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记得香花山/宁海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袁伟望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袁伟望的《记得香花山》字里行间洋溢着乡土情结,朴实厚道贯穿着作品始终,也折射出人生的本真。他在《记得香花山》一文中这样写道:“……香花山真是长街人心目中最富人性温暖的景致……记得香花山,记得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记得香花山,记得对人世的温暖与温情的期盼;记得香花山,记得满心满怀。记得了,就别忘了,在香花山漫山映山红开的时候,在香花山漫山野菊花开的时候,相约着曾经的生活曾经的友人再次登临。”

内容推荐

《记得香花山》辑录袁伟望近作散文40篇,记述他从学生时代到教师生涯三十年历程。袁伟望的生活圈子并不大,无非是家门校门,读书教书,但思想空间却没有边界,别有一种人生情怀,箪食陋巷,不改其乐。文章所记叙的都是平常人、平常事,以及他亲身经历的平凡的日常生活,其特点是把平凡的日常生活诗化、散文化,把诗与散文生活化。

《记得香花山》分三辑,以乡情亲情为核心,第一辑《山水清音》所记皆家乡山水风物,如前童、梁皇山、野鹤湫、新岭、东山、干坑、胡陈港、许家山、桑洲……都可以说是宁海桃花源。第二、三辑《人性温馨》《书生情怀》,则进入亲情层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窈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是个深于情的人,又是个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人。

目录

总序

序:回也不改其乐

第一辑 山水清音

水的蓝图

千古前童镇

记得香花山

你好,霞客!

野鹤湫

新岭:非常有故事

老街记

巡检司城记

跳鱼的记忆

你得到桑洲来走走

第二辑 人性温馨

这份温厚,永留心间

咱当兵的人

箫与二胡

明富兄

申生娘舅

方牧老师

张崇老师

印章忆

那一条山溪水,淙淙地流

先生马孟宗

陪父母亲聊聊天

第三辑 书生情怀

遇见克利斯朵夫——我的春天的读书故事

读书就是读自己——也说我喜欢的一本书

好好用功读书——读《林语堂传》

不怕西伯利亚——读《赫尔岑自传》

活着,就要生活!——读《你的误区》

活着多好呀!——读《旅食与文化》

教学艺术——读《教育漫话》

以平凡之名——《平凡的世界》的深情祝福

罗曼·罗兰的灵光——翻读随感之一

为什么写作——翻读随感之二

有一则故事——翻读随感之三

做做精神的柔软体操——翻读随感之四

教育信任——翻读随感之五

我亲爱的孩子们——翻读随感之六

把声音传播到教室之外——翻读随感之七

芸芸众生你独一无二——翻读随感之八

请相信中医——翻读随感之九

人类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翻读随感之十

让读书情怀与精神一起飞扬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出生在岔路街,从小听父母说起,拿开灶间活动地板,就能打水洗菜烧饭,桑洲清溪水潺潺,前童古镇更是家家门前有水流。吃惯长街带咸味的水,对西部山区的清澈溪水,印象特别深刻。水对山区百姓的生产生活似乎特别地钟情。可想到宁海的季风气候,水来大雨倾盆,水去一去人海,溪短坑不蓄水。逢干旱年份,水,更是百姓最大的渴盼,而洪水泛滥时,毁田毁家,常常让人心有余悸。以前还有耳闻,山区除山林械斗外,也有为了水而进行过的族群械斗,那惨烈不亚于游牧民族的劫掠火拼。“水,是农业的命脉”,毛泽东的话同样适用于宁海西部山区。因此,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开展大规模兴修水利,百万方的杨梅岭、黄坛、力洋、洞口庙水库相继动工,一批小型水库、山塘相继建成。这些山塘水库解决了大部分农田的灌溉,提高了抗旱能力,农业生产得到了保障。这些都是过去的历史,水的蓝图为生产而描绘。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宁海对全县水蓝图的描绘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思路是综合的,全方位的,是以人为本的,她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据最近出版的宁海县第三期《水利志》记载,在1994年至2006年的13年里,宁海的各项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战胜了百年一遇的“9711”号台风;修建了120公里新标准海塘;兴建了白溪水库、西溪水库两座大中型水库;完成了双盘涂一期及蛇蟠涂围垦工程;全面开展了千库保安、小流域治理、清水河道、农村饮用水工程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率先通过宁波市验收。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第十三届水利“大禹杯”评选中,宁海县获得金奖。

