退出来/江青掉眼泪/166

 18.毛泽东最初只提出四个秘书,结果却出了“五大秘书”/毛泽东不想当

 国家主席的念头是何时生出的/叶子龙、薄一波、林克得知的时间各不相

 同/168

 19.毛泽东本想让高岗当个省委副书记,可一开枪,性质变了/毛泽东给

 了叶子龙300元钱/到许昌三个月,皮带缩进去五个眼儿/170

 20.陪同出行的官员一次次降格/南宁会议的准备工作/气氛紧张得没人

 去跳舞了/173

 21.南宁会议上,毛泽东不让录音/“窃听”,五七干校几位“黑帮”的“罪

 行”/毛泽东勃然说道:查一查人是谁派的,谁派的就开除谁的党籍/中央

 没有就录音工作作过专门的规定/174

 22.在毛泽东发表自己的意见后,一般没有人提出相左的意见/毛泽东确

 实有很固执的时候/跟罗瑞卿怄气/“叶子龙,当心你的党票子!”/176

第七章 林克:毛泽东的秘书兼英文“老师”/180

 1.初入中南海,住在有些空荡的静谷/田家英说:“你要有思想准备坐冷

 板凳。”/“你晓得保定有个莲花池吗?”/“曹锟是个有名的贿选总统。”/180

 2.“我做过教书先生,现在要做学生,拜师喽!”/“工作照”实际是“学习

 照”/在沙皇的寝宫读英语/湖南腔的英语,“N”“L”不分/182

 3.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和毛泽东一起学苏联《政治经济

 学教科书》/“凤姐想各种办法来攒自己的私房”/185

 4.戴高乐出将入相,毛泽东力排众议/“三个世界”观点的雏形/给孩子讲

 过“梁鸿不因人热”,“那时他们太小,没有印象。”/187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毛泽东背诵得一字不差/“弘忍到慧

 能舂米的小屋,用禅杖在舂碓上敲了三下。”/“佛学革命”与毛泽东/毛

 泽东比较喜欢读列宁的著作/188

 6.彭祖800岁/“项羽其貌不凡,铁马重瞳”/“戏马台”画眉人“燕子楼”/

 “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潇洒莫如毛泽东/191

 7.“毛泽东最喜欢的、兴趣最大的,就是读书。”/江青拿走了《书道集成》,

 借书生事/“你知道人体内有多少重要化学元素吗?”/194

 8.毛泽东与钱三强的辩论/最基本粒子应当称为“毛粒子”/赞叹“细菌的

 精神”/196

 9.我们这一代吃了亏,大人不照顾孩子/“世界是你们的”/甘罗才是个红

 领巾、童子军/青年人不压迫老年人,老年人不会进步的/198

 10.“我们同毛泽东相处的时间,甚至多于他的家人。”/他的喜怒哀乐,常常

 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一个卫士擅离职守,毛泽东勃然变色/当他得知一个

 跟随多年的工作人员有贪污行为,毫不姑息地将他调离了中南海,201

 11.苏秦和张仪的故事/“你们六人都下去……我给你们每人备一份药

 包”/三次“三条指示”/我那时挨整受压,两三年一个鬼也不上门/204

第八章 毛泽东帮了老蒋一把/207

 1.乘胜解放台湾的最初意图/一连串胜利后的轻敌情绪/强攻金门,

 9000将士壮烈牺牲/207

 2.毛泽东亲自部署解放海南岛/杜鲁门准备坐观蒋介石自生自灭/蒋经

 国派李次白悄悄潜入大陆,与中共接洽暂不攻台/美国变“弃蒋”为“保

 蒋”/“台湾中立化”之说/毛泽东认为在台湾问题上再不表态,“我们就将

 犯极大的错误”/首次炮击金门/209

 3.美国的如意算盘/蒋介石并不那么俯首帖耳/“孙立人事件”/蒋经国怂

 恿砸美国驻台“大使馆”/212

 4.毛泽东说:美国人连老朋友蒋介石都要“整”/中共向台湾发出第三次

 合作信息/“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宋宜山奉蒋介石命来大

 陆/214

 5.毛泽东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打一些炮”/杜勒斯劝说蒋介石“划峡

 而治”/运筹帷幄中的炮击行动/美军突然在黎巴嫩登陆/毛泽东提出要

 联系“中东解决”/215

 6.彭德怀接到指示:不要惊动英国人;要防止蒋军空军反击/三天里,10

 万发炮弹落在蒋军阵地上/蒋军伤亡惨重,蒋介石却连称“好,好”/台湾

 宣布固守金、马,绝不后撤/217

 7.蒋介石说:美国的“托管”建议“空洞和愚蠢”/事关炮击的表态。均由毛

 泽东亲自执笔/“我们不炮击金门,就是联美压蒋”/有些搞新闻的人员,

 还不懂得抓动向,没有弄清中央的意图/219

 8.金门打炮,艾森豪威尔三夜睡不着觉/准备前往中东的美军。又被调回

 远东/前线请示:美舰护航怎么办?毛泽东说:照打不误/221

 9.美国有人叫嚣用原子弹对付中国/胡志明致电毛泽东:是否会发生美

 华战争/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来华摸底/赫鲁晓夫致信艾森豪威尔:“要慎

 重从事。”/223

 10.前线将士摩拳擦掌/毛泽东说:可能40年都不拿台湾/“三十六计和

 为上计”/杜勒斯要蒋介石不与中共和谈,蒋介石默不作声/224

内容推荐

《红墙往事:第一代领导核心的秘书们》由王凡、东平编著。

《红墙往事:第一代领导核心的秘书们》讲述了:

中央核心“听用”杨尚昆、“党内一支笔”胡乔木、毛岸英的老师田家英、追随毛泽东四分之一世纪的叶子龙、毛泽东的英文“老师”林克:他们是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的秘书,更是领袖们运筹擘画、指点江山的股肱耳目。

他们细致干练、才华出众。共和国大政方针的起草、中央办公制度的建设、珍贵历史档案的保护……无不倾注他们的智慧与热忱。他们的点滴工作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故事,更记录了领袖们工作、生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编辑推荐

神秘的红墙内,共和国的领袖们运筹决定了中国的前程;高高的红墙外,世人对其中发生的一切几多好奇和猜想;其实,政治、经济的运筹远远不能包容中南海里的一切!

一切秘密,尽在王凡、东平编著的《红墙往事:第一代领导核心的秘书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