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生的《南辕北辙》注重意境,结构严谨,文笔老辣,语言精准。他的《宁海赋》:“……夫宁海者,负山面海,中有沃野,素称鱼米之乡。其民奋勤,其产阜殷。有稻麦豆棉之类,有竹木茶桑之属。缑乡佳茗,《茶经》失于载登,而享誉宇内;宁海八鲜,《尔雅》昧于记注,却蜚声海外……文人魂魄,一脉相承。敦古处今,源远流长。传之近代,秀才锡桐振臂反教而应者云集,书生柔石投身革命而以笔作刀……潘天寿,妙手丹青,骨力雄强,独步近代画坛;潘公凯,静水深流,气势磅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南辕北辙/宁海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南溪生 |
出版社 |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南溪生的《南辕北辙》注重意境,结构严谨,文笔老辣,语言精准。他的《宁海赋》:“……夫宁海者,负山面海,中有沃野,素称鱼米之乡。其民奋勤,其产阜殷。有稻麦豆棉之类,有竹木茶桑之属。缑乡佳茗,《茶经》失于载登,而享誉宇内;宁海八鲜,《尔雅》昧于记注,却蜚声海外……文人魂魄,一脉相承。敦古处今,源远流长。传之近代,秀才锡桐振臂反教而应者云集,书生柔石投身革命而以笔作刀……潘天寿,妙手丹青,骨力雄强,独步近代画坛;潘公凯,静水深流,气势磅礴……” 内容推荐 宁海县文联编辑出版的《宁海文丛》由5本散文集,3本诗集,1部小说集,1部杂文集组成。这些作品都是10位作家在平日里用心积累和精心创作的得意之作。有的寄情山水,寓意深长;有的抒写人生,趣意盎然。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杂文,都能语言酣畅、高古奇崛与清新婉丽均兼而有之,可谓群芳吐艳,各展所长。本书是南溪生的《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注重意境,结构严谨,文笔老辣,语言精准。 丰富的生活积累,对人生百态的细致观察,精炼的语言铸就了他们作品的鲜明艺术性和思想性,阅读10位作家的作品所带来的阅读快感会久久留在人们的心田,这是阅读者的快乐,又是创作者的幸福。 目录 总序 第一辑 南方以南 海·家乡 花的河流 燕子 桑洲二月 南国的秋 秋访陵南谷 公园赏荷 雪 被时光遗忘的村落 千年一窟 石屋许家山 宁海赋 第二辑 南辕北辙 秦淮流韵 西安散记 峥嵘西岳 山阴道上行 烟雨楼 繁华散尽古皤滩 神仙居 走过西塘 南浔印象 游走世博 把好花看了,青山踏遍 第三辑 喃喃自语 雪·孩子 日 子 父亲看店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明遐思 闲话“七月半” 桃花溪畔正学风 最高的美德 内 心 内心之内 童年怀想 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第四辑 南腔北调 人生是偶然的 活着,是一种姿态 作家的人格 童年是一次旅行 最后一颗牙齿 上升,降落 凭什么豁达? 戒烟 说“聊天” 论“夫妻相” 舍得之间 慎其独也 学会说“不” 第五辑 南华可读 一个商帮的文化背影——读王耀成《石库门的主人》有感 一曲优美的乡村交响乐 在虚实间自由穿梭的诗人 一路歌者 栉风沐雨自担当——读叶柱先生《叶梦鼎传》 有戏的年代——读《宁海古戏台》有感 生命、友谊和爱的河流——读《夏洛的网》有感 被尼采惊出一身冷汗 拿什么怀念你——写在安徒生诞辰200年 光芒几许? “无心一语,黄壤已闻” 后记 试读章节 晚饭后,从乡下老家驱车往城里赶。 出村口不远就是海边了。落日的余晖映在海面上,六月的风裹着暑气和淡淡的海腥味钻进车窗。我便忽然心有所动,跟妻和儿子说,要不咱们下去走走吧。这一提议马上就得到了娘儿俩的附和。 对于散步、玩乐这样的建议他们向来是不会拒绝的。尽管对于孩子来说,此时他的脑子里想得更多的可能是商厦里的投篮和弹珠游戏;对于妻子来说,与上帝的子民们的聚会可能更重要一些。然而,窗外的世界也确实是一道美妙的景致呢,叫他们喜欢。 停车在路旁,海边。这路就如一条玉带,系在一北一南的海山之间。山是有“汶水高风”之誉的元末明初北山翁隐居之地——乌石头;海是东海之滨,象山港之尾。海港的对面是薛岙,再远一点,向东北望就是峡山。老家与薛岙很近,隔海相望。所谓海其实只是一衣带水,退了潮有时甚至可以趟到对面去。而这个时候,海也就少了它的威势,不再叫人觉着恐惧。 妻也说,看着这海感觉便亲切起来——她也是海边长大的孩子。 在以前,每每潮水退去的时候,也便是海最热闹的时候。乡里乡外的都赶集似的往海滩聚来,或在海涂上挖蚶子,或去扳开一根根的蛎柱捉蟹、找角螺,海滩上、泥涂中密密麻麻满是人。鼎沸的人声仿佛要把西山将落的日头给重新唤回来。尤其那挖蚶子的人往往围成一圈又一圈,肩并着肩,头碰着头。