水的至柔至美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治水工作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2006年,全县投资近亿元,对白溪、中堡溪、石门溪、凫溪等重点地段河流进行了全方位治理。通过治理,有效地防治了区域水土流失,提高了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改善了溪流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流域的防汛、抗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县制订了三个五年计划,计划总投资lO亿元,蓄水、防洪、保护生态。水的美好图景在我眼前一幅幅逐渐展现开来,这是特别让我兴奋的事情。力洋水库、黄坛水库、杨梅岭水库以及众多的小型水库诸如建设水库、西林水库、红泉水库、蟹钳口水库、长畈岭水库等等,都不用我多说了。我们再来看看大型水库白溪水库吧,看看她是如何改善生态、改善宁海溪流的形象,为宁海的美丽作出贡献的吧。

白溪水库位于白溪干流的中游,在白溪村上游,是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的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集雨面积25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81亿立方米。白溪水库自开工建设以来就是高起点高格局的,与前述的水蓝图比较,有了质的飞跃,完全改变了以前的经营理念和模式。白溪水库是宁波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她始终把水质与水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实施以水利工程为依托,以水质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以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为龙头,综合水利、旅游、林业、农业为一体的水资源综合开发的战略,探索一条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新途径。与车岙港水库、胡陈港水库一样,白溪水库在全省甚至于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地位。浙江省计委对白溪水库曾作过专门的调研,调研后指出:白溪水库形成了三大鲜明的特色:一是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探索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二是倡导绿色经济,诠释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三是促进当地山民非农化,开辟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并指出:这些做法较好地解决了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生态旅游、失土农民的就业和收入、欠发达山区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是新世纪对发展绿色经济、再造绿色浙江的可贵探索和大胆创新。白溪水库在绘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伟蓝图上的开拓创新,已获得了国内国际的认可、肯定与鼓励。她先后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水利风景区”,被全球水伙伴(GWP)评定为“全球水资源统一百佳范例”之一(中国共占2个范例)。P10-12

序言

宁海西晋建县,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左联作家柔石的家乡,在柔石等宁海先贤的感召和影响下,涌现出了许多中青年作家和文学新人。今年9月28日,是柔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中共宁海县委、宁海县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为纪念左联著名作家柔石诞辰110周年,宁海县文联与人民文学杂志社联袂主办首届柔石小说奖,同时宁海县文联又着力推出本土10位中青年作家的文学作品,编辑出版《宁海文丛》,倾力打造宁海文学军团,以秉承柔石精神、繁荣文学事业。

阿门的《中年心迹》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张力,抒写了如诗般的人生履迹,正如“人民文学奖”授奖词所说的:阿门的《中年心迹》谛听内心的声音。他的诗在身体和精神之间、在疼痛和平和之间保持着复杂的张力,在轻如光线、细如发丝之处,他领会生命的节气和节律。如他的《中年低语》:“……比风更猛的少年,走了/比雨更暴的青年,走了/中年的内心不再有雷电/偶尔的醉意是睡意/是望远镜里的错觉和幻觉/是脱下飞翔的羽毛/习惯了静坐,低语:烟花有多美/中年的寂寞就有多美/几滴雨匆匆赶路/几行诗匆匆写完。”

小乔的《田田一池荷》结构新颖,几个板块下均有一句寓意深长的题记。在第一个版块“至爱亲情”里她就这样写道:“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融进了亲情的一朵浪花,一组旋律,一句叮咛,一声欢笑,一个眼神,一步足印……”在她的散文作品中有咏物、怀旧、叙事、写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作品充满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生活无限的憧憬,对大自然如此的一往情深。她在《母亲》一文中曾这样叙述道:“病中的母亲心中时时惦记着家人。天气渐渐热起来了,该换换被子、整理整理衣柜了;那双给4岁的外甥女做的才绣了一半的小布鞋,等身子骨好点儿时该把它做完……”平凡的小事,朴实的语言,闪烁着慈祥而无私的母爱之光。

南溪生的《南辕北辙》注重意境,结构严谨,文笔老辣,语言精准。他的《宁海赋》:“……夫宁海者,负山面海,中有沃野,素称鱼米之乡。其民奋勤,其产阜殷。有稻麦豆棉之类,有竹木茶桑之属。缑乡佳茗,《茶经》失于载登,而享誉宇内;宁海八鲜,《尔雅》昧于记注,却蜚声海外……文人魂魄,一脉相承。敦古处今,源远流长。传之近代,秀才锡桐振臂反教而应者云集,书生柔石投身革命而以笔作刀……潘天寿,妙手丹青,骨力雄强,独步近代画坛;潘公凯,静水深流,气势磅礴……”

王方的《悟道》是一本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杂文集。他奉行言路宽、文路宽的写作原则,诙谐的语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启迪。他在《四十不惑》中曾这样写道:“中年是一个十分微妙的年龄段,和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相比,我们确实丧失了‘风华正茂’的优势。可是我们也拥有他们不曾有的独特经历和深沉。也许他们比我们活得更自在、更浪漫,可是我们也有我们的宽厚和平静,用不着嫉妒他们的幸运——回过头想想,我们艰苦奋斗也好,时运不济也好,不正是期盼后人过得幸福自由、时来运转吗?”

林备军的《第三首诗》视野宽阔,平凡的生活如点滴浪花,均被诗人收人笔下,他以有情之眼摄取无情之物,整部作品贯穿着诗人自己的独特思考,只要静静的品味就能深深感到诗人内心的怦动。如他的《飞雪》:“午夜的飞雪/亲吻大地/纷纷扬扬/是相遇的喧嚣,也是宿命的清冷/打开窗户让风扑面而来/我用孤单的胸膛/迎接雪中的一片飞叶/生命从此多了一抹晶莹的光。”

张忌,曾荣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称号,是我县一位富有潜质的青年作家,他的中篇小说集《海云》,人物塑造丰满生动,故事错落有致,典型细节的描述及富有个性的叙事方式,娓娓道来、赏心悦目,阅读后往往令人遐想万千。他在《海云》这篇小说中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和动作的刻画非常到位:“海云一个人坐在冰冷的台阶上,她忽然觉得自己的耳朵有些疼。刚才秀姑又拧她耳朵了。海云咬着牙,忽然伸手用力拧了一下自己的耳朵。海云觉得自己的耳朵太嫩,太怕疼了,要知道秀姑的手以前经常纳鞋底,力气很大的,所以秀姑一拧她的耳朵,她就要疼。如果她能够经常用力地拧拧自己耳朵,以后秀姑的手再拧自己,兴许就不疼了……”

周晓绒的《独坐》文字优美,情真意切,朴素自然,文如其人。她在《梅下读词》中以梅花为线,把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古人那种如梅花一样气度的仰慕和赞叹。“……没有林逋独隐孤山,终身梅妻鹤子的痴情;没有姜夔梅边吹笛,唤起玉人的才情;没有李清照酒醒熏破春梦,梅花鬓上残的豪情。于我,能在梅花树下读点词,无异于锦上绣凤凰,好得有点奢侈了。”

袁伟望的《记得香花山》字里行间洋溢着乡土情结,朴实厚道贯穿着作品始终,也折射出人生的本真。他在《记得香花山》一文中这样写道:“……香花山真是长街人心目中最富人性温暖的景致……记得香花山,记得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记得香花山,记得对人世的温暖与温情的期盼;记得香花山,记得满心满怀。记得了,就别忘了,在香花山漫山映山红开的时候,在香花山漫山野菊花开的时候,相约着曾经的生活曾经的友人再次登临。”