景象壮观又有趣。 在乌石头山下方有一个弧形的小海湾,以前是经常拉着‘一道长长的网来捕鱼的,在农村叫做“串网”,会吸引很多人。“串网”抓鱼往往是在黑灯瞎火的深夜,虽辛苦,却也充满了乐趣——尽管有时过于兴奋,得意忘了形,竟跑到网主的前头去捉,挨了人家的骂,甚至还要挨他们飞砸过来的泥巴。 小的时候时常站在海边发愣,这对面山的背后是怎样的世界?这乌石头山翻过去又是哪里了呢?因为未知,和对家乡以外世界的好奇,小小的心便也不觉要怅惘起来。 长大后,翻过了这些山看到还有山,走过了一个村见到还有村,都与家乡的仿佛,没有别样的稀奇。于是,那小小的好奇心便随着阅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而慢慢地失去,直至消失殆尽。 十五六岁以后,至今二十余载的岁月里,我大多是在家乡之外度过的。或求学,或工作,与家乡越来越远。有时回去的间隔长了,家乡的面貌似乎也就模糊起来。每每回去,心里既温暖,也有些莫名的忐忑——无论衣锦还乡还是落魄而归,近乡情怯大约是离开家乡的人普遍的感受吧。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过多久才回来,我始终觉得,家乡是最好的。这里有我们的根。无论多长时间不曾谋面,家乡的人是最亲切的,每一次照面,尽管已叫不出名字,总会互相问候或微笑致意。 …… 海塘坝上长着茅草,茅草都开出了花,在风中摇曳招展。对面的海边码头外三三两两地停泊着货轮,货轮都着了绿色,与海、与周遭的山极相和谐。那对面海岛上鳞次栉比的房屋,那一身洁白的在海上时栖时飞的水鸟,那穿过云层的夕阳的光辉,共同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图。 可是,这如此美丽的家乡,这曾给了我如此丰满记忆的家乡的海,我有多少时间是来去匆匆,未曾停下脚步,去好好欣赏它了啊?是忙于生计的奔波吗?是疲于人事之纷繁吗?似乎也并非全然如此。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心便被一些芜杂的东西填塞得越来越满,也迷糊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可以置身边美景于不顾,让我们不得开心颜。 我们从海塘的坝上下来,走到海滩上,去看小蟹小跳鱼在滩涂里的嬉戏,看海潮退去后小沟里水的缓缓流淌。此刻,儿子最爱的是捡拾起一个个的石子石块往水里或海涂里扔,溅起的水花和泥浆让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妻子最爱的是牵着我的手,漫步于海滩,这让她觉得是一件幸福浪漫的事。而此时的我,快乐着他们的快乐,仿佛已置身尘世之外。P2-4 序言 宁海西晋建县,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左联作家柔石的家乡,在柔石等宁海先贤的感召和影响下,涌现出了许多中青年作家和文学新人。今年9月28日,是柔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中共宁海县委、宁海县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为纪念左联著名作家柔石诞辰110周年,宁海县文联与人民文学杂志社联袂主办首届柔石小说奖,同时宁海县文联又着力推出本土10位中青年作家的文学作品,编辑出版《宁海文丛》,倾力打造宁海文学军团,以秉承柔石精神、繁荣文学事业。 阿门的《中年心迹》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张力,抒写了如诗般的人生履迹,正如“人民文学奖”授奖词所说的:阿门的《中年心迹》谛听内心的声音。他的诗在身体和精神之间、在疼痛和平和之间保持着复杂的张力,在轻如光线、细如发丝之处,他领会生命的节气和节律。如他的《中年低语》:“……比风更猛的少年,走了/比雨更暴的青年,走了/中年的内心不再有雷电/偶尔的醉意是睡意/是望远镜里的错觉和幻觉/是脱下飞翔的羽毛/习惯了静坐,低语:烟花有多美/中年的寂寞就有多美/几滴雨匆匆赶路/几行诗匆匆写完。” 小乔的《田田一池荷》结构新颖,几个板块下均有一句寓意深长的题记。在第一个版块“至爱亲情”里她就这样写道:“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融进了亲情的一朵浪花,一组旋律,一句叮咛,一声欢笑,一个眼神,一步足印……”在她的散文作品中有咏物、怀旧、叙事、写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作品充满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生活无限的憧憬,对大自然如此的一往情深。她在《母亲》一文中曾这样叙述道:“病中的母亲心中时时惦记着家人。