郑士渊的《石头的盛宴》是对人生之旅的感悟,他对石头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诠释,用诗歌的语言抒发了现实生活严肃的话题,有效地把诗人的责任和现实的关系有机统一。他在《挖掘机飞起来》这首诗歌中这样叙述:“沉重的挖掘机插上苏米一26直升机的翅膀/中俄人民团结抢险的故事比神话还要生动/从唐家山下来的水鬼惊呆了/愿意接受历史的审判/挖掘机伸出有力的手臂轻轻地划出一条泄洪口/指明堰塞湖水鬼的出路/想闹事的水鬼们乖乖离去……”

赵安炉的《草堂心语》展示了作者涌动的情思,敏锐的笔触,不羁的激情和跋涉的足印。这既是人生的感悟,又是生活的内心语言。他在《乌镇写意》中写道:“……在江南的水乡中,有许多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地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江南大地上。如果把西塘比作一位美丽、婉约、浪漫多情的江南女子,那么,乌镇就是一个忧郁、儒雅、风度翩翩的江南才子了……”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告诫作家:“我们将继续坚守文学理想,秉持作家的良知,勤奋耕耘,不断锤炼,追求艺术的完美。创新,是所有作家的不懈追求。中国文学的创新风范,在于文学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不断开拓,也在于文学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在全国文代会和作代会精神的感召下,宁海广大作家顺应新形势的发展,把创作理念始终扎根于宁海这块土壤上,为时代放歌,为群众抒怀。

这次宁海县文联编辑出版的《宁海文丛》由5本散文集,3本诗集,1部小说集,1部杂文集组成。这些作品都是10位作家在平日里用心积累和精心创作的得意之作。有的寄情山水,寓意深长;有的抒写人生,趣意盎然。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杂文,都能语言酣畅、高古奇崛与清新婉丽均兼而有之,可谓群芳吐艳,各展所长。

《宁海文丛》在纪念柔石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展现了宁海文脉传承、文学事业繁荣昌盛的一个侧面。这10部作品写实、写意、写人、写景、抒情、叙事、状物、议论等手法多样、视野宽广。作品富有激情,充满朝气,蕴含人生启迪,并且满怀着忘不了、折不断的乡土情,给人一种热爱故土、积极向上的感觉。这群中青年作家是宁海作家协会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他们在县文联的组织领导下,积极配合我县中心工作,充分发展各自的文学创作优势,为繁荣和发展我县的文学事业,默默耕耘、竭尽全力。无论在姹紫嫣红的东山桃园,在硕果累累的一市白枇杷村,在茶香飘溢的桑洲品茶会,还是在县重点工程的建设工地,在偏僻的小山村均有他们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身影。

丰富的生活积累,对人生百态的细致观察,精炼的语言铸就了他们作品的鲜明艺术性和思想性,阅读10位作家的作品所带来的阅读快感会久久留在人们的心田,这是阅读者的快乐,又是创作者的幸福。

是为序。

后记

有书稿结集,我最想说的是感谢。

感谢宁海灵秀的山水,感谢父母、师长的养育教诲,感谢我的同事朋友和学生,特别感谢与我一起在山水间游荡的文友,我感谢生命中过往的一切。

我感念我的生活。虽然,我口讷笔拙,不能很好地表现我的全部生活,表达我真诚的感激之情,但我平常的生活却也因工作,因朋友,因文字,因感念而变得有滋有味。这样的生活,我怎会不开心与满足呢?我的感情,在我的文字里。“回也不改其乐”,师长的话,我怎不谨记于心?

特别的感谢给特别的你。你是懂得的,是吗?我的最亲的朋友。现在,三校之后的书稿放在我的案头,我在为自己的种种不足汗颜的同时,我也深深感动于编辑、校对老师们的专业、敬业与热情,就像你一样,素不相识的他们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真诚无私帮助的美好。真的,我们真的需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努力生活。你说,我最亲的朋友,是应该这样的,是吗?

袁伟望

2012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28:06