天气渐渐热起来了,该换换被子、整理整理衣柜了;那双给4岁的外甥女做的才绣了一半的小布鞋,等身子骨好点儿时该把它做完……”平凡的小事,朴实的语言,闪烁着慈祥而无私的母爱之光。 南溪生的《南辕北辙》注重意境,结构严谨,文笔老辣,语言精准。他的《宁海赋》:“……夫宁海者,负山面海,中有沃野,素称鱼米之乡。其民奋勤,其产阜殷。有稻麦豆棉之类,有竹木茶桑之属。缑乡佳茗,《茶经》失于载登,而享誉宇内;宁海八鲜,《尔雅》昧于记注,却蜚声海外……文人魂魄,一脉相承。敦古处今,源远流长。传之近代,秀才锡桐振臂反教而应者云集,书生柔石投身革命而以笔作刀……潘天寿,妙手丹青,骨力雄强,独步近代画坛;潘公凯,静水深流,气势磅礴……” 王方的《悟道》是一本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杂文集。他奉行言路宽、文路宽的写作原则,诙谐的语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启迪。他在《四十不惑》中曾这样写道:“中年是一个十分微妙的年龄段,和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相比,我们确实丧失了‘风华正茂’的优势。可是我们也拥有他们不曾有的独特经历和深沉。也许他们比我们活得更自在、更浪漫,可是我们也有我们的宽厚和平静,用不着嫉妒他们的幸运——回过头想想,我们艰苦奋斗也好,时运不济也好,不正是期盼后人过得幸福自由、时来运转吗?” 林备军的《第三首诗》视野宽阔,平凡的生活如点滴浪花,均被诗人收人笔下,他以有情之眼摄取无情之物,整部作品贯穿着诗人自己的独特思考,只要静静的品味就能深深感到诗人内心的怦动。如他的《飞雪》:“午夜的飞雪/亲吻大地/纷纷扬扬/是相遇的喧嚣,也是宿命的清冷/打开窗户让风扑面而来/我用孤单的胸膛/迎接雪中的一片飞叶/生命从此多了一抹晶莹的光。” 张忌,曾荣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称号,是我县一位富有潜质的青年作家,他的中篇小说集《海云》,人物塑造丰满生动,故事错落有致,典型细节的描述及富有个性的叙事方式,娓娓道来、赏心悦目,阅读后往往令人遐想万千。他在《海云》这篇小说中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动作的刻画非常到位:“海云一个人坐在冰冷的台阶上,她忽然觉得自己的耳朵有些疼。刚才秀姑又拧她耳朵了。海云咬着牙,忽然伸手用力拧了一下自己的耳朵。海云觉得自己的耳朵太嫩,太怕疼了,要知道秀姑的手以前经常纳鞋底,力气很大的,所以秀姑一拧她的耳朵,她就要疼。如果她能够经常用力地拧拧自己耳朵,以后秀姑的手再拧自己,兴许就不疼了……” 周晓绒的《独坐》文字优美,情真意切,朴素自然,文如其人。她在《梅下读词》中以梅花为线,把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古人那种如梅花一样气度的仰慕和赞叹。“……没有林逋独隐孤山,终身梅妻鹤子的痴情;没有姜夔梅边吹笛,唤起玉人的才情;没有李清照酒醒熏破春梦,梅花鬓上残的豪情。于我,能在梅花树下读点词,无异于锦上绣凤凰,好得有点奢侈了。” 袁伟望的《记得香花山》字里行间洋溢着乡土情结,朴实厚道贯穿着作品始终,也折射出人生的本真。他在《记得香花山》一文中这样写道:“……香花山真是长街人心目中最富人性温暖的景致……记得香花山,记得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记得香花山,记得对人世的温暖与温情的期盼;记得香花山,记得满心满怀。记得了,就别忘了,在香花山漫山映山红开的时候,在香花山漫山野菊花开的时候,相约着曾经的生活曾经的友人再次登临。” 郑士渊的《石头的盛宴》是对人生之旅的感悟,他对石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诠释,用诗歌的语言抒发了现实生活严肃的话题,有效地把诗人的责任和现实的关系有机统一。他在《挖掘机飞起来》这首诗歌中这样叙述:“沉重的挖掘机插上苏米一26直升机的翅膀/中俄人民团结抢险的故事比神话还要生动/从唐家山下来的水鬼惊呆了/愿意接受历史的审判/挖掘机伸出有力的手臂轻轻地划出一条泄洪口/指明堰塞湖水鬼的出路/想闹事的水鬼们乖乖离去……” 赵安炉的《草堂心语》展示了作者涌动的情思,敏锐的笔触,不羁的激情和跋涉的足印。这既是人生的感悟,又是生活的内心语言。他在《乌镇写意》中写道:“……在江南的水乡中,有许多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地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江南大地上。如果把西塘比作一位美丽、婉约、浪漫多情的江南女子,那么,乌镇就是一个忧郁、儒雅、风度翩翩的江南才子了……”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告诫作家:“我们将继续坚守文学理想,秉持作家的良知,勤奋耕耘,不断锤炼,追求艺术的完美。创新,是所有作家的不懈追求。中国文学的创新风范,在于文学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不断开拓,也在于文学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在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精神的感召下,宁海广大作家顺应新形势的发展,把创作理念始终扎根于宁海这块土壤上,为时代放歌,为群众抒怀。 这次宁海县文联编辑出版的《宁海文丛》由5本散文集,3本诗集,1部小说集,1部杂文集组成。这些作品都是10位作家在平日里用心积累和精心创作的得意之作。有的寄情山水,寓意深长;有的抒写人生,趣意盎然。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杂文,都能语言酣畅、高古奇崛与清新婉丽均兼而有之,可谓群芳吐艳,各展所长。 《宁海文丛》在纪念柔石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展现了宁海文脉传承、文学事业繁荣昌盛的一个侧面。这10部作品写实、写意、写人、写景、抒情、叙事、状物、议论等手法多样、视野宽广。作品富有激情,充满朝气,蕴含人生启迪,并且满怀着忘不了、折不断的乡土情,给人一种热爱故土、积极向上的感觉。这群中青年作家是宁海作家协会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他们在县文联的组织领导下,积极配合我县中心工作,充分发展各自的文学创作优势,为繁荣和发展我县的文学事业,默默耕耘、竭尽全力。无论在姹紫嫣红的东山桃园,在硕果累累的一市白枇杷村,在茶香飘溢的桑洲品茶会,还是在县重点工程的建设工地,在偏僻的小山村均有他们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身影。 丰富的生活积累,对人生百态的细致观察,精炼的语言铸就了他们作品的鲜明艺术性和思想性,阅读10位作家的作品所带来的阅读快感会久久留在人们的心田,这是阅读者的快乐,又是创作者的幸福。 是为序。 后记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幸运儿。他们看起来一辈子都走在一条精确的路上,不出差池,一帆风顺。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也有些人,他们很少有追求,更谈不上什么理想,似乎一辈子都在原地踏步,打转转,浑浑噩噩,昏昏沉沉。但是他们看起来也没什么痛苦,也能自得其乐。 还有一些人,他们有梦想,也很努力,却似乎永远找不对方向,总在做南辕北辙的事。是命运这个促狭鬼爱和他们开玩笑也好,或者对他们特别不公也罢,反正,走着走着他们就走弯了,岔了,以致最后走在了与当初完全相反的方向。 然而,他们依然执著前行,哪怕是在现实面前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之后。哪怕是在途中发现自己已经偏离,甚至意识到自己完全走在了与当初预想相反的方向后。 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冥顽不灵,不可救药。他们不够圆融,不懂世故。像堂吉诃德,戴着过时的头盔,举着生锈的长矛,把自己想象成锄强扶弱的骑士,时刻准备与假想的敌人战斗——譬如风车,其结果往往是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他们爱沉浸于漫无边际的幻想中,而失掉对现实的感觉,看起来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们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 然而,毕竟与寓言故事不同,他们知道地球是圆的。所以他们坚信,只要一直往前走,就算走弯了,走岔了,最终也一样会到达目的地。尽管这个路可能会因此而远得多。或者,哪怕最后没有到达,他们也愿意以这样一种姿态面对——怀着信念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不管结果如何都毫无怨悔。 很多时候,我自己看起来就像是这样一个有些不合时宜的家伙。 …… 在年近不惑的时候,出这样一本集子,于我而言,其意义无非是一段不短不长的人生历程的记录。如果硬要扯上些别的,抑或有那么丁点人生的自我观照和感悟吧,只不过难免浅陋罢了。 南溪生 2012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